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月倫
欣旺達(300207.SZ)計劃赴“亞洲鋰都”布局電池產業鏈。
12月7日,欣旺達公告稱,公司計劃投資165億元,分期在江西宜春建設從碳酸鋰、鋰電池關鍵材料到鋰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鏈體系。
上述產業鏈建設涵蓋年產30萬噸的正極材料項目、年產50 GWh的綜合回收利用項目,以及年產5萬噸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欣旺達還將與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宜春礦業)成立合資公司,兩者分別占股65%和35%。該合資公司除了參與上述產業鏈項目,還計劃開發宜春礦業控股或參股的礦山。
宜春礦業是宜春市政府為整合收儲全市鋰礦資源而專門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欣旺達稱,宜春的礦產資源、優惠政策等,將有利于保障公司上游鋰資源的供應,降低原材料成本。
今年以來,碳酸鋰等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一度逼近60萬元/噸,導致動力電池成本普遍上行,利潤下滑。為保障電池供應鏈穩定,多家鋰電企業向上游布局鋰資源。
江西宜春的鋰礦資源豐富,主要以鋰云母形式存在,鋰云母是常見的鋰礦物。早在2008年,宜春市就提出了打造“亞洲鋰都”的目標。在鋰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多家鋰電池企業今年赴宜春爭奪鋰資源。
兩天前,國軒高科(002074.SZ)在宜春獲得了第二塊鋰礦采礦權。今年10月,該公司宣布將在當地布局碳酸鋰提取、鋰電池制造等全產業鏈。
比亞迪(002594.SZ)也于今年8月官宣,擬在宜春投資285億元,建設年產30 GWh的動力電池項目、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以及鋰礦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欣旺達今年7月也曾出手布局海外鋰礦。其參股的合資公司浙江金恒旺鋰業有限公司,擬斥資2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收購阿根廷鋰礦企業GOLDINKA ENERGY S.A.持有的Laguna Caro礦權項目。
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統計,今年1-10月,欣旺達動力電池裝車量為6.5 GWh,同比增長超345%,位列全球第九。
欣旺達汽車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欣旺達汽車電池)為欣旺達旗下運營動力電池業務的核心公司,年內獲得了兩輪融資,總額超過90億元。
本月初,欣旺達官微宣布,欣旺達汽車電池收到向沃爾沃汽車供應電池電芯產品的定點通知。欣旺達此前還提到,其已獲得大眾汽車、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多款新車型的動力電池訂單,同時還與雷諾-日產聯盟、吉利等車企開展業務合作。
截至12月7日收盤,欣旺達當日股價上漲1.9%,報收于24.67元,市值為459.4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