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傳統車企新能源突圍記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傳統車企新能源突圍記

“傳二代”在新能源車時代的優劣勢有哪些?

 

文|車百智庫 陳重山

編輯|阿峰

近期,廣汽旗下新能源汽車公司埃安A輪戰投落地。此輪融資,引入投資者53家,融資金額182.94億元。不僅戰投數量超預期,而且,據不完全統計,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首輪融資。

更關鍵的是,廣汽埃安這家2020年11月才獨立運營的車企,按此次融資比例算,估值竟然達到了1032億元。這是什么概念?截至11月21日,廣汽集團市值為1218億。獨立運營才兩年的廣汽埃安的估值,與1997年成立,已高度發展25年的母公司廣汽集團不相上下。

今年前三季度,埃安售出18.2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次于比亞迪、特斯拉與五菱宏光,而且比蔚小理三家中任意兩家銷量之和都高。

 (新能源車企前三季度銷量)

如今,像廣汽埃安這樣的傳統車企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發展都十分迅速。

從銷量上看,如吉利旗下的極氪、東風旗下的嵐圖、北汽旗下的極狐,在前三季度都取得了不俗成績;而傳統車企五菱打造的五菱宏光MINIEV更是一騎絕塵,總體銷量沖到前三,且長期位居電動汽車銷量首位。

由此可見,新能源造車不止蔚小理,傳統車企雖不免有些后知后覺,但意識到危機后,便爭先恐后進入賽道。相較于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擁有科技研發、規模制造與完善的供應鏈的優點,正在助推旗下的新能源車品牌——姑且稱之為“傳二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攻城略地。

本文試圖解答三個問題:

1.“傳二代”是如何入局新能源賽道的?

2.“傳二代”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3.“傳二代”在新能源車時代的優劣勢有哪些?

入局

一般來說,傳統車企發展多年,在燃油車領域具有不錯的利潤,已處在舒適區,轉型新能源汽車行業,難度較大,而且還有體制方面的“歷史包袱”。而目前的埃安、五菱等“傳二代”,轉型為何如此之快?

從部分“傳二代”的發展脈絡中看,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放異彩,可能是無意為之,可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廣汽埃安,原名廣汽新能源,出身于廣汽熱銷的傳祺品牌。傳祺是廣汽集團重點打造的自主品牌,時任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盛贊傳祺是廣汽的第一個“親生兒子”,目標就是與合資品牌搶市場。

傳祺的確創造了奇跡,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年銷量從19萬輛飛升至50多萬輛。但是,2018年達到53.52萬輛的銷量頂峰后,就掉頭直下,出現斷崖式滑落,2021年銷量只有32.2萬輛。

廣汽集團領導一籌莫展之際,發現傳祺旗下的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2020年,即埃安品牌創立第二年,主打B端網約車的打法,使其銷量突破6萬臺,2021年銷量達近13萬臺。

廣汽集團領導識時務,2020年就將廣汽埃安(當時稱為“廣汽新能源”)獨立出來,在2021年推出了埃安的“AI神箭”車標,不再使用類似于傳祺的LOGO,并在2021年進行了混改。

總之,廣汽集團“見異思遷”,將原本給予傳祺的最好資源,都給了廣汽埃安,幾乎革了傳祺的命。廣汽埃安也不負眾望,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已大幅超越蔚小理,在自主品牌中,僅次于比亞迪與五菱。

五菱轉型新能源汽車,也不復雜。

五菱宏光曾一度被稱為“國民神車”,但時間久了,神車也會淡出光環。隨著汽車消費升級,10萬元以下市場日漸萎縮,2019年6月,五菱宏光銷量消失在前十榜單。

對市場十分敏感的五菱,看到了小型電動汽車市場潛力,便在“神車”上裝上電機,于是乎,新能源時代的神車——五菱宏光MINIEV誕生,經過快速迭代升級,目前成為銷量最高電動汽車。

當然,也有一開始就看好新能源汽車賽道,并且全力以赴投入其中的“傳二代”。譬如北汽新能源,就屬于主動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傳二代”。北汽新能源是我國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曾經領先于行業,并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傳二代”能獲得好成績,且超越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依據業內人士的看法,主要在于,在目前的電氣化時代,新能源汽車的造車門檻并不高。譬如,賽麟汽車創始人王曉麟表示,當利好政策出臺,新能源車企能像雨后春筍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做,因為的確太容易了。”

