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雙11救不了安卓手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雙11救不了安卓手機

“畸形”雙11火爆背后,一場手機商的集體表演。

圖片來源:Unsplash-Rami Al-zayat

文|智東西 云鵬

編輯|心緣

一轉眼,明天就是雙11最后一天了,但說實話,這個雙11,我是真沒感覺。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有同感,就是電商大促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淡了。其實不光是你我,今年的雙11,對于智能手機廠商們來說,同樣略顯“平淡”,甚至有點“慘淡”。

有分析師告訴智東西,雙11安卓手機幾乎“全軍覆沒”,大部分品牌成交額、銷量同比雙雙下降,但令人稍感意外的是,華為竟然是一眾安卓廠商中唯一大幅增長的,甚至有供應鏈消息稱,華為還在不停追加訂單。

一位知情人士更是告訴智東西,華為現在是“有貨就賣”。

就在前兩天,Strategy Analytics的一份報告證實了這位分析師的說法,今年中國雙11線上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35%,甚至創下了疫情三年來的新低,總共賣出了900萬部手機。

2020-2022中國雙11期間智能手機銷量情況,單位:百萬部,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根據SA的報告,蘋果一個人占了將近7成銷售額,小米第二,占比13%,華為第三,占比就已經低至5%。而銷量方面,小米的占比來到了31%,榮耀占比8%,蘋果依然以39%的份額坐在第一的位置。

2022年中國雙11期間智能手機銷售額、銷量占比,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本來每年的618、雙11電商大促,都是手機廠商們沖銷量的關鍵時節,而今年的雙11對于身處消費電子嚴冬中的他們來說,更應是如此。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前些日子家家都發布了戰報,戰報上的各種“冠軍”、“第一”、“TOP”也看的人眼花繚亂,但深入到背后,真正看到銷售數據,我們才發現,這個雙11,并沒有真正給手機廠商們“回口大血”。

相反,在智東西與頭部手機廠商員工、京東知情人士、手機渠道商等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后,我們發現不少廠商反而被大促“折磨”得有些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手機廠商們的無奈,也是有苦說不出。

手機市場何時才能真正回暖?似乎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01 手機走進七年最低谷,年底最后一沖未能如愿

眾所周知,這一年多以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十年難遇,甚至是前所未有“嚴冬”。

大型科技公司頻頻裁員、股價暴跌、預算收緊、手機出貨量連續創下新低。根據CINNO最新數據,2022年三季度國內市場手機銷量同比下降20.8%,創下2015年以來最差三季度銷量。

2022年三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來源:CINNO

蘋果尚且可以憑借iPhone 14系列保證三季度的漂亮數據,安卓手機廠商們又能依靠什么?

雖然業內早在雙11開始之前就對這次的銷量不佳有所預期,但畢竟這是今年最后一個銷售爆發節點了,廠商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在雙11預售階段,各家手機廠商都在積極備戰,紛紛秀出自己的雙11大促“戰略”,小米這邊甩出11億元補貼,OPPO這邊則是打出10億補貼的口號。

除了各種主力機型的降價補貼,iQOO、一加、Redmi等品牌還“卡點發布”了幾款“大促機型”。這些機型價位普遍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正是出貨的主力機型。

一位頭部手機廠商人士告訴智東西,盡管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其實從降價力度來看,今年智能手機品類的促銷力度并不小,一些品牌還要大于往年。

小米、OPPO、realme、vivo、iQOO、榮耀等品牌的熱門型號手機降價幅度都在300-500元左右,一些個別機型,例如搭載聯發科天璣9000+的小米12S Pro天璣版降價幅度則達到了1000元,甚至疊加優惠券后的價格來到了2600元左右,相比首發時的價格,降幅超過三分之一。

