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果財經 飯否
剛從《脫口秀大會5》的舞臺上下來的李誕,給自己找了份“新工作”——脫口秀直播帶貨。
12月10日晚,李誕入淘。講段子、玩梗手到擒來,李誕將自己風趣幽默的脫口秀風格沿用到了這場“來個彩誕”直播首秀中,給交個朋友貢獻了超3200萬銷售額。有網友調侃稱,李誕講著段子就把錢掙了。
事實上,從《脫口秀大會》錄播室走到交個朋友直播間的不止李誕一人。今年雙十一期間,鳥鳥、何廣智、徐志勝等人就先后出現在羅永浩直播間里。
脫口秀作為一門說話的藝術,有著和直播帶貨匹配度極高的天然屬性。今年的《脫口秀大會5》上就多次出現“反向帶貨”的有趣現象:邱瑞吐槽3.9元的防滑拖鞋、豆豆吐槽煮面鍋等。前腳吐槽完,商家后腳就在相關產品里打上“脫口秀大會同款”等字樣,件件遭瘋搶。
《脫口秀大會》火爆到如此程度,誰能想象它當年其實并不被市場看好呢?
可以說,當年笑果文化以行業奠基者的身份,為觀眾打開了一扇全新的藝術大門,通過穩定的內容輸出為大家奉獻了一場場高質量的表演。
時至2022年,笑果文化已然成為行業里的金字招牌,《脫口秀大會》也已經成為全民綜藝節目。盡管今年的節目存在口碑分化,但笑果從發展之初就以產業化思維去打造喜劇商業版圖值得借鑒和剖析,笑果未來的發展前景仍可期許。
最具活力的“綜N代”,李誕還想“再火40年”
11月16日晚,《脫口秀大會5》的選手們使出渾身解數向總冠軍發起攻擊,隨著印有“呼蘭總冠軍”的巨大黑色旗幟緩緩落下,《脫口秀大會5》完美收官。
作為國內專攻喜劇文化的行業領頭羊,笑果文化讓年輕態喜劇越來越受歡迎。盡管《脫口秀大會5》自開播就存在口碑爭議,但不妨礙它的持續高熱度。
數據顯示,《脫口秀大會5》播出三周彈幕互動破500萬+,連續七周霸榜騰訊綜藝熱度TOP 1、全網熱搜熱榜超2000個。總決賽當晚,該節目的輿情熱度居綜藝榜首位,一口氣收割了近40個微博熱搜話題,直到總決賽次日10時,《脫口秀大會5》依舊穩坐輿情熱度綜藝榜冠軍寶座。
如此高熱度和生命力對一檔“綜N代”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畢竟所有節目都有“一直辦下去”的想法。李誕在《脫口秀大會4》時曾表示:“脫口秀大會現在才第四年,等到第四十年,大家才會把脫口秀的所有風格看完。”
成功之路向來沒有所謂的一帆風順,時間拉到《脫口秀大會》的第五年。從評分來看,前四季的豆瓣評分依次為6.8分、7.6分、7.9分、7.6分,第五季則斷崖式下跌,被近7萬名豆瓣用戶打出了歷史新低的5.8分。打一星的網友達到17.7%,“每個人都能惱火五分鐘”“玩弄觀眾是吧?”的討伐不絕于耳。觀眾的又愛又恨讓本季節目從聲量上遠高于其他幾季,成功將其送上了語言類綜藝節目天花板。
在商業價值和熱度上不斷突破極限的笑果文化,在內容創新上卻面臨質疑。有脫口秀愛好者難掩擔心:如果沒有新的突破,笑果的流量和影響力該如何維持?明年的《脫口秀大會》路在何方?未來的笑果應以何種方式繼續為大家制造“笑果”?
