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鯨教育 祁青
日前,大地教育發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3財年中報。
繼第一財季錄得虧損654.7萬港元,同比擴大153.66%之后,第二財季大地教育虧損仍在持續。2023財年上半年,虧損額接近2022財年全年虧損的兩倍。
在股市表現上,大地教育成交量低迷。上市5年,大地教育為何深深陷入困境?
兩季度虧出“兩年”架勢
2023財年上半年,大地教育共營收839.9萬港元,較比上一財年同期營收的8746萬港元減少了3.97%。其中,第二財季共營收620.5萬港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671.2萬港元減少了7.55%。
對于營收來源,大地教育表示,所有收益都來自海外升學顧問服務。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放對留學方面的限制,海外升學行業已開始逐漸復蘇。作為老牌機構,大地教育的營收為何卻不見起色?
財報中,大地教育將這一原因歸結為報告期內外幣兌港幣的匯率貶值。
在各國家分業務方面,安排學生在英國升學產生的傭金收入仍是大地教育收益的主要來源,占比約58.5%;報告期內,該業務共收入490萬港元,同比減少1.3%。大地教育表示該業務收入的輕微下降主要由于英鎊兌港元匯率貶值。
加拿大及美國升學業務所產生的傭金共計170萬港元,同比略降0.1%;占上半年總營收約19.8%,也與上一財年基本持平。
澳洲升學顧問服務受影響較大,由上一財年上半年的200萬港元減少16.9%至160萬港元,占總營收比例也由上財年同期的27.4%下降至19.3%。對于下滑原因,大地教育仍將原因歸結為澳元兌港元匯率貶值。
營收的下降似乎也影響到了利潤,2023財年上半年,大地教育虧損800.6萬港元,同比擴大291.49%;第二財季更是由盈轉虧,由上年同期盈利的53.6萬港元下降至虧損145.9萬港元。
而2022財年全年,大地教育共錄得虧損460萬港元,對比2021財年全年盈利的約700萬港元已大幅轉虧;2023財年上半年更是幾乎已經虧損了2022財年全年的兩倍。
營收利潤下降如此明顯,僅靠一句匯率貶值或許難以完整解釋。居高不下的開支或許也是影響收益的原因之一。
2023財年上半年,大地教育營銷成本由上財年同期的150萬港元增長至160萬港元。大地教育指出這主要由于其于報告期內開發了數碼營銷渠道所致。其中,員工成本同比增加13.73%至580萬港元;其他開支則同比增加59.62%至830萬港元。
新業務曙光未現
自2022財年大幅轉虧開始,大地教育的業績難覓起色。但業務上,大地教育將目光瞄準了內地市場。
在財報中,大地教育也表示,受移民率上升、出生率下降及利率上升等外來因素影響,海外升學服務的香港市場可能會受到局限,為促進未來發展,目前是將其服務拓展至內地及海外其他市場的機會。于是在2022財年上半年其在廣州成立了一家提供教育咨詢服務的中心;并于本財年上半年在馬來西亞成立一家主要提供教育咨詢服務的公司。截至目前,馬來西亞的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
而早在一季報中,大地教育便透露,公司在廣州提供教育咨詢服務的中心已經開業,或將由其子公司時進(廣州)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經營。資料顯示,時進(廣州)教育成立于2020年,并在2022年1月變更經營范圍,新增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被視為大地教育開拓大陸留學市場的“重要一子”。一季報中也預計廣州的新中心將帶來新收入來源。然而截至2023財年上半年,該中心并未帶來明顯收益,面向各國家的升學業務收入幾乎仍全部為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其第一次開拓內地市場。2018年,大地教育就曾作價80萬元收購霍爾果斯達美嘉51%股權,后者附屬公司北京達美嘉當時與255所中小學校、2個教育機構及8個政府教育部門訂立了信息科技服務合作協議。但2019年因霍爾果斯達美嘉財務表現不佳,公司決定出售擁有的股權。
2019年正是留學火熱之際,那時都未打開內地市場,如今恐也難走通。況且截至目前,內地留學服務市場玩家已眾多,在香港都未能做到亮眼市占率的大地教育,只身闖入內地市場,能否得到用戶信任也未可知。
轉型內地似乎更像是“無奈之舉”。財報中,大地教育也指出,盡管其在嘗試開拓不同的市場,但只有香港業務仍為其主要市場。
上市五年,已無人問津?
除了持續虧損的業績和難見起色的新業務,在股票市場上,大地教育似乎也已無人問津。
今年以來,大地教育頻繁出現極低成交量及換手率的情況,截至11月16日收盤,大地教育報0.022港元,盤中似乎并無交易。
回顧2017年2月,大地教育剛剛在港交所敲響上市鐘時,其上市不到一個半月,股價便飛漲了4.82倍,也使得其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不少關注。然而,5年后的今天已是天壤之別,與上市之初最高股價的1.98港元相比,如今已跌去98.89%。
盡管股價跌得基本不剩,大地教育原股東可能并不在意。
2017年8月10日,大地教育公布了2018財年一季度業績。這也是大地教育上市之后發布的首份財報。根據智通財經披露數據,就在此次財報發布之前,8月7日及8月8日,大地教育的股價就持續受壓,累計跌幅達19.15%。7、8、9三日,該集團股價累計跌幅達48.9%,近乎腰斬。
在8月8日的前九大賣出席位中,有八個席位來自聯合證券,其中最大賣出席位的賣出額達866萬,占總成交的20.09%。而在財報發布當日交易后,前五大賣出席位中有也四個席位來自聯合證券,最大賣出席位的賣出額為102萬,占總成交的5.1%。最大買入席位來自興證國際,買入額為118萬,占總成交的5.87%。
連續兩日賣出席位均來自同一券商,也使得股民質疑上述拋售是否來自同一投資人。
無獨有偶,在上市僅半年后,2017年9月,大地教育控股股東宏勇宣布,已按照每股0.35港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大地教育4.2億股票出售給中國世紀集團,占當時已發行股本的24%。
配售完成后,宏勇所持股份減至約8.93億股,占公司現有已發行股本約51.0%,繼續為公司控股股東。而此次配售也讓宏勇成功套現1.47億港元。
業績虧損不斷,拓新難尋曙光;股價愈來愈“仙”,原股東卻可能早已“吃飽”……從大地教育身上似乎已很難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