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淪為陪跑選手,威馬汽車這個冬天很難熬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淪為陪跑選手,威馬汽車這個冬天很難熬

早日實現健康的財務指標及可持續性發展,才是威馬汽車能夠順利度過寒冬的方法。

文|藍莓財經

三戰IPO卻無功而返的威馬汽車,很是消沉了一陣子。不過最近威馬汽車的動靜又多了起來,但總體上來說都不是些什么太好的消息。

今年6月1日,威馬在港股遞交招股書;9月份,“威馬年虧82億創始人年薪12億”沖上微博熱搜;10月下旬,隱約傳出了威馬汽車要集體降薪的消息,這消息到了11月已被證實威馬汽車的確在執行降薪計劃;最近新浪財經又曝出,威馬公司拖欠供應商賬款,導致其核心零件供應中斷,M7項目也陷入停頓。

盡管威馬汽車很快否認了停產的消息,但對于如今資金緊缺的威馬汽車來說,此前遞交的招股書在12月1日也已經過期了,港交所IPO最終折戟。與此同時,又有消息稱威馬汽車計劃通過借殼Apollo在港股上市。

如今小道消息滿天亂飛,就算有不實的消息,也很難否認威馬汽車的確身處暴風雨中心的困境:銷量增長乏力,品牌聲量正逐漸減弱。

曾經的天之驕子,走向下坡路

威馬汽車一度被譽為最務實的造車新勢力。在前幾年,威馬汽車的知名度基本上和蔚來、小鵬相當,而且底子比起其他同行更為扎實。

作為國內最早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之一,威馬汽車入局并不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5年的威馬汽車,前身是三電系統研發企業,CEO沈暉有著豐富汽車從業經歷。有著良好背書的威馬汽車,很快就獲得了超過三百億元的融資規模。

更為重要的是,威馬汽車是第一個完工投產的造車新勢力品牌,擁有合計產能25萬輛的溫州和黃岡兩大生產基地,超過六百家線下經銷門店,分布在全國211個城市。

從威馬EX5在2018年3月首臺量產車試裝下線,再到2018年9月正式投入市場,威馬汽車率先打破PPT造車質疑。這些“硬實力”都讓威馬汽車在早年間傲視同行,也讓沈暉有底氣與美團CEO王興在微博對賭,威馬會成為造成新勢力的Top3之一。

事實也的確如此,威馬還曾經獲得2019年新勢力單車型銷量第一名和總銷量第二,與蔚來不相上下,遠超小鵬和理想。

但是,在進入2020年后,開局不錯的威馬汽車就開始走下坡路,其地位也被理想所取代。造車“四小龍”逐漸變成了常說的“蔚小理”,威馬汽車掉隊了。

對于造車新勢力有兩大難題,一個是生產,一個是渠道。生產方面,威馬相比蔚小理,自建工廠,品控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渠道方面,威馬就稍遜一籌,針對經銷商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渠道商頻頻更換。由于缺乏穩定的渠道,導致威馬在過去引以為傲的交付量也被反超。

從數據上就能發現威馬汽車在渠道銷售上和其他同行有差距。2019年,威馬汽車銷量為1.69萬輛;蔚來和小鵬分別是2.06萬輛和1.67萬輛,三者相差不大。

2021年,可以說是中國新能源車集體爆發年。“蔚小理”三家車企的銷量,都超過了9萬輛,但威馬汽車銷量僅4.42萬輛。甚至最晚出場的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也后來居上,銷量增幅都超過了威馬。

沒有錢也沒有車的窘境

營銷上的落后是威馬掉隊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恐怕是由于威馬后續資金的難以為繼。

威馬的兩座工廠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僅在兩成左右。威馬聯合創始人杜立剛曾對媒體公開表示過:過早投入第二工廠導致產能長期閑置、資金空轉。也就是說,如果位于黃岡的工廠延遲幾年建造,威馬資金的難關或許就不會這么早來到。

