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狂飆車的劉濤與銷量萎靡的智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狂飆車的劉濤與銷量萎靡的智己

劉濤違章飆車到底是一時疏忽,還是明知故犯?

文|談擎說AI 鄭開車

拖拖拉拉這么久,上汽智己CEO劉濤終于在微博上致歉:

“這段時間,我認真關注了網友們對我的批評,并進行了深刻反省,同時主動配合調查,于今日接受了處罰。作為智能電動車行業從業者,我更應該把遵守交規放在首位……”

不過,我們還是要認真的說,這份道歉的態度或許不夠誠懇。

作為智己汽車CEO,劉濤曾公開說過,“對于駕控極限的不懈追求,本應是一輛好車對生命安全的底層承諾。尤其是對于一臺車重和動力“過剩”的電動車而言,極致的駕控,才能帶來極致的安全!”

既然都把安全掛在嘴邊了,還向公眾親自示范不安全的駕駛行為,該如何解釋?劉濤違章飆車到底是一時疏忽,還是明知故犯?恐怕還真不好說。

面對新勢力營銷,傳統基因車企力有不逮

在談擎說AI看來,劉濤飆車雖然有幸沒造成交通事故,也道歉了,但不能忽視這個事對智己造成的多方面危害。

首先,有損智己這家企業的社會價值。

表面上看,藐視交通安全是劉濤的個人行為,但從飆車視頻的內容來看,劉濤在演示自家汽車的駕控和性能,意在將智己的產品特性廣而告之,更像是一種營銷行為。

常言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示范不良的駕駛習慣或許會帶壞一些年輕人,在企業社會價值層面,智己和劉濤的駕照一樣,要被“扣分”。

劉濤此前曾向媒體表示,智己有非常完整的融資上市計劃。不過,在踐行ESG理念的潮流下,大陸、香港等證券交易市場對上市企業ESG披露的要求越來越高,逐步趨向強制模式。此背景下,有計劃上市的企業更應該對社會環境負責,重視自身的社會價值。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及,“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給予社會效益與社會價值更高定價權重。”

可見無論是ESG評價標準、還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都看重企業的社會價值。智己CEO如此行事,短期內可能提振汽車銷量,長期來看,監管機構的“差評”可能會讓智己得不償失。

其次,CEO違規飆車,也會損害品牌的逼格。

汽車不止是出行工具,還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品味,是用戶逼格的體現,高端車更是如此。

品牌逼格說起來有幾分玄乎,但其實可以明確體現在人們給不同汽車品牌所取的稱號。比如寶馬的“萬人迷”,馬自達的“東瀛寶馬”,這些正面稱號的傳播,會增加品牌的無形資產,有助于節省營銷費用。

當然,一些負面稱號也會成為汽車品牌的污點,其傳播越廣,反而會導致品牌資產的流失。

比如二線豪華品牌凱迪拉克,近幾年被傳為“洗浴王”。對一些有品牌潔癖的人而言,很有可能會因此不去買凱迪拉克。提及高知、律師、醫生等職業的車主,大家會想到沃爾沃,而非凱迪拉克,品牌背后的社會身份認同可見一斑。

作為價格超過40萬的高端電動品牌,在逼格塑造方面,智己也動了些心思。

例如智己Airo原型車由英國鬼才建筑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L7車身顏色從全世界大師級藝術家及其著作中汲取靈感。L7上市當日,還破了保時捷Taycan保持598天的吉尼斯“電動汽車漂移距離最長”紀錄。

無論感官屬性還是動力性能,智己在品牌逼格的塑造方面,可以說有一個不錯的開始。但壞就壞在劉濤的這次野蠻飆車,雖然事后道了歉,但大家都記住了智己CEO帶頭飆車。

由這件事開始認識智己的人,再看到智己L7,聯想到的可能會是“爛仔本田高配版”,而不是什么保時捷Taycan。

所以,CEO個人言行代表著公司的社會價值觀和品牌調性,劉濤以深夜飆車博眼球看似高明,短期內增加了曝光度,但長期來看有損品牌形象。

“離譜到家”的違章,是負面營銷嗎?

