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圈 常偉
老路越走越窄,甚至很早就看到前面的那堵“高墻”;新路還不確定有沒有未來,只有前方一片的“云霧繚繞”……
談及這幾年的市場經營和生意發展,多個區域性的家電代理商告訴家電圈:生意還在做著,日子還在過著,沒有想象中的艱難,卻也是“窮途末路”。不轉型、不改變,肯定是不行了。但怎么轉,怎么干,在家電企業徘徊迷茫之際,單靠代理商的力量也難搞,索性就是一個“等”字,還有一個“熬”字。
其實早在5年前,市場就持續傳出“家電代理商不行了”、“家電代理商的傳統商業模式要被淘汰了”等各種聲音,代理商轉型也成為眾多頭部家電企業的“頭等大事”。具體來看,家電圈認為,對于很多區域性代理商來說,長期是在一個穩步發展和增長的賽道中慣性發展,突然讓他們換車,甚至棄轎車換馬車,很難。但是,整個社會、市場和消費的趨勢,卻又逼著大家“不變不行”,守死就是等死。
一是,目前眾多專業型的家電代理商的規模和實力都在呈現弱化走勢。包括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全國性商家,以及武漢工貿、綿陽家福來、重慶商社電器等地方家電大賣場,都在零售和批發代理混合經營,進一步壓縮專業代理商的市場空間。
二是,當前整個家電產業經營文化和基因都是數字化驅動帶來的“減層級、高效率、有利潤”,直達用戶甚至直賣用戶。最終這帶來的家電渠道發展趨勢,則在呈現多種渠道形態下的直營化,不斷壓縮代理、分銷等層層批發成本,讓利終端零售商和用戶。
三是,整個家電一線消費市場的走勢低迷、疲軟,而且需求多級分化,不是簡單的差,或者難,而是用戶剛需始終存在。但剛需用戶的升級、降級也同時呈現,如何實現精準洞察?這是家電企業最為關注、關心的,也是需要渠道商家去破解的。但距離用戶太遠的家電代理商們,沒有直達用戶的抓手,如今已經無法解決了。
好消息是,當前擺在家電代理商面前的轉型之路并不多,邏輯也相對清晰。同時,少數代理商的轉型遇阻等問題,不能代表未來的路走不通。在家電圈看來,轉型不是心里想想、嘴上說說,不少代理商還缺乏斗志和動力所以才會出現一些“只說不干、只想不動”的花式轉型,讓一些代理商面對困難就撤退、就抱怨。
首先,原有代理商的資金、倉儲、網絡、分銷等優勢,可以清楚看到,如今大多被家電企業直接蠶食和分解了。最為重要的就是倉儲分銷,家電企業通過數字化平臺和體系,通過一盤貨直接從工廠對接零售商,同時也順利從代理商手中將家電分銷網絡收歸線上平臺。很多家電零售商如今都直接從工廠線上打款提貨。同樣,做大規模和實力的家電企業,融資能力也在快速提升。在這一背景下,家電代理商最大價值就是服務商家和終端的零售、營銷、推廣等實力。
其次,在家電零售渠道全面追求“短平快”的趨勢下,家電代理商的價值在哪里,轉型方向和道路就在哪里。目前來看,家電企業實力再強,也只會推動渠道的全直營、全零售,但不會也沒有精力介入市場營銷。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電代理商未來最大的價值,就是成為家電零售渠道的營銷顧問、營銷保姆,或零售助力團。這就需要家電代理商拋棄過去代理模式下的“賺差價”思路,而是通過服務企業和零售商等客戶賺取“營銷方案、營銷落地執行”等服務費。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電代理商成為區域的零售門店連鎖運營商,經營多家品牌零售門店,從而徹底與用戶面對面。
家電代理商的未來之路,一定是放棄代理分銷的商業模式,而是轉變為服務于家電企業和零售商們,最終成為家電行業專業的營銷服務商,成為連京東、天貓等商業巨頭們也無法競爭,甚至還要謀求合作的商業新物種。既可以自己開零售門店,也可以將經驗和模式對外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