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牛刀財經 蔓聽孩提
曾毓敏辦公室墻上那副著名的“賭性更堅強”已經撤下,如今換成了“溥博淵泉”。
這句話出自《中庸》,“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是說智慧廣闊深厚,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時時涌出。
如今的曾毓敏再也不是那個“草根”,寧德時代早已成為能源市場的“寧王”,曾毓群也一度榮登全國富豪榜第二。當前的階段,曾毓敏更希望是平和的和自己和解,“溥博淵泉”這種至圣的狀態便是自己的期許。
從“賭”到“博”,寧德時代也在發生改變,從動力電池領域的孤勇者,如今也開始尋求合作,建充電站也意味著寧德時代,從單純的電池供應商開始走向服務商的角色轉變。
1、我好“賭”敢“賭”
說到寧德時代的未來與現在,不得不提掌舵人曾毓群,說到曾毓群不得不提他的“賭”性,他“愛賭”不“好賭”,“嗜賭”不“迷賭”,是非常強調戰略思考和決策能力的“賭”。
他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字,寫著“賭性更堅強”。當時有投資人到訪,還開玩笑地問他說:你為什么不掛“愛拼才會贏”呢?因為曾毓群是福建人,“愛拼才會贏”又是一句著名的福建歌詞。
曾毓群當時怎么回答呢?他說:“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p>
“賭性堅強”,這里的“賭”,不是賭博的意思,要說的是如果堅定一件事情,看清了方向哪怕全力以赴也要不惜代價做成的意思。
曾毓群說的“賭”,也不是投機,而是“conviction”,“conviction” 是優秀創業者的一個核心能力,創業很難,中間總有坎坷,但是認準了,判斷清楚了,就一定要堅持到底。
“賭性堅強”是說,比起拼蠻力,選對方向對企業來說更重要。他在2021年提交過一份提案,是建議中國在小學里就開設邏輯思維課程,讓國民從孩提時代就開始系統性地提高思考能力。
曾毓群這種賭性怎么體現在企業戰略里的呢?
舉個例子,2017年,寧德時代生產的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總裝機容量成為世界第一,此后一直把這個地位保持至今。
但也就在2017年,曾毓群發了一封全員信,標題叫《臺風來了,豬真的會飛嗎?》。
這里面有技術性戰略思考,首先寧德本質上是電池供應商,但實際上要創始人突破了“多重網絡”,同時在電池制造、新技術研發和用戶競爭對手領域多維度思考,也要將自身演變為上游供給方、中游銷售方和下游運營方,最后企業創新發展的本質是穿越多個網絡,而個人成長的本質是實現網絡切換。
他強調企業發展向前,需要不斷克服熵高,把企業放在劣勢的境地不斷拷打精進,也就從2017年這一年開始,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提速了。
他在信里說:努力思考未來才有出路,風總會有走的那一天。注意,“賭”的前提是他們看清了,洞察力和智慧到了,堅定,而不是賭博心理,想少付出卻得到大的回報,因此,“此賭非彼賭”也。
2、極致好學給了我“眼界”
曾毓群是一位技術導向的企業創始人,也是學術派,這讓寧德時代能在同行當中始終保持相對超前的技術優勢,在時代的洪流中,他沒有隨波逐流,這一次,他就“賭”技術,賭“好學”。
他“賭”時代需要技術人,他“篤定”技術才能帶來真正的商業進步。所以,第一次商業的成功沒有阻礙他再次扎根“技術王國”,三番兩次的來來回回,于是成就了屬于“寧德”的“時代”。
曾毓群1968 年出生在福建寧德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出個大學生。
學習方面,曾毓群是“極致好學刻苦”,每次考試都穩居寧德中前五名。1985 年,18 歲的曾毓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就此“鯉躍龍門”。大學畢業后繼續在華南理工就讀電子信息工程碩士,并在中科院物理所獲得凝聚態物理學博士。
他當時就對電池安全性能的研究十分感興趣,并先后在《化學進展》等國內外頂級刊物上發表 10 多篇論文。直覺告訴曾毓群,充電電池大有可為,也許會對人類帶來巨大的顛覆。
