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旅界
露營是旅游行業少數逆勢生長的業態,過去兩年從小眾進入到大眾人群,現已吸納不少出入境游失業者,正被視為旅游行業救命稻草。毫無疑問,中國市場空間巨大,歐美家庭露營滲透率都高達15%以上,而中國家庭至今僅1%。但囿于土地政策、安全規范和大眾市場偽需求等重要障礙,中國露營市場能否可持續發展,長成大行業,備受從業者和潛在投資者關注。

(截取自文化和旅游部官網)
11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林草局等十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此,安徽途居露營地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靳曉峰(早在2010年就開始涉獵露營)激動地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意見》出臺,毫無疑問是給從業者吃了顆定心丸,打了針速效藥。”
靳曉峰相信《意見》將成為未來五年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如何引導社會投資規范化建設投資和運營管理露營地,以及培育一批露營裝備企業、露營地連鎖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露營行業持續、有效、健康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安徽途居露營是新三板露營第一股,也是國資控股的露營地連鎖運營管理企業,現在全國有9個直投直營露營地,40多個加盟露營地,總資產近6億元,年營收近2億元。
而曾深度參與《意見》的露營愛好者、日光域集團董事長孫建東則指出,《意見》在強化露營安全措施和土地政策松綁上做出了新突破,“可見相關領導對露營行業的小心呵護,因為他們真正發自內心而激動地找到旅游產業還有一個有生命力的方向,那就是露營。”
10月下旬,日光域集團旗下的日光旅文獲得攜程融資(持股9.56%),該輪融資是日光旅文B輪融資的開始,此前獲得過來自嘉德資本、善鄰物業等資方的兩輪投資。孫建東自十六年前創辦媒體“露營天下”倡導“讓露營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2016年扎根北京日光山谷營地建設運營,于2018年獲得A輪9000萬風險投資。
驢營地創始人徐斌直言《意見》的振奮人心,“給整個行業更堅定的信心,是多年來看見的最接地氣意見,非常詳細。”驢營地正在搭建內部露營生態策略,計劃打造親子、情侶、團、青少年露營等各種露營需求服務。
從土地松綁到大建公共營地
中國土地管理一向嚴格,這種“嚴格”一方面使得中國鄉村民宿產業難以商業化經營,另一方面恰恰讓露營業態在市場有需求時比民宿更能迅速發展。不少創業者之所以敢“打擦邊球”,原因在于露營地是典型的低介入自然環境,低破壞性設施,低成本提供住宿等服務。即便營地不幸被衛星拍攝到,當地政府領導也不用承擔重大責任,因為復核結果很可能是:營地沒有破壞耕作層,并非違法建筑。
孫建東直言,此次《意見》在“加強用地保障”上有大突破,超越旅發2016第148號文:營地在不改變土地用途、不影響林木生長、不采伐林木、不固化地面、不建設固定設施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規利用土地資源,推動建立露營地與土地資源的復合利用機制,超出復合利用范圍的,依法依規辦理相關用地手續。
對此,孫建東解析,“復合利用部分想象空間巨大,過去受困于土地限制,不少露營項目難以推動,只有一部分膽子大,敢闖的創業者做出突破,很快有興趣的人不用‘打擦邊球’,都能輕松進入露營旅游。”接下來,各地方政府將會消化《意見》,出臺可落地的實施意見,一旦實施必將快速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除了突破用地限制外,《意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公共營地”:在符合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各類空間建設公共營地,提升公共營地建設水平和服務品質。在具體做法上鼓勵探索支持在轉型退出的高爾夫球場、鄉村民宿等項目基礎上發展露營旅游休閑服務;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點、環城游憩帶、郊野公園、體育公園等,以及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地開展露營地建設和露營旅游。
對此靳曉峰表示,《意見》提出建設一批公共營地,實際上是對各地政府提出大力建設公共露營地這一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的要求。
這一倡議無疑將大大增加營地市場供給,降低大眾嘗試露營之門檻,進而大規模培養大眾露營者,助力解決行業之癥結問題。現階段露營消費需求的升級并不代表大眾需求的普及,用戶的“偽需求”仍然是整個露營行業的關鍵。徐斌也指出公共營地的大幅增加,無疑是從根本上提升國民對于戶外及露營的接受,普及,未來才有更廣闊的市場和市場客源。
停不下來的疫控使得跨省游寸步難行,加上“經濟下行”的雙重效應使得一二線城市中產階級只能消費降級到近郊露營。這種井噴的市場需求,從京郊的溫榆河公園、通州城市綠心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的露營火爆可見一斑。據孫建東走訪發現,整個澳大利亞東海岸線的每座城市都不大,但每座城市的最好位置都建有公園,而每個公園的最佳位置設有公共營地。
過去十年,中國每座城市都做了大量的郊野公園,但使用價值有限,以綠化為主,嚴禁搭建帳篷。如今伴隨著城市露營生活方式的流行,市場消費需求的井噴,包括京郊公園在內的一把手們正緊鑼密鼓地考察周邊知名營地。接下來,將有非常多公共營地落地于景區、度假區、公園、自然保護地等等,配齊水、電、洗手間、浴室、廚房和營地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甚至提供設備托管和日用商品零售等基礎服務。
