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提起廣東經濟,第一反應不是位居全國首位的GDP總值或外貿進出口額,便是深圳、廣州兩個“王炸”。實際上,細化至最小的行政區域,廣東在鎮域經濟上亦下了一番水磨工夫。
新一輪全國百強鎮名單證明了廣東是鎮域經濟不折不扣的“頭號玩家”。11月18日,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發布《2022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其中包括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強等榜單。
此次榜單選取了鎮區建成區面積、鎮區常住人口、轄區人均GDP、轄區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等指標進行綜合比較,最終評出全國千強鎮。
其中,廣東共有29個鎮上榜前100名。分城市來看,東莞、佛山分別有15鎮、9鎮入選,包攬冠亞軍;珠海、廣州和中山分別入選3鎮、1鎮、1鎮。
鎮是我國的基層行政區域單位,鎮域也是連接縣域和城鄉發展的重要尺度單元。上世紀90年代,廣東發展出“一鎮一品”的特色鎮域經濟,解鎖一大批特色產業。30年后,其鎮域經濟依然屬于國內領頭羊,各具特色的強鎮折射出廣東極具活力的經濟勢頭。
東莞“雙子星”:長安和虎門
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直筒子市”之一,鎮域經濟對東莞發展至關重要。東莞轄區共有28個鎮、4個街道、3個園區。本次共有15鎮入選百強鎮,超過廣東入選半數之多。
這一經濟發展模式也被外界形象比喻為“諸侯經濟”“街鎮經濟”。放眼東莞各個鎮,均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如長安鎮的智能手機、虎門鎮的現代服飾、厚街鎮的機電和鞋業等。2021年,東莞32個鎮街GDP更是全部突破百億元大關。
其中佼佼者無疑是東莞鎮域經濟“雙子星”——長安鎮和虎門鎮。過去數年間,長安鎮、虎門鎮一直是全國百強鎮前列的???,此次榜單分別排名第8和第20。
相比“東莞第一強鎮”,長安的另一個稱號更出名——“OPPO、VIVO手機故鄉”。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和智能手機生產基地,長安鎮手機出貨量占全世界的1/8,區域內手機研發人員達到上萬名,組成東莞新經濟的重要動力。
這也讓東莞成為名副其實的“手機之鄉”。2021年東莞市智能手機產量達2.4億臺,占全國總產量18.9%,也就是說全國每生產5臺手機,就有近1臺來自東莞。
另一個雙子星虎門鎮位于廣州、東莞、深圳和香港組成的大灣區黃金中軸線幾何中心,也是東莞目前唯一集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和粵港航線于一體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區位及交通優勢極其突出。
鎮域經濟老字號虎門以服裝產業聞名全國,以純、卡蔓等品牌均從虎門成長而來。截至2021年末,虎門服裝服飾年銷售額超過830億元,生產企業超過3100家,各類服裝服飾注冊品牌有5萬多個。
2021年,長安、虎門GDP分別達到880.7億元和720.1億元,同比增長11%、8.9%。東莞兩個最強鎮GDP合計下來,已經超過一批地級市,包括潮州(1244.85億元)、韶關(1553.93億元)、陽江(1515.86億元)等。
也在同年,東莞GDP邁過“萬億大關”,成為全國第15個萬億GDP、千萬人口的“雙萬”城市。

佛山獅山:千億大鎮“再造南?!?/span>
此次百強榜單中,佛山的獅山鎮、西樵鎮、北滘鎮、樂從鎮和九江鎮也在榜上。
如果說東莞的長安、虎門是“強鎮”,那么佛山獅山鎮則是“超級鎮”。2021年,獅山鎮GDP達1226.64億元,為廣東唯一一座千億大鎮。1226億元是什么概念?放在全國293個地級市榜單中,可以排在220位。而跟同省地級市相比,已經超過云?。?138.97億元),逼近潮州(1244.85億元)和河源(1273.99億元)。
2004年獅山成立時,被賦予“再造一個南?!钡闹厝?。2017年,獅山GDP首次突破千億,成為南?!耙桓纭?。
隨著佛山國家高新區、獅山鎮實行“園鎮融合”運作模式,獅山逐漸成為佛山重要的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地,通過招商引入一汽-大眾、群志光電、本田汽車零部件等100多家大型先進制造企業,當地則培育了南方風機、東方精工、維尚家具等100多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
據南方城市智庫調研,獅山鎮的經濟密度和人口密度均高于廣佛。研發投入水平高達3%,高于佛山、東莞和廣州,也高于佛山對標的無錫、寧波,相當于日本的水平。
而佛山另一個名鎮北滘鎮,在這個常住人口不到40萬的小鎮上卻孕育出兩個世界500強,一個是白色家電領軍企業美的集團,另一個是房企龍頭碧桂園。
“中國家電看廣東、廣東家電看順德、順德家電看北滘”,目前北滘聚集了約200家規上家電企業,是全球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家電生產基地之一,每年可以生產家電2億件,占全國家電總產值的10%,并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1年,北滘鎮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獅山鎮則達到3805億元。這一體量超過不少地級市水平。更有人評論,獅山和北滘,越來越不像小鎮。
一如東莞憑借長安、常平、虎門等重鎮擺脫“草根”氣質,佛山也在北滘、獅山等制造大鎮的加持下走進新一線城市的陣營。獅山與長安兩大強鎮,以各占兩市十分之一的經濟比重,成為佛莞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中山小欖:“南方鎖城”的轉型困惑
中山是廣東除了東莞之外,另一個“直筒子市”,下轄18個鎮和6個街道辦事處。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山發展出“一鎮一品”的專業鎮格局,形成古鎮燈飾、小欖五金、沙溪休閑服裝等特色產業。
截至2020年底,中山已擁有23大產業集群、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18個省級專業鎮,是全省專業鎮比例最高的地級市。
最新百強鎮中,中山的小欖鎮一枝獨秀。小欖是廣東省首批專業鎮,也是中山市工業和商業重鎮。盡管小欖名氣相對不大,但鎮上出產的商品均家喻戶曉,包括中順潔柔、欖菊蚊香、樂百氏等。廚房家電華帝品牌更是靠賣燃氣灶賣出一家A股上市公司。

