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坐擁三家上市公司的“并購狂人”仇建平,距離收獲第四個IPO更進一步。
12月15日,巨星科技、杭叉集團等公司公告,參股公司中策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策橡膠”)IPO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
中策橡膠成立于1992年,主要業務為各類輪胎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杭叉集團和巨星科技聯手其共同控股股東巨星集團,合計收購了超過中策橡膠46.95%的股權。
巨星集團的實控人為寧波富豪仇建平。上世紀90年代初,仇建平辭掉鐵飯碗創建的巨星科技,其后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以五金工具為主營的企業。隨后仇建平又通過資本運作,目前已手握巨星科技、杭叉集團和新柴股份三家上市公司,其中后兩家都是由上市前收購而來。
然而,“巨星系”旗下公司的業績并不出色。雷達財經注意到,除了巨星科技凈利潤一直波動較大之外,杭叉集團的增速已跌至個位數,去年上市的新柴股份在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降逾8成。
中策橡膠IPO獲受理
接受上市輔導過去一年多時間,中策橡膠開始沖刺IPO。
12月15日,巨星科技公告稱,從參股公司中策橡膠處獲悉,中策橡膠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材料,證監會認為該項申請文件齊備,符合法定形式,決定予以受理并依法進行審核;中策橡膠已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單》。
巨星科技表示,截至公告日中策橡膠總股本為7.87億股,公司間接持有其11.44%的股份。
同一時間,杭叉集團和彤程新材也公告了類似內容。彤程新材表示,公司持有中策橡膠8.92%的股權,但參股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最終能否獲得證監會核準,尚存在不確定性。
在去年10月28日,相關公告顯示,中策橡膠已向浙江證監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并獲浙江證監局受理,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
天眼查顯示,中策橡膠成立于1992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注冊資本為7.87億元,是一家以從事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為主的企業。
據公開信息,中策橡膠前身為成立于1958年的杭州海潮橡膠廠,是浙江省第一家橡膠廠。1966年,后來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的“朝陽牌”輪胎在該廠誕生。1992年,公司正式更名為中策橡膠。
歷史上,中策橡膠曾擁有國企身份,只是國有股權的比重一直處于下降中。2014年9月,杭州產權交易所國有資產轉讓及增資擴股公告顯示,中策橡膠以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資產重組。
包括將中策橡膠24.9425%的國有股權,以及“朝陽”等163項商標等無形資產,在杭州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掛牌起價19.13億元。
2014年底,轉讓結果顯示,中銀投浙商產業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復星資本3家境內機構,淡馬錫、里昂證券等境外機構共同投資中策橡膠,當時中策橡膠估值85億元。這次增資后,中策橡膠中國有資本比例降至40%,外部資本持有剩余的60%。
2019年,中信產業基金的5年期限到了,中策橡膠的原有股東想退出,仇建平搭建的持股平臺成為接盤者。當年6月初,杭叉集團和巨星科技發布的《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披露了這樁由巨星集團主導、斥資58億元的收購案。
草案顯示,巨星科技、杭叉集團、巨星控股、杭州海潮將以現金方式通過設立中策海潮進行出資。收購完成后,中策海潮持有中策橡膠46.95%的股份,從而獲得控股權。中策海潮的實際控制人為仇建平。
而巨星科技、杭叉集團則將各自間接持有中策橡膠11.44%的股權。與此同時,彤程新材擬對上海彤中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上海彤中現金支付12.55億元,向元信東朝購買中策橡膠10.16%的股權,彤程新材將間接持有中策橡膠8.92%權益。
對于這次收購,仇建平向媒體,他非??春弥胁呦鹉z的輪胎產業鏈,國際上普利司通和米其林等輪胎品牌已做到了近300億美元。未來10年,要將中策橡膠的銷售額從40億美元做到100億美元,在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
作為國內輪胎龍頭,中策橡膠盈利能力強勁。根據巨星科技披露的中策橡膠盈利補償期的業績承諾完成情況,中策橡膠2019年、2020年、2021年扣非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47.57億元,超過承諾數16.28億元,完成業績承諾盈利的152.05%。
另外,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中策橡膠以302.86億元收入位列第347位。
“并購狂人”仇建平
在進入資本市場前,仇建平其實是一位典型的低調浙商。
公開資料顯示,仇建平1962年出生在浙江奉化,生活在農村的他很早就學會了賺錢。8歲時去抓黃鱔,12歲時已能上山砍柴并用推車推到40多公里外的磚窯賣錢。