他的“好學”給了他那個時代難能可貴的“信息差”“眼界”,在信息大爆發的現在也是有“信息差”,也稱作“眼界”的創業“壁壘”,何況在改革開放初期。
“視野”決定了他放棄中科院的優越條件和國企的優厚福利,跑到廣東東莞打工,因為東莞有全國最為集中的磁電廠家,而曾毓群所在的新科磁電廠是一家美資企業,供應著全球 70% 以上的硬盤磁頭。
他在1999年聯合創立了今天的消費鋰電池龍頭企業ATL,ATL在成立之初便斥巨資獲得了美國貝爾實驗室持有的聚合物鋰電池專利,并成為國內率先解決鋰電池某項關鍵問題的團隊。
而2011年寧德時代就橫空出世了,這是曾毓群先生與ATL研發副總共同發起,也是曾毓群二度創業,雖然是新成立,但是寧德時代成立第二年,他的技術團隊成功攻克了800多頁的寶馬生產標準文件,滿足了寶馬所有技術要求,成為寶馬的核心供應商,為寶馬首款純電動車“之諾 1E”生產動力電池。
此后,寧德時代先后與奔馳、 大眾等全球名企建立合作,并成為北汽新能源、長城、上汽、長安等國內車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
而后的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銷量超過松下,首次成為動力電池行業龍頭,并將產業優勢一直保持到今天,隨后的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隨后不久,寧德時代做到了全球鋰電池產量排名前三。
根據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2020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全球裝車量為34億瓦時(GWh),市場份額近25%,連續四年位居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一。同年,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車型有效錄入共6800余款車型,其中寧德時代配套動力電池的車型超過3400款,占據了一半。
同在2020年,寧德時代又升級了公司戰略,傾注三個方向:
第一個,以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
第二個,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
第三個,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應用場景,這些是因為曾毓群站在了“全球視野”下做出了決定,而這些視野來源于他不斷地學習與積累,所以他看到了一般人觸碰不到的“天下”。
這樣亮眼的成績來源寧德時代的發展規劃,不僅有獨占鰲頭和盈利空間大的可再生能源和儲能方案。還有學習增長階段抗風險低需要補給,包括:動力電池全球占比25%,中國占比50%,通過鈉電替代鋰電,主要從鋰和鈉元素全球探儲量、采購成本、環境溫度、降低未來成本慮。還有,理念醞釀期中展望未來---借著保險業的長期資金維持推廣電池銀行和儲能運營項目。
同時,市場認為“寧德時代去做儲能,那是帶著資源進組”,因為動力電池是儲能電池里的高端子類目,而動力電池的這一層身份和關系,決定它有梯度利用的空間,按照電動車行業的通行標準,電池的容量衰減到初始容量的80%的時候,就不能再用在車里了,但稍加改造,它完全還可以當一塊理直氣壯的儲能電池。
寧德時代的創始人曾毓群,是一個技術型老板,所以這個企業也“篤定”“不斷學習”“以技術是作為第一驅動力和競爭力”。
不斷學習,不斷“篤定”技術,其實也是一種危機意識,怕自己被“時代”與“技術”淘汰。
3、“誰是曾毓敏”的貴人
“貴人”與“貴人圈”是每一個創業必需的,其次是“運氣”,有些貴人是你主動找的,有些貴人是主動找到你的,是因為你有“才華”,或者你就是“曾經的他”,而你“提攜”“下一代”,就像曾經的“貴人”提攜你一樣。
共同的“進步”,是因為你很出色,“貴人”幫你,就是幫自己,進入了“貴人圈”,如同你進入了高速電梯,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到達更高的“風景”,在巨人的肩上“起舞”。
