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戴晶晶
“煤電要低碳轉型,減排任務重,另一方面,安全保供責任又很大?!?/span>
11月23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主辦的2022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國際研討會召開。會上,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作出上述表述。
在“雙碳”目標下,中國煤電行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減排任務。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要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存量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推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上述工作方案要求,“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煤炭消費量分別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
目前,煤電為中國貢獻了近六成的發電量,對能源安全保供的重要性突出。隨著新能源接入電網規模不斷擴大,煤電還將持續發揮保障新能源消納和穩定電網的“壓艙石”作用。
面對減排和保供的雙重壓力,當前煤電轉型存在行業大規模虧損和缺少政策激勵等挑戰。
袁家海指出,在價格和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火電行業虧損,生存壓力大。此外,整體煤電機組調節能力不足,煤電進一步清潔高效發展,以及和新能源融合式發展的技術儲備也并不充分。
“持續高企的煤價,對下游煤電造成很大沖擊,再加電價疏導受限,目前煤電企業普遍虧損?!敝袊茉囱芯繒硎隆⒅袊A電集團公司副總會計師陳宗法也在會上表示,煤電虧損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而且會影響能源保供、經濟發展。這是目前煤電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壓力。
陳宗法認為,當前煤電虧損,“三改聯動”激勵政策又不夠明確,缺乏實質性的具體細則,造成改造投入不足。
陳宗法還提及,雖然煤電利用小時下降,但煤電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更具電能量、容量、靈活調節、清潔低碳等多維價值,如何通過政策配套和市場機制進行兌現仍需探索。新能源的高成長性和經濟性也對煤電沖擊較大,導致煤電相對競爭力下降。
“去年9-10月出現缺煤限電以后,煤電發展出現新轉機。例如重新評估煤電的地位與價值、適當調增煤電發展目標、政策導向明顯改善等?!标愖诜偨Y稱,總體來講,煤電挑戰大于機遇。
在煤電轉型路徑和技術方面,當日參會的專家主要討論了煤電靈活性改造、碳捕集(CCS),以及多能互補等關鍵技術。
國網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長蔣莉萍認為,煤電廠提高能效和靈活性很重要。總體來看,煤電廠靈活性改造可能是目前提升系統運行靈活性綜合成效最佳的技術選擇。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要求,力爭到2025年,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規模累計超過2億千瓦。
北京京能能源技術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梅東升在會上建議,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應和儲能相結合,如果沒有儲能技術的融入,靈活調節能力和范圍會受限,能耗也會提高。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則指出,靈活性改造意味著煤電利用小時數降低、收入減少,火電自身收益本就困難,所以政策層面應該考慮靈活性改造成本負擔的問題。
CCS也是火電行業重點發展的技術之一。林伯強稱,碳捕獲技術決定了煤電最終存活多少。
但CCS技術也面臨著多重挑戰。梅東升指出,燃氣電廠和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碳煙氣濃度為4%-5%和12%-14%,遠低于化工等行業。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捕集必然會大規模提高成本,怎樣降低低濃度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是火電行業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此外,CCS還存在著中國碳價格偏低、政策支持不充分等問題。
林伯強表示,對風光儲和煤電加碳捕集兩條路徑的成本比較研究表明,由于儲能成本將大幅提高,當風電光伏占比增到35%-50%之間,風光儲和煤電加碳捕集兩者之間的成本差不多;當風光占比超過50%,煤電加CCS的成本會更底。
基于此,林伯強呼吁,需要以發展風電光伏那樣的決心,來支持碳捕集、封存與利用(CCUS)。
“CCUS對中國非常重要。”林伯強說,中國煤電多,應該把CCUS當成中國問題來處理。
為保證用電供給,今年中國煤電核準提速,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應統籌電力保供和減污降碳,根據發展需要合理建設先進煤電,保持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必需的合理裕度。
陳宗法表示,能源安全是能源轉型的基礎,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底線,特別在當前歐洲發生能源危機,中國局地限電的大背景下,“十四五”調增煤電規劃目標,新建煤電機組,是必要的、也是適宜的。
“但這不能盲目發展,長遠看,還是要走嚴控、改造、延壽、退出的路子。”陳宗法說,過去煤電是煤電,規模發展,下一步應創新發展、融合發展,走煤電加新能源、生物質、儲能等多能互補的發展路子,同時要重點建設電網支撐電源、調峰電源、應急備用電源,或者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發電技術,如大容量、高參數、低污染、靈活制造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