“笑果宇宙”,正在開始
2012年,李誕被聘為《今晚80后脫口秀》王自健的御用編劇,這檔現象級綜藝的制片人葉烽看中了李誕的喜劇天賦,也看到了這個行業未來的市場潛力。
2014年,兩人聯手成立了笑果文化。笑果的企業基因,從一開始就是以內容與商業化雙驅動為核心。從電視界“黃埔軍?!敝Q的湖南經視一起廝殺出來的葉烽和笑果文化CEO賀曉曦,更習慣從商業和經濟的角度去審視行業,以多年積累出的毒辣經驗去運營笑果。
2015年,笑果的線下脫口秀演出觀演人數500封頂,態勢難言樂觀。究其原因,無非“市場教育”不夠。笑果總編劇程璐與王建國均多次表示:那時候知道脫口秀的人并不多,有時候講一場脫口秀,演員還要倒貼錢。
期望開創一番天地的笑果便開始思考,如何來推動脫口秀在線下的進一步落地?在賀曉曦的規劃里,美式喜劇脫口秀擁有成熟的產業模式,但國內仍一片空白。想要打造脫口秀爆款,就得具備完整的產業鏈。
如今,八年過去了,從網絡平臺關于脫口秀的討論熱度,與脫口秀演員們的火爆程度來看,笑果成功了。
笑果的商業化模式如何開始?思來想去笑果將第一步,落在了其創始團隊的老行當上——“搞選秀”。2017年,笑果一口氣上線了《吐槽大會》第一季和《脫口秀大會》第一季,市場的正反饋讓資本和品牌客戶擠破了頭。至2021年,以《脫口秀大會》系列為代表的長視頻成為笑果最基礎的業務模式之一,該板塊業務營收占去年總營收的40%。
線上節目的火熱帶來的反饋非常直接——線下需求迎來井噴。2020年,得益于《脫口秀大會3》爆火,線上節目的高流量開始不斷反哺線下演出,全國多地門票一票難求。去年笑果在全國進行了近2000場線下演出和開放麥,覆蓋了近30個城市的40多萬觀眾。
同時,商業化跨界合作成為笑果商業化的另一重要抓手。這塊業務正不斷拓寬笑果的商業邊界,鞏固其護城河。
商業版圖越鋪越大,笑果文化也正面臨強敵環伺。
在喜劇賽道里,《奇葩說》背后的米未是笑果的前輩。在長視頻領域,笑果與騰訊VS米未與愛奇藝,雙方的合作形式幾乎相同,受眾群體和內容表現方式均高度重合。
但兩家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相較于米未的《奇葩說》和《樂夏》,笑果在喜劇上先行一步發力并專注于深耕脫口秀。在成立笑果之前,葉烽和團隊就做好了將脫口秀打造成行業的決心,并與賀曉曦探索出了更加本土化的脫口秀商業模式。隨著全國防疫政策解除,今后笑果工廠必然會迎來“報復性觀看”,脫口秀也勢必將取得更大的商業價值。
要笑料,更要人才
正如賀曉曦所說:“內容產出者本身就是文化消費產品供應鏈中的一環。”無論是公司的發展亦或是節目創新,都需要源源不斷的優質“新星”,特別是對于帶有選秀性質的節目而言,為了防止觀眾“喜新厭舊”,必須將人才需求放在突出位置。
對此,笑果文化持續加強人才孵化。為了吸引更多更優秀的喜劇人才加入,笑果推出了笑果訓練營Comedian Pro,這是國內喜劇行業第一個正式的漫才訓練營,目前已舉辦到第九期。另外,2021年11月起,笑果文化還設立了一個面向大眾愛好者的無門檻培訓項目——笑果訓練營·飛行計劃,通過該項目,笑果文化打包優秀的導師和精品的課程去往全國各地,進一步增強了笑果文化的影響力。
通過線下大規模篩選,不斷向《脫口秀大會》的舞臺輸送人才;而線上演員也可以回流到線下繼續打磨作品。
笑果完整的晉升機制給予了成熟演員成長空間。而有好前景、好內容產出,再打通人才晉升通道,這都是有利于笑果長足發展、有助于行業規范化和規?;姆侗尽?/p>
作為一家現代化的文化企業,其具備將企業做大做強的可能性。即沒有那么依賴某一個IP,而是靠制度、靠流程、靠人才培訓體系驅動企業的發展,最后再推動整個脫口秀行業的發展。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讓其具備了實現產業故事的底氣。
結語
如今,笑果通過整合內容、廣告權益、藝人和外部明星邀請,彰顯了突出的商業價值,其固然有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但喜劇文化仍在高速發展期,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成熟與規范都需要時間與資源等多方面的整合與沉淀,也需要市場給予更多的包容和耐心。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笑果文化現在的商業化過于濃厚了,但一個產業、一種文化要發展起來,其背后的辛酸和難度,確實需要有很多現實的資金、資源支持。
很多文化企業為什么做不大,或者火不久,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度依賴于1位或者少數幾位藝人。摸索至今的笑果文化,已經逐漸蛻變成具有標準化內容生產模式、健全的人才挖掘培訓體系、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的獨角獸公司。以人才培養、制度流程來驅動發展,再將這套模式反哺行業,推動行業長遠發展。運用更強的商業思維做產業化布局,也讓這個行業有了更好的脫口秀推廣模板,這些都成為在“綜N代”困局面前,笑果仍能具備實現產業化的底氣。
從脫口秀行業未來的發展來說,市場也需要一家這樣的企業,運用更強的商業思維去做產業化布局,去更好地放大脫口秀行業的想象力。
就此來說,笑果未來之路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
毒眸 《走到第五季的<脫口秀大會>,已經變成“大眾爆款”》
北京青年報 《脫口秀大會》第五季,“躺”還是“卷”?》
獵云網 《脫口秀大會五年,笑果駛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