曾經為了做好品控、把控好產品質量而自建的工廠,如今看來反而成了負累。截至6月底,威馬賬面上現金流還不到42億元,另外威馬身上背了不少即期借款,幾十億的現金流要見底也不過是眨眼間的事。

造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燒錢的游戲”,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上百億的現金儲備,威馬汽車的“荷包”的確太癟了。因此當“用虧損換銷量”的策略沒起到作用之后,再疊加上市計劃遙遙無期,威馬只能采取收縮戰略,即對內裁員降薪,對外減少交付。

但減少交付這一方案,對線下經銷商來說卻是致命的打擊。一家位于威馬上海總部附近的威馬線下經銷商門店,從8月份到現在,威馬新車只到手4輛。由于門店無法給客戶提供新車交付的時間,客戶當然就不會下定金,門店就減少了收入。本來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受疫情打擊嚴重,這樣的局面讓門店經營壓力劇增,甚至到最后已經去到要關店止損的地步了。

威馬在營銷模式上選擇了缺乏先進性的經銷商模式。在沒有一定銷量的前提下,新品牌很難找到優質的經銷商背書,提升市場滲透率和上升速度。

而影響了威馬在運營策略上與其他互聯網造車品牌差異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威馬的掌舵人沈暉是傳統車企出身,背后的團隊也多數出自吉利和上汽通用,行事作風仍舊是趨向穩健保守的風格。

這種風格有好也有不好。往好處說,就是威馬對于產品的規劃一直很穩,并不會像蔚來小鵬那樣走速戰速決的代工模式。但往壞處說,威馬這種穩,也讓自己失去了市場先機。

曾經備受矚目的威馬M7,也遲遲未有進展。M7和小鵬P7幾乎是同時立項的,但是小鵬P7早在2020年4月就正式上市了,續航超過700公里,一下子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領跑者,而威馬M7對外宣稱續航可以達到800公里,卻至今連個影子都沒有。

研發投入欠缺,車型亮點不足

2022年1-10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只有2.93萬輛,同比下降14%。在今年10月份,威馬賣得最好的前三款車型,第一是威馬E.5,賣出501輛,第二威馬W6,賣出395輛,第三是威馬EX5,賣出221輛,合計月銷量也才一千出頭。

威馬汽車難賣,說明了威馬的產品力不夠吸引用戶。威馬的品牌定位一直不夠清晰,定位于中端市場,共推出EX5、EX6、W6、E5等車型,售價集中在15萬—25萬元區間。在這一區域,有比亞迪、唐、漢、小鵬P7等知名品牌,威馬贏面太小。在十萬以下的低端市場,還有哪吒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威馬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蔚來主攻高端市場,有NOMI,有換電;小鵬強調智能化,有智能座艙和語音交互;理想則靠細分爆款成名。威馬這幾年卻沒有做出獨屬于自身的品牌特點,雖然有自建工廠,但卻沒有核心技術,電池、電機、電控全靠外供,尤其是電池質量參差不齊。數起“自燃門”的售后維權事件,也讓外界對威馬汽車的質量有了懷疑,為品牌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

威馬似乎并不擅長打造自己的優勢,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導致不斷退后淪落至此。

最后,從“資歷”上來說,威馬汽車早該上市了,因為“蔚小理”等車型早已經陸續在各地上市了。

威馬的上市良機是2019年,在威馬EX5上市后,立即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但是沈暉認為彼時的威馬被資本市場嚴重低估,拒絕在這種情況下上市。但這一決定就導致后面疫情到來后,失去了上市的時機,同時缺錢的威馬,在產品研發的投入上開始放緩。

威馬在最近三年里,每年的研發投入都沒超過10億元,且占比從2019年的50%下降至2021年的20%。而另一頭,在三季度財報匯報上,蔚來表示每季度研發開支將達到30億元。

如今,造車新勢力不僅同行相爭,還面臨著傳統車企的競爭。廣汽的埃安、吉利的極氪、東風小康的問界等,不斷在瓜分著新能源市場上的蛋糕。在現在這個關鍵節點,誰能搶奪更多客戶和研發高地,誰就能取得勝利。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累計虧損136.32億元;其毛利率水平更為慘淡,近三年毛利率始終在-40%以下,相當于每賣一輛車虧損10萬。同期,“蔚小理”毛利率都在10%以上。

