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時報見習記者 毛宇
編輯|錢立富 挨踢妹
“國補明年就將退場,現在購入純電動車一定是最劃算的。”這是本周《IT時報》記者走訪上海多家新能源車線下直營門店時,聽到店內銷售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根據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于2021年底發布的《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以下簡稱“國補”)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這就意味著,再過16天,插電混合動力車4800元/輛、純電動車12600元/輛的國家財政補貼即將退場。
而在上海,從明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將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這意味著明年購買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消費者,在失去國補的同時,還將失去上海免費“綠牌”。
存續十余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即將落幕,在最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各家車企使出渾身解數,拼搶最后一波補貼紅利。
“國補”退場進入倒計時
“確實感覺到銷售比之前更加細致了,比起我七八月來試駕,現在每個項目都講得比之前更清楚。”同記者一起走出比亞迪直營店的消費者王先生說道,他正考慮添置一輛純電車,“如果能趕上國補末班車,還能省下1萬多元,這錢留著干啥不好呢?”
除了國補之外,充電掛靠、免費綠牌、免費購置稅、部分車企提供的保險補貼款等都是近幾年新能源車備受市場歡迎的原因。
“目前混動車型已經不允許充電樁掛靠,審核非常嚴格。混動車型想搶在最后這段時間享受國補和免費綠牌,有一定風險,我們無法承諾。”在上海華為旗艦店內,問界新能源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想入手混動車型,最好是在今天(12月15日)之前遞交所有的材料,月底前完成上牌。
由于需要在自家小區加裝充電樁,再向國家電網申請電表,整個流程最快也要5-7天才能走完,就算門店有現車,也需要全部審核通過之后才可以拿到牌照。“如果想享受國補和免費綠牌,那么現在就要鎖單付款,而且流程上不能出現延誤。家里有藍牌車想要置換的車主,12月中旬入手混動還來得及趕上國補。”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不僅是充電樁問題,在特斯拉直營店,銷售人員表示,根據往年經驗,年底時國稅系統可能會提前幾天關閉,屆時車購稅可能均無法辦理。
針對混動車型,記者在隨后走訪比亞迪、理想、蔚來三家品牌的直營店時,也得到了同樣的答復,“國補+免費綠牌”的優惠組合,在12月15號之前拿下均存在一定風險。
純電動車型的日子要“好過”不少,相對于混動車型,僅失去了國補,在上海明年還可以繼續免費拿綠牌。而且,不同車企最近均出臺了保價政策,這讓消費者“安心”不少。
比亞迪和蔚來均承諾:只要用戶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鎖單,那么,若用戶選擇在2023年提車上牌,仍可以享受國補,將由比亞迪及蔚來官方提供其中的差額補貼。
吉利汽車也承諾在12月31日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訂單,可享受國補,車型包含幾何、領克等10款。
不過,華為和特斯拉僅針對因廠家原因未在2022年底及時上牌的車輛訂單,提供保價政策,因車主個人原因耽誤上牌的則無法享受國補。
如此一來,若是想購買提供保價政策的純電動車,消費者還有15天左右的考慮期。但如果是想要購買混動或者沒有保價政策的純電動車,留給消費者的時間已不足。
車企內卷,自掏腰包攬客
車企的內卷遠不止于保價。
在特斯拉線下直營店中,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沖刺年底銷量,會提供相應的補貼,包括保險補貼、積分贈送等,“如果當下參加現車訂單的搶購,還可享受特斯拉官方補貼,但這種訂單量極少,需要銷售操作,搶到便追加享受車企6000元的補貼。”
“蔚來在國補的基礎上,針對上海持有嘉定區戶口的消費者,提供一定的區補。因為蔚來國際總部就在上海嘉定,所以在當地推出了購車狂歡活動。”蔚來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除了ET5以外的其他車型,均可享受國補,現在趕一趕都來得及。”
圖源:蔚來
華為則直接向購買問界純電動車型的消費者提供8000元的保險補貼金,“車主在購買問界系列純電動車型時,會直接減掉8000元的保險補貼金。”銷售人員表示,這項補貼政策搭配“國補末班車”,現在正是入手純電車的最佳時機。
據記者走訪了解,以上幾家頭部車企紛紛進入沖刺狀態,在上海地區準備了熱門車型的現貨,以備最后一戰,大部分車型都可在1~4周內“急速提車”。
明年新能源車要漲價?
比亞迪汽車11月23日宣布,受“國補”政策終止、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影響,將對王朝、海洋及騰勢的相關新能源車型官方指導價調整,上調幅度為2000元-6000元不等。不過,比亞迪在漲價聲明中特意提了一句:“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戶將不受影響。”
在上海南京西路比亞迪線下直營店內,銷售負責人表示,在國補消失之后,各企業漲價均為必然。
不僅是比亞迪,廣汽埃安、東風EV也相繼發布公告稱旗下部分新能源車型將在一定范圍內漲價。
而在華為、蔚來、特斯拉銷售門店內,銷售人員稱均未收到2023年起漲價或者降價的通知。“價格調整必然要等到2022年政策結束后,才會有新的,否則目前的價格就會比較尷尬。”蔚來銷售人員提到,如果新能源車的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那么明年價格上調,也不無可能。
除了國補即將消失,原材料鋰電池價格的暴漲也是未來可能導致新能源車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同花順期貨數據顯示,動力電池主要原料碳酸鋰在11月25日的成交均價為58.65萬元/噸,在一年的時間內,價格同比上漲超過210%。這對新能源車企來說,帶來較大的成本負擔。
暴漲的背后,一是因為此前供需不平衡,國內鋰礦石主要依靠進口,要解決上述問題,需國內企業加強產能布局,增加供給以平衡價格;另一方面也因中間商囤積、哄抬價格等原因所致,后期仍需市場調控及監管到位。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之前指出,當前國內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且供需已經得到明顯改善。尤其電池級碳酸鋰材料價格屬于市場炒作后的泡沫式虛高,后期必然要下跌。
回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之路,從2012年全年的1.28萬輛銷量,到2022年1-10月528萬輛銷量,預計全年零售量達到590萬輛,十年時間增長了近500倍。
可以說,十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補政策可謂功不可沒。如今國補的使命已經完成,退場在所難免。在后國補時代,如何發展過硬的用車質量、先進的“黑科技”體驗、更為達標的交付水平,才是新能源車企接下來要思考的重點方向。
較量,才剛剛開始。
排版/ 季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