除了手機,廠商們在自家IoT產品線上做起促銷來也是毫不手軟,小米、榮耀的65英寸電視在雙11的價格都來到了2000元左右,而OPPO的55英寸電視更是做到了1499元。這些電視產品的降價幅度甚至超過了1000元。

realme一款399元的TWS耳機直接降價了120元,降價接近三分之一;而一款榮耀最新的MagicBook系列筆記本,降價幅度達到了800元。

一位接近榮耀人士告訴智東西,其實在整個消費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IoT產品的銷售受影響更為明顯,很多長尾的IoT產品都面臨著較高的庫存壓力,因此促銷力度也會更大。

相比之下,今年手機品類降價力度雖然也不減往年,但降幅基本在預期范圍之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和天貓等平臺都會針對平臺會員發放全品類大額優惠券,屆時優惠相互疊加,實際到手價往往還會進一步下探。

雖然促銷力度有了,但實際銷售反饋卻略顯“慘淡”。

小米OV等手機廠商們都在官方平臺略顯“低調”的公布了自己的雙11戰報,翻遍戰報,我們能夠看到明確成交額的僅有小米一家。OPPO、vivo以及他們的子品牌則更多秀出的是一些同比增長數字,而這些數字所出的統計維度也比較細分。

對比去年,小米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下降了12%左右,但實際上,小米已經是國產安卓手機廠商中賣的最多的了,其他品牌的情況,可想而知。

左:2022年雙11,右:2021年雙11

回到其他品牌的戰報,各種“限定”下的“第一”、“冠軍”、“TOP1”、“TOP2”和漂亮的同比增長數字自然是戰報的重點,但具體來看限定詞,往往都比較細分。

在戰報中,我們看到的只有排名,或者某個細分領域的成績,很難看到手機本身的成交額和銷量數據。當然,在市場大環境低迷的背景下,更多廠商選擇低調也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注意的是,雙11戰報發布后,一般品牌都會主動進行宣傳,但今年各家宣傳的力度顯然要弱了許多,在主流媒體平臺上鮮有看到。

如果不是自己手動翻開品牌官方平臺輸入“雙11”關鍵字,我甚至很難找到他們的具體戰報。

在與一位京東知情人士溝通后我了解到,這次大家普遍“低調”的原因,很明顯就是因為“賣的并不好”,就她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不少品牌的同比都是負的,而各家曬出的戰報數據維度可能比較“討巧”。

同樣的,一位手機行業從業多年的經銷商告訴智東西,他自己下屬負責的幾個手機品牌賣的都“一般般”,本身預期就不高,最后實際結果也如他們所預料的。

“即使力度做的不小,反饋還是比較一般,我這邊也就中低端跑量的機型還能賣賣。”這位經銷商比較無奈地告訴我。

在搜集戰報的過程中,我發現華為和榮耀并沒有在官微上發布相關信息,不過從前面的數據中我們也能看到,華為反而是國產手機品牌中表現比較好的,成交額僅次于蘋果和小米。

要知道,華為這是在只能賣4G手機的情況下實現的。

華為京東自營旗艦店中排在靠前位置展示的部分手機產品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同期,華為并沒有主力新品推出,這次雙11借助Mate50系列帶起的勢頭沖一波,也是意料之中的操作,只能說華為這次是將之前的“坑”填上了一些。

不論如何,在這波雙11手機大戰中,似乎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02 雙11成玩一場“表演”,廠商們早已身不由己

有人說,雙11的“表面火爆”,是手機廠商們的一場集體表演。

在找到多家手機廠商人士,了解到雙11背后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后,我們發現,他們的表演頗有些被逼無奈、身不由己的感覺。

一位榮耀知情人士告訴智東西,其實每年大家對于雙11的重視程度都是很高的,力度也都不會低,今年雙11有很多產品都是“擊穿底價”,力度比往年還大。但是目前的情況就是,營銷預算收縮的很厲害,大促的投入是有明顯減少的。

這位知情人透露,如果說往年他們參加京東招商的預算有四五百萬元,那么今年則一分錢都沒有。當然,他的描述可能有一定夸張成分。

雖然營銷預算少了,但是銷售任務目標卻一點沒少。據了解,他們內部對此次雙11定下的銷售目標相較去年小幅增長,由于沒有太多營銷費用的支持,只能更多采用“價格戰”的方式來做銷售。

