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奧維云網
近年來中國彩電市場已經步入存量時代,并且由于疫情以及消費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彩電市場規模增長更為乏力,彩電行業發展更加艱難。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2022年1-10月中國彩電線上市場零售額規模為490億元,同比下滑6.5%;同期,線下市場零售額規模為388億元,同比下降14.9%,彩電市場全面遇冷已成定局。今年“雙十一”大促同樣未見成效,隨著面板價格的下降,雙11彩電價格已是歷史最低價,但仍未拉動彩電線上市場規模的增長。
但從尺寸結構上來看,2022年彩電市場的大尺寸已經邁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75+”產品進入高增長模式,大尺寸的彩電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并且進一步成為消費者心中的新寵兒。大尺寸電視同樣在“雙十一”期間(22W44-22W46)表現亮眼,促銷期內第二周呈現爆發式增長,大尺寸電視成為今年大促期間各大企業的主推產品。
在彩電市場規模縮水的大背景下,超大尺寸能夠“逆流而上”的原因是什么呢?奧維云網(AVC)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用戶端
消費升級,超大尺寸成為剛需
首先,隨著電視內容的高清化,4K逐漸成為人們所觀看的首選內容模式,大尺寸電視的相繼推出使得人們能夠更直觀地享受高清化的電視內容,同時高速的網絡也為高清內容的觀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其次,住房面積的增長,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超大尺寸的彩電。不論是城市的商品房還是農村的自建房,人均房屋面積都呈現著逐漸增長的態勢。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居住面積早在2016年就已經位列全球前三名。并且隨著智能化的家居品類逐年增多,電視作為家電的核心C位,對整體家居智能化的體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更新換代升級需求,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彩電產品的平均更換周期為10年左右。十年之前消費者購買的彩電產品的尺寸主要集中在40-50寸,同時上游和市場的教育下,消費者買大需求不斷增加,換新偏好大尺寸成為彩電消費的主要趨勢。
上游端
產能爆發,超大尺寸具備成本優勢
疫情期間,上游供應商在逐步恢復產能后,又再次遭遇了市場需求的收縮,從而導致了供求關系的失衡。供給過剩,給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帶來了更大的庫存壓力,2021年開始面板價格進入下降周期。其中,超大尺寸的面板價格跌幅最大,這也就使得超大尺寸的電視在成本上進一步縮減,超大屏的價格優勢進一步顯現。
據奧維云網(AVC)線上監測數據,超大尺寸彩電線上渠道的均價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從超大尺寸彩電初上市時價格的遙不可及,到均價大幅跳水,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注意。如此親民的價格,更能被消費者們所接受,從而使得超大尺寸利用價格下調這一優勢,成功搶占了市場份額。
企業端
價值競爭,推新、促新聚焦大尺寸
隨著消費者對大尺寸彩電的偏好逐漸顯現,各大品牌也越來越聚焦大尺寸市場。據奧維云網(AVC)線上監測數據,2021年彩電線上市場共出現了148款大尺寸(75寸、85寸、86寸以及98寸)產品,2022年彩電線上市場的大尺寸新品個數高達242個,增長了近兩倍。對比2021以及2022年彩電線上市場分尺寸的新品個數可以發現,只有大尺寸產品的新品個數呈現了增長態勢。
通過2022年“雙十一”期間(22W44-22W46)彩電線上市場的熱銷機型不難看出,消費者對于“大”的偏好尤為明顯,彩電線上市場TOP 20機型中,大尺寸產品個數高達15個,占75%。而2021年同期熱銷的TOP 20機型中,大尺寸產品個數僅占7個。2022年“雙十一”期間彩電線上市場的TOP 20機型中,大尺寸產品中有11款是當年上市的新品,其余4款大尺寸產品則是以往年份上市產品,但是通過均價對比可以看出,這4款產品的促銷力度非常之大,降價幅度最高達40%。各大品牌不僅在產品上新方面聚焦于大尺寸,而且對大尺寸新品的推廣力度也非常之高。
2019年中國彩電市場平均尺寸突破50寸后,近三年來也保持著每年2寸的增長,通過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在電視最大尺寸選擇上,27%消費者選擇100寸,這也為家庭顯示進入百寸賽道開啟大門。大尺寸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上游支持,隨著高世代線產能的逐步釋放,大尺寸資源供給充足,面板成本壓力減小,大尺寸將成為企業結構升級謀求質量增長的主要方向。因此,電視大屏化在中國市場一直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隨著供應鏈成本的下降以及消費者的偏好的增強,二者都將成為超大屏電視增長的重要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