具體來說,相較于燃油車,其中的核心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技術,均需要各個車企自己研發,而在新能源車領域,核心的電機、電池,乃至芯片等零部件,都來自于開放的供應鏈體系,無需車企自己掌握。

既然出身互聯網企業的“外行”,如蔚小理等新勢力都能造車成功,那么“傳二代”制造新能源汽車,自然不會很困難。

不過,也不能簡單地把新能源汽車創業看成一件容易事。譬如賈躍亭,從2014年就開始造車。樂視帝國崩潰,就與造車有關。賈躍亭遠走美國也沒放棄造車,創辦的造車企業已上市,但汽車量產時間卻屢次推遲,至今也沒量產。而許家印的恒馳汽車從2019年開始創業,經歷一系列挫折,近期才開始小批量交付,且評價兩極分化。

發展

“傳二代”能崛起,與它們向造車新勢力虛心學習離不開。

曾幾何時,傳統汽車人對新勢力造車是嗤之以鼻的,王傳福就曾公開表示:“互聯網造車?那都是笑話。”他們認為,汽車制造已經沉淀百年,沒有制造業基礎的互聯網企業造車,很難讓人信服。

與之相反,蔚來、理想等出身互聯網的造車新勢力則認為,傳統汽車制造的技術和工藝壁壘,可以通過代工或引進相應人才來打破,而互聯網企業擅長的新設計理念、產品迭代、用戶互動,以及宣傳造勢,還可以增加競爭力。

結果看來,一部分互聯網企業真的做到了。

首先,它們通過互聯網企業熟悉的投融資市場,獲得了造車所需的大量資金。坊間曾流傳,李斌僅用15分鐘闡述,就在飯桌上說服劉強東投資蔚來。

其次,它們通過讓傳統車企代工造車,快速邁過造車“門檻”,形成量產,并且成為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先入局者。

典型如蔚來與江淮汽車的合作,由江淮代工,使得蔚來汽車迅速量產,排在了“蔚小理”的第一位。小鵬則是選擇了海馬汽車代工。理想一開始雖走了自建工廠這條路,但最終還是在2018年通過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使得理想ONE得以量產。

在代工模式走通之后,這些新勢力造車企業又都開始自建生產基地,通過兼并傳統車企等方式,逐漸地站穩腳跟。而來自于互聯網企業的造勢、用戶互動及迭代思維,又讓這些車企未造車已聞名于世,造車后又能與用戶達成充分互動,迭代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傳統企業見新勢力造車發展得如火如荼,紛紛放棄成見,改變觀念,學習起互聯網企業的那些“招數”。它們從互聯網企業招人,學習互聯網造車的打法,譬如蔚小理均在使用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產品開發流程就被模仿。該流程來源于互聯網產品開發,可以在前期縮短研發周期,后續通過軟件的推送和更新,改善車輛的性能,提升用戶體驗。

“傳二代”學習互聯網造車,還學到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體制改革。很多“傳二代”都出身于國企,如果用國企的體制搞“互聯網造車”不免效率低下,所以“傳二代”大多采用了市場化的機制,吸引投融資,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廣汽埃安早就在2021年就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管理層和員工持股,約有794人獲得股權激勵,今年又開始A輪融資,一舉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首輪融資。今年11月,東風旗下的“傳二代”嵐圖汽車也進行了混合所有制的股權優化,并進行A輪融資,約300名員工獲得股權激勵。

有些“傳二代”,譬如上汽智已,成立之初就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另外,比亞迪、吉利等民營車企,本就是股份制企業,其旗下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一開始采用的就是完全市場化機制。

(“傳二代”基本都像此前的互聯網企業創業一樣,進行了投融資,且估值較高)

甚至于,一些“傳二代”并不認為自身是傳統車企,表示自身就是造車新勢力。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有過“埃小蔚”提法,將埃安與小鵬、蔚來等新勢力并列,表達了這方面的想法。