打價格對于所有廠商來說,都是不希望看到的,打價格會給利潤增加不小的壓力,而今年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將利潤看的非常重。

這位知情人士也道出了一個很無奈的現實:“如果大家都在打價格,你不跟,就會慢慢丟掉市場,你跟了,就會守不住利潤。”

回顧手機廠商們近來發布的“大促機型”,幾乎都沒有在核心硬件上進行大幅升級,基本是“小修小補”,核心就是“打價格”。

既要銷售、又要利潤,還沒錢做營銷。擺在廠商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道難題。誰也不想陷入一味的價格戰,但回過頭來,已是“身不由己”。

一位接近小米人士告訴智東西,小米這次雙11肯定是有著沖銷量的準備的,手機和IoT產品線降價力度都比較大,而且促聯合電商平臺做的各類形式的銷活動也不少。

在市場整體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取得現在這個成績,他認為是在意料之中。

根據Canalys最新數據,今年三季度,小米出貨量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個沒有突破千萬的,而CINNO的數據顯示,小米9月銷量同下降幅度超過了36%,情況不容樂觀。

但這次雙11,從銷售額和銷量來看,小米的確是國產手機品牌中表現最好的一個。

一位京東知情人士稱,小米歷來在大促節點的爆發力都是不錯的,最終小米成交額僅次于蘋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需要注意的是,從年初開始,小米內部就在進行新一輪的人事調整,有知情人士告訴智東西,小米在營銷方面的預算是有所削減的,甚至連發布會的規模都有所收斂。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米內部對于“投入產出”更加看重,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凡是花錢的地方,要聽到聲音、看到東西。

此次雙11,小米看似補貼力度達到了11億元,但實際上,這種補貼更傾向于“讓利”、“少賺一些”,而非從本就不多的凈利潤中掏出錢來做促銷。

小米和榮耀的情況并非個例,其實國內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預算減少,但是還要銷量,不僅要銷量,還要保利潤。

既然家家的手機都賣不動,那么IoT業務是否好于手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位頭部手機廠商人士告訴智東西,現在電視、平板這些品類的“內卷”程度,甚至還要超過手機。

他透露,現在很多IoT產品都是“賠錢”在做,由于預算減少,他們只能寄希望于京東、天貓、拼多多這樣的平臺能夠給予一定的補貼,否則僅憑品牌自己,已經無力再做太低的價格。

“55英寸、65英寸的大電視做到了一千多元、兩千多元,放在過去,這根本無法想象。”

這位知情人士進一步提到,相比于手機,像TWS耳機、智能手表這些可穿戴設備、路由器這些“長尾”產品,清庫存的壓力是很大的,甚至很多2到3年前的產品,至今仍有積壓。如果在雙11看到這些產品促銷力度很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03 旺季不旺,手機市場的前路在哪里?

深入雙11火爆背后,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手機廠商們“笑臉相迎”背后的無奈,在這場席卷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嚴冬之下,竭盡所能,給消費者一個看起來足夠“香”的價格,或許已經是他們為數不多能夠做到的了。

往年的9月都是歷來的手機銷售旺季,但今年卻是“旺季不旺”,9月、10月的手機市場并沒有明顯回暖,整個三季度銷量創下了近7年以來的最差三季度銷量。

根據CINNO數據,蘋果9月銷量達到了460萬部,成為國內市場第一,同比增長26.8%、環比增長68.4%,也是前五品牌中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

當然,這一方面要歸功于iPhone 14系列新品的發布,雖然iPhone 14標準版和iPhone 14 Plus銷量不佳,但iPhone 14 Pro以及Pro Max直到發布一個月后還依然火爆。

蘋果有iPhone 14打破頹勢,安卓陣營則直接有些“躺平”的意味。

2022年三季度,中國市場手機銷量同比下降20.8%,TOP5中所有國產手機品牌中,OPPO、vivo、小米的降幅均超過了30%,上半年還維持正增長的榮耀,同比增長也來到了-15.5%。

