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妝頭條 黃翠芬
編輯|黃友枝
在化妝品生產中,一些物質和成分是國家法律明令規定禁止添加的,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 年版)中規定化妝品禁限用組分要求,包括 1388 項化妝品禁用組分及 47 項限用組分要求。
但在實際的生產中,依然有部分企業無視法規要求,為了提升產品效果,而故意添加禁用原料,或是不按照規定開展生產活動,導致一些禁用原料出現在產品中。
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7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原料的通告”,公布了包括御清堂尚品蝸牛原液清痘霜等在內的7個批次化妝品,違規添加禁用原料。
七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原料
記者注意到,其中兩批次為廣州御清堂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御清堂尚品蝸牛原液清痘霜,批號分別為ZQ03A29A和ZQ11A15A,均檢出禁用成分西咪替丁。據了解,西咪替丁是可選擇性H2受體阻滯藥,臨床上用于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外用軟膏僅見于治療面部單純性皰疹,是化妝品中明確規定不得添加的成分。
一批次為汕頭市雅蒂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希格祛痘精華液,批號為2021110501,檢出抗生素成分克林霉素。
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化妝品皮炎門診專家吳娟曾經介紹,抗痘護膚品加入的克林霉素,目的是為了增加祛痘療效,但抗生素類的成分不適合每天使用,容易造成局部皮膚菌群失調或者產生耐藥性。
兩批次由廣州市美度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美度MEIDU染發膏(栗棕色),生產批號分別為 MDF0407502001和MDF041706001,檢出 2-氯對苯二胺硫酸鹽。
另外兩批次由廣州溫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溫達焗油染發霜(自然黑色),批號分別為ZC2022/01/08和ZC2021/10/08,檢出了鄰氨基苯酚,同時還存在產品成分比對不符合規定的問題。根據文獻報道,鄰氨基苯酚可能會引起人體過敏性皮炎,還可能會引起人體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禁用原料為何屢禁不止?
不難發現,禁用原料無一例外,都是會給人體帶來傷害的成分。因此,對于化妝品中添加禁用原料的行為,一旦被檢出便將面臨嚴厲的處罰。
藥監局通告顯示,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藥監局已要求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上述7批次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涉及的注冊人、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依法立案調查,責令相關企業立即依法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并自查整改;各省(區、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相關化妝品經營者立即停止經營上述化妝品,依法調查其進貨查驗記錄等情況,對違法產品進行追根溯源;發現違法行為的,依法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然而,為了提升產品表面效果,依然始終存在一些不法商家枉顧消費者的健康,在產品中添加禁用原料。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藥監局公布了一批次委托方沈陽盛大菲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受托方沈陽愛華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菲同精純植物凝膠,同樣檢出了倍他米松雙丙酸酯。
更令人擔憂地是,禁用成分不僅被添加在成人使用的化妝品中,兒童護膚品也未能幸免。2021年一起“大頭娃娃面霜”事件震驚全網,兩款名稱分別為“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和“開心森林一抹舒寶寶皮膚抑菌霜”被檢出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
此外,在國家藥監局于2021年12月份通報的兩批次添加違禁原料的化妝品中,也有一款“白美人金銀花爽身粉”,同樣是一款通常用于兒童祛痱止癢的產品。
睿森生物董事長王美賢表示,違禁添加屢禁不止,歸根到底還是“利”之一字在作祟。盡管監管部門已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普通消費者對化妝品認識不理性,不科學,盲目追求化妝品速效、顯效的市場驅動一直存在;而添加了違禁原料的化妝品往往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獲取的利潤巨大。
一方面,盡管監管力度空前,部分企業依然存在僥幸心理,從而違禁添加;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科研技術能力薄弱,通過違禁添加能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工藝,從而快速實現化妝品功效;還有些企業,質量管理能力低,法規意識薄弱,未建立有效的風險管控機制,充分識別原料的風險,一些違禁成分被動的添加到產品中。
思特集團董事長肖云則告訴美妝頭條記者:“我一直覺得禁用原料屢禁不止,是因為違法成本很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處罰大大小于收益,才讓人在誘惑面前無法克制。如果發現工廠和品牌有此行為,終身禁業,沒收所有非法所得,再判刑,我估計就少有人愿意冒險了。”
加強科研才是王道
一般來講,化妝品需要長期使用才能顯現出功效。然而,對于有祛痘、美白需求的消費者而言,往往急于求成,希望能短時間內看到產品效果,解決自身問題。
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通過在護膚品中添加違禁激素、重金屬等成分,以達到短時間祛痘、美白等功效。然而長期使用這些護膚品,卻會造成消費者激素臉、重金屬中毒等嚴重后果。
對此,王美賢表示,科研是企業靈魂,只有加大科研投入,開發出真正有效的產品,才能留住顧客。
如今,本土美妝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科研技術的重要性,不斷加強在科研領域的投入,通過開發更安全、更具功效的成分,來實現產品效果提升,從而吸引用戶購買。遵紀守法,合規經營,才能不斷成長和發展。
上海宜儂&瀛彩市場部總監郭奕齊表示,目前全國對于化妝品備案的相關環節,都在嚴格把關,避免不合格的產品流入消費者手中。對于企業而言,國家法律法規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我們要做到嚴格守法,并且超越法律嚴格性,才能成為美妝行業的標桿。
“宜儂目前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供應商選擇體系,和原料準入的嚴格表,同時我們對于原料供應商進行定期的考核,嚴格把關每一個入駐宜儂的原料。目前我們已經建立自己的原料系統,和研發配方系統。每一個配方都有原料相應的關聯信息。”郭奕齊說道。
王美賢也表示,美妝企業要加強安全責任意識和誠信自律意識,明確質量安全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流程和績效考核。企業要明確紅線禁止行為,不違禁添加、嚴格按照法規要求組織生產和經營,對產出商品進行安全評估和自檢。
化妝品原料是化妝品產品質量安全和功效的根本,企業要強化化妝品原料管理和供應商管理,使用合格供應商的原料和已在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記平臺登記報送的原料,做好每個原料質量安全的評估和確認。
真正優秀的企業,絕不是靠旁門左道發家致富,而是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真正安全有效的產品。縱觀當下國內知名的美妝企業,無一不是在科研領域不斷加強投入。正如肖云所說,堅持合法生產經營,敬畏生命,做基于安全的極致功效產品才能成為美妝領域的長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