雖然目前面臨巨額的虧損,但是威馬汽車的“吸金能力”在所有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中并不弱。坐擁明星資本陣容的威馬,百度、紅杉資本、上海國資、騰訊、李嘉誠、何鴻燊皆為其股東。招股書顯示,自2022年1月至3月,威馬在D輪融資獲得總金額100億元。隨后近半年又完成了近6億美元的Pre IPO輪融資,威馬的累計融資額高達350億元。

但如今看來,這強大的融資能力也沒有能夠讓威馬汽車起死回生,此外,威馬的質量問題也開始頻發。從銷量問題到產品研發問題再到財務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獨立地存在,而是互相關聯的。沒有好車,就無法賺到錢,沒有足夠的錢,就無法研發足夠好的車,威馬陷入了不良循環效應。

結語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在哪吒、廣汽埃安、零跑的沖擊下,新勢力一線集體換血,蔚小理逐漸淪為第二梯隊,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存在感的威馬汽車處境令人擔憂。

更何況,在互聯網造車大火已經熊熊燃燒了幾年,如今市場已經逐漸回歸理性,熱度已經降了下來。資本對于造車新勢力投資態度越發謹慎,蔚小理的股價遭遇腰斬,零跑上市后迎來市值暴跌,因此威馬上市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從長遠來說,找到能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的商業模式,早日實現健康的財務指標及可持續性發展,才是威馬汽車能夠順利度過寒冬的方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威馬汽車

2.8k
  • 汽車早報|威馬汽車計劃2025年復工復產 哪吒汽車計劃E輪融資超40億人民幣
  • 計劃2025年復工復產,威馬汽車破產重整迎新進展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淪為陪跑選手,威馬汽車這個冬天很難熬

早日實現健康的財務指標及可持續性發展,才是威馬汽車能夠順利度過寒冬的方法。

文|藍莓財經

三戰IPO卻無功而返的威馬汽車,很是消沉了一陣子。不過最近威馬汽車的動靜又多了起來,但總體上來說都不是些什么太好的消息。

今年6月1日,威馬在港股遞交招股書;9月份,“威馬年虧82億創始人年薪12億”沖上微博熱搜;10月下旬,隱約傳出了威馬汽車要集體降薪的消息,這消息到了11月已被證實威馬汽車的確在執行降薪計劃;最近新浪財經又曝出,威馬公司拖欠供應商賬款,導致其核心零件供應中斷,M7項目也陷入停頓。

盡管威馬汽車很快否認了停產的消息,但對于如今資金緊缺的威馬汽車來說,此前遞交的招股書在12月1日也已經過期了,港交所IPO最終折戟。與此同時,又有消息稱威馬汽車計劃通過借殼Apollo在港股上市。

如今小道消息滿天亂飛,就算有不實的消息,也很難否認威馬汽車的確身處暴風雨中心的困境:銷量增長乏力,品牌聲量正逐漸減弱。

曾經的天之驕子,走向下坡路

威馬汽車一度被譽為最務實的造車新勢力。在前幾年,威馬汽車的知名度基本上和蔚來、小鵬相當,而且底子比起其他同行更為扎實。

作為國內最早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之一,威馬汽車入局并不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5年的威馬汽車,前身是三電系統研發企業,CEO沈暉有著豐富汽車從業經歷。有著良好背書的威馬汽車,很快就獲得了超過三百億元的融資規模。

更為重要的是,威馬汽車是第一個完工投產的造車新勢力品牌,擁有合計產能25萬輛的溫州和黃岡兩大生產基地,超過六百家線下經銷門店,分布在全國211個城市。

從威馬EX5在2018年3月首臺量產車試裝下線,再到2018年9月正式投入市場,威馬汽車率先打破PPT造車質疑。這些“硬實力”都讓威馬汽車在早年間傲視同行,也讓沈暉有底氣與美團CEO王興在微博對賭,威馬會成為造成新勢力的Top3之一。

