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餐網 李佳蔓
預制菜又賣爆了!
剛剛過去的“雙11”,預制菜表現亮眼。各大品牌相繼推出的預制菜持續走俏,贏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懶人預制菜”正在撬動越來越大的市場。
01 C端消費持續增長,預制菜節令屬性愈加明顯
天貓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內的預制菜銷售火爆,共生成了28個“加購榜”、30個“熱銷榜”,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以上。而事實上,早在去年“雙11”,預制菜就已強勢上榜天貓十大趨勢單品。
從京東發布的成交數據看,今年京東預制菜肴雙11期間零售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60%,今年前10個月,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約170%。
有消費者小華表示,“雙11”期間自己逛超市囤了很多預制菜。“酸菜魚、西紅柿牛腩、燉排骨、豬肚雞等很多懶人菜品線下商超都有出售,口感也都還不錯。”
也有年輕白領岳紅(化名)稱,“雙11”前后山姆會員店很多預制菜都擺在了明顯熱銷的位置,從常見的面食、水餃、餛飩,到煲仔飯、佛跳墻等,預制菜品類豐富。價格也比平時會有一些優惠,確實挺吸引人。
事實上,不止“雙11”,今年以來,各大節日、節慶期間,預制菜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2022年淘寶年夜飯報告》顯示,預制菜在春節前夕同比增幅超181%,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京東預制菜銷售同比增長150%,老字號同比增長破200%;
2022年五一期間,京東平臺預制菜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250%,日出庫數量破百萬;
七夕節期間,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數據顯示,預制菜成為京東平臺銷售增速最高的品類之一;
國慶長假期間,商務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叮咚買菜“十一”黃金周期間預制菜銷量同比增長50%以上。盒馬數據也顯示,盒馬工坊半成品菜整體銷售額國慶期間同比增長82%。
可以看到,預制菜在春節這個節點上走紅,正從B端逐漸走向C端市場。同時,每逢節假日,預制菜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增長,預制菜的節日屬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02 爭相布局,部分企業已嘗到預制菜的甜頭
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熱情逐漸高漲,預制菜的火越燒越旺,反應到供給端,部分預制菜企業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根據京東方面數據,截至11月8日,京東平臺上,龍大、正大、安井等預制食品銷售額的平均增速超過80%。
以西貝為例,雙11期間,其在京東與天貓渠道前三十分鐘銷售額就突破了100萬元,前40分鐘的銷售額就超過了去年同期全天營業額。而這已經是西貝在天貓與京東平臺上從2019年開始連續第四年霸榜。
在天貓公布的生鮮行業預售成績單,其中預制菜預售TOP5中,除排名第一的西貝外。主打鮑魚、海參等高端食材的和苑酒家排名第二,而李佳琦直播間的常客美好食品和麥子媽分列第四、第五。整體看來,各企業的預制菜銷售成績都不錯。
眉州東坡集團旗下子公司——王家渡,作為四川預制菜的頭部企業,此前6 18在直播間已經實現銷售額500萬元,此次雙11的銷售目標是破1000萬元。市場部總監楊靜此前在接受四川農村日報采訪時表示,由于自身的商品屬性,“雙11”在預制菜的銷售節點上并不算一個爆點。“我們研判春節期間將是預制菜消費的一個高潮。忙完‘雙11’,我們將立即投入春節市場的備戰。”
此外,根據預制菜洞察此前的報道《味知香、安井、惠發、廣酒最新財報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愁》,味知香、安井食品、廣州酒家、惠發食品等公司今年來也得益于預制菜業務紛紛實現了業績增長。如安井食品今年前三季度的速凍菜肴制品總營收突破了21億元,相比2021年同期,實現了129.57%的高速增長。
眼下,進入四季度,寒冬季節來臨,食肉正當季。對于以“葷菜”見長的預制菜類產品,無疑是發展的好時機。“預制菜行業迎來旺季,目前訂單情況還不錯,雖然與預期仍有些差距,但已感受到需求在放大,企業將大有作為。”一位預制菜企業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
03 預制菜下一程,依然任重道遠
預制菜的發展已勢不可擋,部分企業也已卓有成效。但伴隨整個行業入局者的增多,競爭也在加劇。
《2020—2026年半成品菜行業市場調查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半成品菜生產企業眾多、競爭較為激烈,集中度低,規模化企業較少。
雖然半成品菜行業市場空間大,但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價格競爭導致企業利潤空間下降。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未來預制菜企業要發展,撬開C端市場,首當其沖要樹立起品牌形象,尤其是當下預制菜整個行業還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的現狀。
構建品牌形象,以此區別于同類競品,既能走出激烈價格競爭,建立自身優勢,同時也能提升產品附加值。所以,某種程度上講,高質量發展是預制菜未來發展的關鍵。
其次,要消除預制菜安全方面的隱患。企業當嚴格把好“標準關”,可以制定一套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尤其針對預制菜“兩次烹飪”的特點,明確食材全流程可回溯等要點。另外,是否可以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或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明廚亮灶”,規范產品詳情標識,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從而贏得消費者信任,都是企業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后,企業還需要加大探索預制菜的配送環節,預制菜的“最后一公里”要實現兼具消費者獲取的便捷性與有效性。滿足這一消費需求,未來預制菜企業是否能夠在生鮮超市、便利店、社區團購等更多合適的渠道進行鋪設,更方便、快捷地觸達到消費者,值得企業進一步思考。
總體看來,在政策、資本、市場的多方青睞之下,預制菜未來的大賣趨勢還將持續。但這也意味著預制菜的迭代更新將越來越快,未來企業能否在預制菜領域形成更強的關注度和吸引力,對于眾預制菜企業而言,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