優劣勢

從某種意義上看,“傳二代”在復制造車新勢力。而且,不同于互聯網企業造車,“傳二代”采用的是“傳統車企+新勢力”的打法,其背后多了傳統車企這座靠山,在技術研發、制造工藝方面的優勢明顯。

譬如,“傳二代”可以利用平臺化技術快速實現敏捷開發模塊解耦,提升開發效率。廣汽埃安的AEP3.0平臺、比亞迪的e平臺3.0、吉利的浩瀚架構等,就是這種平臺。

而且,“傳二代”對于供應鏈的管控優勢較大。譬如,北汽新能源(藍狐)就是中國第一個具有完整的服務鏈、產業鏈和生態鏈的新能源車企。2021年下半年的疫情,更讓“傳二代”相較蔚小理的供應鏈優勢凸顯出來。

當時,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因為成立時間短,面臨零部件缺乏,尤其是芯片缺乏,但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以及“傳二代”受到的影響卻很小,這就在于它們對供應鏈的掌控。譬如,比亞迪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從整車制造到電池、電機、電控三電技術,再到汽車功率芯片、零部件等,均實現了垂直一體化自研架構。

目前,部分“傳二代”發展較好,但對其未來的展望,依然有一絲隱憂,主要表現在智能化方面。

“傳二代”相對于新勢力,最缺乏就是智能化。互聯網企業,如蔚來、理想,當初介入汽車制造的重要支點,除了新能源,就是智能化。當時的人甚至認為,互聯網造車就是專注于給汽車加上智能化的“外掛”而已。

一直以來,特斯拉和蔚小理在重金投入推動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在智能化方面,超過了“傳二代”車企。但是,這些年的事實證明,目前處于汽車的電氣化時代,智能化和銷量還沒有形成必然的聯系。

業內人士分析稱,蔚小理等目前主打的智能駕駛,目前并不具備大面積的落地場景,很多用戶無法切實體會到它的優勢,所以沒有帶來相應的銷量。譬如,9月21日,小鵬汽車推出代表該企業最高智能水平的新車G9,上市已一個多月,從數據上看,并未能立竿見影提升小鵬汽車銷量。今年9月,小鵬的銷量為10412輛,可10月僅銷售了5101輛。

不過,智能化的競爭即將開始。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認為,汽車智能化下半場的序幕才剛剛開始,真正能夠承載艙內語音AI能力以及高階智駕的芯片在2023年才開始投產,2023年將是汽車智能化競爭的元年。“傳二代”與新勢力在智能化方面的競爭,將在2023年正式開啟。

針對這場智能化的競爭,眾專家都認為干系重大。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決定最終勝負。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紀雪洪認為,智能化將使國內車市進入格局重構階段,這關乎車企的生死存亡。

其實,“傳二代”都在著手補智能化短板。包括吉利、長城、廣汽等傳統車企,都通過內部孵化的方式,在智能化領域布局,為“傳二代”賦能。譬如吉利創立億咖通,研發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長城汽車不僅孵化了電池企業蜂巢能源,也孵化了仙豆智能來打造智能座艙,還打造了毫末智行進行自動駕駛研發。而且,“傳二代”還通過與華為、騰訊等科技企業合作共研,不斷縮小與新勢力在智能化上的差距。

總之,即將到來的智能化時代,需要新勢力與“傳二代”等車企發揮各自優勢,在競爭中協同共贏,助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換道超車。

【全文參考】

[1]《2022年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產業專題報告》 中信證券

[2]《“蔚小理”在造車路上顛簸》第一財經

[3]《為什么廣汽、吉利這些傳統車企跑贏了“蔚小理”?》電廠

[4]《遭羅永浩“唱衰”,傳統車企切入新能源,到底還有沒有機會?》華夏時報

[5]《謀二次“彎道超車”,傳統車企新能源展開大反攻》經濟觀察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廣汽集團

6.7k
  • 為國產汽車芯片行業注入新動力,極海與廣汽集團共筑智能安全防線
  • 覆蓋智能車多領域,廣汽發布多款車規級芯片,智能車ETF泰康(159720)高開高走漲超1%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傳統車企新能源突圍記

“傳二代”在新能源車時代的優劣勢有哪些?