對于文章開頭的第二個問題,“劉濤飆車到底是一時疏忽,還是明知故犯”,其實是一個頗值得仔細琢磨的問題。

負面事件可以有效刺激人們的本能,激起其關注和討論的興趣。在新媒體時代,利用負面事件營銷來獲取流量的商家并不少見。

最經典的案例是椰樹牌椰汁,通過一個性感模特、一句富有內涵的“我從小喝到大”作為廣告詞,形成了熱點傳播的基礎。

若仔細看劉濤飆車的視頻畫面,會發現劉濤涉嫌違反了多項交規,包括高架停車、起步不打轉向燈、壓實線變道、連續變道、嚴重超速、握方向盤姿勢不標準等等,似乎是生怕網友看不出自己是違章駕駛。

如果單純是為了突出L7的性能,完全可以在賽道內完成,為什么要冒著違規風險去展示汽車的產品力那?

依照常理來看,但凡駕照是親自考的而且沒有醉駕,就不至于在短短兩分多的視頻里犯下這么多種駕駛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在劉濤道歉帖下面的“博主精選評論”中,夾帶大量智己“私貨”。有評論說“敢作敢當,比馬斯克強”的,有對暖心禮包表示感動的,甚至還順帶diss了同樣主打性能的“極氪001”。

借助道歉聲明又厚著臉皮為智己宣傳了一把,讓這次道歉的態度顯得非常不誠懇。所以難免會引人猜測,從演示飆車到道歉受罰,都可能會讓人不由得聯想,這像是劉濤自導自演的一次負面營銷活動。

分析完可能是負面營銷的原因后,咱們再說,如果真是負面營銷的話,這種手段未免過于拙劣,甚至是有點寒磣人了。

我們不妨與百度李彥宏做個對比。2017年,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表示,自己乘坐的無人駕駛車輛開上了北京五環路,此事被報道后吃了罰單。重點是,李彥宏接著借題發揮,“如果無人駕駛的罰單已經來了,無人駕駛汽車量產還會遠嗎?”

李彥宏開無人車上路和劉濤交通違章都是違規行為,但差別在于,無人駕駛當時未普及,李彥宏這個事社會危害不大,反而激發人們對未來無人駕駛時代的暢想,頗有趣味性。

除了李彥宏,蔚小理老板、余承東等互聯網人在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后,為了營銷也常有一些“博眼球”的言論。

余承東曾豪言“華為汽車一年干翻特斯拉”、何小鵬稱“G9是50萬以內最好的SUV”、李想喊出“理想L9會是500萬內最好的家用SUV”。

拉踩、吹牛本質上都是“嘴上功夫”,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無傷大雅。況且他們吹得痛快,用戶吃瓜也津津有味。

究其原因,新勢力車企創始人大多是互聯網出身。李想創辦過泡泡網、汽車之家,李斌創辦汽車垂直網站易車,何小鵬是UC瀏覽器的奠基人。

媒體出身的新勢力掌門人早已深諳互聯網流量密碼,更擅長CEO個人IP營銷,在為自家汽車制造噱頭這件事情上,他們是專業的,懂分寸知深淺。

反觀劉濤,1997年畢業后就加入上汽集團,25年來,“在整車、底盤、電子電器甚至造型都有過工作經歷,基本涉及過汽車生產鏈上的所有核心職能。”

但是,為了做好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智己也在嘗試自建直營渠道和直面用戶的網絡營銷,然而在新媒體營銷領域,劉濤顯然還是個“新手”,難免要被那些互聯網人“降維打擊”。

從根本上來講,劉濤違反交規,營銷翻車背后的根源或許是,傳統基因出生的汽車品牌,在面對當下多元化的營銷環境下的力不從心,想模仿,想復制,想追趕新勢力的營銷模式,但是一時間玩的不夠熟練,導致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營銷。