2022年三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來源:CINNO

可以說,中國安卓手機廠商的冬天,比蘋果、三星要冷的多。

CINNO預測,今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的銷量可能不會超過2.7億部,也將創下七年來最差紀錄。

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整個經濟大環境決定了大家“兜里沒錢”,因此刺激效果就會比較有限。另外,在本來需求就已經下降的情況下,今年618又提前消費了一波,如今剛剛過去四個月,銷售情況肯定不容樂觀。

手機廠商們雖然希望在這個節點上發布一些產品,來引起大家的消費欲望,但是在缺乏硬核技術創新、缺乏用戶體驗上的顯著改善的大背景下,用戶換機周期被進一步拉長已經成為常態,這次雙11促銷的實際作用,注定十分有限。

不過隨著最近高通驍龍8二代、聯發科天璣9200兩款新旗艦芯片的發布,年底手機市場還將迎來一波安卓旗艦機發布的小高潮,屆時廠商們能否通過一些新的技術創新和體驗升級刺激到略顯“麻木”的市場,還有待后續觀察。

04 結語:手機市場或遇最冷雙11

雙11促銷的火爆與需求的疲軟,形成了尷尬而鮮明對比。目前看來,廠商們過的的確很艱難,利潤下降、缺乏營銷投入,但公司發展需要要增長、需要利潤;另一邊,消費者也很難,經濟大環境不好、購買力下降,兩廂結合,必然會造成了這種“畸形”的雙11熱況。

如今,消費電子市場的不景氣,已經逐漸傳導到上游并產生明顯影響,零部件甚至是半導體芯片供應商都開始縮減投資,即使是行業頭部玩家也有不少難逃裁員命運。

而手機市場,或許已經遇到了“最冷雙11”,無論如何,市場嚴冬破局仍未看到希望,廠商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仍會成為常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雙11救不了安卓手機

“畸形”雙11火爆背后,一場手機商的集體表演。

圖片來源:Unsplash-Rami Al-zayat

文|智東西 云鵬

編輯|心緣

一轉眼,明天就是雙11最后一天了,但說實話,這個雙11,我是真沒感覺。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有同感,就是電商大促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淡了。其實不光是你我,今年的雙11,對于智能手機廠商們來說,同樣略顯“平淡”,甚至有點“慘淡”。

有分析師告訴智東西,雙11安卓手機幾乎“全軍覆沒”,大部分品牌成交額、銷量同比雙雙下降,但令人稍感意外的是,華為竟然是一眾安卓廠商中唯一大幅增長的,甚至有供應鏈消息稱,華為還在不停追加訂單。

一位知情人士更是告訴智東西,華為現在是“有貨就賣”。

就在前兩天,Strategy Analytics的一份報告證實了這位分析師的說法,今年中國雙11線上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35%,甚至創下了疫情三年來的新低,總共賣出了900萬部手機。

2020-2022中國雙11期間智能手機銷量情況,單位:百萬部,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根據SA的報告,蘋果一個人占了將近7成銷售額,小米第二,占比13%,華為第三,占比就已經低至5%。而銷量方面,小米的占比來到了31%,榮耀占比8%,蘋果依然以39%的份額坐在第一的位置。

2022年中國雙11期間智能手機銷售額、銷量占比,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本來每年的618、雙11電商大促,都是手機廠商們沖銷量的關鍵時節,而今年的雙11對于身處消費電子嚴冬中的他們來說,更應是如此。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前些日子家家都發布了戰報,戰報上的各種“冠軍”、“第一”、“TOP”也看的人眼花繚亂,但深入到背后,真正看到銷售數據,我們才發現,這個雙11,并沒有真正給手機廠商們“回口大血”。

相反,在智東西與頭部手機廠商員工、京東知情人士、手機渠道商等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后,我們發現不少廠商反而被大促“折磨”得有些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手機廠商們的無奈,也是有苦說不出。

手機市場何時才能真正回暖?似乎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01 手機走進七年最低谷,年底最后一沖未能如愿

眾所周知,這一年多以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十年難遇,甚至是前所未有“嚴冬”。

大型科技公司頻頻裁員、股價暴跌、預算收緊、手機出貨量連續創下新低。根據CINNO最新數據,2022年三季度國內市場手機銷量同比下降20.8%,創下2015年以來最差三季度銷量。

2022年三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來源:CINNO

蘋果尚且可以憑借iPhone 14系列保證三季度的漂亮數據,安卓手機廠商們又能依靠什么?

