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世代
有人說,世界杯賽事大會就是“大型展銷會”。
今年它一把火點燃了“老球衣”市場,讓球衣文化時隔多年再度站到時尚潮頭。
前有Rihanna、超模Bella Hadid等明星“帶貨”,后有潮流博主們偷師70年代英國酒吧里“老球棍”,BlokeCore風格公式應運而生——“老球衣+牛仔褲+復古球鞋”,精髓是把球衣下擺塞到褲子里。
緊跟這波潮流趨勢的大多是95后、00后面孔。“老球衣”很快成為流量密碼,BlokeCore刷新了tiktok上千萬、小紅書超 500萬瀏覽量。
顯然,“球衣”已走出“看臺席”。電商平臺數據,天貓今年10月以來,足球類目成交大漲40%,其中足球服增長超過50%。京東新百貨顯示,球衣成交額同比增3倍,女性消費者買走了4成德國、西班牙國家隊系列球衣。
或許你很難想象“冬天買短袖”的怪相,但這足以揭示足球文化下“收藏經濟”的力量。
如今,球星的戰袍不僅是球迷的寶藏,更是年輕人的潮流單品,規模百億的顯性市場。
蕾哈娜街拍 / tictok網友 / BlokeCore示范
“球衣理財”
“五六年前最火的是籃球服,今年輪到足球球衣了”。
如果仔細分辨,那些追趕 BlokeCore的潮流博主,穿的不是“老球衣”就是“復刻版老球衣”。有人說這是繼“廳局風”后,爹系穿搭的又一浪。半新不舊、穩重半熟,復古又隨性完美迎合了個性彰顯的心理。但不可忽視的是,“老球衣”順應了世界杯的風向。
圈外人買“餃子皮”拉伊布玩偶是湊熱鬧,真正的球迷會置辦觀賽服、用球衣來表達態度。他們更青睞那些賽場元素,包括球衣、球鞋、足球、球星卡、乃至世界杯貼紙、手套圍巾。
這些屬于球迷的快樂,成就了如今“老球衣”炙手可熱的景象。
一件80年代品相良好的巴西國家隊主場球衣,二級市場可達6000元人民幣。90年代阿森納穿了兩個賽季的“bruised banana爛香蕉”也被捧到數百英鎊。
2018年世界杯的“網紅球衣”,尼日利亞主場球衣開售僅3分鐘就宣告售罄。彼時它的售價在約六百元人民幣,如今在eBay上已經上漲到了原來的兩三倍。
在eBay上一件帶有簽名的球衣售價輕松過萬,足以稱得上“球衣理財”。
坊間傳言,“百件球衣抵過一套房”“收納柜里藏著一輛車”或許并不浮夸。硬核球衣藏家只能用“壕無人性”來稱呼。
在球衣收藏概念里有多個版本:供給零售渠道、針對大眾舒適穿著而“改良”的球迷版,球星戰袍“同款”的球員版,廠商為俱樂部專供的更衣室版,球員在賽場親穿的落場版。
前兩者的價格就可相差一倍。后兩者的收藏分量更重,稀缺性更高,價格不菲。特別是落場版,“好故事”加身甚至可以拍出天價。
今年5月,馬拉多納一件球衣拍出了710萬英鎊(約6000萬人民幣),刷新了體育紀念品拍賣記錄。而這件球衣就是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隊對戰英格蘭隊的比賽中,馬拉多納創造聞名世界的“上帝之手”(Hand of God)時身著的戰袍。
歸根結底,決定老球衣價值的還是市場供需。新賽季的新球衣源源不斷,“老球衣”的存量有限,因而變成了稀缺貨。
今年梅西、羅納爾多(C羅)雙雙走到職業生涯末期,與之相關的藏品走熱,一些近兩年聯賽的球衣二級市場流通價已超過發售價。內馬爾也幾乎走到了訣別時刻,他在此前接受巴西媒體環球體育專訪時表示,“我不能保證我會再踢一次世界杯,所以我會把本次當最后一屆。”
實際上每個賽季都會拉動一輪“價值小周期”。隨著賽季走到尾聲,奪冠球隊往往會吸引大批“路人粉”購買球衣,當需求大于市場存量就產生了溢價,相反滯銷品就會流進打折區。
在海外,“老球衣”已經形成了相對市場秩序。英國球衣交易平臺Classic Football Shirts在曼徹斯特郊區擁有近7000平方米的線下空間,展示了上萬件復古球衣,吸引不少球衣愛好者前去打卡。
想要購買球星親簽周邊,英國體育用品網站ICON為消費者提供官方真實性證書(COA)。也有像Momento Market這樣的APP,隨賽程拍賣,購買者可以得到帶有唯一標識的數字認證證書。
個人藏家往往會在eBay、服裝轉售平臺Depop尋找合適的拍品,或者ins上尋找個人藏家私下交易。
而對于國內藏家,想要淘換一件老球衣并不容易,小眾球衣更是難上加難。
國內沒有專門的球衣交易渠道,即便是在虎撲、得物等平臺,“老球衣”的存在感也并不太強。絕大多數國內貨源來自跨境電商或海外代購,有能力的商家能夠掃到奧特萊斯,大量老球衣流入閑魚。
球衣市場水深不亞于球鞋,類似于莆田鞋,球衣也有泰版。另外,一些“更衣室版”“落場版”來自于“私交”和“內部渠道”,其來源更不透明,也更難考證真偽。很多新玩家抱著一步到位的心態,很容易“交學費”。
中國有近2億球迷,有定期觀看球賽習慣的球迷約3000萬,龐大的群體基數催生了繁榮的球鞋收藏景象,但球衣收藏市場仍遠遠落后。
一方面,中國市場并非球衣主戰場,各家運動品牌的全球市場策略不同,不少品牌球衣并不在國內發售,加上今年世界杯定檔冬季,疫情導致供應鏈供給不穩定等各種因素,在國內發售的球衣系列并不多。國內玩球衣比較“被動”。
