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云南首富的神話要結束了嗎?
近日,一份上市公司公告將“李氏兄弟”推至風口浪尖,可謂云南資本圈的黑天鵝。
“李氏兄弟”打造的這家公司,一度被認為是“下一個寧德時代”,以鋰離子電池隔膜龍頭企業示人,吸引了大量資金加注。
兄弟二人打造出云南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業績扶搖直上。
如今,他們失去了“人身自由”......
云南首富
恩捷股份(002812.SZ)一份名為《關于重大事項的公告》披露,公司2022年11月20日接到董事長Paul Xiaoming Lee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曉華的家屬通知,Paul Xiaoming Lee和李曉華因相關事項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相關事項尚待進一步調查。
上述的英文名字即是曾進入胡潤富豪榜的李曉明,和其兄弟李曉華,也就是云南首富“李氏兄弟”。
恩捷股份是新能源鋰電隔膜行業龍頭,生產的濕法鋰電池隔膜主要運用于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制造領域、3C類產品及儲能領域等,主要客戶為國內外大型的鋰電池生產企業、卷煙生產企業、食品飲料生產企業、塑料包裝企業、印刷企業等。
公司前三季度的業績看起來還不錯。
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92.8億元,同比增長73.81%;歸母凈利潤32.26億元,同比增長83.77%;扣非凈利潤31.12億元,同比增長91.11%。
而公司三季報披露的十大股東明細顯示,李曉明直接持股數量為1.26192257億股,持股比例為14.14%,持股市值按目前市價計算約為170億元;弟弟李曉華直接持股數量為6691.9389萬股,持股比例為7.5%,持股市值按目前市價計算約為90億元。
截止12月2日收盤,公司股價為133.4元/股,市值為1190億元,而在2021年,公司股價曾創下自上市以來的最高319元/股,全年漲幅為76.61%,而2022年到目前為止,公司股價已下跌46.73%。
研究機構曾對恩捷股份的全球布局高度看好,例如:公司匈牙利4億平基膜產線有序推進中;再如:投資9.16億美元建設美國基地基膜+涂覆產能,預計2024年初投產,有望受益北美電動車新政的本土供應鏈要求。
傳說
李氏兄弟此次的問題到底嚴重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但其二人在云南資本圈可謂相當傳奇。
資料顯示,李曉明目前是美國國籍,出生于1958年,比弟弟李曉華大四歲。兄弟二人均有高分子化學的教育背景和從業經歷,且均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
1990年代初,二人曾留在美國工作,曾加盟生產聚乙烯薄膜產品、薄膜業務的公司。
憑借著專業背景,他們二人之后回國創業。
1990年代末,兩位兄弟成立云南紅塔塑膠有限公司。2006年他們在資本圈嶄露頭角,收購了一家虧損嚴重的創新彩印公司。五年后完成下上游的整合,通過股份制改革更名為云南創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登陸深交所。
據悉,公司最初與云南著名企業紅塔集團有聯系,屬于后者的配套產業鏈企業,也就是其供應商之一。
兩位兄弟正是從生產煙盒包裝成就了他們云南富豪的身價,這不起眼的小小的煙盒,大有商機。
2022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李曉明家族以440億排在云南企業家之首,李曉華家族以325億的財富排名第二位。
截至目前,恩捷股份仍與卷煙行業有深度合作關系,比如包裝印刷產品,主要涉及煙標和無菌包裝。
2018年,隨著新能源產業在中國擴圍,李氏兄弟進行資本運作,將鋰電隔膜業務納入公司業務范圍,并改名為恩捷股份。
換言之,李氏兄弟進行了大幅跨界。
最重要的業務轉折點是,李氏兄弟整合的恩捷股份開始給寧德時代供貨,讓其直接登上了國內鋰電池隔膜的龍頭寶座。
除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的下游企業還包括比亞迪、松下、三星、中創新航等。
值得注意的是,弟弟李曉華,作為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2022年其本人及通過其實際控制的玉溪合力投資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恒鄒企業管理事務所(有限合伙)多次減持,累計減持次數高達15次,累計減持套現超過22億元。
目前李曉華未解押股權質押數量為700萬股,質押截止日為2023年3月3日。
百億定增項目如何繼續?
此時,中小股東最為關注的是“李氏兄弟”事件之后,恩捷股份何去何從?
最受影響的恐怕是其定增項目的推進。
2021年,恩捷股份披露一項不超過128億元的定增,主要將募集資金投向五個隔膜擴產項目,并于今年6月收到監管部門的核準批復。
2021年,恩捷股份還披露指定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億緯鋰能、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就上海恩捷與億緯鋰能在荊門高新區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并由合資公司投資建設高性能鋰電池隔膜項目。
今年8月公司披露上述與億緯鋰能的合作進入相關工商登記變更及備案手續。
而現如今,李氏兄弟被監視居住,因何而起尚不知曉。
所以,恩捷股份這個百億定增項目是否還能如期順利推進,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