雖然業內早在雙11開始之前就對這次的銷量不佳有所預期,但畢竟這是今年最后一個銷售爆發節點了,廠商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在雙11預售階段,各家手機廠商都在積極備戰,紛紛秀出自己的雙11大促“戰略”,小米這邊甩出11億元補貼,OPPO這邊則是打出10億補貼的口號。

除了各種主力機型的降價補貼,iQOO、一加、Redmi等品牌還“卡點發布”了幾款“大促機型”。這些機型價位普遍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正是出貨的主力機型。

一位頭部手機廠商人士告訴智東西,盡管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其實從降價力度來看,今年智能手機品類的促銷力度并不小,一些品牌還要大于往年。

小米、OPPO、realme、vivo、iQOO、榮耀等品牌的熱門型號手機降價幅度都在300-500元左右,一些個別機型,例如搭載聯發科天璣9000+的小米12S Pro天璣版降價幅度則達到了1000元,甚至疊加優惠券后的價格來到了2600元左右,相比首發時的價格,降幅超過三分之一。

除了手機,廠商們在自家IoT產品線上做起促銷來也是毫不手軟,小米、榮耀的65英寸電視在雙11的價格都來到了2000元左右,而OPPO的55英寸電視更是做到了1499元。這些電視產品的降價幅度甚至超過了1000元。

realme一款399元的TWS耳機直接降價了120元,降價接近三分之一;而一款榮耀最新的MagicBook系列筆記本,降價幅度達到了800元。

一位接近榮耀人士告訴智東西,其實在整個消費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IoT產品的銷售受影響更為明顯,很多長尾的IoT產品都面臨著較高的庫存壓力,因此促銷力度也會更大。

相比之下,今年手機品類降價力度雖然也不減往年,但降幅基本在預期范圍之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和天貓等平臺都會針對平臺會員發放全品類大額優惠券,屆時優惠相互疊加,實際到手價往往還會進一步下探。

雖然促銷力度有了,但實際銷售反饋卻略顯“慘淡”。

小米OV等手機廠商們都在官方平臺略顯“低調”的公布了自己的雙11戰報,翻遍戰報,我們能夠看到明確成交額的僅有小米一家。OPPO、vivo以及他們的子品牌則更多秀出的是一些同比增長數字,而這些數字所出的統計維度也比較細分。

對比去年,小米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下降了12%左右,但實際上,小米已經是國產安卓手機廠商中賣的最多的了,其他品牌的情況,可想而知。

左:2022年雙11,右:2021年雙11

回到其他品牌的戰報,各種“限定”下的“第一”、“冠軍”、“TOP1”、“TOP2”和漂亮的同比增長數字自然是戰報的重點,但具體來看限定詞,往往都比較細分。

在戰報中,我們看到的只有排名,或者某個細分領域的成績,很難看到手機本身的成交額和銷量數據。當然,在市場大環境低迷的背景下,更多廠商選擇低調也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注意的是,雙11戰報發布后,一般品牌都會主動進行宣傳,但今年各家宣傳的力度顯然要弱了許多,在主流媒體平臺上鮮有看到。

如果不是自己手動翻開品牌官方平臺輸入“雙11”關鍵字,我甚至很難找到他們的具體戰報。

在與一位京東知情人士溝通后我了解到,這次大家普遍“低調”的原因,很明顯就是因為“賣的并不好”,就她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不少品牌的同比都是負的,而各家曬出的戰報數據維度可能比較“討巧”。

