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中亞管道再次減少了對中國的供氣量。
12月6日,界面新聞從金聯創獲悉,受寒潮影響、中亞供氣國自身用氣量增加等原因,中亞管道減少了對中國管道氣的供應,日供量約減少2000萬立方米。這約占中亞管道對中國平均日均供氣量的17%。
“目前減少氣量的恢復時間尚不確定。”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呂娜對界面新聞表示,受此影響,國內部分地區已出現管道氣缺口,比如湖南管道氣缺口約150萬立方米/日,南昌管道氣缺口約5萬-10萬立方米/日。
據《瀟湘晨報》報道,去年冬季采暖期間(2021年11月15日--2022年3月15日),中石油天然氣湖南分公司預計向湖南省供應天然氣超過15億立方米。以此計算,其日均供氣量為1250萬立方米。此次湖南管道氣缺口約占中石油在當地采暖期供氣量的12%。
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目前實現ABC三線并行。
入境后,中亞管道通過霍爾果斯壓氣首站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管道相連,全長1833公里,總設計輸氣能力為每年600億立方米。
據界面新聞了解,中亞管道境外部分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所屬,境內部分歸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下稱國家管網)所屬。
針對中亞管道減少中國供氣一事,界面新聞分別聯系了中石油和國家管網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相關情況。
11月30日,國家管網發布消息稱,今年年初至今,國家管網霍爾果斯壓氣首站已累計向國內輸送中亞天然氣超過400億立方米,日輸氣量突破1.2億立方米。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亞管道向中國輸氣440億立方米,占到去年國內天然氣總進口量的26%。
這不是中亞管道第一次減少對中國管道氣的供應量。
2019年1月8日,有業內知情人士曾對界面新聞表示,土庫曼斯坦國家天然氣康采恩(德語Konzern的音譯)在未提前通知中石油的情況下,突然降低天然氣供應量,導致中石油從該公司進口天然氣減少約3500萬立方米/日。
中亞方面給出的官方理由是,因本地供電基礎設施老化造成意外停電,導致用電的天然氣壓縮機組全部停產。
2018年1月31日,中石油曾下發文件稱,1月30日,中亞管道來氣從1.2億立方米降到了0.7億立方米,減少了5000萬立方米用氣。 供氣國給出的理由包括輸氣設備壞了沒錢修等。
隨著寒潮來臨,近日國內LNG出廠價格呈現上漲態勢。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2月6日,國內LNG出廠價格指數為6320元/噸,比11月30日上漲了11.23%,較去年同期上漲了2%。
從需求端看,最近受寒潮影響,北方地區取暖需求增加。12月2日,國家管網發布消息稱,其日供氣量突破7.5億立方米,環比增長超18%,較上個供暖季提前18天進入高峰供氣時段。
此外,局部地區城燃及儲備站陸續開啟LNG補庫,安徽省內部分玻璃廠因12月訂單增加,LNG消費量較11月翻了一倍多。
金聯創稱,在LNG下游需求上升的同時,上游供應收緊,部分大型液廠如中石油黃岡、泰安等液廠陸續停機,LNG供需面由松轉緊,導致國內LNG價格開始攀高。
據金聯創分析,未來十天,國內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國內取暖需求仍保持在較高水平;各地疫情管控力度放緩,資源流通性增強。加之,中石油西部原料氣競拍在即,市場看漲心態明顯,以及中亞管道恢復時間尚不明確,不排除原料氣投放量有減少的可能。
呂娜認為,12月國內進口LNG量增加,各地高校及下游工廠提前放假,在多重因素影響下,LNG價格或保持上漲的態勢,但上漲幅度或放緩。
自11月以來,中石油、中石化及國家管網等公司,已為保供天然氣做了多項準備。
中石油此前表示,今冬明春已落實采暖季天然氣資源量超千億立方米。
國家管網集團油氣調控中心生產數據顯示,截至12月5日8時,已有與國家管網相連的11座儲氣庫啟動采氣,日采氣進管網氣量突破1.4億立方米,滿足北方地區旺盛的天然氣增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