記者 | 王婷婷
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提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房地產對經濟恢復的重要性。
12月15日-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對于2023年樓市走向,在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的總體方針下,會議有了些新提法。
首先,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需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
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就房地產提出“三保”政策,表明保交樓仍是穩定需求側信心的基礎,是保民生的重要舉措,更是房地產市場穩定的前提。
重提“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則是對二十大精神的進一步貫徹落實。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在重大經濟金融風險中,房地產風險是重點內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防范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保交樓本就是重中之重,接下來優質頭部房企資金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會議還提出,要滿足房地產行業的合理融資需求,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此外,也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界面新聞,從會議表述來看,支持房地產穩定發展的大背景不變,并將“穩定”進一步進行強調,重點關注房企風險以及合理的住房需求,尤其是改善型購房需求。
這意味著,房地產在恢復和擴大消費層面有著重要作用,也是提振市場表現和推動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柱力量,預示著2023年房地產市場總體回升企穩的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
在中國房地產經歷了20余年發展的今天,大量購房群體正進入新一輪的住房需求提升環節。結合當前的多孩家庭增多以及老齡化趨勢,對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以來,已推出置換房產個人所得稅退還等支持政策,接下來,預計會有更多此類政策出臺,從多維度保障改善需求。
對房企融資的支持力度也會繼續保持。張波表示,重點關注優質頭部房企,也將推動行業優勝劣汰進一點加快。而通過強化行業融資保障,可有力增強房企現金流,優化房企財務結構,加快項目開工建設,有效改善房企總體的生存現狀,助力行業逐步企穩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再定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在此過程中,要繼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如今再提“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陳文靜預計,伴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的發展模式或落腳在住房體系建設、租購并舉、盤活存量等方面。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所謂新模式,從供給側講就是租購并舉,尤其是保租房、長租房,從群體講就是新市民為主,從模式上講,告別土地依賴,告別三高模式。這些需要長期內實現,不能畢其功于一役。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再提要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或意味著2023年會有新發展模式的相關重磅政策,這是房地產業各參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
“整體而言,此次會議是把房地產內容放在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的框架下論述,說明房地產防范風險已上升至新高度,防范風險工作是接下來房地產行業的重要工作。”
嚴躍進表示,從既有工作層面看,主要提及“三保”概念,換而言之,唯有做好三保(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房地產才有持續性的穩健基礎。因此,各地在積極做好房地產工作方面,更需要從風險防范的角度做好新工作。
最近三日內,中央已三度強調房地產的重要性。
12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指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12月14日的《“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加強房地產市場預期引導,探索新發展模式。
可以預料,接下來促進銷售市場企穩恢復、改善優質房企資金面等方面的政策將持續出臺,進一步降低行業風險。近期熱點城市調整限購限貸,“三支箭”進場,供需兩端開始全面發力,力度加大,就是有力的證據。
近期核心一二線城市持續優化樓市政策,也明顯對當地市場情緒產生積極帶動。如杭州,新政之后市場成交量企穩,11月新房價格以0.7%的漲幅領跑全國。
多名業內人士預計,明年一季度,隨著疫情影響得到全面修復,地產行業將開始企穩,銷售、開發、開工等全鏈條下跌態勢將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