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電核心系統國產化道路上,中國又向前邁進一步。
11月24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能)發布消息稱,華能睿渥繼電保護系統在小灣水電站正式投運。這意味著,國內水電機組核心控制系統首次實現了100%全國產化。
這標志著中國大型水電站擁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國產大腦”。 中國華能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家掌握水電機組計算機監控系統、調速器、勵磁系統和繼電保護設備四大核心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的電力企業。
“水電機組核心控制系統”被視為水電站的“大腦”,包括計算機監控系統、調速器、勵磁系統和繼電保護設備四大系統,是確保機組及電網穩定的重要基礎。
其中,計算機監控系統相當于水電站的“神經中樞”;調速器和勵磁系統是保障電壓和頻率穩定的執行機構;繼電保護設備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第一道防線”。

長期以來,水電核心控制系統關鍵部件依賴進口。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華能進行了科技攻關。該公司旗下華能瀾滄江公司聯合西安熱工院、南瑞集團、中國電子等單位組建研發團隊,對水電核心控制系統的硬件及軟件開展了大量的適配、比選和研發工作。
該團隊最終攻克了關鍵軟硬件存在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了軟硬件100%全國產化,完成重大技術創新34項,17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中國華能牽頭研發的華能睿渥水電計算機監控系統,華能睿渥調速器、勵磁系統,已分別于2021年8月和2022年10月,在華能小灣水電站和華能糯扎渡水電站首次投運。
華能睿渥水電繼電保護系統投運后,標志著中國高水頭、大容量水力發電領域核心控制系統實現全面自主可控,進一步提升了國內電力基礎設施運行水平和本質安全。
中國華能稱,經第三方權威機構鑒證,上述系統的性能指標達到行業標準要求,硬件板卡精度、抗干擾能力與運行環境適應性等多項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對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保障電力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華能是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資產總額1.31萬億元,可控裝機超過2億千瓦,包括火電1.4億千瓦、水電2756萬千瓦、風電2917萬千瓦、光伏912萬千瓦。
小灣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與臨滄市鳳慶縣交界的瀾滄江中游河段,是瀾滄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兩庫八級”中的第二級,上游為功果橋水電站,下游為漫灣水電站。該電站建成后裝機容量420萬千瓦,年發電量預計為188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