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一項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適時發生變化,這樣才能使事物發展不受阻塞。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在遭遇增長瓶頸,人口紅利消退等內外因素夾擊下,變化已經從過去的“可選項”成為了“必選題”。
家電巨頭拓界
日前,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庫卡少數股東持有的全部庫卡股份已由美的集團全資子公司美的電氣完成收購,美的電氣亦已經按照80.77歐元/股的價格向前述少數股東支付了收購價款。收購完成后,美的電氣通過其全資境外子公司間接合計持有庫卡100%股權。
資料顯示,庫卡總部位于德國奧格斯堡,是一家機器人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企業,尤其擅長汽車制造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生產,被視作德國“工業4.0”代表企業之一。此次交易完成,也代表著美的長達7年的收購庫卡計劃終于完成。
資料顯示,在今年美的三季報中,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前三季度共計營收195億元,較上半年增長73億元,其中庫卡集團前三季度銷售收入23.6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8億元),同比增長26.8%;稅后利潤298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庫卡2022年業績指引,全年預計實現收入約36億歐元(約2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10%。
資料還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庫卡中國獲得超過2萬臺機器人訂單,生產交付超過1萬臺,與比亞迪、特斯拉、蔚來汽車、寧德時代等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客戶建立合作關系。美的機器人使用密度已超過440臺/萬人,并將在未來兩年內進一步加大投入以實現700臺/萬人的目標。
各出奇招
事實上,不止美的,包括海爾、格力、長虹、TCL等家電巨頭均已布局工業機器人領域,而方法也各不相同,或通過直接投資、或通過直接制造、銷售機器人,不過,相同的一點是,他們都在準備一場轟轟烈烈的往智能制造方向縱深發展的跨界、布局和轉型。
格力董明珠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6年,格力把數字化引進工業制造領域,通過數字化建設的“黑燈工廠”,從物料進場到成品入庫,全產業鏈都實現了智能化,使格力制造的精度、質量、效率都得到了顛覆性提升。資料顯示,目前格力智能裝備自主研發的產品已經超百種規格,覆蓋了伺服機械手、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裝備、智能檢測、換熱器專用機床設備、無人自動化生產線體、數控機床等十多個領域。
海爾方面,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海爾已擁有5家“燈塔工廠”,成為擁有“燈塔工廠”數量領先的中國企業之一,而海爾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賦能6家工廠入選“燈塔網絡”。
大“主線”
2021年底,工業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下稱《智能制造規劃》)以及《“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下稱《機器人規劃》),其中,《智能制造規劃》提出,到2025 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機器人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大力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主線任務”非常明顯,工業機器人市場將迎來一波巨大的增長動能以及發展空間,資料顯示,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超300臺,工業自動化已從3C電子、新能源、半導體、汽車等成熟行業向更多領域迅速延伸,行業滲透率的逐漸提高。以美的為例,在私有化庫卡后,美的集團就可以將機器人業務和自己各方面業務打通,從而達到更佳的效果。
對于家電制造而言,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力成本大幅增加、以及精密智造要求等內外因素的推動下,工業機器人擁有高生產效率,高精確度、高可靠性等優點,且幾乎可以應用于家用電器生產工藝流程的所有步驟,工業機器人在家電制造方面的應用必然越來越多。
分析人士認為,相比其他消費電子行業,家電行業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是最有可能繼汽車工業之后,成為下一個廣泛應用機器人的行業。而無論是為了緊跟主線進行智造轉型,還是提高自身的科技制造硬實力,工業機器人以及工業智造都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