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11月28日,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前10月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前10月,香港商品整體出口貨值和進口貨值分別同比下跌4.4%、3.7%,有形貿易逆差為3155億元(港幣,下同),相等于商品進口貨值的7.6%。
出口方面,香港已經六連跌。繼9月同比下滑9.1%后,10月份跌幅擴大至雙位數,單月出口下跌10.4%,貨值為3747億元。
進口貨值也加速下滑,10月貿易額為3955億元,同比下跌11.9%,比起9月跌幅7.8%再擴大4.1個百分點。單月有形貿易逆差達到209億元,相等于商品進口貨值的5.3%。
港府發言人表示,未來香港的出口表現會繼續承受巨大壓力:“主要先進經濟體通脹高企及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將于短期內繼續壓抑環球需求。”
出口連跌六個月
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出口是香港經濟三大引擎之一,當地經濟形勢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外圍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香港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長期以來,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商品出口地和來源地。2021年,香港面向內地進出口額達53854.46億元,比重高達52.45%。
由于今年以來內地疫情反復,影響了與香港的貨物進出口。部分城市出現停工等情況,也導致可供經香港轉口的貨物有所減少。
10月,香港面向內地的貨物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下跌12.9%和18.3%;前10月,內地貿易總額為39050.51億元,跌幅9.86%。
跟香港密切往來的大灣區各港口也呈現不同程度的跌幅。前三季度,深圳和東莞對香港地區進出口分別下降12.9%和3.4%;前10月,廣州和佛山對香港進出口額分別下滑2.9%和1.5%。
除了內地,面向亞洲各地區的外貿也普遍下滑。1-10月,面向日本進出口額為2930.27億元,跌幅為8.72%;面向韓國為3156.88億元,跌幅2.75%。

亞洲表現低迷,歐美地區也有所退步。今年10月,香港出口面向歐美地區也呈下跌趨勢。尤其是德國和美國,同比下跌21.1%和19.5%。
盡管歐美迎來“黑色星期五”和圣誕節銷售旺季,但并沒有對當地零售產生提振作用,對中國產品需求放緩。
根據研究公司Pack和Retails Economics在10月發布的最新報告《旺季購物趨勢》,與去年相比,今年圣誕節的非食品產品支出預計將減少430億英鎊。其中,將減少支出最多的國家是英國(22%)、西班牙(14%)和意大利(12.3%)。
《旺季購物趨勢》預計消費者在黑色星期五和圣誕節期間會減少消費,預計整個歐洲削減最多的消費品類是服裝(26%);其次是電子產品(22.3%)、玩具(20.9%)和家庭用品(19.8%)。
據《華夏時報》報道,下半年圣誕訂單比往年少了近三成,在年底大促臨近的背景下,玩具和體育用品比上年同比減少45%,服裝同比減少38%,鞋類同比也減少20%,消費品明顯下滑。
這也跟香港出口下滑較嚴重的貨品對應上。今年10月,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出口額減少155億元,同比下滑22.7%;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出口額減少95億元,下滑5.1%。
通膨高企、美聯儲加息、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都是導致黑色星期五和圣誕節遇冷的主要原因,也給香港出口表現帶來巨大壓力。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在9月25日發表網志表示,香港是全方位開放的經濟體,面對外圍經濟狀況勢必多方面受到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持續波動,預計香港出口將進一步受壓。
另外,自俄烏爆發沖突以來,美國、歐盟和英國陸續對俄羅斯的能源及其他商品發起貿易制裁。也有越來越多國家為了保證糧食供應,采取限制糧食和其他食品出口的措施。
高度外向的香港也被惡化的外圍因素影響。自4月以來,外貿交易額“跌跌不休”。今年8月香港出口跌幅一度擴大至14.3%,是自2020年1月(跌幅22.7%)后最差的表現。
港府發言人表示,在外圍環境惡化及跨境陸路運輸依然受阻下,10月商品出口貨值按年進一步明顯下跌。輸往內地、美國及歐盟的出口錄得雙位數跌幅,輸往大部分其他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表現減弱。
預計全年GDP負增長
進出口被抑制,也對當地GDP有不小影響。
香港四大支柱產業包括貿易及物流業、金融服務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持服務業,以及旅游業。受到疫情重創,后兩個產業尚未恢復元氣。而進出口外貿下跌直接影響物流業,對GDP構成壓力。
根據港府統計處數據,第二和第三季度,香港GDP為6680.74億元和6899.15億元,同比跌幅為1.3%和4.5%。
同期,貨品進出口額也加速下滑。兩個季度出口跌幅分別為8.4%、15.6%,進口則為5.9%、16.1%。
香港GDP第三季季刊顯示,二季度、三季度貨品出口與服務輸出(以2020年環比物量計算)分別是12024.67億元、12295.52億元。貨品進口與服務輸入分別是12409.38億元、11967.41億元。從第三季度表現看來,現下進出口貿易甚至差于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的同期。

陳茂波10月6日出席活動時表示,外圍經濟疲弱影響香港出口連續四個月下跌,加上香港息率趨升,本地經濟短線難有好表現,估計全年將錄得負增長。
盡管外貿成績下滑,陳茂波強調,香港仍有不少機遇,例如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中國穩定發展加上東盟十國經濟發展迅速,香港與亞洲國家關系密切,成為發展有利的一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香港面向東盟國家的外貿呈現逆勢上升。出口方面,前10月面向新加坡和越南增幅分別為23.5%、17.4%;同期進口方面,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增幅達到30.4%、10.9%和6.3%。
11月29日,香港海關與內地海關簽署深化粵港澳大灣區AEO(海關認可經濟營運商)合作備忘錄。目前已有80間香港本地公司獲得AEO認證,共為790億元貨物提供通關便利,占整體進出口總值的8%。
香港商經局局長丘應樺指出,AEO計劃能便利合法貨物流動,會繼續支持海關擴大互認網絡,促進大灣區便捷流動。另外,商經局會爭取盡早加入RCEP,期望為香港不同產業帶來更大貿易空間。
除此之外,下半年以來,港府通過放寬入境旅客的檢疫政策,以刺激服務輸出。三季刊顯示,三季度香港服務輸出合計1320.43億元,對比二季度1207.51億元增加超過1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