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網商 王卓霖
編輯|王詩琪
“男士一生只能定制一枚。”最近,喊出這句營銷口號的DR鉆戒,又火了。
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紅顏會·胡潤女企業家榜》,DR的創始人之一、35歲的盧依雯榜上有名,截至9月15日,其身家為165億元。而此前,張國濤、盧依雯夫婦已憑借420億身家位列《2022胡潤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第二位。“白手起家”四個字,為這對河南夫妻的創業史抹上了一絲勵志的色彩。
財富數字截止日期為2022年1月14日
但自從2021年12月15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以來,DR鉆戒母公司迪阿股份頻陷輿論風波,“真愛營銷”屢遭質疑,還被扒出“DR1.5萬鉆戒成本僅4000”,讓不少人直呼“大冤種戒指”“智商稅”等。
2021年迪阿營收46.2億,凈利潤13億。相較于輿論困擾,迪阿在2022年上半年的盈利表現更讓人皺眉,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10%和22%。每年的營銷費用居高不下,占到營收的30%,而研發費用卻常年不足1%。上市以來,迪阿市值已跌去64%,一年蒸發超400億。
憑借營銷從一眾珠寶行業大佬中突圍的迪阿,可能要換個招法了。
“秀恩愛”營銷,9個月花光11億
“在DR買鉆戒求婚,這種儀式感證明我對這段感情是認真的。”剛在杭州某DR門店體驗了求婚的逸豪說。像他這樣的“劇情”在小紅書有很多。
《天下網商》在杭州某DR門店看到,求婚現場可以直接“安排”,現成的舞臺布置,捧花、頭紗、氣球、燈光等,氛圍感拉滿。如果不滿足于這些基礎款,店內還有520元和999元的升級款求婚布置,甚至還提供上門服務,只要提前2小時電話預定。
待人員就位,男方撲通跪下,女方激動伸手,戴上戒指那一刻,新人成了偶像劇主角,熱淚盈眶、終成眷屬,在誓言墻上簽下名字,在“真愛協議”上摁下手印。“這一整串流程走下來,再去民政局領證像是二婚。”有網友調侃道。
在鉆戒市場,論營銷,迪阿一定排在前列。
2010年創立的迪阿自帶營銷基因。其前身深圳茵賽特企業管理咨詢公司,是張國濤和朋友創立的營銷策劃公司。深圳是“珠寶集散地”,貨源和渠道都具備優勢,張國濤與盧依雯決定入局珠寶業后,便將咨詢公司改為深圳市戴瑞珠寶有限公司,品牌LOGO為DR,并提出“男生一生只買一枚”的營銷口號。
2015年,張國濤與盧依雯結婚時,還將求婚儀式“搬”上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大廣告牌,一面秀恩愛,一面為自家品牌打了個廣告。
別家珠寶店宣揚買買買,DR卻反其道而行之,宣揚《十不賣》,吊足了市場胃口,消費者反而對買鉆戒這件事有了憧憬和向往。
2019年,戴瑞珠寶改制為迪阿沖刺IPO,2021年底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當日股價上漲41%,總市值一度漲至660億元,將老鳳祥、豫園股份(老廟)等老牌珠寶企業甩在身后。當時,張國濤36歲,盧依雯34歲。
上岸后,迪阿持續重投營銷。回看招股書,迪阿的銷售費用從2017年的3億,漲至2021年的12億,今年前三季度又砸出去了近11億,基本占到總營收三成以上。
那么,真金白銀主要花在了哪里?主要用在了線下開店以及線上營銷。
截至2022年上半年,迪阿累計開出門店550家。9月至11月又密集開出了76家直營門店,平均一家店的投資金額在100萬元左右。
此外,迪阿拉來眾多文體明星夫婦為品牌站臺。
今年北京冬奧會結束后,奧運金牌得主徐夢桃被男友王心迪驚喜求婚,使用的就是DR鉆戒。據不完全統計,公開為DR品牌發聲的明星包括“亞洲飛人”蘇炳添、“跳水皇后”吳敏霞、國家乒乓球名將許昕、奧運“五冠王”鄒凱等超10對體育名將夫婦。
