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洺宇
徐小虎
圖片來源:TOPHER
她,1934年出生于南京,從幼兒園到初中,輾轉于南京、羅馬、重慶和上海;
她,先后在美國班寧頓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中國藝術史,最終獲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職于美國、加拿大和中國臺灣的博物館;
名門之后
圖片來源:TOPHER
她,的祖父是北洋軍閥皖系遠威將軍徐樹錚,因1919年派軍收復外蒙古而威名遠播。父親是民國憲法先驅徐道鄰,早年留學德國,結識德國女子徐碧君。徐碧君生下她時,家人大吃一驚,沒人想到會是個女孩,因為只準備一個男孩的名字-小虎,是中國奶奶取的,因為家里曾養過一只叫做“小虎”的大貓;
她,年幼就擁有中外藝術環境與語音環境,她回憶:“我們住在羅馬的古堡里,墻壁上是華美的壁畫,家里有許多傭人,有廚子做飯,出行還有司機。”
初窺藝術
圖片來源:TOPHER
她,在30歲的時候遇見了她的藝術領路人與導師——收藏家,畫家、鑒賞家及學者王季遷;
她,在紐約的時候每周六都會像個學生一樣到他家里去探討書畫觀主題相關的知識,他總是毫無保留的給予徐小虎的知識,希望徐小虎能夠懂得更多一點;
她,從王季遷先生那里學會辨別美,從最初始的繪畫技巧開始探討研究,逐漸深化到藝術與美的感受。她在學習的半年間逐漸感受到,藝術是活的東西,是有靈魂的;
她,以吳鎮個案歷史為研究主題的中國藝術史研究專著《被遺忘的真跡》震驚整個全球藝術史圈;
無限寂寞
圖片來源:TOPHER
她,上學時,一學期被記兩個大過,兩個小過,只差一個小過,就要被開除,她說這是大成就;
她,在1967年,在普林斯頓讀書時,因為和導師方聞觀念上沖突而退學。方聞認為“畫畫不是科學,研究中國書畫用不著畫畫,用科學性的結構分析就能精確判定一件作品的制造年代,誤差在25年以內”。徐小虎則堅持,“畫畫如同烹飪,有各種文字難以道出的微妙細節,包括動作的姿勢、力量、時間、水份等。研究古代食譜就得拿著菜刀與鍋鏟,真正下廚去做做看。研究中國古代書畫,也一定要自己提筆體會筆墨的滋味與好壞;
她,用一本《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推翻了大多數教授、研究員們信奉的斷代法,推翻乾隆皇帝在《石渠寶笈》提及的斷代法,在藝術史圈引起軒然大波;
她,在推出自己的想法后,圈內研究員、學者、教授拒絕跟她往來,覺得她在“瞎胡鬧”,母校普林斯頓也拒絕了她的深造申請;
藝術遷徙
圖片來源:TOPHER
她,從普林斯頓退學后,和家人前往日本待了4年。一邊撰寫含藝術批評在內的多個專欄,一邊觀摩各種古畫展覽,用日本史料資源繼續展開藝術史研究;
她,為了能夠看到更多畫作的原作,辭去了在維多利亞的美術館工作,去到臺北故宮看畫,在哪里她可以看到更多的古畫,也就是那時,她對中國藝術史圈的斷代法產生了質疑,對真實的向往愈加強烈;
她,為了更好完成自己的研究,又從臺北遷徙到牛津大學,完成了自己的碩士與博士學位;
神奇轉機
圖片來源:TOPHER
她,被主流學術界排擠了幾十年,直到近些年才忽又被大眾認知并喜愛;
她,不再和同仁討論真假,與至交好友高居翰也只交談心態,不談斷代;
她,隱居在尼泊爾的深山修行10年,探究整個世界的生命萬物,她堅信筆墨是有靈魂的,而從靈魂里聽到的聲音,能夠讓人感受到在形之上的印象,那里有宇宙萬物運行的的真理。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