徐斌直指,各地政府手上有大量的睡眠資源和閑置資源,如若激活公園、景區等資源端的營地配套,引入自然教育服務機構,不僅能提升公園本身品質,也可減少政府開支。徐斌所創辦的驢營地一直以綜合型景區打造為主線,融入露營文化特色,景區與露營相互驅動。
孫建東強調,露營不是一種業態,而是自由行時代的基礎配套;是城市人到大自然里的第二個居所(家),是游客在大自然中的落腳點、集散地,落腳之后才去爬山、騎馬、滑翔、農耕……“過去中國傳統景區是基于資源的粗放式經營,旅游進入下半場,需要基于用戶來做精細化運營。而露營恰巧是吻合精細化運營時代的重要呈現,又是符合自駕游時代的產品需求,目前太多地方政府未看明白這一消費大勢。”
從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到大力支持市場主體做大做強
但目前文旅部相關領導顯然已經看到露營旅游這一大勢,對于孫建東和徐斌都擔心的露營熱潮之下的安全隱患問題給出了響亮答案。
《意見》明確營地須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嚴格遵守消防、食品、衛生、生態環境保護、防災、燃氣等方面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相關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監測預警、消防設施設備。同時強化汛期旅游安全管理;防火宣傳教育;在旅游高峰期加強安全提示和信息服務;設置野外安全導覽標識和安全提示,避免在沒有正式開發開放接待旅游者私設“景點”開展露營活動;推動營地上線平臺導航,安裝攝像頭等安全管理設備;鼓勵保險機構創新推出露營旅游休閑保險服務。此外,《意見》明確各部委對相關主體的監管責任、明確職責分工,同時加強部門間協調聯動。
以上營地安全防范措施的頒布,在某種程度上規避行業未來遭遇毀滅性風險,保護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什么這么說?孫建東如下解析,《指導意見》出臺前,大部分營地可能都在“打擦邊球”,安全措施上不合理不合規,一個營地出問題可能導致整個行業都被“一刀切”,“整體不符合規定,出了自然就處理整個行業。”伴隨著各地實施意見的出臺落地,越來越多的營地必然是合規合法,“一旦出現突發事故,只處理個案不會波及整個行業,行業可持續發展是必然。”
當松綁了營地土地政策,強化了營地防范措施和公共營地被鼓勵大建之后,露營市場必將迎來大量社會資本的涌入,未來繁榮可期。盡管在過去十年發展中,囿于多方面原因露營地經營難以賺錢,未來這一僵局將被躬身入局的高智跨界創業者所打破。孫建東明顯感覺到,這兩年有教培、移動互聯網和出入境等行業高智人群跨界進入露營旅游,給行業帶來了新創意、新運營模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還鼓勵“各地用好相關政策,支持經營性營地項目建設。支持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并明確提出“做大做強露營旅游休閑上下游產業鏈,引導露營營地規模化、連鎖化經營,孵化優質營地品牌,培育龍頭企業。”對此靳曉峰指出,以上提議非常符合中國露營地發展現狀,有針對性且可實施性高。”
在具體做法上靳曉峰提議,經營性營地投資者在規劃和投資露營地之前,可憑借《意見》與地方政府洽談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比如:
1.公共停車場、各功能區之間的連接道路、商業服務區、車輛設備維修及醫療服務保障區、廢棄物收納與處理區、營區、商務俱樂部、木屋住宿區等功能區可與農村公益事業合并實施,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相對國有建設用地價格較低,可租可買;甚至有的投資方可要求政府修建道路到營區大門外甚至營區內,并入農村公益事業,地方政府有該部分財政預算,投資者可爭取之);
2.營區、商務俱樂部、木屋住宿區等功能區應優先安排使用存量建設用地,不得變相用于房地產開發(可洽談地方政府要求合規立項露營地項目,購入建設指標作為經營性營地的資產);
3.營地在不改變土地用途、不影響林木生長、不采伐林木、不固化地面、不建設固定設施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規利用土地資源,推動建立露營地與土地資源的復合利用機制(據靳曉峰近兩年經驗,只要不固化地面,不在沒有建設指標的前提下違規蓋房子、不建設無法移動的木制平臺和建筑物、臨時設施等,開展帳篷露營,甚至是過夜住宿都沒有問題。)
“只要嚴格依法依規建設投資和運營管理露營地,就一定會獲得地方政府支持!”靳曉峰強調,所有針對性支持政策的大前提是投資者要依法依規取得開展露營旅游休閑服務所需營業執照,包含在公安部門登記所需的特種行業住宿許可及衛生、食品、消防等相關證照或許可,加強治安、消防、森林草原防滅火等管理。
行業宏觀環境大勢向好,露營市場的“老”創業者們正加快步伐奔向“龍頭企業”。靳曉峰透露,途居露營力爭取在三五年內建成超50個直投營地,經營100個連鎖加盟露營地,成為年營收超20億的國內連鎖露營地第一品牌。
孫建東使命感強,希望日光域集團能作為龍頭企業引領旅游產業復蘇,在三五年內實現IPO要求;在具體做法上,一方面不斷優化北京日光山谷營地經營模型,目前產品已迭代至6.0版本,仍在不斷增加活動內容,力求每個用戶每年來營地10次以上,明年營收翻番;另一方面在組織創新的同時,優化集團商業模式:在做好自營和全托管的同時,明年開放加盟模式,“經過六年的產品模型打造,伴隨著市場的高速發展,是時候輸出日光產品模型和運營體系的時候了。”
中國露營目前還處于早期的基礎建設階段,對未來孫建東信心滿滿,“未來三四年中國將有更多露營概念股登錄資本市場。”原因是,露營不是千億級市場,而是萬億乃至更大市場,是以露營為載體形成的巨大產業空間。靳曉峰則預測,2022年露營行業將會達到1134億元人民幣,并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100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露營旅游在高速增長,但直投營地仍是投資大、周期長、回報慢。進入旅游下半場,創業者不再是比拼資本,而是比拼運營能力,能否打磨出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建成一支不斷創新的高智運營隊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