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李海霞
編輯|付影
又有基金經理離任!
近日,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工銀瑞信”)200億頂流基金經理袁芳離任旗下管理所有產品。有業內人士表示,袁芳大概率是離開了工銀瑞信。
今年來,工銀瑞信有趙憲成、閆思倩、朱晨杰、游凜峰、黃安樂、王君正、王鵬等7名基金經理離任。基金經理接連出走為哪般?背靠工商銀行(601398.SH),作為銀行系公募老大的工銀瑞信為何難留基金經理?
1、200億頂流基金經理袁芳離任
2022年11月18日,基金經理袁芳離任其管理的5只基金產品,包括工銀文體產業股票、工銀圓豐三年混合、工銀圓興混合、工銀科技創新和工銀高質量成長。公告顯示,其離任原因為工作調整。
對于“工作調整”,市場有觀點指出,工作調整有兩種可能,一是轉崗去管理專戶產品;二是基金公司正在爭取挽留基金經理。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其實今年以來在基金凈值化以及資本市場普遍不景氣之下,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壓力巨大,換人往往是基金公司維護投資者關系和市場形象的通常辦法,而各種矛盾與壓力交織之下另攀高枝也是一些優秀基金經理的必然選擇,當然這種變動都會以“工作調整”的名義進行。
來源:工銀瑞信公告
袁芳離任后,原為兩位基金經理共管的工銀科技創新和工銀高質量成長,分別繼續由另一位基金經理胡志利、李昱管理。
另外三只產品工銀圓豐三年混合、工銀圓興混合、工銀文體產業股票則分別由基金經理杜洋、鄢耀、修世宇接管。
袁芳被市場認為是工銀瑞信中生代基金經理中的頂流。曾在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股票交易員,2011年加入工銀瑞信,2015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
袁芳管理的第一只產品是工銀文體產業股票A,也是管理時間最長的一只,為6年又325天。袁芳管理期間,工銀文體產業股票A年度漲幅均跑贏大盤。接手后第二年,該產品同類排名第3。在后續的幾年中,除2021年業績排名有所下滑外,業績排名均位于行業前列。
來源:天天基金網
不過,近來工銀文體產業股票A業績并不如前,過去一年凈值增長率為-17.84%。袁芳離任前最新一個季度報告顯示,該產品2022年三季度末凈值增長率-12.17%,虧損11.7億元。同時,產品規模從2021年上半年末的178.55億元降至三季度末的82.5億元,縮水超一半。
業績縮水與整個大環境不無關系。三季報表示,2022年初以來,在國內疫情反復、地產市場調整、海外通脹上行超預期、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收緊、地緣沖突背景下,截至9月末A股主要市場指數普跌。
從整體來看,袁芳離任前,其所管基金規模仍超200億元,在權益類基金經理中同樣屬于頂流的存在。
2、盤點那些離任的基金經理們
袁芳離任3個月前,基金經理王君正出走。
曾任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的王君正,和袁芳同在2011年加入工銀瑞信,2013年擔任基金經理,投資年限超9年。王君正還擔任過研究部金融地產研究組主管。
王君正管理的第一只產品工銀金融地產混合A,也是管理年限最長的一只,為9年又16天,任職回報314.56%。也是這一只產品,在其管理的第二年拿下了2014年度同類產品的冠軍。
從歷年業績來看,雖然有些年度業績不佳或一般,整體情況還算不錯,且均跑贏大盤。
來源:天天基金網
9月初時,王君正離任包括工銀金融地產混合、工銀精選金融地產混合兩只產品的基金經理,彼時工銀瑞信公告稱,其離任系由公司安排。
9月23日,王君正離任工銀豐盈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工銀美麗城鎮股票、工銀優質成長混合、工銀精選平衡混合等四只基金產品,公告則稱因個人原因辭職。
來源:工銀瑞信公告
今年來,工銀瑞信基金經理接連出來,梳理來看:
1月10日,趙憲成因個人原因辭職,目前在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經理;
1月13日,閆思倩因個人原因辭職,目前在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經理;
1月20日,朱晨杰因個人原因辭職;
4月27日,游凜峰退休;
8月26日,黃安樂因個人原因辭職;
9月23日,王君正因個人原因辭職;
11月11日,王鵬因個人原因辭職;
除游凜峰退休外,其他基金經理均因個人原因離職。
柏文喜表示,基金經理離任,或是對于工作環境和工作機制不夠滿意、不能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的一種選擇。從公司層面來看,新聘基金經理或為維護投資者關系的一種選擇。對于基金經理從銀行系基金轉出,柏文喜稱,因失去了銀行的信用背書與高凈值客戶資源,可能更多的就需要依靠業績、以市場化能力去生存與發展了。
工銀瑞信離任的基金經理中,不乏如像王君正、黃安樂(2010年加入,2011年擔任基金經理)等在工銀瑞信工作超10年的老將,也有稍晚些進入工銀瑞信的新生代們。雖從業年限較短,也曾取得不錯的業績,比如閆思倩。
2015年,閆思倩進入工銀瑞信,2年后擔任基金經理,相繼管理了工銀生態環境股票A、工銀新能源汽車混合A/C兩只基金,任職期間分別取得了189.03%、306.25%/297.53%的回報。
來源:天天基金網
3、基金經理為何接連出走?
隨著基金經理的出走,工銀瑞信留任的基金經理情況如何呢?
有投資年限17.21年的“定海神針”杜海濤,管理了6只基金,目前還擔任了投資總監兼固定收益部總監。
此外,和袁芳同為工銀瑞信兩大女將的趙蓓,6月13日結束產假后回歸。
趙蓓2010年加入工銀瑞信,2014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同時擔任研究部副總監、醫療保健研究團隊負責人。2021年末時,趙蓓管理基金總規模為322.79億元,當時市場稱其與袁芳撐起工銀瑞信的“半邊天”。
截至2022年11月19日,趙蓓所管產品僅三個月來均實現了正向收益,同類排名均位于前列。
來源:天天基金網
后備軍中,近一年來,工銀瑞信新聘任基金經理9名。其中,投資年限最高的許心遠等任職年限0.97年。在牛熊周期輪動下,小樹需要經歷市場的磨煉,方能不斷成長,撐起一片天。
來源:Wind
為基金經理提供成長土壤的工銀瑞信情況如何呢?
工銀瑞信成立于2005年6月,由工商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80%和20%。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工銀瑞信規模8364.7億元,15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0,在銀行系基金中排名首位。
但拉長時間線來看,2019年末規模排名第5外,其他年度基本在10名徘徊,規模增長乏力。
來源:Wind
從產品結構來看,7只貨幣基金規模4124.1億元,占整體規模近一半。而數量最多的混合型基金,74只產品規模卻僅為805.82億元。此外,股票型基金59只,規模830.9億元;債券型基金60只,規模2550.39億元。
來源:Wind
以貨幣型、債券型基金為主,權益類基金占比較少,是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共同特點。
此外,在經營管理理念和基金投資思維方面,銀行系基金有其自己的特點。柏文喜表示,銀行系基金的運營核心人員往往來自銀行,經營管理理念往往也是銀行思維,會比較保守和厭惡風險,更多傾向于投資債券型和貨幣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會相對少一些。
這或為一些權益類基金經理走出銀行基金的原因之一。
此外,工銀瑞信也需自身調整。柏文喜表示,基金經理出走確實是一件工銀瑞信需要反思和改進的事情,無論從工作環境、工作機制,還是分配機制方面可能都需要加以完善與提升。
對于基金經理接連出走,你怎么看?你是否買過工銀瑞信的基金?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