 

文|車百智庫 陳重山

編輯|阿峰

近期,廣汽旗下新能源汽車公司埃安A輪戰投落地。此輪融資,引入投資者53家,融資金額182.94億元。不僅戰投數量超預期,而且,據不完全統計,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首輪融資。

更關鍵的是,廣汽埃安這家2020年11月才獨立運營的車企,按此次融資比例算,估值竟然達到了1032億元。這是什么概念?截至11月21日,廣汽集團市值為1218億。獨立運營才兩年的廣汽埃安的估值,與1997年成立,已高度發展25年的母公司廣汽集團不相上下。

今年前三季度,埃安售出18.2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次于比亞迪、特斯拉與五菱宏光,而且比蔚小理三家中任意兩家銷量之和都高。

 (新能源車企前三季度銷量)

如今,像廣汽埃安這樣的傳統車企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發展都十分迅速。

從銷量上看,如吉利旗下的極氪、東風旗下的嵐圖、北汽旗下的極狐,在前三季度都取得了不俗成績;而傳統車企五菱打造的五菱宏光MINIEV更是一騎絕塵,總體銷量沖到前三,且長期位居電動汽車銷量首位。

由此可見,新能源造車不止蔚小理,傳統車企雖不免有些后知后覺,但意識到危機后,便爭先恐后進入賽道。相較于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擁有科技研發、規模制造與完善的供應鏈的優點,正在助推旗下的新能源車品牌——姑且稱之為“傳二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攻城略地。

本文試圖解答三個問題:

1.“傳二代”是如何入局新能源賽道的?

2.“傳二代”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3.“傳二代”在新能源車時代的優劣勢有哪些?

入局

一般來說,傳統車企發展多年,在燃油車領域具有不錯的利潤,已處在舒適區,轉型新能源汽車行業,難度較大,而且還有體制方面的“歷史包袱”。而目前的埃安、五菱等“傳二代”,轉型為何如此之快?

從部分“傳二代”的發展脈絡中看,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放異彩,可能是無意為之,可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廣汽埃安,原名廣汽新能源,出身于廣汽熱銷的傳祺品牌。傳祺是廣汽集團重點打造的自主品牌,時任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盛贊傳祺是廣汽的第一個“親生兒子”,目標就是與合資品牌搶市場。

傳祺的確創造了奇跡,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年銷量從19萬輛飛升至50多萬輛。但是,2018年達到53.52萬輛的銷量頂峰后,就掉頭直下,出現斷崖式滑落,2021年銷量只有32.2萬輛。

廣汽集團領導一籌莫展之際,發現傳祺旗下的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2020年,即埃安品牌創立第二年,主打B端網約車的打法,使其銷量突破6萬臺,2021年銷量達近13萬臺。

廣汽集團領導識時務,2020年就將廣汽埃安(當時稱為“廣汽新能源”)獨立出來,在2021年推出了埃安的“AI神箭”車標,不再使用類似于傳祺的LOGO,并在2021年進行了混改。

總之,廣汽集團“見異思遷”,將原本給予傳祺的最好資源,都給了廣汽埃安,幾乎革了傳祺的命。廣汽埃安也不負眾望,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已大幅超越蔚小理,在自主品牌中,僅次于比亞迪與五菱。

五菱轉型新能源汽車,也不復雜。

五菱宏光曾一度被稱為“國民神車”,但時間久了,神車也會淡出光環。隨著汽車消費升級,10萬元以下市場日漸萎縮,2019年6月,五菱宏光銷量消失在前十榜單。

對市場十分敏感的五菱,看到了小型電動汽車市場潛力,便在“神車”上裝上電機,于是乎,新能源時代的神車——五菱宏光MINIEV誕生,經過快速迭代升級,目前成為銷量最高電動汽車。

當然,也有一開始就看好新能源汽車賽道,并且全力以赴投入其中的“傳二代”。譬如北汽新能源,就屬于主動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傳二代”。北汽新能源是我國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曾經領先于行業,并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傳二代”能獲得好成績,且超越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依據業內人士的看法,主要在于,在目前的電氣化時代,新能源汽車的造車門檻并不高。譬如,賽麟汽車創始人王曉麟表示,當利好政策出臺,新能源車企能像雨后春筍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做,因為的確太容易了。”

