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11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落細落實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處置有關情況。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表示,長期封控不僅極大影響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還容易造成焦慮情緒,引發生活困難,這種情況必須予以糾偏和避免。
程有全表示,各地要進一步加強高低風險區劃分標準的培訓,組織做好風險區域劃定和管理,原則上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域劃定范圍,但要及時通過核酸篩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
此外,對風險人員的判定要以現場流調為依據,不得通過時空伴隨擴大范圍造成大面積“誤傷”,要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給群眾帶來的不便。對高風險區既要嚴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戶”,也要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滿足群眾基本生活和就醫用藥需求。同時,做好封控隔離人員的疏導,加大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的關心幫助力度,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
程有全介紹,當前全國疫情總體呈較快發展態勢,疫情波及面廣,部分地方出現了疫情規模性反彈的風險,一些地方面臨抗疫三年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形勢。在此背景下,地方防控壓力大,為了盡快控制疫情,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些地方出現了層層加碼的行為。
“其實近期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不是針對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簡單化、層層加碼、‘一刀切’、忽視群眾訴求等方面,有的地方隨意擴大管控區域和人員范圍、一封了之,有的封控后長時間不解封,有的地方未經批準、動不動就‘靜默’。”程有全說。
程有全介紹,通過國家“九不準”留言板和輿情了解到,目前群眾反映的主要問題包括這幾個方面:一是一些地方采取的防控措施不精準,對群眾的生產生活影響比較大,且與國家政策不符;二是個別基層工作人員工作方法單一、態度生硬、缺乏耐心,與群眾溝通不暢,容易激化矛盾;三是少數地方涉疫信息發布不及時、不充分,容易引起群眾誤解。
“要整治層層加碼,地方黨委和政府就必須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對于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還有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要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程有全說。
程有全還介紹,當前,各地已經成立了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每天都在進行調度,對于各地網民、人民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回應,并轉交給有關地方給予推動解決。
他還強調,二十條優化措施,每條措施都有充分的科學的依據和證據支撐,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有了二十條就不要第九版,應當堅持第九版,落實二十條,針對一些可能的風險環節,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門制定了核酸檢測、風險區劃定及管控、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健康監測等4個技術性文件,提出了防范應對措施,只要各地嚴格落實到位,就可以有效降低疫情風險。
對于近期曝光的核酸檢測機構造假等情況,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對于核酸檢測工作,國家衛健委歷來嚴格檢測資質的準入和質量控制,不斷優化技術規范,同時重點加強對檢測機構,包括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管。今年以來,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莊、河南許昌、內蒙古等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都對在檢測機構的監管中發現了檢測機構存在一些違法違規問題,而且都進行了嚴肅處罰。有的違法機構和個人還被追究了刑事責任。
郭燕紅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對于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嚴重違法行為,堅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p>
對于高齡老人和腫瘤治療期間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是否有必要拉到方艙醫院的問題,郭燕紅表示,高齡老人往往患有基礎性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一方面會導致一些基礎病加重,也易成為重癥。對于腫瘤治療期的患者,因為手術或者放化療,導致免疫力低下,也易發展為重癥的高風險人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科學分類收治好這樣的感染者,妥善做好醫療救治的安排,積極治療基礎病,保證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中國是否會重新考慮疫情應對政策?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根據病毒變異的特點和臨床治療的實踐認識,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以及重癥率、死亡率等情況,包括密切關注國際上一些疫情形勢的變化,對于防控的措施,我們一直在研究,不斷在調整,最大程度保護人民利益,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