1978年,仇建平考入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鑄造工藝及設備專業,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4年后,他又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學機械鑄造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是那個時候不可多得的高學歷人才。
畢業后,仇建平先后在杭州輕工研究所、浙江機械進出口公司擔任工程師。其中在隸屬于浙江省經貿廳的浙江省機械進出口公司工具科,他年銷售額超過200萬美元,業績拔尖,但每個月也只能拿100多元的工資。
1992年,三十歲的仇建平決定辭職創業,從自己熟悉的工具外貿做起。憑一人之力,創業第一年仇建平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00萬美元;第二年,他創辦了巨星工具(巨星科技的全資子公司),銷售額達到1000萬美元。
巨星科技以外貿起家,盡管也有自己的工廠,但在當時70%的產品都是向供應商采購。在仇建平看來,能將產品銷售出去也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生產容易銷售難,做難的事情,賺錢的時候就容易?!?/p>
在2010年上市前后,五金行業并不景氣,但仇建平將巨星科技打造成一站式采購平臺,毛利率做到了20%以上,超過傳統制造業。
進入資本市場以后,仇建平的事業通過不斷并購發展壯大。2011年,巨星集團完成對杭叉控股98.8%的股權收購,成為杭叉集團的實際控股人。彼時上市不久的巨星科技出資2.49億元參股,間接持有杭叉集團約10%的股份。
2015年,巨星科技花費了1.99億元,收購了激光測量工具華達科捷65%的股權。2016年12月,巨星科技收購并增資瑞士徠卡公司下屬的PT公司,這同樣是一家激光測量儀器研發制造企業。
2017年,巨星科技提出了“內生增長和外延并購”的模式,收購動作更是不斷。當年5月份,巨星科技斥資8.6億元,成功收購美國射釘槍巨頭Arrow公司;2018年6月,巨星科技以12億元的價格,將瑞士專業存儲設備品牌Lista收入囊中;2019年3月,巨星科技又宣布收購了北美最大的門窗可替換五金件供應商Prime-Line。
通過多年的并購,巨星科技已成為國內工具領域的龍頭企業,市值從最初的50多億,增長至目前的237億元。
另一邊,仇建平也通過收購,運作出其控制下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據上市公司招股書顯示,2017年12月,仇建平斥資4.65億元從浙江力程處受讓了新柴股份99%的股權。隨后又經過多次股權變動,仇建平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控制公司上市前55.85%的表決權。
2021年7月22日,新柴股份成功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為20億元。隨著資本版圖擴大,仇建平的財富也水漲船高,2022年胡潤百富榜中,其以155億身家位列第387位。
“巨星系”公司業績承壓
根據官網資料,巨星集團的核心產業包括工具、叉車、輪胎、機器人、柴油發動機等。2021年,巨星集團銷售額達690億元,一個龐大的“巨星系”呼之欲出。
其中,集團旗下國自機器人業務覆蓋智能移動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領域,曾獲美的集團旗下產業資本平臺美的資本領投的數億元融資,并在2020年9月份傳出了簽署輔導協議擬科創板上市的消息。
上市公司業績方面,在集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巨星科技,自上市以來尚未有虧損記錄,但其凈利潤一直波動較大,過去5年中出現兩次凈利潤增速下滑的情況。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巨星科技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8.8%、38.64%、11.64%、28.96%和27.8%,同期歸屬凈利潤增速為-11.55%、30.69%、24.83%、50.85%和-5.93%。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98.35億元,同比增長28.06;歸母凈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長9.76%。
據悉,由于接近95%的營業收入來自出口業務,今年以來的全球疫情反復、國際物流成本高企、匯率波動等不利因素,都給巨星科技帶來了壓力。
然而,這種情況下公司再次開啟并購。據11月8日公告披露,巨星科技擬不超過2.8億元收購艾綸清潔70%的股權,希望利用后者在泵閥系列上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研發生產適合北美市場和電商市場的系列產品。
頻繁收購之后,巨星科技的商譽規模逐漸增長,截至2022年三季度達到24.3億元。
從事叉車等物料搬運設備的杭叉集團,最近兩年來營收增長較快,但進入2022年卻有“熄火”之勢。
根據財報,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復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叉車市場需求疲軟,產品銷量回落”的影響,公司實現營收75.2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歸母凈利潤4.6億元,同比下降10%。第三季度,才有了修復跡象,單季營收38.41億元,同比增長5.58%;歸母凈利潤2.90億元,同比增長24.11%。
主營非道路用柴油發動機的新柴股份業績壓力則更大,前三季度僅賺了770萬。
據財報,受疫情影響柴油機銷量下滑,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6.17億元,同比下降17.5%;實現歸母凈利潤770萬元,同比下降85.3%。
短期業績壓力之外,該公司還面臨著經營環境變動的風險。半年報披露,叉車用柴油發動機是公司銷量最大的產品,受各種鼓勵政策影響,新能源技術在叉車領域推廣應用,會對傳統柴油發動機產生較大的沖擊,進而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