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資本論 Cloud
“這個女人叫小美,這個男人叫小帥”的電影剪輯最近成了TikTok的新晉熱門內容,并且無論角色男女老少,一律改名“The man”或者“The Woman”,最多前面加個形容詞,劇情文案直接照搬國內同行,就能獲得上百萬播放量。
而批量炮制這類內容發布的,也正是一批國產“剪刀手”,他們不掛鏈接不開直播,僅憑一組矩陣號海量上傳內容,就能在TikTok月均收入十萬人民幣,還會開班收徒,割國內的韭菜。
從1999元,到2599元,再到3180元,Wilson的TikTok影視剪輯變現課程在5個月內漲價了3次,授課形式也從一對一教學,轉型成了幾位老師一起授課的社群化運營,一個接近成熟的知識付費商業模型即將完成。
而Wilson團隊所創立的影視剪輯號矩陣,正是讓"小美、小帥、大壯"入侵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TikTok社區的幕后推手之一。"有時間就能做,日入千元"的誘惑,也讓不少人先后入局。
營銷娛子醬檢索整理發現,知乎等中文互聯網社區已經有大量此類教程上線,有人甚至打出了"做海外抖音,一年全款買房"的口號,但Wilson自己的公眾號文章中,卻對這類暴論嗤之以鼻,并表示:"以我每天從6點干到12點的經歷告訴你,就算我這么努力也不會有這么高收益的,如果有,那我認輸。"
在國內,短視頻平臺影視剪輯號的變現方式無非幾種:影視劇營銷推廣、小黃車鏈接帶貨、站外播放收益、直接賣號。
有專業批量養號的創作者告訴營銷娛子醬,目前抖音平臺的萬粉影視剪輯賬號價值約500元,"一年做十幾個十萬級別的賬號挺容易,收入也可以做到近十萬"。
但這幾種方案有兩個共性,即無法直接用站內播放量換取收益,需要有一定的運營思維和策略,且都面臨著巨大的侵權風險。
今年,國內外都出現了相關的天價版權官司,就在11月17日,日本一樁長達一年的版權訴訟落槌,判罰2個YouTube頻道制作的影視剪輯內容違法著作權法,需要向十三家電影公司合計賠償5億日圓(約2500萬人民幣)。
但當營銷娛子醬以學員身份向Wilson咨詢相關問題時,他斬釘截鐵地說:"油管版權很嚴格,現在TK其實沒那么嚴,前期肯定不會有問題,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而之所以在TikTok做影視剪輯接近"躺賺",就是因為平臺目前北美、德國、西班牙等地區和國家支持直接將達標賬號的播放量折算成激勵金提現,換句話說,有流量就能賺錢。
根據TikTok官方披露的信息,這是一筆三年總計高達10億美金的"羊毛"。
高門檻,低成本,高收入
過去一段時間,營銷娛子醬曾多次嘗試參考現有教程在TikTok創建賬號,但均以失敗告終,無論安卓還是iOS平臺,不僅無法發布作品,甚至不能正常瀏覽內容。
對此,Wilson表示,TikTok對境內用戶的限制非常嚴格,想正常分發內容,就需要解決手機環境和網絡節點兩個問題,一般用戶沒有技術知識很難邁出第一步。
圖注:設備被鎖定后,無法看到內容和關注列表
不像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只需要連接海外網絡就可以相對輕松地訪問,即便網絡節點掛在機場多人共享也可以實現,TikTok要求單一IP下不能有太多賬號,而且賬號對應的IP地址不能頻繁更換,否則就有被封的風險。"但我們可以幫你偽裝,就像連上國外某個家庭Wi-Fi一樣安全",Wilson如是說。
解決了設備和網絡問題,在TikTok賺錢還要過語言關。目前,"中式影視剪輯"主要出現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美英德可以直接上傳英語內容,但拉丁語系的法意西三個國家則必須使用當地語言,這對于一般的上班族來說是一個挑戰。
"用谷歌或者百度翻譯不行,我們會給買課的學員提供提供專門的軟件,準確率能到95%以上,"Wilson在推銷自家課程時如是說。
做好如上復雜技術準備的用戶,再開通一個Paypal賬戶,就可以在TikTok上發布內容漲粉,進而賺取收益了。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前期門檻,發布內容反而是最簡單的一環,首先國內的短視頻平臺上已經有大量"素材"可以搬運,而且已經規避了絕大多數審核雷區。稍有不同之處在于,海外平臺對軟色情擦邊內容相對寬松,但對涉及未成年人以及暴力相關的片段更為嚴格,用戶只需要在現有素材的基礎上稍作調整,再配合成熟的翻譯軟件和AI配音工具,就可以較為輕松地掌握"流量密碼",實現快速漲粉。
圖注:這位創作者直接搬運了國內產出的字幕組資源