事實也的確如此,威馬還曾經獲得2019年新勢力單車型銷量第一名和總銷量第二,與蔚來不相上下,遠超小鵬和理想。

但是,在進入2020年后,開局不錯的威馬汽車就開始走下坡路,其地位也被理想所取代。造車“四小龍”逐漸變成了常說的“蔚小理”,威馬汽車掉隊了。

對于造車新勢力有兩大難題,一個是生產,一個是渠道。生產方面,威馬相比蔚小理,自建工廠,品控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渠道方面,威馬就稍遜一籌,針對經銷商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渠道商頻頻更換。由于缺乏穩定的渠道,導致威馬在過去引以為傲的交付量也被反超。

從數據上就能發現威馬汽車在渠道銷售上和其他同行有差距。2019年,威馬汽車銷量為1.69萬輛;蔚來和小鵬分別是2.06萬輛和1.67萬輛,三者相差不大。

2021年,可以說是中國新能源車集體爆發年。“蔚小理”三家車企的銷量,都超過了9萬輛,但威馬汽車銷量僅4.42萬輛。甚至最晚出場的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也后來居上,銷量增幅都超過了威馬。

沒有錢也沒有車的窘境

營銷上的落后是威馬掉隊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恐怕是由于威馬后續資金的難以為繼。

威馬的兩座工廠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僅在兩成左右。威馬聯合創始人杜立剛曾對媒體公開表示過:過早投入第二工廠導致產能長期閑置、資金空轉。也就是說,如果位于黃岡的工廠延遲幾年建造,威馬資金的難關或許就不會這么早來到。

曾經為了做好品控、把控好產品質量而自建的工廠,如今看來反而成了負累。截至6月底,威馬賬面上現金流還不到42億元,另外威馬身上背了不少即期借款,幾十億的現金流要見底也不過是眨眼間的事。

造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燒錢的游戲”,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上百億的現金儲備,威馬汽車的“荷包”的確太癟了。因此當“用虧損換銷量”的策略沒起到作用之后,再疊加上市計劃遙遙無期,威馬只能采取收縮戰略,即對內裁員降薪,對外減少交付。

但減少交付這一方案,對線下經銷商來說卻是致命的打擊。一家位于威馬上海總部附近的威馬線下經銷商門店,從8月份到現在,威馬新車只到手4輛。由于門店無法給客戶提供新車交付的時間,客戶當然就不會下定金,門店就減少了收入。本來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受疫情打擊嚴重,這樣的局面讓門店經營壓力劇增,甚至到最后已經去到要關店止損的地步了。

威馬在營銷模式上選擇了缺乏先進性的經銷商模式。在沒有一定銷量的前提下,新品牌很難找到優質的經銷商背書,提升市場滲透率和上升速度。

而影響了威馬在運營策略上與其他互聯網造車品牌差異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威馬的掌舵人沈暉是傳統車企出身,背后的團隊也多數出自吉利和上汽通用,行事作風仍舊是趨向穩健保守的風格。

這種風格有好也有不好。往好處說,就是威馬對于產品的規劃一直很穩,并不會像蔚來小鵬那樣走速戰速決的代工模式。但往壞處說,威馬這種穩,也讓自己失去了市場先機。

曾經備受矚目的威馬M7,也遲遲未有進展。M7和小鵬P7幾乎是同時立項的,但是小鵬P7早在2020年4月就正式上市了,續航超過700公里,一下子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領跑者,而威馬M7對外宣稱續航可以達到800公里,卻至今連個影子都沒有。

研發投入欠缺,車型亮點不足

2022年1-10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只有2.93萬輛,同比下降14%。在今年10月份,威馬賣得最好的前三款車型,第一是威馬E.5,賣出501輛,第二威馬W6,賣出395輛,第三是威馬EX5,賣出221輛,合計月銷量也才一千出頭。