此外,影視明星吳京與妻子謝楠的結婚對戒、戚薇和李承鉉的對戒、鋼琴家郎朗送給妻子吉娜的禮物都是DR鉆戒。這些明星“帶貨”撬動了背后的粉絲經濟,放大“一生只送一人”的品牌效應。
低成本高售價,消費者為“真愛”買單
上市一年后,迪阿市值已跌去近七成,僅為218億。另據財報,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營收30.43億,凈利潤7.73億,同比雙雙下跌。
公司上市后,賬本被擺在了聚光燈下。#dr鉆戒成本4000賣1.5萬#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已超4億。
迪阿的產品中,求婚鉆戒占總營收八成以上。《天下網商》發現,2021年上半年,迪阿銷量最高最高的幾款鉆戒,如FOREVER系列簡奢款,成本4120元,售價1.5萬元;另一款MY HEART系列簡奢款,成本4300元,售價1.6萬元。并且,2021年1-6月,迪阿求婚鉆戒每件的成本約2275.44元,銷售均價7800元;結婚對戒單件成本1499.41元,銷售均價4600元。
低成本高售價是事實。近三年來,迪阿平均毛利率在70%左右,如此“暴利”,讓毛利均值40%的同行望塵莫及。迪阿回應稱:“除了鉆石成本外,公司還有運營及各種服務成本,熱搜上的解讀是片面解讀。
實際上,迪阿采用的委托加工的輕資產模式,主做營銷端和銷售端,需要以重營銷來推動銷售,并且競爭越激烈,費用可能更高。
消費者多付的錢可能花在了“真愛”承諾上,這也是迪阿品牌立身之本。但所謂“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也長期面臨質疑。有消息稱“800元就可以消除DR鉆戒訂單和購買記錄”,此前還有網友拿著藝人的身份信息去購買鉆戒,并成功錄入系統,引發質疑。
對于刪改信息這件事,杭州某DR品牌門店的店員很警覺,她對《天下網商》表示:“我們不會為了三五百塊錢去抹黑自己的品牌。”但該店員也透露,店內最大客流群是學生,雖然不是真結婚,但只要按流程錄入兩者身份信息就能買走戒指,即使信息無法在系統內刪除。
面對質疑,迪阿只能強調,“鉆戒購買成功后,用不可逆加密技術加密后的購買信息,會上傳至國家信息中心發起的BSN區塊鏈。”意思是,不能對購買記錄隨意篡改,永久不可刪除。
營銷并非萬能,迪阿開啟“兩條腿走路”
迪阿的營銷之道,也有不少人推崇。
“首先是精準。”資深鉆石珠寶行業專家、《鉆石觀察》創始人朱光宇表示,迪阿在精準的客群范圍內投放精準的信息。“關鍵是獲得了客群的認可。”其次,結婚的人群在持續變化和動態更新中,客群有一定持續性;再次是營銷內容具備非通用型。朱光宇解釋,“鉆石恒久遠”屬于通用型營銷,而非通用型營銷更利于傳遞品牌價值。
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珠寶行業發展報告》,2021年中國珠寶首飾產業市場總規模約為7200億元,其中鉆石產品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元。
在信息化普及的當下,國內年輕消費者趨于理性消費,沖動消費的占比在不斷減少,鉆石品類更注重性價比。更保值的黃金飾品走俏,而鉆石鑲嵌類產品需要不斷優化款式、刺激消費。
迪阿正在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用營銷抬升品牌附加值,以提升客單價;另一方面拓寬品類和人群,提高復購率,在鑲嵌品類中拓寬產品線,為婚后十年以上的夫妻研發TIMELESS定制時光系列,拓寬35歲以上用戶群體,同時也發布“黃金婚嫁”系列。
在鉆石市場,迪阿不僅要跟老牌珠寶品牌搶奪市場,還要面對后起之秀的趁勝追擊。例如培育鉆行業中,小白光提出“克拉自由”的口號,主打悅己消費,成立不到2年完成1.3億元融資;DEINO主推異性鉆,走差異化造型和辨識度等。
“營銷是非必需品當中的必需品。”朱光宇說。但,營銷不是萬能,要做好鉆戒這個“一錘子”買賣,迪阿的“一招鮮”得再加把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