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婷婷
時隔半年,成都再度推出樓市支持政策,對區域限購和新盤搖號排序進行優化。
11月17日,為改善成都房地產市場局部區域供需失衡狀況,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銷售秩序,成都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區域限購措施的通知》、《關于優化完善商品住房公證搖號排序選房有關規定的通知》。
從區域限購方面來看,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統一劃分為一個購房區域。
新政明確,具備上述其中任一區購房資格的居民家庭,可在上述任一區購買住房;同時,具備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購房資格的居民家庭也可在上述任一區購買住房。不過,在上述區域擁有購房資格的居民家庭,并不能在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購房。
簡而言之,即其他區域不能買高新區南部園區,但高新區南部園區可買成都全城。
與此同時,在成都東部新區、青白江區、新津區、簡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區域內生活工作且無自有產權住房的非成都戶籍居民家庭,可在該區域內購買一套住房用于自住。
對于政策調整原因,成都住建局表示,主要是由于目前成都限購區域劃分較多,購房規則復雜,群眾購房便利度不高,且局部區域受資源約束等影響,住房市場供需不匹配。
中指研究院四川公司分析,新政在保持高新南區限購不變的基礎上,將核心限購區域進一步打通,對于消費者來說,有更大的空間選擇,有利于市場需求釋放。
同日,成都還對銷售方式進行完善優化。比如不再區分居民家庭購房資格的順位,登記購房人的資格復核不再按照戶籍所在地、穩定就業地及社保年限進行順位排序。
并且,將原來的無房居民家庭、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普通購房家庭三類優化為兩類,即無房居民家庭和普通購房家庭。
此外,符合下述三種情況之一的,由開發企業自行組織銷售,不再實施公證搖號。
例如首次開盤的“雙限地”項目及其后續批次房源、建筑面積在200平方米及以上的房源,以及登記購房人數在房源數(不含200平方米及以上)2倍以內的房源。
也就是說,建筑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下且登記購房人數在其對應房源數2倍及以上的房源,要實施公證搖號排序選房。
中指研究院四川公司認為,搖號排序政策的優化,首先對購房者類型和排序進行合并,讓更多購房者參與進來,同時對于特殊地塊、特殊面積房源賦予房企更大更靈活的權限。
“整體來看,上述政策的出臺是對中央政策的及時響應,有利于成都住房市場持續向好恢復,改善成都房地產市場局部區域失衡狀態。”
這是成都今年內第三次推出樓市支持政策。在此之前的5月份,還出臺過購房資格門檻下調、限購套數調整、無房認定、限售時間縮短、貸款利率及首付比例調整等多項利好舉措。
加上此次新政,成都長達5年的收緊調控已轉向,政策多方位優化,購房環境不斷放松,激活了部分市場需求。
事實上,較之其他新一線城市,成都樓市相對穩健。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新房和二手房銷售價環比下降的城市分別增至58個和62個,而成都均保持上漲,分別上漲了0.3%和0.4%。
從前10個月銷售數據來看,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成都全市商品住宅累計供應1422.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9%;成交面積為1587.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9%,降幅略有收窄,在高溫、疫情后,市場逐漸穩步修復,市場韌性凸顯。
尤其以10月熱度回升明顯。以新房市場為例,10月共有24個項目開盤,認購量環比9月也漲約2成,7個項目觸發熔斷,6個項目開盤去化100%,整體去化率提升至64%,屬于中高位水平。
克而瑞四川認為,從全年供求比和庫存去化周期來看,成都商品住宅市場健康度較高。截至11月13日,2022年整體供應約1146萬平方米,成交約1247萬平方米,供求比約0.92,整體供求較為平衡。
不過,成都樓市也并非沒有壓力。當前整個房地產處于下行期,成都雖相對具有韌性,但對比兩年前還有很大差距。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劉璐認為,一個城市內部不同區域之間的樓市供需差異可能較大,在成都,一些三圈層的二手房和高新南區核心區的一些二手房相比,單價差異可達到10倍及以上。
因此,樓市調控政策應更加靈活。在城市內部長期供過于求的區域,如成都高新南區,調控政策可適當偏緊。而在其他供需較為平衡的區域,則可適時退出較嚴的調控政策,讓樓市的供需雙方自行達到均衡狀態。
成都業內人士預計,待利好政策相繼落地,在年終沖刺帶動下,疊加房企持續釋放優惠促銷,以及近期不少項目推盤,成都樓市的成交量或將持續環比小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