威馬汽車難賣,說明了威馬的產品力不夠吸引用戶。威馬的品牌定位一直不夠清晰,定位于中端市場,共推出EX5、EX6、W6、E5等車型,售價集中在15萬—25萬元區間。在這一區域,有比亞迪、唐、漢、小鵬P7等知名品牌,威馬贏面太小。在十萬以下的低端市場,還有哪吒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威馬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蔚來主攻高端市場,有NOMI,有換電;小鵬強調智能化,有智能座艙和語音交互;理想則靠細分爆款成名。威馬這幾年卻沒有做出獨屬于自身的品牌特點,雖然有自建工廠,但卻沒有核心技術,電池、電機、電控全靠外供,尤其是電池質量參差不齊。數起“自燃門”的售后維權事件,也讓外界對威馬汽車的質量有了懷疑,為品牌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

威馬似乎并不擅長打造自己的優勢,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導致不斷退后淪落至此。

最后,從“資歷”上來說,威馬汽車早該上市了,因為“蔚小理”等車型早已經陸續在各地上市了。

威馬的上市良機是2019年,在威馬EX5上市后,立即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但是沈暉認為彼時的威馬被資本市場嚴重低估,拒絕在這種情況下上市。但這一決定就導致后面疫情到來后,失去了上市的時機,同時缺錢的威馬,在產品研發的投入上開始放緩。

威馬在最近三年里,每年的研發投入都沒超過10億元,且占比從2019年的50%下降至2021年的20%。而另一頭,在三季度財報匯報上,蔚來表示每季度研發開支將達到30億元。

如今,造車新勢力不僅同行相爭,還面臨著傳統車企的競爭。廣汽的埃安、吉利的極氪、東風小康的問界等,不斷在瓜分著新能源市場上的蛋糕。在現在這個關鍵節點,誰能搶奪更多客戶和研發高地,誰就能取得勝利。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累計虧損136.32億元;其毛利率水平更為慘淡,近三年毛利率始終在-40%以下,相當于每賣一輛車虧損10萬。同期,“蔚小理”毛利率都在10%以上。

雖然目前面臨巨額的虧損,但是威馬汽車的“吸金能力”在所有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中并不弱。坐擁明星資本陣容的威馬,百度、紅杉資本、上海國資、騰訊、李嘉誠、何鴻燊皆為其股東。招股書顯示,自2022年1月至3月,威馬在D輪融資獲得總金額100億元。隨后近半年又完成了近6億美元的Pre IPO輪融資,威馬的累計融資額高達350億元。

但如今看來,這強大的融資能力也沒有能夠讓威馬汽車起死回生,此外,威馬的質量問題也開始頻發。從銷量問題到產品研發問題再到財務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獨立地存在,而是互相關聯的。沒有好車,就無法賺到錢,沒有足夠的錢,就無法研發足夠好的車,威馬陷入了不良循環效應。

結語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在哪吒、廣汽埃安、零跑的沖擊下,新勢力一線集體換血,蔚小理逐漸淪為第二梯隊,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存在感的威馬汽車處境令人擔憂。

更何況,在互聯網造車大火已經熊熊燃燒了幾年,如今市場已經逐漸回歸理性,熱度已經降了下來。資本對于造車新勢力投資態度越發謹慎,蔚小理的股價遭遇腰斬,零跑上市后迎來市值暴跌,因此威馬上市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從長遠來說,找到能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的商業模式,早日實現健康的財務指標及可持續性發展,才是威馬汽車能夠順利度過寒冬的方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顺平县| 南投县| 东至县| 曲松县| 深泽县| 涪陵区| 泰和县| 盐池县| 明水县| 喀什市| 全椒县| 万宁市| 东莞市| 嘉定区| 会泽县| 寿宁县| 宁武县| 福海县| 革吉县| 贵南县| 建湖县| 宁国市| 镇雄县| 四川省| 松阳县| 额敏县| 永兴县| 北川| 湘潭县| 出国| 大冶市| 云林县| 沈阳市| 保康县| 高雄市| 三明市| 新源县| 霍邱县| 韶关市|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