曾毓群經歷了被“貴人”發掘,主動尋求“貴人”,最后成為他人的“貴人”。
在創業階段,曾毓群遇到了兩個貴人,后面也是他的合伙人。
曾毓群的第一位貴人是陳棠華,那時候,陳棠華是他的頂頭上司,曾毓群一路“刻苦”搞科研,陳棠華就一路使勁提拔。此后,曾毓群擔任組長、車間主任,技術科長,31 歲就成為新科最年輕的技術總監。
也正是陳崇華的悉心栽培,曾毓群先后幾次去美國留學,接觸到了堿性鎳鉻、鎳氫二次充電等世界上最前沿的電池技術。
第二位貴人是梁少康,那時,梁少康是新科的執行總裁,當他看到1997 年全球第一臺 MP3 問世時,立馬意識到新的電池技術就要來了,必須重新研發新產品,傳統 5 號、7 號電池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形勢,然而總公司卻沒有批準,那時候,去意已決的梁少康決定拉著曾毓群一起干,尤其當他聽說曾毓群準備去深圳另外一家公司做總經理時,立馬與陳棠華一起游說曾毓群。
貴人對你“投資”,都是因為你值得,而你對自己的投資,是因為自己“夠得著”和“配得上”
從創業階段到羽翼漸豐,從被貴人發掘到主動尋求貴人,寧德時代開始謀求和外界合作等方式,曾毓群經歷了從賭性堅強到溥博淵泉的轉變。
2022年初,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拜會與造訪了四川省、河南省,包括國家電投、招商局集團、陽光電源、宇通客車等企業。同時,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共同出席的阿維塔汽車發布會。8 次會面,曾毓群全面出擊,足可見寧德時代的攻勢。
2022年初,曾毓群再次出發與國家電投董事長第三次會面,從 2020 年的初步接觸到 2021 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節奏不可謂不快,會見團隊規模的不斷擴大背后,是寧德時代與國家電投合作的縱深擴展,回顧曾毓群與國投的前兩次鏈接,但快節奏的背后,雙碳目標的錨定才是根本動因。
6月中下旬,曾毓群先后率隊前往河南省、四川省,先后 2 日的行程,寧德時代與河南省及四川省分別圍繞新能源電池生產及鋰資源開發等領域達成了合作意向。
作為行業共識,規模的不斷擴大是動力電池成本控制的重要根基,在規模效益的追求上,行業上游的議價權又是不得不考量的前提條件,同時河南、四川在這兩方面都有著打造產業集群的資源稟賦。
在曾毓群的另外幾次會面中,除了為阿維塔新車發布站臺之外,電池及上游礦資源拓展以及新能源商用車成為主要方向。
他就是要憑借“貴人”,到達更高的“視野”。
2022年的胡潤榜的“照例”“發聲”,寧德時代再次“出圈”,甚至股票都以“寧指數”來作為新興行業的“指南針”,而這時候“功成名就”的曾毓群也會想成為“徒子徒孫”的貴人。
例如在2021年的上海交大的一場校友活動中,曾毓群同校友沈南鵬來了一場對話。雖然他在回答沈南鵬以及參會校友的某些提問時還是“遮遮掩掩”,但有一個例外,一個在讀學生問:“畢業以后是做本專業的高分子材料工作,還是像沈南鵬一樣做投資好呢?
曾毓群說:“好好學高分子材料,學透徹了,哪怕將來再去做投資,也能比其他投資人在看業務的時候懂得多一點點,而有時,就這樣一點點,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p>
這個回答說明了他很重視技術,而他自己從交大畢業后,也先后讀了碩士和博士,這透露出兩個信息:除了“賭”重要,曾毓群這人首先是踏實好學的,其次他特別愿意結交“貴人”,更愿意他的“學弟”“學徒”們走上他的“康莊大道”。
結語
寧德時代這樣的“老派”企業崛起,曾經借助了“風口”,享受了財政補貼,但是曾毓群對技術的苛求和對未來趨勢“賭”的能力,更是企業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同時,而他的“非常低調”與“持續不斷地學習”還有“找貴人”都說明了他的危機意識。
一般來說,在“危急時刻”保持警惕和低調很容易,但是在已經干出大成績的情況下,不驕傲不自滿,依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