就像一個情商欠佳的人去參加高端飯局,為了拋頭露面,表演了一段浮夸的節目,把自己弄成了小丑,觀眾笑是笑了,卻是尬笑和嘲笑。

狂飆車的劉濤,背后是銷量萎靡的智己

不惜靠交通違章來獲得曝光度,使出如此鋌而走險的行徑來吸引注意力,另一個根本原因或許是智己不爭氣的銷量所致,體現的是對業績的焦慮。

從銷量來看,10月份智己僅賣出860臺,11月銷量還沒公布,此前單月最好銷量也不過是9月份的1019臺。從6月開始交付至今,智己累計銷量只有3900輛。

可比的競品車型中,極氪001的11月銷量為11011輛,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同樣是主打駕控和性能的高端純電品牌,智己和極氪的差距十分明顯。

智己汽車創立于2020年底,背后站著上汽和阿里巴巴,是妥妥的造車界富二代。據天眼查顯示,8月1日智己完成A輪股權融資,投后估值將達到近300億元人民幣。

從進場時間看,智己起步相對晚了點,為了彌補差距,劉濤曾立下“軍令狀”,要求首款車型L7必須在2021年12月底前下線。

可惜的是,智己L7最終被推遲下線,甚至下線之日還一推再推,最終延后了大半年,剛交付還慘遭超百名“天使輪準車主”維權。

作為上汽的“1號工程”,智己的開局就充斥各種驚險變故,讓用戶難以對其建立起信任感,即使智己有過硬的產品力,但對劉濤來說,“如何證明智己L7是款好車”是一個大難題,或許這也是劉濤不得已冒險飆車的根源吧。

寫在最后:

時下不少車企高管都在嘗試打造個人IP,和品牌互相成就,和用戶打成一片。但在操作方式上,還是要拿捏好尺度和邊界。畢竟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

退一步來說,智己雖然目前銷量低迷,但或許正如蔚來李斌所說,“汽車行業是場馬拉松,特斯拉可能跑了一兩萬米,蔚來跑了兩三千米。”劉濤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要堅守長期主義,給客戶以確定性。”

既然所有人都沒跑多遠,最關鍵的是一直在跑,智己又何必急功近利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狂飆車的劉濤與銷量萎靡的智己

劉濤違章飆車到底是一時疏忽,還是明知故犯?

文|談擎說AI 鄭開車

拖拖拉拉這么久,上汽智己CEO劉濤終于在微博上致歉:

“這段時間,我認真關注了網友們對我的批評,并進行了深刻反省,同時主動配合調查,于今日接受了處罰。作為智能電動車行業從業者,我更應該把遵守交規放在首位……”

不過,我們還是要認真的說,這份道歉的態度或許不夠誠懇。

作為智己汽車CEO,劉濤曾公開說過,“對于駕控極限的不懈追求,本應是一輛好車對生命安全的底層承諾。尤其是對于一臺車重和動力“過剩”的電動車而言,極致的駕控,才能帶來極致的安全!”

既然都把安全掛在嘴邊了,還向公眾親自示范不安全的駕駛行為,該如何解釋?劉濤違章飆車到底是一時疏忽,還是明知故犯?恐怕還真不好說。

面對新勢力營銷,傳統基因車企力有不逮

在談擎說AI看來,劉濤飆車雖然有幸沒造成交通事故,也道歉了,但不能忽視這個事對智己造成的多方面危害。

首先,有損智己這家企業的社會價值。

表面上看,藐視交通安全是劉濤的個人行為,但從飆車視頻的內容來看,劉濤在演示自家汽車的駕控和性能,意在將智己的產品特性廣而告之,更像是一種營銷行為。

常言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示范不良的駕駛習慣或許會帶壞一些年輕人,在企業社會價值層面,智己和劉濤的駕照一樣,要被“扣分”。

劉濤此前曾向媒體表示,智己有非常完整的融資上市計劃。不過,在踐行ESG理念的潮流下,大陸、香港等證券交易市場對上市企業ESG披露的要求越來越高,逐步趨向強制模式。此背景下,有計劃上市的企業更應該對社會環境負責,重視自身的社會價值。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及,“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給予社會效益與社會價值更高定價權重。”

可見無論是ESG評價標準、還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都看重企業的社會價值。智己CEO如此行事,短期內可能提振汽車銷量,長期來看,監管機構的“差評”可能會讓智己得不償失。

其次,CEO違規飆車,也會損害品牌的逼格。

汽車不止是出行工具,還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品味,是用戶逼格的體現,高端車更是如此。

