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一款產品不僅“山寨”了赫蓮娜的王牌產品,還“碰瓷”了國貨美妝的知名上市企業華熙生物,它到底是什么來頭?
近日,在小紅書上,一個名為“JDXMH潤諾姿”的品牌發布了一款名為“時光御齡精華霜”的產品引起業內注意,這款產品的外型與貴婦美妝品牌赫蓮娜的明星產品黑繃帶面霜極為相似,并配海報稱“游泳世界冠軍趙銳”為其代言人。
更讓人驚詫的是,發布這款產品的賬號竟然名為“華熙國際生物”。記者搜索發現,這個公司全稱為“華熙國際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企業,旗下有接近10家關聯的公司,在互聯網上肆意宣傳自己是國內知名上市公司“華熙生物的全資子公司”。
今日(11月28日),CBO記者就此向華熙生物求證,華熙生物方明確表示,這家公司與華熙生物完全沒有任何關系,且已經在走維權的法律途徑。
在法規趨嚴下,一家公司為什么還敢明目張膽地“碰瓷”多個知名品牌與企業?又是為什么,企業的多種維權行為始終激不起水花,阻擋不了國內美妝市場“抄襲”的滋生和蔓延?
碰瓷多個知名品牌,“山寨”公司什么來頭?
記者搜索發現,不僅華熙生物“中招”,華熙國際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關聯公司中還有一家名為“佰草堂”的公司,與上海家化旗下知名品牌佰草集僅相差一字,同樣主打中草藥的概念,宣稱陰陽平衡護膚理念。
其關聯的公司中還有一家名為“薇臻薈品牌管理(廣州)有限公司”。而在CS渠道,有一個品牌名為Vicèhu薇臻薈,該品牌在CS渠道主打品類齊全的次拋型產品。Vicèhu薇臻薈品牌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這個公司與我們品牌沒有任何聯系,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名為華熙國際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企業成立于2019年,位于廣州市,企業注冊資本100萬元。除了在網絡途徑將自己打造為“華熙生物的全資子公司“,該企業在1688上將自己打造成了“華熙生物供應商”,并宣稱自己是一家多年專注凍干粉的OEM公司。
截圖自“華熙國際生物”官網
而這家名為“華熙國際”的公司,官網是www.bloomage.com,與華熙生物的官網www.bloomagebiotech.com僅有一個英文單詞相差,不免出現混淆外界不知情消費者的情況。
網頁顯示,該企業打造了具有基礎護膚、問題肌修護、輕醫美、高端抗衰四大系列產品,公司定位為研發生產、市場營銷、教育培訓、品牌策劃為一體的全方位生物科技公司。
記者發現,這家公司旗下的品牌有13個,基本上品牌名以”暨”或者“潤”開頭,產品也多以精華液、凍干粉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產品也都會打上“華熙生物”幾個字樣,引起消費者的嚴重誤會,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產品的圖標與真正的華熙生物圖標是不一樣的。
這款“御齡賦活精華霜”因為外形酷似赫蓮娜知名產品黑繃帶面霜而引起爭議。記者搜索發現,潤諾姿的產品在淘寶上有銷售渠道,但非官方渠道,且銷量成績不佳。
“華熙國際生物”旗下“JDXMH潤諾姿”宣傳海報
資料顯示,JDXMH潤諾姿于2020年申請,并于2021年注冊完成。而這個品牌主推的五款產品都是屬于“功效型護膚品”。其涵蓋的成分包括藍酮勝肽、六勝肽、玻色因、視黃醇等,宣稱自己運用了抗衰領域的大多數成分。
目前,國內市場中,花西子的母公司宜格集團在7月才宣布其品牌OGP突破了藍酮勝肽配方的技術瓶頸,并發布新品。除此之外,國產品牌丸美也在近年剛剛走上鉆研“多肽新科技”的道路。
換言之,潤諾姿宣傳的已經“成熟完善的技術”放在國內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這不禁讓人懷疑其宣傳文案的真實性。
侵權現象屢禁不止,“造假成本低”成痛點
