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客座設計師”模式如今在時尚行業蔚然成風。
法國奢侈品牌迪奧近期宣布將和美國設計師Tremaine Emory合作,在2023早秋男裝發布會上,推出限定膠囊系列。Tremaine Emory是運動潮流品牌Denim Tears的創始人,同時也是Supreme的創意總監。
無獨有偶,法國設計師品牌Jean Paul Gaultier也宣布了最新客座設計師的人選。來自比利時的設計師Haider Ackermann為Jean Paul Gaultier設計的新系列將在2023年1月的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期間推出。
事實上,迪奧男裝創意總監Kim Jones上任后,已經接連和Shawn Stussy、Eli Russell Linnetz等設計師合作。而Jean Paul Gaultier在2020年宣布退休后,已經接連將品牌分別交由阿部千登勢、Glenn Martens和Olivier Rousteing推出了3個系列。


而迪奧和Jean Paul Gaultier也不是行業內的少數。說到客座設計師模式,談論最多的想必是Moncler Genius項目。從2018年起,Moncler邀請Simone Rocha和Craig Green等多位設計師為其創作限定系列。
此舉讓Moncler擺脫羽絨產品結構單一帶來的形象困境,使其定位能夠從實用性的奢侈羽絨品牌轉變為能夠對趨勢發生影響的時裝品牌。而Moncler Genius項目的成功也啟發了其它品牌使用客座設計師模式,其中包括由Alber Elbaz創立的AZ Factory和正處在過渡期的Off-White。
但和常見的聯名模式相比,客座設計師模式長期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直到2020年,《女裝日報》才在文章中給出了較為清晰的定義。客座設計師和品牌進行連續卻非永久性的合作,對品牌的整體創意形象進行指導。
也就是說,客座設計師和時尚品牌合作期間,他會影響一個或數個系列的設計,并對廣告和其它營銷項目的呈現具有話語權,而非推出只是品牌形象分支的聯名系列。

例如,Eli Russell Linnetz參與了迪奧2023早春男裝系列的設計,他的審美風格體現在整個系列上,而非其中的某款鞋履或夾克。此前阿部千登勢和Glenn Martens則為Jean Paul Gaultier創作了完整的系列,所有設計流程都由客座設計師主導。
某種程度上,邀請客座設計師參與是比聯名級別更高的合作模式。好處之一就是客座設計師可以更全面地影響單一或數個系列的風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比限時限量的聯名系列更有新鮮感,同時也更具誠意。
而對于像AZ Factory和Off-White這樣處于過渡期的品牌來說,不斷地邀請客座設計師能夠使其在保證每個季度都能推出完整系列的前提下,去摸索不同的風格和定位,并為自己制造聲量,避免在創始人離開后陷入到逐漸和市場疏遠的困境。

與此同時,在這一不小心就觸碰到文化挪用禁忌的時代里,和來自不同背景的客座設計師合作,能夠讓時尚品牌規避被指責的風險,通過塑造多元文化形象并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雖然常規的限定聯名系列也能邀請各類設計師,但在塑造形象這件事上的作用卻難以和客座設計師相提并論。
另外一點值得指出的是,和客座設計師合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奢侈品牌創意總監的工作量和創新壓力。盡管這樣的做法有時會被批評為“投機取巧”,但在整個行業超速運行的大背景下,卻也有著實用性意義。
不過隨著客座設計師模式的流行,是否再需要創意總監的話題也被再度提起。如今奢侈品牌的創意總監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被捧在掌心,一旦業績下滑,隨時有被替換的風險。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雇傭時間更長的客座設計師。

但現實是,奢侈品牌依然需要創意總監來對整體形象和發展方向進行定調。尤其是那些有意進行轉型的品牌,如果沒有制定長期計劃,通過不斷短期變化形象來刺激消費者的做法,最終只會使其形象愈發模糊。
可以看到的是,迪奧男裝在不斷邀請客座設計師對色彩和細節進行創新的同時,服飾整體廓形依然保持了Kim Jones的個人特色。
即使Jean Paul Gaultier雖然已經將所有設計權交給客座設計師,但這些設計師實際上只運作面向少數客戶群體的高級定制系列。此外,Jean Paul Gaultier作為一個文化遺產豐富的品牌,并且創始人仍然在世,所有客座設計師的創作都離不開對過往經典元素的引用,反而鞏固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