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日前,據外媒報道,聯合利華集團旗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分支機構Unilever Ventures的領投下,印度尼西亞獨立素食主義美容品牌ESQA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約6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243億元)。
這是聯合利華集團首次在東南亞投資美妝品牌。據悉,印尼投資機構East Ventures也參與了該次投資,聯合利華正利用這筆投資首次進軍東南亞美妝市場。
印尼純素美妝品牌,曾敗退中國市場
數字生態系統實驗室iStrata稱,ESQA號稱是在東南亞增長最快的美容市場——印度尼西亞推出的第一個純素美妝品牌。
ESQA以其彩妝產品而聞名,并剛剛擴展到皮膚護理領域。該品牌擁有120個SKU,每一個都產品都通過了清真與純素認證。
ESQA通過全渠道平臺銷售,特別是通過線下市場、電商和自己的官方網站。絲芙蘭、屈臣氏和印尼47個城市的當地化妝品店都在銷售ESQA,該品牌也通過Sociola商店擴大了其在越南的影響力。
該品牌由其首席執行官Cindy Angelina和品牌首席產品官Kezia Trihatmanto創立。目前ESQA已進入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多個東南亞國家的市場。
根據ESQA的一份聲明,隨著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ESQA通過簡化現代女性美容程序的包容性產品,讓奢侈美容既實用又實惠。
ESQA最初并不尋求融資,因為該品牌一直在盈利。但Angelina表示,“我們意識到,隨著業務的發展,品牌越來越需要專業的戰略知識。聯合利華風險投資公司與富有遠見的創始人們合作在世界各地打造了標志性消費品牌,憑借這些專業知識,以及East Venture在印度尼西亞強大的生態系統,ESQA將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
ESQA曾在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但在2021年12月27日發布了其海外旗艦店的閉店通知,宣布暫停運營。
看上東南亞藍海,美妝、大健康“兩手抓”
據GroupM《2022年消費者之眼》調研,過去12個月時間里,東南亞消費者最喜歡網購的前三個類目為時尚(53%)、美妝&個護(51%)和百貨(46%)。
Global Web Index的調研顯示,東南亞有96%的女性在過去的半年內購買過美妝護膚產品,54%的消費者表示愿意嘗試使用新產品,62%的用戶有外在形象焦慮。
2020年,東南亞美容和化妝品市場的收入達254.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98.79億元),東南亞也被認為是全球化妝品行業重點開發的“未來市場”,蘊含著千億級別的市場潛力。
不久前,印尼市場孵化的美妝品牌Y.O.U就完成了一筆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的C輪融資,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覆蓋了近40000銷售網點。印尼另一個純素美妝品牌Base也在上個月宣布完成了一筆600萬美元(約人民幣4243億元)的融資。
ESQA是聯合利華在東南亞投資的首個美妝品牌,但并非其在印尼的首次投資。上個月,聯合利華領投了印尼維生素品牌YOUVIT,該品牌通過為城市千禧一代提供創新形式的維生素產品來改變市場上的維生素消費方式,并通全渠道在東南亞地區推廣。
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聯合利華在印尼連續進行了兩筆投資,無論是純素美妝還是維生素,似乎都預示著聯合利華不止滿足于在東南亞進行美妝布局,還打算大刀闊斧開拓全新的大健康市場生態。
得益于“千禧一代”對環境保護以及自身健康的關注,可持續型美妝越來越成為未來化妝品的發展趨勢。東南亞地區較為普遍的宗教信仰也使得“純素”這一概念在這里有著十足的市場潛力。
向外投資VS內部孵化,哪條美妝之路更適合聯合利華?
聯合利華近年來投資和收購了不少美妝品牌,乘著可持續發展的“東風”,今年更是連續對兩個純素概念美妝品牌下手。
近年收購投資不斷,聯合利華意識到品牌矩陣日益臃腫,于是在2021年2月,開啟了品牌瘦身計劃,將包含Q-Tips、Caress、Tigi、Timotei、ImPulse和Monsavon在內的多個非核心美容品牌打包給新成立的公司Elida Beauty,表示未來將專注于主營業務。
雖然聯合利華是個知名“買手”,但也嘗試過孵化自己的原創品牌。
聯合利華曾在2018年推出了輕奢護膚品牌K-BRIGHT科倍麗,也是聯合利華近年來眾多孵化和收購行動中,唯一一個自主研發品牌。
聯合利華中國攜K-BRIGHT亮相了2019年5月的上海美博會上,進軍CS渠道,還專門組建了一支專屬運營團隊。然而2021年初,K-BRIGHT卻黯然退出中國市場。
自此,聯合利華對原創美妝的探索暫時告一段落,這個擅長個護和大快消的跨國集團似乎仍未攢足實力去真正孵化一個原創美妝品牌,重新開啟“買買買”模式。
敏銳察覺到可持續發展趨勢的聯合利華近幾年將目光重點投向了“純凈”和“純素”兩大熱門標簽,也將橄欖枝拋向了正待進一步開發的東南亞市場。也許對于聯合利華來說,向外投資似乎遠比內部孵化更加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