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價震蕩
近日,國內小麥價格高位震蕩,11月初全國均價達到1.65元/斤,創下歷史最高。
10月24日,米面制品上市公司克明食品(SZ:002661)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小麥采購成本從2020年開始持續上漲,2020年小麥年均采購成本2400元/噸(1.2元/斤),2021年上漲至2600元/噸(1.3元/斤),2022年二季度上漲至3200元/噸以上(1.6元/斤),三季度下降至3100元/噸左右(1.55元/斤)。
山東華統面業丁經理近日接受界面新聞采訪說,公司收購的小麥現價相比于10月漲了0.08元/斤,收購來源主要是從周邊大型農場主的手中。
對于小麥漲價的原因,他認為:“看到去年價格高,老百姓惜售。”
農業農村部小麥市場預警監測首席分析師曹慧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今年新季小麥開秤價格高,持糧主體前期建倉成本較高,待價而沽意愿較強,基層農戶惜售情緒始終較重。
另一個原因是階段性供應偏緊。曹慧認為,產區農民忙于秋收秋種,售糧減少,疊加新冠疫情點狀散發,影響跨區物流運輸,導致階段性供應偏緊。
9月30日,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等多個部門公布202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為1.17元/斤,這是自2020年1.12元/斤的三年連漲。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為1.15元/斤,但多地小麥價格實際已遠超最低收購價,達到1.40-1.50元/斤。
從需求端來看,天氣轉涼,面粉和麩皮需求增加,制粉企業小麥收購量保持在較高水平,也導致了近期小麥價格上漲。此外,小麥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也吸引了不少貿易商、收購商看好后市走勢,紛紛進場想分得一杯羹,不排除有競相收購、抬高價格的可能。
小麥用于飼料增加
近兩年,國內小麥價格整體呈上漲姿態,據布瑞克農業數據終端,從2020年6月新麥上市以來,前期價格漲幅較小,但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麥價屢次刷新歷史最高價。今年11月初,小麥全國均價達到1.65元/斤,較過去5年均值上漲3成左右。

“人工、農資價格上漲,小麥種植成本有所增加”,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認為:“再加上2020-2021年國內大量小麥代替玉米用于飼料,導致小麥庫存下降,是造成近兩年小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克明食品(SZ:002661)11月2日接受投資者調研稱,影響小麥價格的因素有作物種植成本、收成情況、國家政策等,同時,小麥價格還與玉米價格掛鉤。
據林國發分析,2020年第四季度,玉米上市時價格大幅走高,高于小麥價格后,小麥替代玉米當作飼料的意愿和實際替代量明顯增加,導致2021初小麥價格出現階段性大幅上漲。從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國家連續多次累計拍賣近4100萬噸陳化小麥,進行小麥飼化。
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華北地區持續陰雨導致玉米收獲延后,加上2020年下半年以來大量小麥用于飼料加工,庫存下降,國內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刷新歷史最高價。
今年7月,市場開始關注國內飼料用谷物供應的情況,國際玉米、高粱、大麥進口倒掛,烏克蘭玉米、大麥外運受阻,國內豬價上漲至22-24元/公斤,養殖利潤達到千元每頭,市場對后期價格表現極為樂觀,導致生豬延后出欄甚至二次育肥,飼料需求隨之也大幅提升,玉米、豆粕上漲,市場開始重新擔心國內糧食供應,小麥價格重新上漲。
克明食品(SZ:002661)2022年單三季度毛利率環比下降0.4%,對此公司在10月24日接受機構調研稱,主要是受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的影響,三季度小麥采購價格同比上漲超20%。
小麥價格上漲傳導至面粉和麥麩。2021年上半年,由于國內飼料需求旺盛,麥麩價格處于高位,主要承擔了小麥價格上漲的壓力。到了下半年,麥麩高價無法向下傳導,成本壓力傳導轉而至面粉,2022年3月,面粉出廠價格一度飆升至3800元/噸。目前面粉價格回落至3450元/噸,得益于6月后麥麩價格再度強勢上漲,分攤了大部分的小麥價格上漲動力,當前麥麩出廠均價達到2570元/噸。
克明食品(SZ:002661)于今年7月上調了各系列產品的銷售價格,平均上調幅度為5%左右。公司稱,前期提價原因均是小麥價格出現大幅增長。

國際局勢影響麥價
黑海糧食走廊的局勢變化也牽動著國際和國內小麥價格波動。
華統面業丁經理向界面新聞稱,公司從中糧集團收購一部分進口小麥,相比于10月底,進口小麥價格上漲了0.1-0.15元/斤,價格漲幅比國內麥價更大。
2月底俄烏爆發沖突,國際小麥期貨價格飆升,3月初一度升至1400美分/蒲耳式,這已經極大透支后市行情。隨后快速下降,半個月左右跌破1000美分/蒲耳式,5月初連續反彈,一度至1300美分/蒲耳式,隨后進入漫長下跌,主要原因是黑海地區烏克蘭糧食開始外運,另外中國、俄羅斯、印度小麥均不同程度增產,市場前期擔憂國際小麥供應問題消失,8月中國際小麥期貨價格一度回落至750美分/蒲耳式。
隨后市場開始交易,歐洲持續干旱高溫導致糧食減少,國際小麥價格延續近2個月的上漲,10月10日期貨價格一度反彈950美分/蒲耳式。但隨著中國秋糧基本實現豐產,且美國大豆、玉米等產量高于前期預期,國際小麥重新回落,11月16日國際小麥期貨價格回落至800美分/蒲耳式。
今年前三季度,米面糧油龍頭企業金龍魚(SZ:30099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36.07%,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等價格大幅上漲。公司在10月31日投資者視頻會議上表示,現在大豆、小麥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不僅受到供需基本面因素影響,還有來自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全球通脹、烏克蘭危機、極端天氣都會造成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
但需要說明的是,僅就小麥而言,國內外小麥價格聯動并不顯著。林國發稱,2021年,中國進口小麥971萬噸,僅占國內小麥總產量的7.2%,國內小麥口糧完全自足,且擁有完善儲備政策,國際麥價與國內麥價暫且不會出現顯著聯動。2000年以來國際小麥出現三波大幅上漲,帶動國內麥價的上漲幅度均很小。目前國際局勢相對于對國內小麥價格的影響,更多還是對市場氛圍的影響。
國內實際用于食品生產的小麥進口量穩定在300-400萬噸/年,品種主要是超低筋和高筋小麥,滿足國內小麥結構性需求。
米面企業原材料成本上漲的情況下,這波小麥漲價行情會延續到何時?克明食品(SZ:002661)10月24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預測2023年小麥價格可能會呈現高位波動的趨勢,如果后續小麥仍有大幅上漲,公司不排除再次提價。
林國發認為,小麥行情要看國內谷物整體需求情況,但麥價進一步上漲的潛力在消退,除非今年12月到明年1月國內冬麥區出現嚴重旱災,春季之前高位小幅震蕩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