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田佳寧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在中國市場又有新動作。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橋水基金在國內的外商獨資私募基金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橋水中國),最近開始了新一輪募資。
中國基金報稱,“華潤信托·創意擇優橋云系列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由華潤信托發行、橋水中國擔任投資顧問的信托計劃,本周在大型商業銀行渠道發售,200萬元起,封閉一年,限額十幾個億。
21世紀經濟報道稱,目前有幾個號已經售罄,受到客戶熱捧。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合計募集資金規模80億元左右。其中,一家代銷渠道半天時間就大賣了超過30億元。
資料顯示,該信托產品是一只多資產混合型基金,募集資金將主要投資于由橋水中國擔任管理人的私募基金,投資策略采取橋水知名的“全天候增強型”策略,投資標的為中國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其風險等級是R5高風險,混合類產品,認購起點是人民幣200萬元,超過部分按10萬元的整數倍增加;產品硬鎖定是一年。值得一提的是,該產品每年收取固定管理費1.95%(包含信托層及其標的產品固定費率);浮動管理費則是按照“單筆計提”原則,收取客戶收益超過5%以上部分的10%。
從投資策略來看,這只新產品采取全天候增強型策略,以宏觀多資產策略追求長期類似于股票指數的收益,但波動率顯著地降低,來幫助投資者持續穩健地積累財富。
具體來說,策略主要分為兩部分:核心部分是全天候,長期分散化的持有資產,幫助投資組合抵御經濟環境帶來的沖擊,獲取長期持有資產的回報;1996年橋水基金首創“全天候(All Weather)”對沖基金,并開創性地運用風險平價管理投資組合。
第二部分是主動管理(宏觀阿爾法),在全天候的基礎上疊加對當下市場的主動觀點,捕捉大量資產的市場拐點,系統地去調倉;據了解,橋水自1991年起便開始在全球運行“Pure Alpha”(純阿爾法)策略。
橋水基金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于1975年成立,其掌門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和橋水的全天候策略為市場所熟知。目前橋水基金目前全球管理規模達到1萬億人民幣。2016年,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21年,橋水中國管理的規模區間已達100億元以上,成為國內首家管理規模突破百億的外資獨資私募,同時是中國最大的外資私募管理人。
當前海外處于幾十年來非常高的通脹水平,美國、歐洲、英國和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通脹是80或90年代以來最高的一次,各國始終在收緊流動性,風險資產出現明顯回撤。但橋水中國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
橋水中國總經理、基金經理Joanna Sun Alpert(孫悅)日前對媒體表示:“現在市場普遍預期是,明年一季度,美聯儲加息5%見頂,然后將通脹率快速壓回至2%。但我們認為這可能過于樂觀,美聯儲這次收緊可能會把通脹壓到3%-4%,2%不太可能。”
他說,唯有中國和日本沒有面臨太大的通脹壓力。與發達經濟體不同,中國自2021年末以來一直處于寬松周期,且政府采取了針對性的穩增長措施: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審慎調降LPR并放松部分城市購房限制,針對制造業和中小企業提供定向信貸支持和稅收優惠。這些政策相較以往經濟放緩時(例如2009年和2015年)的大規模、大范圍刺激政策明顯更為克制。政策制定者可能有若干考慮,包括平衡短期增長和長期政策目標,例如增長質量、經濟結構調整和控制杠桿。
目前中國是流動性改善、支持經濟的階段,往后看政策更多是為經濟托底,未來的增長來自國內的消費和科技發展。展望國內資產,對股票溫和看多,目前整體估值比較有吸引力,債券短期和長期的利率比較看多,商品受全球需求下跌影響溫和看空和減配。孫悅認為,中國經濟將在2023年迎來復蘇,并具有長期的增長潛力,擁有區別于不同發達經濟體的自身優勢,中國仍有充足的政策工具來實現經濟目標,并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中國的通脹率低且穩定,經常賬戶盈余巨大,中央政府債務水平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