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消費智庫 焦逸夢
老干媽一年營收少了12個億,消息一出,一片嘩然。
這個消息來自于2022貴州民營企業100強的榜單,榜單顯示,老干媽2021年的營收為41億,名次下降5名,位列總榜單的第11名。
要知道,早在2014年,老干媽的營收就超過40億元了。辣醬巨頭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這吊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很多都在問老干媽到底怎么了?
可能是最近關于老干媽的討論過多,老干媽方面站出來回應道:“營收短暫下滑完全在意料之中,這是正常的市場波動,之前就做過預判和預案,目前已經實現了恢復性增長,今年1-9月,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多款新產品即將上市,另一家分公司的擴能升級也已啟動,海外市場也從2019年的不到90個國家和地區拓展至130個。”
回應里的老干媽似乎信心滿滿,其他品牌也躍躍欲試,除了一批新興辣醬品牌,中糧糖業、涪陵榨菜、呷哺呷哺等跨界進入辣椒醬行業,元氣森林在9月底投資了擁有“阿香婆”辣醬的西安太陽食品,而一個2020年10月成立的調味品品牌“加點滋味”獲得三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超億元,不乏高瓴、IDG和青山資本等一線投資機構。
辣醬市場的競爭格局似乎正在發生改變,那老干媽丟的12個億到底去哪兒了?又有哪些新興品牌正在冉冉升起?
老干媽少的12億營收,到底去哪兒了?
“龍頭”跌,難道是整個辣醬產業不行了嗎?可是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年中國辣椒醬市場規模為455.5億元,同比增速僅3.03%,辣醬產業仍然是穩中有增。也就說,2021年這一年,老干媽的市場份額被其他品牌搶走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2021年,老干媽這幾年疲態盡顯。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老干媽的營收分別為45.5億元、44.47億元、43.28億、50.2億元。
2020年,退休五年的老干媽創始人陶華碧重出江湖,將業績提升至54億元。再就是2021年的營收跌至41億元。而近年來,我國辣椒醬行業市場規模平穩增長,從2015年的366.16億元增長到了2021年的455.5億元,六年期間辣椒醬行業市場規模增長了89.34億元。
市場盤子在變大,而老干媽的市場份額在經歷了2020年和2021年的增加后,一直維持在40億元到45億元的規模。今年3月,曾被業內譽為“價格基準線”的老干媽又宣布漲價,這些已經說明了問題,老干媽不進則退。
辣醬行業的資深人士在交流中告訴新消費智庫:“其實老干媽的產品,一半的銷量是由餐飲貢獻的,而餐飲端的收入下滑是致命的,因為這部分餐飲的市場份額消失了就消失了,短期內是找不回來的。再則,老干媽產品口味單一、品牌老化,不斷被年輕人忘記,老干媽幾十年不變,可消費者的味覺在不斷發生變化。最后,跟企業的組織能力也有一定關系。”
為了進一步了解辣醬競爭格局,我們接著拆解。從“香菇醬第一股”仲景食品2021年財報中可以看出,仲景食品的年營收為8.06億,調味食品(即香菇醬)2021年的營業收入4.17億元,毛利率為35.94%,同比增長6.86%。可以看出,香菇醬這個品類仍在穩定增長,但市場規模有限。
作為海天的三大產品之一,2021年海天的醬料實現營收26.66 億元,增長5.61%。業內人士在交流中告訴新消費智庫:“海天主要賣的是黃豆醬,用黃豆制作而成,而辣醬是用干辣椒或新鮮辣椒制作而成的,嚴格來說,并不是屬于辣醬。黃豆醬由海天、星河等幾個頭部品牌牢牢占據著市場,有著上百億元的市場份額。這種產品主要在北方有一定的市場,人們吃大蔥、吃饅頭,都習慣蘸這個醬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21年財報,海天調味醬毛利率為39.5%。而海天在餐飲渠道的占比,達到了60%以上。可見,BC兩端同時布局,是這些老品牌的共同選擇,而辣醬的毛利率在40%左右。業內人士稱:“毛利率40%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水平了,近幾年有一些毛利率在50%左右的新消費品牌已經被打下來了。”
