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20條”,對防控措施做出優化調整。新措施出臺后,社交平臺上有關制氧機、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的話題迅速升溫,不少網友和大V建議“可以去了解一下制氧機/呼吸機”,一時之間,制氧機、呼吸機成為了“當紅炸子雞”。
制氧機、呼吸機“火了”
防控“新20條”中第十三條提到,要加快新冠肺炎資料相關藥物儲備,做好供應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尤其是重癥高風險和老年患者治療需求。
在此背景下,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表示,準備購買制氧機/呼吸機以備不時之需,從市場表現來看,不少A股制氧機、呼吸機相關企業股價上漲。在剛過去的“雙十一”大促中,制氧機產品表現亮眼,某品牌的5L制氧機產品單日銷額突破千萬。該品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的出臺,再加上秋冬季節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近期,公司呼吸制氧產品需求增多。
資料顯示,制氧機是制取氧氣的醫療設備,靠患者的自主呼吸吸氧,主要用于常規保健以及輔助治療;呼吸機通過機械加壓,打通氣道,實現氧氣供給,起到補充氧氣和維持患者生命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療危重癥病。
不過,對于是否應該在家里備上一臺制氧機/呼吸機這一舉措,目前仍有較大的爭議。一方網友認為,如果真的遇上無法及時送醫就醫的情況,制氧機/呼吸機起碼能解一時燃眉之急;另一方網友則認為,真到了那個地步,肯定得去醫院,在家吸氧也沒用。
對此,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呼吸機在臨床上是用于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若是出于對不慎感染新冠病毒提前做準備這樣的考慮,那么在家里儲備呼吸機完全不需要,因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重病病例很少;而對于制氧機,家里如果有呼吸類基礎疾病患者,可以購買制氧機以備不時之需,但出現緊急情況,仍然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治療。
龐大市場
有關制氧機、呼吸機的討論如火如荼,而其背后所指向的,是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訴求,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個龐大的家用醫療器械市場。
資料顯示,家用醫療器械指在家庭場景下以檢測、治療、康復保健為目的醫療器械,和醫用醫療器械相比,具有簡單易用、體積小巧等特點,主要產品包括前面提到的制氧機、家用呼吸機、血壓計、血糖儀、輪椅車等等。
據研究機構測算,中國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533.3億元增長到2021年1025.3億元,2017-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4.16%。隨著慢病人口、老齡人口的增長,以及居民消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家用醫療器械市場將進一步下沉,觸及觸及更多消費者,為市場帶來持續的增長動能,預計家用醫療器械市場2026年將達到1783.6億元,2021-2026年CAGR為11.14%。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9064萬人,占比13.50%,比重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分別上升5.44%,4.63%,彼時國家統計局局長認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同時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另一份數據顯示,我國75%的老年人患一種及以上慢性病,超過八成的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飽受“三高癥”的困擾,這將滋生出對家用醫療器械的巨大需求。
除了老年人外,疫情也讓公眾的健康意識不斷覺醒,而且近年來慢性病也有呈現低齡化、擴大化的趨勢,不少年輕人已經從“被動治療”往“主動檢測及預防”觀念轉變,制氧機、呼吸機走紅就是很好的例子。
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其中要求開展康復輔助器具、健康監測產品、養老監護裝置等適老產品在家庭、社區等多場景的試點試用。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政策的助力下,家用醫療器械發展空間巨大。
分一杯羹?
值得關注的是,早期的家用醫療器械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到了近年,國內品牌逐步崛起,在這其中,除了像魚躍醫療、三諾生物、九安醫療等專業醫療設備企業,也有不少來自家電領域的跨界玩家。
事實上,家電企業跨界醫療領域已非什么新鮮事。醫療領域“三巨頭GPS”,美國通用、西門子、飛利浦均是以家電業務起家,然后在發展轉型中轉向醫療領域。在國內,在跨界醫療領域的賽道上,也已經齊聚了包括美的、格力、海信、TCL等眾多頭部家電企業。
對此,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家電跨界醫療器械領域的邏輯,是醫療設備與家電產品同屬電子制造業,其資金、技術、科研團隊都具備良好的基礎,可以迅速同醫療行業有效接軌。此外,經歷了多年的產品與品牌背書,家電企業生產的健康醫療產品會更容易贏得消費者信任,方便更好地打開市場。
更重要的是,相比起專業的醫用醫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門檻更低,這意味著跨界的家電企業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在制造和渠道上的優勢,同時也不用擔心會遇到技術壁壘,即便要付出學習成本,也不會太高。
資料顯示,家電行業三季度銷售額累計為1615.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2%。分大類來看,大家電整體規模983.8億元,同比下滑2.2%;廚衛電器受房地產市場影響較為明顯,同比下滑9.6%,零售規模為370.3億元;生活家電規模達261.4億元,同比下滑3.4%。對于已進入“紅海”時代的家電市場而言,醫療器械或許將成為家電企業新的多元化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