具體來說,相較于燃油車,其中的核心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技術,均需要各個車企自己研發,而在新能源車領域,核心的電機、電池,乃至芯片等零部件,都來自于開放的供應鏈體系,無需車企自己掌握。

既然出身互聯網企業的“外行”,如蔚小理等新勢力都能造車成功,那么“傳二代”制造新能源汽車,自然不會很困難。

不過,也不能簡單地把新能源汽車創業看成一件容易事。譬如賈躍亭,從2014年就開始造車。樂視帝國崩潰,就與造車有關。賈躍亭遠走美國也沒放棄造車,創辦的造車企業已上市,但汽車量產時間卻屢次推遲,至今也沒量產。而許家印的恒馳汽車從2019年開始創業,經歷一系列挫折,近期才開始小批量交付,且評價兩極分化。

發展

“傳二代”能崛起,與它們向造車新勢力虛心學習離不開。

曾幾何時,傳統汽車人對新勢力造車是嗤之以鼻的,王傳福就曾公開表示:“互聯網造車?那都是笑話。”他們認為,汽車制造已經沉淀百年,沒有制造業基礎的互聯網企業造車,很難讓人信服。

與之相反,蔚來、理想等出身互聯網的造車新勢力則認為,傳統汽車制造的技術和工藝壁壘,可以通過代工或引進相應人才來打破,而互聯網企業擅長的新設計理念、產品迭代、用戶互動,以及宣傳造勢,還可以增加競爭力。

結果看來,一部分互聯網企業真的做到了。

首先,它們通過互聯網企業熟悉的投融資市場,獲得了造車所需的大量資金。坊間曾流傳,李斌僅用15分鐘闡述,就在飯桌上說服劉強東投資蔚來。

其次,它們通過讓傳統車企代工造車,快速邁過造車“門檻”,形成量產,并且成為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先入局者。

典型如蔚來與江淮汽車的合作,由江淮代工,使得蔚來汽車迅速量產,排在了“蔚小理”的第一位。小鵬則是選擇了海馬汽車代工。理想一開始雖走了自建工廠這條路,但最終還是在2018年通過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使得理想ONE得以量產。

在代工模式走通之后,這些新勢力造車企業又都開始自建生產基地,通過兼并傳統車企等方式,逐漸地站穩腳跟。而來自于互聯網企業的造勢、用戶互動及迭代思維,又讓這些車企未造車已聞名于世,造車后又能與用戶達成充分互動,迭代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傳統企業見新勢力造車發展得如火如荼,紛紛放棄成見,改變觀念,學習起互聯網企業的那些“招數”。它們從互聯網企業招人,學習互聯網造車的打法,譬如蔚小理均在使用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產品開發流程就被模仿。該流程來源于互聯網產品開發,可以在前期縮短研發周期,后續通過軟件的推送和更新,改善車輛的性能,提升用戶體驗。

“傳二代”學習互聯網造車,還學到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體制改革。很多“傳二代”都出身于國企,如果用國企的體制搞“互聯網造車”不免效率低下,所以“傳二代”大多采用了市場化的機制,吸引投融資,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廣汽埃安早就在2021年就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管理層和員工持股,約有794人獲得股權激勵,今年又開始A輪融資,一舉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首輪融資。今年11月,東風旗下的“傳二代”嵐圖汽車也進行了混合所有制的股權優化,并進行A輪融資,約300名員工獲得股權激勵。

有些“傳二代”,譬如上汽智已,成立之初就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另外,比亞迪、吉利等民營車企,本就是股份制企業,其旗下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一開始采用的就是完全市場化機制。

(“傳二代”基本都像此前的互聯網企業創業一樣,進行了投融資,且估值較高)

甚至于,一些“傳二代”并不認為自身是傳統車企,表示自身就是造車新勢力。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有過“埃小蔚”提法,將埃安與小鵬、蔚來等新勢力并列,表達了這方面的想法。

優劣勢

從某種意義上看,“傳二代”在復制造車新勢力。而且,不同于互聯網企業造車,“傳二代”采用的是“傳統車企+新勢力”的打法,其背后多了傳統車企這座靠山,在技術研發、制造工藝方面的優勢明顯。