那除了老干媽、仲景食品、海天,還有哪些辣醬品牌呢?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辣椒醬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老干媽品牌辣椒醬占據著我國辣椒醬市場約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李錦記和辣妹子分別占比9.7%和9.2%,二者的總份額與老干媽旗鼓相當。
此外,新消費智庫在河北某縣城走訪了批發市場、商超,并參考了天貓和公開資料,總結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辣醬品牌。
按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量排名來看,它們分別是李子柒、吉香居、飯爺、川娃子、飯掃光、虎邦辣醬、佐大獅,粉絲量依次為685萬、101萬、53.5萬、51.5萬、38.7萬、36.4萬、13.8萬。
觸達到縣城這個層級的辣醬品牌有老干媽、李錦記、辣妹子、仲景食品、海天、吉香居、虎邦辣醬、川娃子。
也就是說,在老干媽不進則退的這些年里,除了李錦記、辣妹子、海天,一些新興品牌抓住了機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突圍,如今已擁有了姓名。
回到“老干媽少的12億營收,到底去哪兒了”這個問題,它背后的根本問題是“屬于老干媽這個老大的市場份額,到底去哪兒了?”我認為,一部分因為和餐飲“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丟在了B端餐飲市場里,一部分就去了這些新興辣醬品牌里。
聯名、重新定位、走外賣渠道,新興辣醬品牌各顯神通
老干媽創始人陶華碧曾說過一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媽”,最近李錦記換帥后,集團通報里,對新任首席執行官、前阿里巴巴高管靖捷的期待里也有這么一句話“要實現公司的愿景——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這些都說明了老品牌們對渠道的覆蓋能力和自信。
老干媽的自信也不是空穴來風。老干媽在全國各地、市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0%以上,線下商超、門店、社區超市,老干媽產品皆可見。即便是營收下降的今天,新消費智庫去線下任何賣辣醬的地方,包括批發市場、商超、隨便一家小賣部,老干媽幾乎是絕對會有的存在。
據了解,相較其他品牌的逐級代理分銷模式,老干媽一直采用一級代理模式,不僅省去了管理成本,還能提高產品運轉效率、杜絕竄貨行為。有接近老干媽代理商的網友在某社交平臺透露,老干媽現金需求量小流動性高,一個銷量700萬的縣城只需要不到20萬就可以轉得動。
線下渠道被老干媽牢牢焊死,海天、李錦記還能利用集團優勢到商超鋪貨,辣妹子還能利用多年積累的優勢到批發市場等地鋪貨外,其他的新興辣醬品牌自然不能正面硬剛,要曲線突圍。
我將新興辣醬品牌們的打法分為四派,分別是老品牌翻新法、新品類突圍法、IP流量法、外賣突圍法。
第一派老品牌翻新法,其中的代表有吉香居、飯掃光。吉香居成立于2000年,相比辣醬,它的榨菜更出名,那吉香居是怎么做的呢?它在三四年前就聯名知名IP《暴走漫畫》推出了視覺沖擊感較強的暴下飯系列辣醬,月銷量累計超8萬。最新消息是,吉香居已經和華菁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并且已在四川證監局備案,擬創業板掛牌上市。
而飯掃光也成立于2000年,很長一段時間也只能在線下市場發展。2014年,飯掃光獲得天圖資本1億人民幣戰略投資。區別于老干媽,飯掃光定位下飯醬,除了作為佐餐食品出現在餐桌上,它還將場景前置在廚房,簡單加熱即可變成一道川菜。據了解,飯掃光在2020年雙11期間,銷售額突破740萬。2020年,飯掃光獲深創投和地方基金億元B輪融資。公開資料顯示,飯掃光產品已入駐全國5000多家大型商場超市,商超覆蓋率達96%。據了解,飯掃光母公司高福記也有上市的打算。