對于零基礎的小白用戶,像Wilson這樣的"師父"還會在課程內教授如何批量打包下載成型的素材,并承諾"除了一個月一次的大規模封號,99%的違規風險我們都能幫你規避"。
但與千粉就能參與廣告分成的YouTube相比,沒有貼片廣告的TikTok的激勵金分享門檻為10000關注,如果以國內的短視頻創作環境為參考,新賬號要迅速漲粉過萬免不了要購買流量,即便"創作"很簡單,推廣也會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面對這種疑慮,Wilson頗有信心地對營銷娛子醬表示:"現在我們做的都是免費流量,雖然TikTok也有星圖和抖+的機制,但這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必需的,用一些國內常見的運營小技巧,漲粉和曝光還是比較容易,慢一點的一到兩周也可以達標。"
究其根本,還是由于影視剪輯雖然已經在國內各大平臺和YouTube遍地開花,但在TikTok上尚且屬于藍海,"目前我們看到的也就幾百個類似的賬號,專門做這個的更少",而且屬于平臺目前重點扶持的中視頻內容,所以無論是創作收益還是流量,都有一定的紅利。
營銷娛子醬觀察到,目前TikTok上典型的影視剪輯賬號,大多從Hulu、HBO等知名流媒體平臺選片進行二創,創作者則會像國內的同行們一樣,在內容中有意回避片名等信息。考慮到海外的版權保護力度和最近的幾樁天價版權官司,這門看似好做的生意,其實也是"刀尖舔血"。
然而Wilson卻不以為意。在他看來,一方面這門另類的"出海"生意參與者大多不追求成為頭部創作者,而是批量養號,十幾萬粉絲已經足夠獲得穩定收益,另一方面,平臺自己也會用算法去把控內在風險,"既然給我們發錢,就說明我們對他有用,人家也不傻。"
至于收益是否真的穩定,Wilson對營銷娛子醬透露,自己團隊運營的單個賬號平均每月回報在5000到20000人民幣之間。營銷娛子醬觀察到,目前和Wilson相關的矩陣號大致在20個左右,也就是說,僅靠運營賬號,Wilson團隊每個月就有至少10萬元的收入。
然而,對于學員的盈利情況,他并不能做出保證,"一對一輔導的基本都開通了收益渠道,但具體提現多少在他們個人的努力,我只能說,這個東西需要你認真去做才能回本。"
全球視頻平臺爭奪用戶時長,養活無數羊毛黨
無論是國際版抖快——TikTok和Kwai,還是Shein和拼多多的出海產品Temu,都在用自己雄厚的財力證明"推廣返現"和"砍一刀"是對全球老百姓都非常管用的商業模式。
根據晚點Latepost的報道,2021年,快手為拓展海外市場準備了10億美元預算,把巴西和印尼兩地的用戶數量分別推到了2300萬和900萬。當時,TikTok的CEO周受資曾對員工表示:"快手燒多少,我們也燒多少,只多不少。"
這次對決,主要搶奪的指標是用戶數量,在當年的補貼高峰期,平均每個用戶只要注冊就能得到至少6美元,至多20美元的補貼。
而根據TikTok官方網站披露的信息,平臺從2020年起,就開始大規模激勵創作者,即便沒有貼片廣告的現金奶牛,也要在2022年結束前補貼創作者共10億美金,相比之下,國內的短視頻創作環境更顯內卷。
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如果順便還能看點兒有意思的短視頻,何樂而不為?
像Wilson這樣的"羊毛黨矩陣"操盤手,正是瞄準了中國公司出海攪動世界的窗口期,緊盯它們開辟新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激勵政策,從中牟利。他告訴營銷娛子醬,最近的"大羊毛"是TikTok德國區的中視頻內容,又可以直接發布英文視頻,是他們重點攻堅的地區。
而中國公司帶來的鯰魚效應,也讓海外巨頭坐不住,畢竟用戶時長是有限的,刷短視頻的人越多,圖文信息流和長視頻平臺的吸引力自然下降,穩坐江山的國際巨頭也得有所動作。
2021年初,早已被Meta收購的Instagram推出短視頻應用Reels,并于一年后推向全球150個市場,Google旗下的YouTube上線短視頻分區Shorts的推廣節奏與其相當。
兩者都在今年推出了類似于TikTok的激勵計劃,萬粉級別的Reels創作者月播放量達到百萬,能夠獲得700美元以上獎金,而Shorts的總獎金則為1億美元。
頗為值得玩味的是,一向對版權審查極為嚴格的YouTube,在自己的短視頻專區似乎"抬了一手",搜索電影解說和切片內容的難度遠小于中長視頻,也并未對強視覺刺激的內容"黃標"分級或映前提示,仿佛一些十余年間建立的"社區準則",在短視頻面前都可以煙消云散。
然而,對于創作激勵,YouTube卻有一條明文規定:
"創作者在YouTube上發布短片后必須等待7天,才能發布到另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