事實上,這種針對知名品牌的“碰瓷”行為,在中國美妝市場屢見不鮮。就拿赫蓮娜來說,這已經不是“黑繃帶面霜”第一次被強行碰瓷。
早前,CBO記者就發現,一個名為“OMIGA”的品牌在10月15日第一次入駐小紅書的時候就展示出了所謂的“王牌產品”OMIGA玻色因逆時光奢華晚霜,外形也與黑繃帶十分相似。在小紅書,更有帖子稱這款產品是“黑繃帶的平替”。
在品牌名上,曾經就有品牌碰瓷“赫蓮娜”,取名為“郝蓮娜”,并且抄襲了其商標設計。
這種品牌“冠名權”的山寨不甚枚舉。曾有名為“芳草集”的品牌,不管是從名字還是產品設計,都涉嫌碰瓷上海家化的品牌“佰草集”。此外,還有更多的“雅蘭黛莉”碰瓷雅詩蘭黛,“泊泉雅”碰瓷珀萊雅,“法國歐萊雅”碰瓷巴黎歐萊雅等等。
針對這種市場碰瓷亂象,被采訪的品牌負責人憤怒之余,更多的是擔憂: “品牌花了很多心血打造,這種擾亂市場的行為不僅剽竊了企業的心血,引起消費者誤會,長遠來看,更會毀掉品牌品牌幸苦經營的形象,最終是不利于行業和市場發展的?!?/p>
為什么“山寨”的侵權行為屢禁不止?這其中,造假成本低成為了痛點問題,無意間助長了“碰瓷”公司的囂張行徑。
比如,完美日記母公司廣州逸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曾向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義烏天譽公司在其開設的拼多多網店NVNO天譽專賣店銷售的口紅產品與完美日記此前出品“小細跟”口紅包裝高度相似并使用“小細跟”商品名稱,且銷量超過10萬件,故索賠100萬元。
但最終法院判決稱,判處生產商汕頭市佳寶麗化妝品有限公司賠償20萬元,銷售商義烏市天譽化妝品有限公司賠償6萬元。
除此之外,“電商”的監管灰色地帶,也為這種行為提供了溫床。長久以來,缺乏監管的網絡市場,特別是微商渠道,滋生了很多的假冒偽劣和碰瓷產品。
產業升級下,營造利于原創的商業環境刻不容緩
侵權方的處罰力度與其獲利不成正比的同時,品牌的維權之路也相當艱難。
伴隨著更多國際大牌、國貨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不少熱門品牌每推出一款新品,很快就會有各種商家進行仿冒抄襲,包裝設計與其產品高度相似,且在網店的產品標題、商品詳細內容上刻意使用高度近似的關鍵詞、宣傳語等,全面的仿冒、抄襲、搭便車。
這些層出不窮的仿冒產品、仿冒商家,對品牌維權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和困擾,對品牌的銷量、品牌聲譽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針對此類違法現象,品牌需要組建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團隊,負責知識產權注冊、布局以及品牌保護工作,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包括商標管理制度、專利管理制度等體系制度。
這對品牌,特別是部分剛剛興起不久的本土品牌來說,是需要較大的人力、財力的多方面投入。
“換一個角度,山寨、抄襲這種行為,可以被看成是一‘發展中市場’必然會出現的畸形產物?!庇腥耸恐赋?。
可以說,只有在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研發、設計、創新才會被注重和運用。而現在的中國美妝市場仍然停留在以“制造”和“營銷”為主的階段,這實際上不利于品牌自身硬實力的完善和建設,也不利于行業整體“自主創新”環境的營造。
要知道,一個成熟的市場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對質量的要求,更需要對于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鼓勵。如果一個市場無法從它的上端就完成對于創新的保護和鼓勵,那么它的下沉市場一定無法真正清除“假冒偽劣”和“碰瓷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