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財說 尹柏
又有老將發新基,這次輪到了安信基金。
11月17日,安信基金旗下基金經理陳鵬擬任管理的安信洞見成長A/C即將首發。
對于從業時長超過13年的陳鵬而言,這是加入安信基金擔綱基金經理后的3年多時間中首只新發行的產品,也可以說是嶄新的開始。那么,陳鵬目前管理狀況如何?安信基金的投研能力又如何?
客觀來講,安信基金作為千億級基金公司,知名度并不高。
同時,安信基金在主動權益方面表現不出眾也無大過。但隨著基金經理不斷流失、清盤危機時刻高懸,一切并不安穩,尤其是在過度依賴個別基金經理的情況下。
固收人才流失年內5人離職,張翼飛撐起半個安信基金
資料顯示,安信基金成立于2011年末,作為券商系公募基金,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最新基金資產規模為1364.76億元,排名第39位。
最新數據顯示,安信基金擁有共計31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4.01年。值得注意的是,年內已有5名基金經理先后離職。
雖然基金經理業內跳槽、流動較為常見,但是就安信基金的規模而言,不足一年時間便有5名基金經理離職,幾乎占到總人數的六分之一,人才流失率著實有些大。
而同期安信基金新聘基金經理僅2人,已呈現出基金經理負增長局面,在公募規模仍具有較強增長力的時間節點,基金經理負增長在行業中頗為少見。
并且,根據安信基金此前基金經理變動數據看,2022年離職人數已經與過去2019年至2021年三年間離職總人數持平,人才流失率高企也反映出安信基金或存在發展瓶頸。
在離職名單中,莊園、鐘光正、肖芳芳、潘巍等4位均因個人原因離職,據悉上述4位基金經理均任職于安信基金固定收益部。
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在安信基金任職時長接近9年的基金經理莊園,自2013年加入安信基金,莊園便始終在公司固定收益部擔任基金經理,最高管理規模在2021年一季度末接近70億元。
與莊園同一天離職的,還有從業年限接近11年的鐘光正,其于2018年加入安信基金管理多只固收類基金。2022年3月時,鐘光正還新任安信新目標(A類:003030,C類:003031)基金經理,但卻在三個月之后離職。
值得注意的是,鐘光正此前作為長城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曾為長城基金奪得諸多業內大獎,但進入安信基金后雖然管理規模一度超過130億元,卻無顆粒獎項入賬。
近期人才的較高流失率,一定程度上讓安信基金的穩定性存疑,固收作為安信基金的一塊“王牌”,若不能保證人員穩定,便在暗中埋下較大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安信基金共發行管理了33只固收基金,合計規模757.44億元。
安信基金固收團隊起步較晚,2012年首只產品安信目標收益(A類:750002,C類:750003)成立,基金經理歷經變化,目前由安信基金最知名的明星基金經理張翼飛管理。
至2015年末,安信基金固收類基金漲至6只,規模超過120億元,而100億左右的規模也一直維持至2019年末,并在2020年突破200億元關口。
2021年,安信穩健增值(A類:001316;C類:001338)脫穎而出。以A類份額為例,僅一年時間規模便增長超過125億元,基金經理正是剛剛提到的張翼飛與李君共同管理。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產品A/C合計規模達239.21億元,為全市場規模最大的低倉位靈活配置基金。
不能否認的是,張翼飛所管產品業績的確出色,其管理的10只產品(A/C兩類合計)在2022年大市不佳、固收+基金紛紛虧損的情況下,僅有1只年內業績負增長。
當然,自2017年李君加入安信基金后,張翼飛、李君也堪稱黃金搭檔,目前共同管理著8只基金產品(A/C兩類合計)。
也正是源于業績優秀,截至2022年9月30日,張翼飛所管產品規模已經達到644.38億元,較2021年3月31日的102.11億元增長超500億元規模。
這也與其新發多只產品有關。2021年8月起至今的1年3個月時間中,張翼飛先后新發5只產品,可謂高產。
自2012年9月便加入安信基金固定收益部、現任混合資產投資部總經理的張翼飛,可以說與李君憑借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部門,不夸張的講,也撐起了半個安信基金。
那么再回看安信基金固定收益部的人事動蕩,如果有朝一日名氣、人氣雙收的張翼飛也因個中原因選擇離職,對安信基金或產生毀滅性打擊。
畢竟,雖然張翼飛一年多時間中新發行5只產品,但就單只規模體量而言,仍無法與龍頭相比。相較于大型基金公司,安信基金綜合實力、市場影響力均不具備優勢,投研團隊規模也難以相較,靈魂人物所打造磨煉的投資策略及紀律就變得至關重要。
只是,“小廟大佛”的局面又能維持多久?
14年老將年內表現欠佳,主動權益仍為公司薄弱環節
再來看看安信基金的主動權益類產品。相較于固定收益,安信基金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則相對薄弱,在多年發展后仍處于“撞大運”的境況。
雖然多只產品5年期業績較為出色,但是1年期、2年期表現平平,不具備穿越牛熊的實力。
以安信基金旗下主動權益產品規模第一的安信靈活配置(750001)為例,作為“元老級”且規模第一的產品,截至2022年9月末基金規模僅為37.52億元。且規模攀升主要集中在2021年,一年時間規模增長35億元,一定程度源于2019年、2020年憑借白酒等大消費行情業績表現較為出色。
但是,該產品近兩年收益率為-0.26%,稍稍跑贏同類平均,但近一年收益率僅為-19.11%,嚴重低于同類平均的-11.07%。
主動權益類規模第二的產品為三年封閉期的安信價值回報三年A(008954),該產品自2020年2月26日成立,至今三年封閉期即將結束,總回報為16.05%,好在仍為正增長。但諸多投資者在天天基金等平臺評論稱,認為該基金產品近期表現不佳,若不是封閉期的原因便會及早選擇賣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即將新發產品的基金經理陳鵬,目前是安信基金旗下投資年限最長的基金經理,投資經理任職時長為13.83年。
自2019年起,陳鵬先后管理安信新回報(A類:002770,C類:002771)、安信成長精選(A類:010033,C類:010034)。
從業績表現看,自2019年7月陳鵬開始管理安信新回報后,至2021年末的2年多時間里確實為該產品注入新的活力,也形成較高增長。以A類份額為例,產品規模從不足0.5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接近5.5億元。
但是,2022年陳鵬卻未能及時調整策略,在熊市失利。
安信新回報A年內至今收益率為-23.80%,對于大盤成長風格而言,不僅跑輸了同類平均,還跑輸了滬深300,年內排名也滑落至1803|2191,位于后20%行列。
正是源于年內表現不佳,直接拖累安信新回報的1年期、2年期收益。但在三年多的管理時間內,陳鵬仍錄得了80%的任職回報。
不過,陳鵬于2020年9月末接任的安信成長精選就沒有這么“走運”,或源于錯過了2020年大部分牛市時間,陳鵬在兩年多時間中的任職回報告負,僅為-7.94%。
陳鵬在采訪中曾表示,2013年到2018年是其投資生涯所經歷的第二個階段,也是非常難熬的調整期。期間周期性弱化、A股以結構性機會為主,新興產業成為主角,他所觀測市場和進行投資的方法逐漸失靈。
陳鵬表示,自2018年起找到了新的方向。但從其表現來看,2019年至今雖然時間線拉長,但從下行趨勢看或許正復制過往經歷。
雖然不能以一年多的表現就對基金經理陳鵬進行否認,但是在從業14年的時間中,對于如何應對震蕩,陳鵬仍未能良好把握。
安信基金若想發力主動權益基金,仍然任重道遠,之后的發展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