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盟財經
方便面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都被視為性價比之選。一方面是因為其能方便食用、口味多樣,另一方面就是其經濟實惠,對于當年仍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居民而言,是填飽肚子的首選。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方便面也逐漸被更為健康的食品所替代。
相比長期被貼上“不健康”、“含反式脂肪酸”等等標簽的方便食品,五谷道場的誕生,似乎就是順應這樣的趨勢,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不過,五谷道場提出這樣的新穎概念,得到的結果卻是連年虧損,甚至連扭虧為盈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01 方便面行業觸頂,新興品牌沖擊市場
盡管新消費時代來臨后,方便面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熱捧。但是作為應急場景下,滿足人們對于便捷性與性價比需求的食品,依然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據媒體報道,在過往的突發事件中,方便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其長期存在自然也無可厚非。公開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全球方便面消費量保持穩定上升的態勢,在2020年更是達到了行業巔峰。
尤其是近三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導致外出就餐受阻,僅2020年全球方便面的消費量就增至1165.6億份,同比增長9.53%。要知道,這也相當于全世界每一天消費3.2億份方便面。
而我國作為是世界最大的方便面消費國,僅僅國內的消費量就高達463.5億份,約占全球方便面消費量的40%,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
不過,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國內方便面的消費量也有所回落。據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含香港)方便面消費量達439.9億份,同比下降5.1%。在產量方面,方便面行業已經觸及到天花板,卻是不爭的事實,這通過方便面的產量逐年銳減,即可窺見一斑。
數據顯示,我國方便面產量從2017年后逐漸減少,到了2018年,中國方便面的產量更是降至699.5萬噸,同比下降高達36.98%;隨后幾年我國方便面產量一直呈下降態勢。2021年1-5月我國方便面產量為206.5億噸,相比2020年同期下滑8.01%,2022年這一趨勢更是明顯。
與此同時,國內方便面種類繁多、口味多樣,但在產品創新方面,仍存在較大的不足。調研數據顯示,在多種方便面口味中,傳統的紅燒牛肉味一如既往飽受歡迎。但康師傅、統一、合味道等品牌,盡管牢牢占據著頭部地位,可后起之秀們的出現,也讓老牌們感覺到有些棘手。
而且,自熱火鍋、螺獅粉、自熱便當等等,一些更具有新鮮感和趣味性的方便食品,隨著流量時代一并來到消費者的眼前。尤其是自熱米飯等更符合大多數國人飲食習慣的方便食品,相較于代表著不健康、油膩的方便面而言,似乎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只可惜五谷道場卻生不逢時,在一個消費者追求性價比而不追求健康的年代里誕生了。
通過五谷道場經歷的由盛及衰的過程,回頭來看五谷道場所宣揚的健康、營養,或許也有些經不起推敲,而其走向沒落除了出場時機不對外,似乎也是必然。
02 方便又健康,“健康”命題難辨真偽
消費需求的提升,推動了方便面產業升級。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健康,對方便面的質量、口味、多樣性,甚至是脂肪、不飽和脂肪酸等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一線的市場需求,對方便面企業而言,既是空前的挑戰,也是搶跑的好機會。
實際上,五谷道場主打的“非油炸更健康”的理念,在誕生之初確實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在登上了央視廣告后,也有相關養生專家為五谷道場的營養與健康站臺,于是這股風潮更是席卷了全國。甚至在其上市第一個月,就完成了近600萬的銷售額。
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2008年,五谷道場年銷售額已經達到20億。這份一夜成名的輝煌,讓公司的高管們似乎有些得以忘形。隨之而來的,便是擴大產能、融資等等列入日程,奈何欲速則不達,五谷道場在其激進的姿態之下,接連跌跤。
據了解,在彼時的方便食品市場上,有且僅有五谷道場一家是主打健康理念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消費者的關注。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看到五谷道場有意無意地抨擊油炸方便面不健康、自己才是方面食品的不二之選之后,油炸方面行業也開始醞釀著一場幾乎能夠擊潰五谷道場的反擊之戰。
