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瞰巴黎 Sirine Azouaoui
編輯|Meister Xia
一覽:
- 近年來,經濟學家開始在經濟運行監測和預測中使用谷歌搜索數據。
- 谷歌數據每周都會更新,相較于GDP等發布間隔較久的傳統經濟數據,更能滿足經濟分析對時效性的要求。
- 谷歌數據能實時反應用戶對經濟的樂觀程度和消費意愿,可作為經濟健康的一種晴雨表。
- 由于其及時性,谷歌數據在危機時期能發揮較大作用。
進行宏觀經濟預測,首先要獲取各國央行的數據,或者國家級統計機構(如法國經濟統計局)的數據——雖然準確,但是時效性低。因此,分析師需要尋找其他的數據來源,特別是實時性強的。
制定經濟政策,專家得先掌握當下的經濟形式,但僅靠官方數據肯定不行——各國的GDP數據每季度才公布一次,而且一般在季度結束后一個半月才出爐,不利于靈活調整政策。所以,使用谷歌等非傳統數據來源實際是解決了官方數據不及時的問題。
可用于宏觀經濟預測的谷歌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有兩類:谷歌趨勢和谷歌搜索數據,這兩種工具的數據庫都包含用戶在谷歌搜索的關鍵詞。大部分學者使用的是谷歌趨勢。這是一款開放、免費的工具,能根據國家、關鍵詞類別(如“娛樂”、“商業”、“健康”、“科技”、“體育”等,分類標簽由谷歌賦予)顯示搜索趨勢。
“谷歌搜索能夠反映人們對經濟形勢的看法。”
谷歌搜索數據則由谷歌公司為歐洲央行專門提供,與谷歌趨勢的主要區別是數據庫的組織方式。后者僅反映搜索次數隨時間的波動情況,前者則包含波動背后的深層信息。我們的課題使用的是前者。
分析用戶在谷歌上搜索的關鍵詞,從而推斷經濟未來走向——這一理念是誰提出的?為什么谷歌的數據如此值得研究?
是谷歌的首席經濟學家Hal Varian——他是首個在這一領域發表學術論文的學者。谷歌的數據最早只有2004年的,我的課題用的是2016及往后的數據。用谷歌做宏觀經濟預測,其基本假設是:用戶對經濟走勢的態度能在谷歌搜索關鍵詞中折射出來。經濟景氣時,搜文化、旅游的多。而失業率高、經濟低迷時,則搜求職的多。
利用谷歌數據預測國家經濟走勢,能多準確?增長期、蕭條期都能預測得出來嗎?
我在研究中發現,在經濟處于危機期時,基于谷歌數據的預測尤其有效,如2008-2009金融危機期間。這正是因為谷歌數據能比官方數據更及時地反映經濟波動。
但谷歌數據與GDP的關聯度很低,所以在非危機時期,GDP還是官方公布的數據更可靠。使用谷歌數據前,必須先選好想要重點研究的關鍵詞類別。一個國家的搜索關鍵詞可高達三百多類,若不加區分地研究,則會擾亂預測的計算。如果一定要預測GDP,只要挑對了類別,取與GDP關聯度最高者,那么即使經濟處于穩定期、即使沒有官方數據,得出的結果也會極具參考意義。
哪些關鍵詞類別與未來經濟走向最相關?
涉及娛樂、休閑等消費活動的關鍵詞類別最相關。原因顯而易見:經濟穩定,民眾消費的意愿就強。與社交媒體相關的關鍵詞也是關注的重點——經濟好壞,在各類社交媒體平臺(如資訊平臺、求職平臺)的活躍度中可得到體現。
與官方數據相比,谷歌數據有哪些優劣勢?
主要的優勢是信息的及時性。民眾對于經濟動態的反應是即時的——一旦在新聞上得知戰爭爆發、政治動亂,會立即改變行為。相比之下,市場主體的反應較慢,發生經濟危機,行業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漸適應。
主要劣勢是數據不易分析。我們在研究中嘗試了多種分析手段,其中不乏無效者。即使是關鍵詞類別挑選這一手段,也只能在經濟穩定時使用,動蕩時不適合。
各種數據來源在未來的經濟預測中會發揮怎樣的作用?谷歌數據的應用會越來越廣嗎?
我不認為會有哪個數據來源在未來的經濟預測中成為主導。我們使用的數據來源、數據模型是多樣的,不同情況下,任何一者都有可能得出準確結果。對于學者而言,除了進一步利用自動化分析工具外,還可以將谷歌數據與金融新聞報道等其他數據來源進行比對,比較其預測有效性——這將是我未來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