品牌逼格說起來有幾分玄乎,但其實可以明確體現在人們給不同汽車品牌所取的稱號。比如寶馬的“萬人迷”,馬自達的“東瀛寶馬”,這些正面稱號的傳播,會增加品牌的無形資產,有助于節省營銷費用。

當然,一些負面稱號也會成為汽車品牌的污點,其傳播越廣,反而會導致品牌資產的流失。

比如二線豪華品牌凱迪拉克,近幾年被傳為“洗浴王”。對一些有品牌潔癖的人而言,很有可能會因此不去買凱迪拉克。提及高知、律師、醫生等職業的車主,大家會想到沃爾沃,而非凱迪拉克,品牌背后的社會身份認同可見一斑。

作為價格超過40萬的高端電動品牌,在逼格塑造方面,智己也動了些心思。

例如智己Airo原型車由英國鬼才建筑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L7車身顏色從全世界大師級藝術家及其著作中汲取靈感。L7上市當日,還破了保時捷Taycan保持598天的吉尼斯“電動汽車漂移距離最長”紀錄。

無論感官屬性還是動力性能,智己在品牌逼格的塑造方面,可以說有一個不錯的開始。但壞就壞在劉濤的這次野蠻飆車,雖然事后道了歉,但大家都記住了智己CEO帶頭飆車。

由這件事開始認識智己的人,再看到智己L7,聯想到的可能會是“爛仔本田高配版”,而不是什么保時捷Taycan。

所以,CEO個人言行代表著公司的社會價值觀和品牌調性,劉濤以深夜飆車博眼球看似高明,短期內增加了曝光度,但長期來看有損品牌形象。

“離譜到家”的違章,是負面營銷嗎?

對于文章開頭的第二個問題,“劉濤飆車到底是一時疏忽,還是明知故犯”,其實是一個頗值得仔細琢磨的問題。

負面事件可以有效刺激人們的本能,激起其關注和討論的興趣。在新媒體時代,利用負面事件營銷來獲取流量的商家并不少見。

最經典的案例是椰樹牌椰汁,通過一個性感模特、一句富有內涵的“我從小喝到大”作為廣告詞,形成了熱點傳播的基礎。

若仔細看劉濤飆車的視頻畫面,會發現劉濤涉嫌違反了多項交規,包括高架停車、起步不打轉向燈、壓實線變道、連續變道、嚴重超速、握方向盤姿勢不標準等等,似乎是生怕網友看不出自己是違章駕駛。

如果單純是為了突出L7的性能,完全可以在賽道內完成,為什么要冒著違規風險去展示汽車的產品力那?

依照常理來看,但凡駕照是親自考的而且沒有醉駕,就不至于在短短兩分多的視頻里犯下這么多種駕駛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在劉濤道歉帖下面的“博主精選評論”中,夾帶大量智己“私貨”。有評論說“敢作敢當,比馬斯克強”的,有對暖心禮包表示感動的,甚至還順帶diss了同樣主打性能的“極氪001”。

借助道歉聲明又厚著臉皮為智己宣傳了一把,讓這次道歉的態度顯得非常不誠懇。所以難免會引人猜測,從演示飆車到道歉受罰,都可能會讓人不由得聯想,這像是劉濤自導自演的一次負面營銷活動。

分析完可能是負面營銷的原因后,咱們再說,如果真是負面營銷的話,這種手段未免過于拙劣,甚至是有點寒磣人了。

我們不妨與百度李彥宏做個對比。2017年,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表示,自己乘坐的無人駕駛車輛開上了北京五環路,此事被報道后吃了罰單。重點是,李彥宏接著借題發揮,“如果無人駕駛的罰單已經來了,無人駕駛汽車量產還會遠嗎?”