油炸方便面與非油炸方便面到底誰健康,是源自五谷道場對于自身產品貼上的“健康”標簽,在有央視廣告及專家為其背書后,消費者也開始將信將疑,非油炸方便面是否真的更健康。
抱著這種疑惑,2006年上半年,傳統油炸方便面在銷量下挫81億包之多,這顯然是傳統品牌所無法接受的。
在此之后,油炸方便面行業的其它品牌甚至聯合起來,反擊五谷道場這種貼標簽式的營銷。這些品牌通過聘請健康專家對油炸與非油炸面進行了研究、測試,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油炸面不可能引起癌變,非油炸也起不到養生作用。專家的結論無異于“辟謠”,于是徹底擊垮了五谷道場。
在此之后,五谷道場便一落千丈,在2009年因資金短缺,被以1.09億的價格轉給中糧集團,堪稱賤賣。只不過,即便是中糧接手的七年時間內,五谷道場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5年的營收僅有1.26億,負債更是高達9.27億。
時至2017年,中糧集團又再次賤賣了五谷道場這個燙手山芋。彼時,克明面業以5228.24萬競得中糧所持五谷道場100%股權及5367.94萬債權。只是,克明面業一家作為長期耕耘在面食領域的引領者,這次出手似乎有些別樣的意味。
只是,當五谷道場健康、營養的標簽不再,克明面業又能用什么樣的方式,讓這個已經沉寂已經的品牌,再次被消費者記起呢。借助綜藝節目贊助來擴大影響力,似乎就是克明面業給出的答案。
03 擬借綜藝再火一把,五谷道場仍難觸底反彈
近期,沉寂已久的五谷道場,出現在了炙手可熱的《0713再就業男團》綜藝節目上。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綜藝節目,引發了各路大V和綜藝博主們熱議。而五谷道場也似乎迎來了“咸魚翻身”的好機會。
據了解,這是一個贊助成本低、市場反響又比較大的節目,因此也被克明面業視為是為五谷道場拉響翻身保衛戰的第一炮。
明星效應作為品牌快速擴大影響力的一條捷徑,已經被許多品牌所驗證。而此次五谷道場在消費者懇求“金主爸爸”贊助之際,挺身而出,無疑是狠狠收割了一波關注,可這短暫的消費記憶,能否讓五谷道場觸底反彈呢,業內人士對此持保留觀望的態度。
誠然,目前主打健康二字的產品,越來越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甚至即使是價格稍高一些,依然能夠有消費者愿意接受。但是要知道,五谷道場目前對標的仍是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面巨頭,在渠道或者是知名度上,其與這類品牌仍有著不小的差距,而對標今麥郎、白象等情懷老牌,就更是沒有什么優勢可言了。
以白象方便面為例。白象堪稱是方便面行業中起死回生的一個標桿品牌。因為疫情之下,倡導大愛無私精神,哪怕是連年虧損,也沒有忘掉企業初心,所以在經歷了風雨之后,也終于看到了彩虹。可是這種成功,顯然是無法復制的。畢竟放在五谷道場身上,缺少的是一份底蘊與標識。
若說底蘊,五谷道場擁有的就是“非油炸”的特色,而克明面業在接手之后,接連推出熱干面、酸筍肥牛等口味的方便面,也的確是讓許多消費者看到了克明面葉接手后,五谷道場不一樣的一面。
只是,此時的五谷道場,卻依然有一種生不逢時的尷尬。眾所周知,在外賣發達的時代里,方便食品在非必要的時候,已經不再是消費者日常用餐的首選了,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相較于普通面食,米飯才是靈魂所在。
按五谷道場公布的市場策略,能夠看出五谷道場其實也是做過一定的市場調研與分析的,因為其市場戰略的第一步,就是以北方7省為主,再走向華東、華中和華南市場。
不出意外的話,五谷道場目前將依托克明面業的渠道,來進行推廣和零售,但若五谷道場仍舊無法起量,渠道商恐怕也會有不滿情緒。
同時,方便面食品相較于其他品類的速食食品而言,在運輸方面存在諸多不便,面餅易碎暫且不論,溫度低的時候,調料包還會結塊,吃之前還需要找到熱水來沖泡。這在自熱食品尚未出現前,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但是隨著自熱食品誕生之后,出行帶方便面已經不再是熱門首選了。在新時代之下,或許一個自熱便當,成為了許多人的不二之選,方便面甚至連備用食品都不夠資格。
市場需求的多元化開始成為當代消費的主流特點,而在方便面市場里,由于消費水平的分化,整個市場呈現出高端產品市占率低、中低端產品被頭部企業壟斷的局面。而五谷道場身處中高端產品之列,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意味。
不難看出,倘若五谷道場無法精準定位,或將在其贊助的綜藝節目熱度退卻后,依然陷入沉寂,扭虧為盈也將成為泡影。
04 結語
撥開現象看本質,五谷道場作為一個敢當出頭鳥的方便面品牌,其所宣傳的健康、非油炸,自然有一定的創新與創意。至少在此之前,沒有品牌在這樣傳達自己的價值主張。
但是,市場是殘酷的。消費者在做出選擇之時,就必須在口感以及性價比上,有所取舍,而五谷道場此舉卻得不償失。
而創新固然是推動整個方便面行業發展的一大動力,可在市場意識還沒有覺醒之前,創新帶來的實際效應,恐怕只會曇花一現。從這個角度來看克明面業從中糧手中接過五谷道場這個攤子,也著實是勇氣可嘉。但若經過三年五載后,其仍未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消費群體,恐怕克明面業掌舵,也難以為五谷道場力挽狂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