五金、燈具均是小欖的產業王牌,素有“南方鎖城”之稱。小欖五金規上企業數達一百多家,年產值超百億元,是中國五金制品(小欖鎖具)出口基地。另外,小欖鎮還是中國最大的LED封裝基地之一,LED年產值超百億元。
不過,在較大產業規模背后,小欖更偏向于生產基地,創新屬性和新興產業屬性不明顯。這個曾誕生全國首個“農村萬元戶”和廣東省首個“億元村”的鎮子,在固守傳統優勢行業的同時,面臨著發展方向的困惑和產業轉型壓力。
小欖亦是中山的縮影。雖然和東莞有著相似的起家經歷,但是中山卻未能像東莞一樣晉級新一線城市,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角色轉換。
受經濟發展理念、產業轉型升級思路等因素的制約,近年來雅居樂、達華智能、棕櫚園林、松德智慧等行業龍頭及上市公司先后將總部遷出。
加上企業布局產業鏈影響,臺資企業寶元鞋廠2012年將生產線遷往越南,古鎮燈飾產業也開始外溢到江門荷塘、順德均安等地。傳統制造優勢逐漸丟失,新興產業未成氣候,中山正面臨青黃不接的難題。
珠海:南橫琴、北唐家
細看榜單不難發現,不論是東莞,還是佛山順德、南海上榜的5個鎮,亦或是中山唯一王牌小欖,它們的鎮域經濟都有強大的“基因”。從改革開放起,“三來一補”、承接港澳企業就奠定了相當的專業鎮基礎。這也是為何“四小虎”包攬了廣東將近九成上榜強鎮的重要原因。
對于“四小虎”,讀懂其鎮域經濟,就讀懂了它們的過去。實際上,鎮域經濟也預示著黑馬的未來。珠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最新百強鎮中,珠海有3個鎮入選,分別是橫琴鎮、唐家灣鎮和南水鎮。在改革開放基因相對較弱的珠海,其鎮域經濟的背后指向更廣闊的命題——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
“南橫琴、北唐家”,橫琴鎮、唐家灣鎮兩個區域被視為決定珠海未來發展的關鍵板塊。

榜單顯示,橫琴鎮排名全國第4,廣東第2。橫琴鎮是珠海是最大的一個海島,原本是珠海香洲區下轄的一個鎮,現在發展成為橫琴新區。
橫琴島通過橫琴大橋與珠海市區連接,由蓮花大橋與澳門連接。值得注意的是,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讓橫琴成為全國唯一與港澳陸路相連的國家新區和自貿區。
上半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GDP為223.93億元,同比增長2.5%。第三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89.17%,其中主要是金融業在持續發力,增加值82.1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6.7%。
和其他特色鎮、專業鎮截然不同的是,橫琴鎮僅短短幾年歷史,依托承接澳門產業、與澳門深度合作而快速發展。
在澳門最新發布的2023年施政報告中,還有專門章節提及推進橫琴建設,包括構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新機制、大力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建立國際化招商引資機制等。
如果說橫琴能級最高,金融業最能打,那么唐家灣則是產能最高,以科技出名。
城市版圖擴張的過程中,離不開科創高地推動經濟崛起。在深圳,有南山區云集華為、中興、大疆、騰訊等一眾高科技企業。而在珠海,唐家灣將擔任起這個角色。
唐家灣是珠海(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主園區。主園區聚集高企535家,占全市1/4;科技型中小企業509家,上市公司16家,均占全市1/3。
截至2021年末,珠海高新區吸引華為、小米、金山等知名企業、共計580家高新企業入駐。
區別于橫琴的獨立,唐家灣更承擔起珠海樞紐的角色,不僅是深中通道的橋頭堡、深珠通道的落腳點,也位于“黃金內灣”的關鍵區位。隨著深中、深珠通道的貫通,深圳的輻射作用將給唐家灣帶來極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