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在光伏組件龍頭里,晶澳科技(002459.SZ)近年來毫不吝嗇在產能擴張上的投資。
11月17日晚,晶澳科技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下稱晶澳太陽能),擬在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期建設光伏切片、電池、組件一體化智能工廠及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約102億元。
晶澳科技稱,上述投資符合公司未來產能規劃的戰略需要,有利于提升其一體化產能及研發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等。
晶澳科技近兩年頻繁擴產,其中不乏數筆百億投資。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自去年11月至今,晶澳科技公告了七筆擴產投資,涉及金額490.99億元。其中,四筆投資金額超過百億;今年內擴產金額已達到390.99億元。
從擴產內容看,晶澳科技多聚焦從硅片、電池到組件的一體化建設,且重點投資電池。七項擴產計劃中,除朝陽綜合產業基地外,均涉及對電池的投資。

在光伏行業,一直存在“專業化”和“垂直一體化”選擇的不同聲音。近年來,選擇“一體化”發展的企業越來越多,尤其在供應鏈價格高漲的背景下,擁有上下游產能可以更好地平衡利潤、保障供給。
目前光伏電池正處于技術變革的關鍵時刻,在企業競爭中的重要性凸顯。據界面新聞了解,晶澳科技在N型電池技術選擇上偏重TOPCon技術路線。
10月末,晶澳科技在業績會上表示,按照規劃,2023年底其N型高效電池產能將達27 GW,并規劃了其他N型高效電池產能。該公司仍將有部分電池外購,以滿足更多的N型高功率組件,預計明年N型高功率組件約占到其組件出貨的三成。
今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實現營收493.24億元,同比增長89%;歸母凈利潤為32.9億元,同比增長150.66%。該凈利同比增速,超過隆基綠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三家組件頭部公司。
同期,晶澳科技的電池組件出貨量27.1 GW,創下歷史新高。上半年,晶澳科技出貨量居全球第四。
財報顯示,晶澳科技寧晉1.3 GW的N型電池項目投產,N型組件陸續開始交付;包頭、越南、寧晉、揚州、曲靖、邢臺、合肥等新建項目按計劃推進。
11月8日,晶澳科技官微宣布,揚州基地10 GW高效電池項目開工。
該公司今年底規劃組件產能50 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左右;預計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超過75 GW,硅片和電池產能相應增加。

8月,晶澳科技發行百億可轉債用于擴產。10月下旬,該公司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已經獲得證監會受理。
截至11月16日收盤,晶澳科技下跌3.61%,收于60.01元/股,總市值14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