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月倫
蜂巢能源首次出海布局上游鋰資源。
12月8日,澳大利亞礦企ST GEORGE公告稱,蜂巢能源擬投資近500萬澳元(約合2342萬元人民幣),參與該公司的股權增發。同時,蜂巢能源將協助開發ST GEORGE位于西澳的Mt Alexander鋰輝石礦項目,并獲得此項目25%的鋰礦包銷權。
Mt Alexander項目共有8個勘探地塊權,由ST GEORGE100%持有,其首次勘探計劃已經在10月底開始。
根據ST GEORGE與蜂巢能源簽署的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同時考慮組建合資企業,收購和開發新的鋰礦項目。
ST GEORGE上月與另一家中國鋰電池材料商也建立了類似戰略關系。上海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錦源晟)作為基石投資者出資200萬澳元(約合938.8萬元人民幣),參與ST GEORGE股權增發,資金也將用于Mt Alexander鋰礦項目的初期勘探。
錦源晟的最大股東為璞泰來(603659.SH)實控人梁豐,后者為鋰電材料及自動化設備提供商。
由于上游鋰資源供應緊張及鋰價飆升,包括蜂巢能源在內的動力電池企業正持續加碼鋰礦布局。今年3月,蜂巢能源攜手巴斯夫出資1.2億元,成為永杉鋰業戰略投資人。6月,蜂巢能源又與贛鋒鋰業(002460.SZ)在鋰資源供銷、電池回收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
蜂巢能源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與生產。其前身為長城汽車(601633.SH)在2016年成立的動力電池事業部,蜂巢能源2018年脫離長城汽車,開始獨立運營。
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蜂巢能源動力電池裝機量達4.5 GWh,同比增長152%,排名全球第十。
2021年,蜂巢能源營收44.7億元,凈虧損11.5億元,為連續第三年虧損。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37.3億元,再度虧損8.9億元。除了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負面影響外,蜂巢能源持續追加生產設備等資本性投入,也是公司在產能爬坡初期處于虧損狀態的原因。
蜂巢能源已在常州、保定、泰州、南京、馬鞍山等城市建有生產基地,并計劃在鹽城、上饒等地開展生產基地建設。同時,其還官宣在德國建設電池工廠。
今年11月,蜂巢能源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其計劃募資150億元,用于電池生產項目與研發中心建設,以及三元電池、無鈷電池、短刀電池以及其他新型電池開發。其此前已完成了多輪融資,股東總數目前達到83家,包括碧桂園創投、三一重工(600031.SH)和小米集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