譬如,“傳二代”可以利用平臺化技術快速實現敏捷開發模塊解耦,提升開發效率。廣汽埃安的AEP3.0平臺、比亞迪的e平臺3.0、吉利的浩瀚架構等,就是這種平臺。

而且,“傳二代”對于供應鏈的管控優勢較大。譬如,北汽新能源(藍狐)就是中國第一個具有完整的服務鏈、產業鏈和生態鏈的新能源車企。2021年下半年的疫情,更讓“傳二代”相較蔚小理的供應鏈優勢凸顯出來。

當時,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因為成立時間短,面臨零部件缺乏,尤其是芯片缺乏,但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以及“傳二代”受到的影響卻很小,這就在于它們對供應鏈的掌控。譬如,比亞迪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從整車制造到電池、電機、電控三電技術,再到汽車功率芯片、零部件等,均實現了垂直一體化自研架構。

目前,部分“傳二代”發展較好,但對其未來的展望,依然有一絲隱憂,主要表現在智能化方面。

“傳二代”相對于新勢力,最缺乏就是智能化。互聯網企業,如蔚來、理想,當初介入汽車制造的重要支點,除了新能源,就是智能化。當時的人甚至認為,互聯網造車就是專注于給汽車加上智能化的“外掛”而已。

一直以來,特斯拉和蔚小理在重金投入推動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在智能化方面,超過了“傳二代”車企。但是,這些年的事實證明,目前處于汽車的電氣化時代,智能化和銷量還沒有形成必然的聯系。

業內人士分析稱,蔚小理等目前主打的智能駕駛,目前并不具備大面積的落地場景,很多用戶無法切實體會到它的優勢,所以沒有帶來相應的銷量。譬如,9月21日,小鵬汽車推出代表該企業最高智能水平的新車G9,上市已一個多月,從數據上看,并未能立竿見影提升小鵬汽車銷量。今年9月,小鵬的銷量為10412輛,可10月僅銷售了5101輛。

不過,智能化的競爭即將開始。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認為,汽車智能化下半場的序幕才剛剛開始,真正能夠承載艙內語音AI能力以及高階智駕的芯片在2023年才開始投產,2023年將是汽車智能化競爭的元年。“傳二代”與新勢力在智能化方面的競爭,將在2023年正式開啟。

針對這場智能化的競爭,眾專家都認為干系重大。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決定最終勝負。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紀雪洪認為,智能化將使國內車市進入格局重構階段,這關乎車企的生死存亡。

其實,“傳二代”都在著手補智能化短板。包括吉利、長城、廣汽等傳統車企,都通過內部孵化的方式,在智能化領域布局,為“傳二代”賦能。譬如吉利創立億咖通,研發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長城汽車不僅孵化了電池企業蜂巢能源,也孵化了仙豆智能來打造智能座艙,還打造了毫末智行進行自動駕駛研發。而且,“傳二代”還通過與華為、騰訊等科技企業合作共研,不斷縮小與新勢力在智能化上的差距。

總之,即將到來的智能化時代,需要新勢力與“傳二代”等車企發揮各自優勢,在競爭中協同共贏,助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換道超車。

【全文參考】

[1]《2022年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產業專題報告》 中信證券

[2]《“蔚小理”在造車路上顛簸》第一財經

[3]《為什么廣汽、吉利這些傳統車企跑贏了“蔚小理”?》電廠

[4]《遭羅永浩“唱衰”,傳統車企切入新能源,到底還有沒有機會?》華夏時報

[5]《謀二次“彎道超車”,傳統車企新能源展開大反攻》經濟觀察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南丹县| 亳州市| 饶平县| 烟台市| 彩票| 河南省| 涞水县| 海兴县| 松潘县| 阿瓦提县| 开远市| 多伦县| 田东县| 成安县| 望城县| 花莲县| 汤原县| 蒙山县| 青龙| 宝坻区| 上饶县| 潜山县| 茶陵县| 盐源县| 图木舒克市| 辽阳市| 招远市| 界首市| 肇东市| 杭锦后旗| 黑水县| 武汉市| 江永县| 汕尾市| 桐梓县| 简阳市| 三台县| 桑日县| 丰都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