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燃次元 姜 輝
編輯|曹 楊
對00后來說,創業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周林便是其中之一。
對視頻制作極其感興趣的周林,在大學期間便和朋友合伙開了公司。2021年,周林大學畢業,也就順其自然成為了該公司的老板。
與很多人口中的“不景氣”相反,周林公司的業務一直發展得還不錯,快速增長的業務量也讓他的生活變得很繁忙,“近兩個月,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白天除了工作,根本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情。”
如今,周林把廣告公司經營得有模有樣。與周林不同,即便同為00后創業者,Liya則顯得從容了很多。
“我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有過開咖啡館的想法,我這個想法其實也是一次偶然的靈光閃現,只不過我沒有讓這個想法一閃而過,而是很快規劃好了開店步驟,然后去執行。”在北京市平谷區開了一家咖啡館的Liya表示。
Liya告訴燃次元,從設計門店logo到選址裝修,再到工商注冊與人員招聘,每一步都走得有條不紊,“大概歷時兩個月的籌備,我的咖啡館就順利步入了正軌,目前已經實現了盈利。”
同樣因為興趣成為老板的,還有在北京開了一家古著服裝店的小冉。
只不過相較于Liya的“說干就干”,小冉的創業之路“籌備期”更長一些。
“我是在計劃賣掉自己的一部分古著服裝的過程中,慢慢地結識了不少擁有相同喜好的朋友和顧客。”小冉告訴燃次元,最終,依托這些顧客的口碑,成立了一家專注女性顧客的古著服裝店。
事實上,不管是周林、Liya還是小冉,他們都只是眾多00后創業者中的滄海一粟。
當網友還在羨慕00后“整頓職場”的勇氣時,殊不知,這些朝氣蓬勃、個性張揚、勇于創新的年輕人,早已成為了創業大軍中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2022天貓雙11社會價值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淘寶凈增120萬商家,00后商家總數已接近100萬。而在今年“雙11”天貓第一波售賣期中,淘寶“00后”商家的整體交易額同比去年增長了23.7%。
不只是電商平臺,其實00后的身影,正或多或少地出現在不同領域的創業者隊伍中。
《創業企業調查(三期)報告》顯示,報告中涉及的創業者,年齡最大為78歲,最小為20歲。其中,36-44歲的創業者占39.6%,26-35歲的創業者占35.4%。而6年前,中小企業創始者的平均年齡為44歲。
另一組來自《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2022)》的數據顯示,青年創業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啟動資金規模小的特征,近七成創業青年啟動資金規模在10萬元以下,并且在3年內開始營利,一半多的返鄉創業者是大學生。
“有強烈的信念感和目標感,身上有一股沖勁和狠勁,擁有濃烈的創業者氣質。”對00后創業者有過投資經驗的投資機構源碼資本在接受投資界采訪時曾表示,在他們看來,00后是一群個性很鮮明的創業者,身上大多有著相似的“信念一躍”。
01 興趣、熱愛和勇于嘗試
周林大學畢業的時間是2021年,但他的創業生涯在2019年就已經開始了。在彼時的周林看來,“創業無需太多猶豫,只是做一件想到了就去做的事情。”
旅游管理專業出身的周林,并沒有系統地學過視頻制作,之所以選擇和視頻相關的領域創業,更多地源自他成長過程中敢于嘗試的個性。
就這樣,同年10月,可以說完全是憑借愛好,周林注冊了一家廣告公司,主要承接視頻類的廣告。但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每天都是挑戰。”周林說,創業近3年,已經經歷了兩次創業失敗。
“第一次是做一些視頻廣告,第二次是依托視頻技術做MCN公司做校園網紅IP。如今第三次創業,做的仍然是和視頻相關的業務,主要制作廣告宣傳片和紀錄片,服務的客戶中,也有一些的互聯網頭部企業。”如今再次談起這些,周林輕松了許多。
“從最開始一個人單槍匹馬,空蕩蕩的辦公室中,只有兩三張桌子和幾臺顯示器,到如今,業務的快速增長下,設備和人員已經擠滿了整個辦公室。”
圖/周林如今的辦公室,來源/周林供圖
“我上高中的時候,就很喜歡攝影。高考結束之后,本來是去麥當勞做小時工,但去的第一天就深知,這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便轉而去了朋友的公司兼職做攝影。”周林告訴燃次元,也是在這個時候,自己獲得了大量視頻制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上了大學后,周林開始用自己兼職學到的視頻制作技術在招聘網站上投簡歷。“本來抱著試試的心態,但沒想到收到的面試邀請還不少,一天能面試四五家公司,我也借此認識了不少行業前輩。”周林回憶,那時正值短視頻賽道發展的黃金時期。
2019年,預判到行業將會迎來紅利的周林,果斷決定自己創業“接活兒”。如周林所期,開始正式運營的公司很快就賺到了“第一桶金”,周林也順利支付了自己第一輛車的首付。
但并不是每一位00后創業者,都像周林這樣充滿“雞血”,相反,“佛系創業”在00后身上或更為普遍。
