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戲茶館 小豬
近日,已經上線了整整十年的音樂養成類游戲《My Singing Monsters》突然發力,沖上美國App Store游戲免費榜TOP3和暢銷榜TOP50,最高拿下免費榜TOP2,且其當前依然位列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免費榜TOP10。
那么究竟是什么“魔法”讓這款老游重獲生機?經了解,茶館發現該游戲的逆襲或許主要還得歸功于玩家二創。
01 魔性游戲蛻變超吸金IP
《My Singing Monsters》是由加拿大游戲團隊Big Blue Bubble于2012年正式推出的一款音樂養成類游戲。
游戲中,玩家可以在自己的小島上收集、繁育系列形態各異、聲音各異的怪物,并通過后續的養成和搭配,組建出一個專屬自己的怪物樂隊。超250只怪物們的外貌千奇百怪,聲音更是五花八門,豐富多樣的視聽搭配讓游戲場景魔性又可愛。
《My Singing Monsters》游戲場景
此外,游戲中還囊括了Plant Island,、Cold Island、 Air Island、 Water Island、Earth Island等多種主題島嶼,玩家可以對不同的島嶼進行裝飾和搭配,也可以在不同島嶼上繁衍、培育出長相和聲音各不相同的新物種。
聲音+養成的獨特玩法成功讓該游戲脫穎而出、贏得大量玩家的青睞。據公開信息,截至2021年5月,《My Singing Monsters》全球累計玩家數量已經突破1.15億,且得益于《My Singing Monsters》的成功,Big Blue Bubble在2020年,就已經連續5年蟬聯免費音樂手游收入廠商榜首。
為了將《My Singing Monsters》的成功延續下去,Big Blue Bubble不僅推出了該游戲的客戶端、游戲機和桌游版本,還接連嘗試模擬、音樂創作、兒童教育等多種玩法類型,打造出了《My Mammott》《My PomPom》《 My Singing Monsters:Dawn of Fire》《My Singing Monsters Composer》《Teaching Guide Grade 1-3: MSM》等系列游戲。
玩家可自己進行創作游戲的《My Singing Monsters Composer》
雖然從游戲數據表現來看,以上系列產品都不及《My Singing Monsters》,但是這些游戲的誕生豐富了“Singing Monsters”的IP世界觀塑造,為廠商進一步拓展該IP的商業價值奠定了基礎。
在巨大的玩家基數簇擁下,Big Blue Bubble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不斷探索該IP的商業邊界。《My Singing Monsters》主題的服裝、兒童讀物、毛絨玩具進入市場,為Big Blue Bubble帶來了又一波收入增長;2021年,Big Blue Bubble又與加拿大多媒體公司Wind Sun Sky 合作,上線了動畫綜藝節目《My Singing Monsters Fandemonium》。
丑萌的毛絨玩具
這些衍生商品為Big Blue Bubble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益,據EG7收購Big Blue Bubble時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My Singing Monsters》的游戲特許經營權已經為Big Blue Bubble帶來了超1億加元的收入。
在IP衍生產品全面開花的同時,已經上線10年的《My Singing Monsters》本身的知名度卻在逐漸冷卻。進入2022年后,該游戲在美榜成績基本穩步在免費榜200到500名開外,直到進入10月下半旬,其排名才迎來了這波意外的增長。
02 玩家二創盤活十年老游
10月18日到11月1日期間,《My Singing Monsters》榜單排名突然迅猛上漲,在十余天時間內,從美國iOS免費榜200名開外直接飛升進入免費榜TOP10。
同一時間內,恰好有一批與該游戲相關的視頻在TikTok爆火。
10月21日,《My Singing Monsters》官方TikTok賬號發布了一條視頻,分享了作曲家們為cold island打造的曲子,洗腦的旋律和節奏、魔性的音色和歌詞讓該視頻播放量超過了千萬,點贊達到了120萬,而且這也是官方賬號首條播放量破千萬的視頻。
10月31日,TikTok用戶@Msmloverrr發布一條視頻,對游戲中一種叫作“Epic Wubbox”的怪物在不同島嶼上的形態和聲音變種進行了展示和排序。怪物奇特的外形、怪異的舞姿和沖擊力十足的歌喉,吸引了大量用戶的討論。
評論中,有老玩家在懷戀自己曾經的游戲時光,也有首次看到這款游戲相關內容的用戶驚呼這個怪異的生物讓人感到生理不適。
在吸引大量用戶議論的同時,該視頻獲得了超2800萬次播放,而該TikTok用戶也迅速斬獲了超14萬粉絲的關注。
用戶@Msmloverrr 主頁
和國內抖音傳播規律一樣,在熱度的催化下,大量用戶開始自主下載游戲并參與創作游戲相關內容,而《My Singing Monsters》本身天馬星空的題材也給足了玩家二次創作的靈感和空間。
比如一個玩阿卡貝拉的團隊以用戶@Msmloverrr的排序視頻為靈感,通過人聲和肢體動作對怪物“Epic Wubbox”進行了模仿,超高還原度的聲音和舞姿讓該視頻獲得了超880萬次播放。
此外,以游戲小怪物外形為參考進行穿搭換裝、參觀其他玩家島嶼并對其進行Reaction、對小怪物的喜愛程度/恐怖程度進行排名、模仿怪物聲線及動作等五花八門的視頻均收到了大量玩家的圍觀和點贊。
隨著越來越多高質量視頻內容的涌現和傳播,《My Singing Monsters》很快完成了從核心用戶圈層擴散到非游戲玩家群體的破圈。在話題熱度最高的時候,一個幾乎沒有粉絲基礎的普通賬號發布的《My Singing Monsters》相關內容也能輕易拿到百萬播放。
截至目前,游戲相關話題#msm 播放量已經突破15億,話題#mysingingmonster 觀看量已經達到了3.7億次。
《My Singing Monsters》也好好吃了一把“自來水”玩家帶來的流量紅利,吸引大量老玩家回歸和新用戶轉化,成功沖上了全球多地區榜單前列。
結尾
復盤《My Singing Monsters》的逆襲之路,或許有人會將這款游戲的“回春”看作是運氣,但茶館認為,《My Singing Monsters》之所以能夠在10年之后重回玩家視線,除了幸運女神的偏愛外,其運營團隊對于游戲內容矩陣的重視和玩家群體的維護同樣功不可沒。
縱觀TikTok、推特、Ins、油管等各大社交媒體平臺,《My Singing Monsters》官方賬號均保持著極高頻率的更新和互動。其中該游戲的TikTok官方賬號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運營,已經成為了一個粉絲過百萬的大號。
官方推特賬號轉發同人二創
該游戲團隊對于內容矩陣的用心維護打響了游戲的品牌知名度,同時和核心玩家群體建立并保持了穩固的聯系,這才是鼓勵玩家制作二創內容并推動第一個爆款視頻誕生的根本原因。
官推有意思的回復,PS:小怪物可不興吃啊
另一方面,《My Singing Monsters》的現象級爆量再次證明了游戲內容矩陣搭建和運維的重要性。而且近年來隨著業內對“品效合一”推廣效果的追求,已經有越來越多廠商開始布局內容平臺,嘗試內容營銷。
值得注意的是,與買量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同,內容營銷見效相對較慢且不可控因素更多,因而需要廠商投入更多的運維成本。但從《My Singing Monsters》及其他成功的游戲案例可見,長期布局的內容營銷一旦見效,將直接為游戲帶來海量的用戶增長和自然裂變,甚至是品牌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