第二派品類突圍法,代表有仲景食品、川娃子,它們的品類是香菇醬、燒椒醬。
先看上市公司仲景食品,仲景食品位于河南省西峽縣,是全國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最初仲景食品做的是調味料,2008年仲景食品利用“西峽香菇”的資源優勢,結合自行研發的香菇發酵專利技術、真空浸潤、生物酶解等香菇綜合加工利用技術,推出仲景香菇醬系列產品。2020年底仲景食品帶著香菇醬這個大單品在創業板上市。
再看川娃子,川娃子做的品類是燒椒醬。川娃子營銷負責人曹洪告訴新消費智庫:“做辣醬時,我們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比如面對老干媽這么強大的對手,該如何做?人們吃辣醬的核心訴求是什么,是沒有胃口,要開胃要下飯,辣口味的醬是能承擔此需求的。而牛肉醬又是即食醬里競爭最激烈的品類。基于這些,后來我們挖掘到了燒椒這一個在四川廣受歡迎的寶物,燒椒茄子、燒椒皮蛋、燒椒牛蛙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但沒有人去把燒椒做成標準化的產品,這就是我們機會。
說做就做,但作為一個小品類,燒椒醬最開始很難打開局面,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因為李佳琦的媽媽很喜歡吃我們川娃子的燒椒醬,2020年疫情期間,我們川娃子燒椒醬在李佳琦直播間創下3分鐘熱銷50萬瓶的佳績。我們的品牌聲量一下子就起來了。如今我們的燒椒醬BC都有賣,C端為主,B端為輔,B端給烤魚、牛蛙、火鍋小料臺等餐飲企業提供燒椒醬,像好利來最近推新品蛋糕,推出了5種味道,其中就有燒椒醬口味。
不同于老干媽用干辣椒,我們的燒椒醬用的是新鮮辣椒,這就對供應鏈管理的要求較高,其實榨菜的供應鏈管理成本也比較高,但它還能用鹽腌制,燒椒醬不行,必須馬上做成產品。我們也給一些辣醬企業做代工,但像我們的核心品類燒椒醬不做代工。”
2018年,新希望旗下的產業投資平臺草根知本集團入局川娃子;2021年底,川娃子食品完成了近3億元A輪融資,由高榕資本領投,廈門建發及相關機構跟投。據了解,川娃子的燒椒醬已成為了一個銷售過億的單品。
第三派外賣突圍法,代表有虎邦辣醬、佐大師。
而成立于2015年的虎邦辣醬和創立于2018年11月的佐大獅,繞開老干媽的傳統經銷商渠道,通過差異化的外賣渠道,迅速打入了辣醬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虎邦在山東擁有現代化廠房1.2萬平方米,實現了現代化工廠,全程自動化罐裝,年生產規模超過7000噸。據了解,虎邦在2019年年營收已有2億元,從前文表格所示,虎邦的天貓旗艦店有36.4萬粉絲,而且如今渠道已經鋪到了縣城商超這種級別,這個通過外賣差異化渠道起盤的品牌,如今也在完善線下市場。
第四派是IP流量法,代表有飯爺、李子柒。
飯爺是明星林依輪創立的品牌,在明星光環的加持下,曾創下2天賣出3萬瓶的紀錄。并獲得過多輪融資。通過短視頻爆紅的李子柒IP,也推出了辣醬產品,憑借其全網超5千萬的粉絲量,據說產品一度賣到脫銷。但從我走訪的河北縣城線下市場來看,飯爺和李子柒辣醬還沒有鋪設。
小結
數據表示,2021年,中國吃辣人群已超6.5億人次,并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長速度不斷增長,吃辣的人群越來越多。甚至隨著人口的流動和遷徙,有些不能吃辣的北方人也變得能吃辣了,這是屬于做辣口味生意的增量。
作為早早進入辣椒醬市場的老干媽,曾經憑著自己的優勢迅速成長,牢牢把握這一市場,而如今作為傳統企業典型的老干媽也遇到了瓶頸,老干媽需要調整,但市場不會停著等老干媽改正。如仲景食品和海天財報顯示,辣醬毛利率高達40%,市場需求有,做品牌的機會也有,其他新興辣醬品牌沒有理由不好好做。
當然,多名辣醬從業者向新消費智庫透露,今年辣醬的價格波動非常大,新興辣醬品牌如何抵御價格的波動?這只是競爭維度之一,如何做供應鏈、做差異化、獲取營銷流量,這些都是新興辣醬品牌們需要摸索的。辣醬市場格局正在變化,你最看好誰?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