家住北京市平谷區的Liya,大學畢業后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數據分析。為了減少通勤時間,Liya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但每周往返朝陽區和平谷區,單程3個小時的車程,讓她覺得舟車勞頓。
今年7月最后一天,Liya突發奇想——“返家創業”。
第二天,她就列出了一份長達19個步驟的待辦清單。這份清單非常詳細地規劃了開店的步驟,包括初期的產品定位、logo設計、選址、租房;中期的設備和食材采購、人員招聘、以及后期的小程序搭建、菜單設計、會員運營等等。
隨后,Liya大致調研了平谷區的咖啡市場環境,并做了一份小小的調研報告,也因此認識了不少回平谷區創業的年輕創業者,這更加讓她確信了這個突發奇想的決定的可行性。
Liya告訴燃次元,平谷區還沒有通地鐵,也沒有成片的寫字樓,即便是有商場和熱鬧的街市,大多也是平谷本地人居多,這讓她在選址上下了一番功夫。
“通過調研,我發現,平谷喝咖啡的群體主要是在銀行、事業單位等工作的年輕人、小區的年輕業主,以及愛喝奶茶的高中學生。所以,綜合考慮之后,我把地址定在了這四類群體有交叉的地段。”
相比周林有點“打雞血”的工作狀態,燃次元在Liya的咖啡館里,看到的是一種閑庭信步的淡定。
因為喜愛咖啡,也喜愛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就真的去做了。在這個被“內卷”圍攻的時代,Liya展現出了年輕人的另一種生活狀態。
“年輕人的消費需求還得靠年輕人自己供給,自給自足,良性循環。”Liya如是說道。
相較于周林的踩準風口和Liya的熱門賽道,小冉的“創業”則不那么“主流”。目前還是高中生的小冉,和家人一起,運營著一家古著服裝店。
小冉從小就對服飾搭配感興趣,還喜歡創作插畫。在創作插畫的過程中,小冉發現,自己的設計天賦比畫畫天賦更好一些,便決定在服裝設計方面深造。
對于小冉來說,開店只是偶然,“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待在家沒事干,便開始收拾東西出售閑置物品。”
“本來是線上銷售,但后來發現很多買家小姐妹都在北京,基于大家有著相同的興趣和愛好,我就約著讓她們來家里自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我家為‘據點’的‘姐妹之家小店’。” 小冉介紹,這家小店主要經營古著服裝和首飾,其中還有不少是自己的個人原創衍生品。
隨著小冉在幾個主流社交平臺上隔三差五發布宣傳文案,小店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前來探店的消費者,“來店里的多以女性為主,年齡小到9歲,大到50多歲,很多都是藝術專業的學生。大家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小沙龍,經常聚在一起聊心靈成長、原生家庭以及個人經歷。”
02 熱情不是萬能藥,經驗更重要
對于創業,最讓Liya自豪的是,自己僅用了10萬元就開了一家咖啡館。
帶著這份“得意”和“喜悅”,Liya還以“挑戰十萬元開咖啡館”作為話題,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的開店經歷。
不過,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麻煩也隨之而來。
剛開始裝修的時候,因為不滿意設計師設計的門頭,又不想二次花設計費,Liya不得不自己完成,“最初設計費白花了不說,一起裝修好的墻體立柱也因一些客觀因素被要求拆除,又白白損失了3000多元的成本。”
圖/Liya的咖啡館正在裝修,來源/Liya供圖
裝修之外,管理問題也給Liya“上了一課”。
“上個月,我店里唯一的一名咖啡師離職了,這不僅造成了線下門店經營的中斷,因咖啡師對咖啡品控把控的不到位,還給線上的運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Liya坦言,這也是自己的管理失職,沒有制定相應的薪酬體系制度,沒有給咖啡師建立一定的鼓勵機制。
“這些或許會讓他覺得,不管怎么干,都拿一樣多的錢,所以,漸漸地對店里的日常工作變得怠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Liya決定,“設置一位店長,把日常行為規范建立起來。”
也是這次教訓,讓Liya意識到,就創業這件事來說,用人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對于咖啡這個品類來說,其實新手咖啡師只需要1-2個月,就可以熟練操作咖啡機,但是咖啡師的工作態度和服務意識,才是能否留住顧客的關鍵條件。”Liya告訴燃次元,很幸運,在此次溝通的三天前,自己招到了新的咖啡師和一位有著豐富餐飲經驗的店長。
但下一個問題接踵而至。Liya原本對咖啡店的定位是“社區走咖”,所以整個20平米的門店基本都是操作間。但隨著天氣轉冷,Liya發現,“社區走咖”并不適合北方的氣候,很多顧客抱怨“想在店里坐著喝咖啡,天冷了不能坐在室外”。就這樣,Liya不得不再次重新裝修店鋪,把10平米的空間改為堂食。
“雖然前前后后花了不少冤枉錢,但如今咖啡館已經小有盈利,客流也漸漸穩中有增,甚至‘回本在望’了。”
Liya直言,做老板之后,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轉變了不少,“以前上班時,經常不理解領導的一些做事邏輯,總覺得自己給企業創造了很大的價值,但卻好像得不到應有的認可。事實上,老板和員工,因為身份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有很大區別。”