同樣的,一位手機行業從業多年的經銷商告訴智東西,他自己下屬負責的幾個手機品牌賣的都“一般般”,本身預期就不高,最后實際結果也如他們所預料的。

“即使力度做的不小,反饋還是比較一般,我這邊也就中低端跑量的機型還能賣賣。”這位經銷商比較無奈地告訴我。

在搜集戰報的過程中,我發現華為和榮耀并沒有在官微上發布相關信息,不過從前面的數據中我們也能看到,華為反而是國產手機品牌中表現比較好的,成交額僅次于蘋果和小米。

要知道,華為這是在只能賣4G手機的情況下實現的。

華為京東自營旗艦店中排在靠前位置展示的部分手機產品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同期,華為并沒有主力新品推出,這次雙11借助Mate50系列帶起的勢頭沖一波,也是意料之中的操作,只能說華為這次是將之前的“坑”填上了一些。

不論如何,在這波雙11手機大戰中,似乎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02 雙11成玩一場“表演”,廠商們早已身不由己

有人說,雙11的“表面火爆”,是手機廠商們的一場集體表演。

在找到多家手機廠商人士,了解到雙11背后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后,我們發現,他們的表演頗有些被逼無奈、身不由己的感覺。

一位榮耀知情人士告訴智東西,其實每年大家對于雙11的重視程度都是很高的,力度也都不會低,今年雙11有很多產品都是“擊穿底價”,力度比往年還大。但是目前的情況就是,營銷預算收縮的很厲害,大促的投入是有明顯減少的。

這位知情人透露,如果說往年他們參加京東招商的預算有四五百萬元,那么今年則一分錢都沒有。當然,他的描述可能有一定夸張成分。

雖然營銷預算少了,但是銷售任務目標卻一點沒少。據了解,他們內部對此次雙11定下的銷售目標相較去年小幅增長,由于沒有太多營銷費用的支持,只能更多采用“價格戰”的方式來做銷售。

打價格對于所有廠商來說,都是不希望看到的,打價格會給利潤增加不小的壓力,而今年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將利潤看的非常重。

這位知情人士也道出了一個很無奈的現實:“如果大家都在打價格,你不跟,就會慢慢丟掉市場,你跟了,就會守不住利潤。”

回顧手機廠商們近來發布的“大促機型”,幾乎都沒有在核心硬件上進行大幅升級,基本是“小修小補”,核心就是“打價格”。

既要銷售、又要利潤,還沒錢做營銷。擺在廠商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道難題。誰也不想陷入一味的價格戰,但回過頭來,已是“身不由己”。

一位接近小米人士告訴智東西,小米這次雙11肯定是有著沖銷量的準備的,手機和IoT產品線降價力度都比較大,而且促聯合電商平臺做的各類形式的銷活動也不少。

在市場整體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取得現在這個成績,他認為是在意料之中。

根據Canalys最新數據,今年三季度,小米出貨量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個沒有突破千萬的,而CINNO的數據顯示,小米9月銷量同下降幅度超過了36%,情況不容樂觀。

但這次雙11,從銷售額和銷量來看,小米的確是國產手機品牌中表現最好的一個。

一位京東知情人士稱,小米歷來在大促節點的爆發力都是不錯的,最終小米成交額僅次于蘋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需要注意的是,從年初開始,小米內部就在進行新一輪的人事調整,有知情人士告訴智東西,小米在營銷方面的預算是有所削減的,甚至連發布會的規模都有所收斂。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米內部對于“投入產出”更加看重,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凡是花錢的地方,要聽到聲音、看到東西。

此次雙11,小米看似補貼力度達到了11億元,但實際上,這種補貼更傾向于“讓利”、“少賺一些”,而非從本就不多的凈利潤中掏出錢來做促銷。

小米和榮耀的情況并非個例,其實國內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預算減少,但是還要銷量,不僅要銷量,還要保利潤。

既然家家的手機都賣不動,那么IoT業務是否好于手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位頭部手機廠商人士告訴智東西,現在電視、平板這些品類的“內卷”程度,甚至還要超過手機。

他透露,現在很多IoT產品都是“賠錢”在做,由于預算減少,他們只能寄希望于京東、天貓、拼多多這樣的平臺能夠給予一定的補貼,否則僅憑品牌自己,已經無力再做太低的價格。

“55英寸、65英寸的大電視做到了一千多元、兩千多元,放在過去,這根本無法想象。”

這位知情人士進一步提到,相比于手機,像TWS耳機、智能手表這些可穿戴設備、路由器這些“長尾”產品,清庫存的壓力是很大的,甚至很多2到3年前的產品,至今仍有積壓。如果在雙11看到這些產品促銷力度很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03 旺季不旺,手機市場的前路在哪里?

