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景源
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下稱《規定》),這是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制定的第14部浦東新區法規。
汽車產業一直是浦東重點發展的產業。從2020年起,浦東汽車產業超越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一舉成為第一大產業。浦東是上海市汽車產業發展大區,汽車產業占上海市比重也逐年提高,從2015年的不到30%升至2021年的將近50%。
三大整車廠、120家零部件企業、3600億的產值,構成了浦東汽車產業強勁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在智能網聯領域,基于人工智能和集成電路領域領先優勢,浦東已形成從感知、決策、通信到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良好的產業生態。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新興科技與汽車交通結合的戰略性產業,正處于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布局的關鍵時期。”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表示,此次表決通過的浦東新區法規,對發揮浦東新區先行先試作用,增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未來車”得以駛上“法治道”。
《規定》明確,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應當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循序漸進的原則,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按照從低風險場景到高風險場景、從簡單類型到復雜類型的要求,確保安全有序、風險可控。
《規定》明確,開展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的企業應當申請安全性自我聲明的確認;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經安全性自我聲明確認的,可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領車輛號牌,取得車輛號牌的可以上道路行駛;經交通部門審核同意的,方可從事道路運輸示范運營活動。
加強對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運行過程的監督管理,對于保障其安全可靠發展、防范控制風險十分必要。
為此,《規定》明確浦東新區科技經濟部門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應當加強對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運行的日常監督管理;劃定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的路段、區域,驗收通過后,應當向社會公布,并在該路段、區域及周邊設置相應標識和安全提示。《條例》還支持在浦東新區逐步擴大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的路段、區域范圍,支持特定區域全域開放,豐富測試與應用場景。
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是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的基本保障。
《規定》指出,根據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授權,支持企業在浦東新區特定區域開展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嚴格保護高精度地圖數據安全。企業開展創新應用過程中收集和產生的重要數據,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因業務需要,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估。
針對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的特點,《規定》明確了相關應急處置措施: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發生故障的,企業應當按照技術要求作出判斷,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車輛處于安全狀態;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企業應當立即暫停車輛運行、開啟危險警示裝置,報警并視情派員現場處置;事故發生后兩小時內,應當將事故發生前至少90秒的視頻信息上傳至指定的數據平臺。相關事故過程信息和事故分析報告應當及時報送浦東新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并保存至少一年,確保可追溯、可追責。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表示,上海將依托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及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等專業機構和組織,建立包括技術標準、產品測試、安全監測和事故分析等在內的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體系,明確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開展創新應用需要滿足的測試時間、里程、接管率等技術標準,更好地發揮《規定》的頂層設計和指導作用。
今年8月底,國內首條中心城區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在上海浦東啟用,這也是目前上海風險等級最高的開放測試道路。湯文侃透露,上海將劃定首批無人駕駛開放道路,并分批逐步拓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創新應用范圍,豐富測試示范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