“很多事情還是得親身經歷,自己體會了才更有話語權。”Liya如是說道。
同樣遇到用人問題的還有周林,但與Liya相比,周林的麻煩顯然大了很多。
周林第一次創業失敗,是因為股權問題。
2021年,公司業務量不是很樂觀,周林和股東們每天都在發愁如何提高業務收入,而這一切也導致股東們的矛盾漸漸浮出水面。
“一方面,哪一位股東該負責哪個板塊的責任沒劃分好,權責不明確;另一方面,股東們對公司的發展方向也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無法達成一致。最終,公司不得不散伙。”
“開始不懂,大家都在摸索中,也因此將精力過多放在了業務上,人的問題便隨之被掩蓋了。”
這次失敗讓周林意識到,哪怕對于剛起步的創業公司來說,股權分配也要非常謹慎,“一定不能太想當然。有時候,小公司甚至可以‘獨裁’。”
現如今,在應對用人問題方面,周林已經頗有心得。盡管還很年輕,但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簡單直接的管理態度,“我的管理準則很簡單,就是憑借我的專業能力,讓員工信服。”
周林認為,領導團隊的關鍵還是需要自身能力過硬,“我覺得領導力是要鍛煉、也是可以鍛煉的。你總得有一項能力讓員工心服口服,或業務能力好,或技術很厲害,你得幫助員工成長,大家知道你做的事情對他好,對公司好,自然就好管理,也會服從你。”
提到經營,作為一位即將出國讀書的高中生,小冉雖沒有將古著店“做大做強”的壓力,但卻也在精心維護著小店的運營。在她看來,這家小店,更多地是一個聯結女性情誼的空間。
03 一定要“成功”嗎?
今年4月,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的《00后群體就業選擇偏好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顯示,00后的就業心態比較開放隨和,他們雖然也重視工作前景,但更加注重生活氛圍和宜居程度,更能夠接受二三線城市。
這一點,從Liya給咖啡館起的名字——“不期而遇”就能看出。名字的靈感,來自于她曾經做雅思題目時讀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個長單詞“serendipity”。Liya告訴燃次元,看著自己親手設計并裝修的咖啡館,每天都很想從這兒路過,然后喝上一杯讓自己滿意的咖啡。
在Liya看來,像平谷區這樣的遠郊區,仍然有不少商業創新的可能性可以挖掘。據悉,除了正在經營的咖啡館,Liya也在計劃新項目,但對于新項目的信息,Liya表示,“暫時保密。”
不過Liya透露,成不成功不重要,但這是一種新業態的嘗試。
同樣勇于嘗試的還有小冉。對小冉來說,古著店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嘗試,自己更希望這間店提供給女性的,是一種暫時擺脫社會壓力的空間。
小冉直言,“‘姐妹之家’,像家一樣,不管是來買東西,還是來聊天或者參加活動,我都希望大家來到這之后,能感覺像在家里一樣放松。”
小冉解釋道,產生這一想法的根因,則是自己之前在逛一些服裝店時,經常會覺得不自在,“有種被死死盯住的感覺,尤其是遇到態度不太好的店員時,所以我希望,來‘姐妹之家’的姐妹,可以不必忍受這種‘痛苦’。”
圖/小冉的古著店一角,來源/小冉供圖
小冉告訴燃次元,結束日本的學業之后,自己計劃去法國繼續學習服裝設計,并希望可以創立屬于自己的服裝品牌,不過她并不認為自己一定要追求“成功”,“比起社會普遍意義上的成功,我更在意自己現在是不是幸福、健康、快樂,更在意做的是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沒有什么是應該的。”
但周林始終沒有放棄小冉口中,“普遍意義上的成功”。
“倒不是純粹只為了‘成功’這兩個字,‘成功’只是創業帶來的潛意識。”周林表示,自己的父母都是商人,也可以被看成是創業者,基于此,自己既算是一位“商二代”,也是一位“創二代”。
談及創業的意識,周林說,父母并沒有專門灌輸過什么商業意識,更多地是靠言傳身教,“打破舒適圈、逼自己做自己不擅長但有成長性的事情、延遲滿足……這些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也是這些習慣把我培養成了一位創業者。”
周林曾在社交平臺上寫下一句話,“創業不是為了證明什么,是為了做選擇題時多一個選項,多一份拒絕他人的底氣。”這句話的背后,是他的一個遺憾。高中畢業,周林本來希望去美國讀金融專業,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費用,只能作罷。從這個層面來看,創業也是他“曲線救國”的一個途徑。
或許正如上述幾位00后創業者所說,他們仍然渴求成功,但成功不再是唯一選項,只是萬千生活選擇中的其中一項。
參考資料:
《當00后決定去創業》,來源:全天候科技;
《BOSS直聘:過半00后希望職業與興趣匹配,看重假期多和加班少》,來源:中新經緯;
《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2022)》發布,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中周林、Liya、小冉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