另一方面,足球球衣并沒有像NBA一樣擁有一套流通系統。特別是像貴價的“落場版”,NBA有相關拍賣網站并支持認證,其相關交易更為簡單透明。足球”落場球衣“買家往往只能通過翻看賽場實況比對“污漬”“磨損”等照片特征來判斷。現實擺在眼前,老球衣交易往往只能“因為相信所以相信”。
在擁有500多萬粉絲的王濤抖音直播間,最基礎的幾百元球迷版球衣,加上簽名就可以搖身一變賣到萬元。圈內不乏鄙夷之聲。
拋開質疑,有資深藏家指出,球衣才是根本,簽名只是錦上添花,收藏球衣的意義在于衣服承載了故事。說白了“這不是飯圈那套”。
一些球衣愛好者受制于經濟能力轉向收藏球星卡,特別是帶有球衣切片的"球衣切割卡",相當于找“平替”。雖然這些面料切片不比指甲蓋大多少,但在情懷和文化信仰驅使下,球迷們心甘情愿為此埋單。
“抓住那波年輕人”
無論是老球衣走熱,還是年輕人追捧BlokeCore老球衣復刻,都是市場體量擴張的寫照。
全球市場研究公司Technavio數據,2020年全球足球服飾市場規模達96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到120億美元。報告還指出,印有球員姓名和號碼的球衣是拉動市場的最大驅動力。
Euromericas Sport Marketing統計的2021年足球球衣銷售榜單上,梅西、C羅、萊萬位列前三,分別達120萬、105萬、97萬。
這些市場戰績,離不開眾多運動品牌一齊下的“時尚猛藥”。
今年卡塔爾世界杯,耐克、阿迪達斯、彪馬三家品牌共包攬了32強中80%的球隊”戰袍“。再加上New Balance、Hummel、Kappa、Majid、Marathon和One All Sports,都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品牌在多年來“模板化”設計的詬病后,開始大打復古牌:足球界里獨特的設計語言“間條衫”被重拾,90年代球衣領子袖子的特征重現。熱門球隊隊徽、品牌標,這些標志性、勛章化元素成為時尚icon。
Balenciaga運用其擅長的設計手法,和Adidas一起重新結構運動服飾,再加上AdidasxGucci、LVxNike、Off-WhitexNike、PalacexAdidas等運動品牌與時尚和街潮打破次元壁,重新讓年輕人在時尚絕緣體“足球衣”上嗅到了潮流的味道。
今年英國一份2000人參與的調查數據顯示,十分之四的受訪者認可復古球衣的時尚屬性,90年代的球衣最時尚,其次是80年代球衣。
過去那些關注NBA、NFL的明星名人也開始將目光投向綠蔭賽場。蕾哈娜接連爆照球衣混搭出街,BlackPink在MV里身著曼聯球衣出鏡,再加上嘻哈圈多位明星,湊成了一本outlook教科書。
當球衣擁抱潮流化,品牌鋪好干柴,社交媒體鼓風,世界杯只需給到星星之火。
對于俱樂部而言,球衣的銷售貢獻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通過球衣潮流化來直擊年輕群體市場腹地。
不得不提到,大巴黎PSG的“華麗麗轉身”,在中東財團“鈔能力”的支持下從法國市場向綠蔭場外攀援而上,拉高商業價值。他借鑒了美國NBA和MBL賽事的成功經驗,一邊推行“去足球化”,一邊植入時尚潮流DNA,不斷在生活方式上找到多元品牌價值。去年PSG與Dior官方服飾大片一發布,就被譽為“最帥男團”而不是“足球俱樂部”。這也是Dior首次與俱樂部達成合作。
當球衣變成話題和爆款、當品牌站到潮流風口上,才是俱樂部最樂見的。畢竟未來市場不只屬于“綠蔭賽場”,更屬于更廣闊的年輕人市場。
無論如何,越來越多新球迷無疑會帶動市場向好。特別是這波”老球衣“熱潮也開始讓小紅書上的女性對球衣發生興趣。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球衣及其背后的文化。
從國內整體來看,市場主力的男性藏家依然集中在北上廣一線城市。他們與情懷為伍,也脫離不掉將消費與投資價值掛鉤的心理暗示。正如CFS聯合創始人道格·比爾頓所言,"如果你愿意繼續穿襯衫,肯定會有投資機會。"
但“老球衣”市場遠沒有像球星卡市場那么浮躁,球迷的一腔熱血就是他們奉行的長期主義。
他們認同球衣的收藏價值,并對足球文化傳播報以熱情。他可以侃侃而談一場難以忘懷的比賽、看臺故事,深諳一雙球鞋十多萬、一件衣服幾萬元的行情。
但若問到,你在這上花了多少錢?
“千萬別讓女朋友知道”,那是球衣愛好者們公開的“不能說的秘密”。
參考資料:
thesetpieces《RETRO FOOTBALL SHIRTS: WHY VINTAGE KITS ARE RIGHT ON TREND》
懂球帝《身披DIOR,腳踩AJ,起底大巴黎的破圈之路》
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足球球迷行為洞察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