深入雙11火爆背后,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手機廠商們“笑臉相迎”背后的無奈,在這場席卷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嚴冬之下,竭盡所能,給消費者一個看起來足夠“香”的價格,或許已經是他們為數不多能夠做到的了。

往年的9月都是歷來的手機銷售旺季,但今年卻是“旺季不旺”,9月、10月的手機市場并沒有明顯回暖,整個三季度銷量創下了近7年以來的最差三季度銷量。

根據CINNO數據,蘋果9月銷量達到了460萬部,成為國內市場第一,同比增長26.8%、環比增長68.4%,也是前五品牌中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

當然,這一方面要歸功于iPhone 14系列新品的發布,雖然iPhone 14標準版和iPhone 14 Plus銷量不佳,但iPhone 14 Pro以及Pro Max直到發布一個月后還依然火爆。

蘋果有iPhone 14打破頹勢,安卓陣營則直接有些“躺平”的意味。

2022年三季度,中國市場手機銷量同比下降20.8%,TOP5中所有國產手機品牌中,OPPO、vivo、小米的降幅均超過了30%,上半年還維持正增長的榮耀,同比增長也來到了-15.5%。

2022年三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來源:CINNO

可以說,中國安卓手機廠商的冬天,比蘋果、三星要冷的多。

CINNO預測,今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的銷量可能不會超過2.7億部,也將創下七年來最差紀錄。

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整個經濟大環境決定了大家“兜里沒錢”,因此刺激效果就會比較有限。另外,在本來需求就已經下降的情況下,今年618又提前消費了一波,如今剛剛過去四個月,銷售情況肯定不容樂觀。

手機廠商們雖然希望在這個節點上發布一些產品,來引起大家的消費欲望,但是在缺乏硬核技術創新、缺乏用戶體驗上的顯著改善的大背景下,用戶換機周期被進一步拉長已經成為常態,這次雙11促銷的實際作用,注定十分有限。

不過隨著最近高通驍龍8二代、聯發科天璣9200兩款新旗艦芯片的發布,年底手機市場還將迎來一波安卓旗艦機發布的小高潮,屆時廠商們能否通過一些新的技術創新和體驗升級刺激到略顯“麻木”的市場,還有待后續觀察。

04 結語:手機市場或遇最冷雙11

雙11促銷的火爆與需求的疲軟,形成了尷尬而鮮明對比。目前看來,廠商們過的的確很艱難,利潤下降、缺乏營銷投入,但公司發展需要要增長、需要利潤;另一邊,消費者也很難,經濟大環境不好、購買力下降,兩廂結合,必然會造成了這種“畸形”的雙11熱況。

如今,消費電子市場的不景氣,已經逐漸傳導到上游并產生明顯影響,零部件甚至是半導體芯片供應商都開始縮減投資,即使是行業頭部玩家也有不少難逃裁員命運。

而手機市場,或許已經遇到了“最冷雙11”,無論如何,市場嚴冬破局仍未看到希望,廠商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仍會成為常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凌云县| 九寨沟县| 武山县| 邵武市| 六盘水市| 义乌市| 当涂县| 义马市| 富宁县| 本溪市| 尚志市| 灌云县| 施秉县| 安塞县| 扎赉特旗| 正蓝旗| 叶城县| 德化县| 五大连池市| 禹城市| 扬中市| 东丽区| 绥芬河市| 深泽县| 泗阳县| 河津市| 渑池县| 大名县| 紫金县| 射洪县| 大庆市| 五台县| 盐边县| 平原县| 平塘县| 治县。| 敦化市| 石泉县| 瑞安市|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