李彥宏開無人車上路和劉濤交通違章都是違規行為,但差別在于,無人駕駛當時未普及,李彥宏這個事社會危害不大,反而激發人們對未來無人駕駛時代的暢想,頗有趣味性。

除了李彥宏,蔚小理老板、余承東等互聯網人在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后,為了營銷也常有一些“博眼球”的言論。

余承東曾豪言“華為汽車一年干翻特斯拉”、何小鵬稱“G9是50萬以內最好的SUV”、李想喊出“理想L9會是500萬內最好的家用SUV”。

拉踩、吹牛本質上都是“嘴上功夫”,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無傷大雅。況且他們吹得痛快,用戶吃瓜也津津有味。

究其原因,新勢力車企創始人大多是互聯網出身。李想創辦過泡泡網、汽車之家,李斌創辦汽車垂直網站易車,何小鵬是UC瀏覽器的奠基人。

媒體出身的新勢力掌門人早已深諳互聯網流量密碼,更擅長CEO個人IP營銷,在為自家汽車制造噱頭這件事情上,他們是專業的,懂分寸知深淺。

反觀劉濤,1997年畢業后就加入上汽集團,25年來,“在整車、底盤、電子電器甚至造型都有過工作經歷,基本涉及過汽車生產鏈上的所有核心職能。”

但是,為了做好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智己也在嘗試自建直營渠道和直面用戶的網絡營銷,然而在新媒體營銷領域,劉濤顯然還是個“新手”,難免要被那些互聯網人“降維打擊”。

從根本上來講,劉濤違反交規,營銷翻車背后的根源或許是,傳統基因出生的汽車品牌,在面對當下多元化的營銷環境下的力不從心,想模仿,想復制,想追趕新勢力的營銷模式,但是一時間玩的不夠熟練,導致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營銷。

就像一個情商欠佳的人去參加高端飯局,為了拋頭露面,表演了一段浮夸的節目,把自己弄成了小丑,觀眾笑是笑了,卻是尬笑和嘲笑。

狂飆車的劉濤,背后是銷量萎靡的智己

不惜靠交通違章來獲得曝光度,使出如此鋌而走險的行徑來吸引注意力,另一個根本原因或許是智己不爭氣的銷量所致,體現的是對業績的焦慮。

從銷量來看,10月份智己僅賣出860臺,11月銷量還沒公布,此前單月最好銷量也不過是9月份的1019臺。從6月開始交付至今,智己累計銷量只有3900輛。

可比的競品車型中,極氪001的11月銷量為11011輛,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同樣是主打駕控和性能的高端純電品牌,智己和極氪的差距十分明顯。

智己汽車創立于2020年底,背后站著上汽和阿里巴巴,是妥妥的造車界富二代。據天眼查顯示,8月1日智己完成A輪股權融資,投后估值將達到近300億元人民幣。

從進場時間看,智己起步相對晚了點,為了彌補差距,劉濤曾立下“軍令狀”,要求首款車型L7必須在2021年12月底前下線。

可惜的是,智己L7最終被推遲下線,甚至下線之日還一推再推,最終延后了大半年,剛交付還慘遭超百名“天使輪準車主”維權。

作為上汽的“1號工程”,智己的開局就充斥各種驚險變故,讓用戶難以對其建立起信任感,即使智己有過硬的產品力,但對劉濤來說,“如何證明智己L7是款好車”是一個大難題,或許這也是劉濤不得已冒險飆車的根源吧。

寫在最后:

時下不少車企高管都在嘗試打造個人IP,和品牌互相成就,和用戶打成一片。但在操作方式上,還是要拿捏好尺度和邊界。畢竟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

退一步來說,智己雖然目前銷量低迷,但或許正如蔚來李斌所說,“汽車行業是場馬拉松,特斯拉可能跑了一兩萬米,蔚來跑了兩三千米。”劉濤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要堅守長期主義,給客戶以確定性。”

既然所有人都沒跑多遠,最關鍵的是一直在跑,智己又何必急功近利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漳平市| 南召县| 凤冈县| 霍城县| 寿阳县| 临猗县| 通州市| 汉川市| 根河市| 舟山市| 太仓市| 本溪市| 隆尧县| 盐池县| 临洮县| 内江市| 沙洋县| 锡林浩特市| 托克逊县| 永善县| 上林县| 新乡县| 黄浦区| 忻州市| 天门市| 卢氏县| 梨树县| 洛隆县| 胶州市| 东港市| 襄樊市| 定州市| 宿州市| 郯城县| 贺兰县| 句容市| 敦化市| 博湖县| 东乌珠穆沁旗|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