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本田新能源的“滑鐵盧”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本田新能源的“滑鐵盧”

傲慢的“油改電”,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文|探客出行  廖鴻杰

編輯|蛋總

本田汽車在中國市場正遭遇“滑鐵盧”。

11月3日,本田中國公布在華的最新銷售數據,2022年10月本田在華的單月銷量同比下降28.49%。

11月5日,本田中國借助進博會舞臺全球首發本田e:N2 Concept(簡稱“e:N2”)車型。同時高調地喊出,計劃到2027年在華投放10款純電車型。

本次進博會首秀的e:N2車型既是本田e:N純電品牌的第二款車型,也是本田在新能源市場“出師不利”之后的又一次嘗試。

昔日憑借著優秀的發動機性能,外加親民的產品價格,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本田也被親切地稱為“買發動機送車”的品牌。可如今,本田在華銷量的持續下降,產品價格也被一再下壓,入局新能源又是一路坎坷……

曾經如日中天的本田眼下正面臨著產品、銷量、口碑的多重壓力,再次高調進軍新能源純電市場也是迫不得的無奈之舉。

1、本田在華的“滑鐵盧”

日系車在華的“量價齊跌”已是大勢所趨。從最新的10月銷量數據來看,日系車的下行趨勢似乎比想象中要更快,尤其是三大日系車品牌中表現“較為平穩”的本田汽車。

11月3日,本田中國公告:2022年10月,本田在華的終端汽車銷量為10.61萬臺,同比下降28.49%,相比于9月已出現的16.78%同比下降,降幅擴大了11.71個百分點。

而2022年前十個月,本田在華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為115.65萬臺,同比下降7.94%,相比于前九個月出現的5.18%同比下降,前十個月的累計降幅再擴大2.76%個百分點。

無論是10月單月,還是前十個月累計的銷量,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行趨勢,且降幅在明顯地擴大。

本田銷量的下行,并非因某一家合資車企出現的問題,從9月東風本田(簡稱:東本)的同比大跌到10月廣汽本田(簡稱:廣本)的同比大跌,本田在中國市場的兩大合作車企均無一幸免。

可見,這一問題還是出現在本田自身品牌上,而非合作的合資車企上。

「探客出行」查閱廣汽集團的10月產銷數據發現:2022年10月廣本單月銷量約6.36萬臺,同比下降15.69%,降幅比9月擴大11.51個百分點;前十個月累計銷量約63.65萬臺,同比增長1.98%,較前九個月累計增速收窄2.43個百分點。

而另一方面,據東風汽車集團公布的10月產銷數據顯示:2022年10月東本單月銷量約5.18萬臺,同比下降21.82%,降幅比9月收窄11.10個百分點;前十個月累計銷量約56.37萬臺,同比下降6.42%,較前九個月的累計降幅擴大1.91個百分點。

本以為9月東本出現的32.92%同比大降是一次偶然,沒曾想10月除了東本在延續上月的同比下降外,廣本也出現了15.69%的同比下降。

對于本田在華銷量的“加速”下行,如果將其背后的緣由都歸根于對燃油車的保守,那么混合動力車型銷量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這又該如何去解釋?

本田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搭載了本田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在2022年前十個月的累計銷量約16.86萬臺,相比上年同期19.08萬臺的累計銷量,也出現了11.60的同比下降。

而這個混合動力,正是燃油車大戶本田引以為傲的重推產品,也是本田以傳統燃油車向電動化邁出的第一步嘗試。

2、本田造的“中國車”

正當本田在華的銷量數據出現“加速”下行的時候,本田又高調地推出了純電計劃。

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屆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本田汽車旗下e:N品牌的第二款概念車e:N2在上海迎來全球首秀。

本田中國官方口徑表示:“e:N2以不被定義的先鋒美學設計及創新的五感交互,開創EV新流派”。同時宣稱,這款全新概念車是在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前沿的中國市場,按照中國消費者需求,由中國年輕團隊研發打造的一款新產品。

在產品上,e:N2延續了e:N1基于“e:NArchitecture F”純電架構下的“動-智-美”造車理念。并以“車隨意動”、“感知交互”和“前瞻設計”取代了上一代e:N1車型的“人車一體”、“舒適便捷”和“未來科技”。

這款立足中國市場,為中國汽車消費者量身打造的產品,更是承載了本田進入新能源賽道的歷史重任。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極具“中國特色”的本田車,若不是因這次進博會e:N2的高調亮相,似乎早已經被市場所忽略。e:N品牌不但沒有借機“隱退”,反而高調地推出e:N2車型,且沒有出現大幅度調整,更讓人深感意外。

是繼續破罐子破摔,還是堅定的造車信念,抑或是臨陣磨槍的無可奈何?

2021年10月,本田中國發布了面向新能源的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2022年4月,e:N品牌旗下的首款車型e:N1正式亮相,東本和廣本兩個合資車企分別以e:NS1和e:NP1的區分命名方式,并行推向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按照本田中國官網所描述的:e:N品牌及首款車型的上市,將開啟本田中國電動化事業的新篇章。

而從東本e:NS1于4月上市發銷售算起,至今已有半年之久。

不知是本田對新篇章有所“誤解”,還是中國市場對本田有所“偏見”。e:N品牌的中國之路,不僅沒有本田所期待的這么美好,更是糟糕到了讓人直呼“沒譜”的地步。

「探客出行」從懂車帝獲悉:2022年5月開始交付的東本e:NS1車型,在10月的銷量僅有297臺,自交付以來近六個月的累計銷量為2432臺,平均每月銷量約405臺。

而從2022年6月開始交付的廣本e:NP1車型,在10月的銷量為629臺,交付以來五個月累計銷量為1908臺,平均月銷量甚至不到382臺。

綜合廣本e:NP1和東本e:NS1的銷量表現來看:本田e:N1車型,在2022年10月的銷量為926臺。自4月發布以來,近半年的累計銷量僅4340臺,平均月銷量不到800臺。

對比本田10月在華銷量10.61萬臺的總銷量,e:N品牌首款車型在10月的銷量占比僅有0.87%。若不是戰略轉型的需要,這種數據對于本田這樣的世界級車企品牌幾乎是不被容忍的。

與此同時,這一“糟糕”的銷量背后,還有本田e:N1(含:廣本e:NP1和東本e:NS1)在北京的全系2萬元的降價作為支撐。如不進行“以價換量”這份銷售成績單還將被大打折扣。

如此看來,本田純電品牌的首款車型,算是一款“敗筆”之作。

3、敷衍的造車心態

至于e:N品牌的首款車型“翻車”的根本原因,產品沒有什么競爭力這是一點,但在我們看來,更關鍵的一點是:本田對待新能源的“敷衍”態度,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作為一家跨國汽車品牌,本田也算是三大日系車中,第一個發現新能源的市場機遇,也是較早開始在新能源和電動化領域進行探索的日系車企,并且先于豐田近一年時間推出旗下的獨立電動車品牌。

然而,本田在新能源市場中給消費者展示出來的態度卻是,既想分得一杯羹,又不用心打磨產品,還總想著得到市場的認可……

在推出e:N獨立品牌前,本田就曾選擇一款熱銷燃油車來試水新能源市場。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外加一組電池包,一款既省錢、又省時、還省力,且售價近乎翻倍的“油改電”混動車型就這樣被“草率”地推向了市場。

這是本田入局新能源市場的嘗試。2021年2月,東本的CR-V混動改版車型正式上市,隨即2021年10月,廣本的皓影混動改版車型也被推向市場。

本想借助本田的市場知名度和消費者對本田品牌的認可去“薅羊毛”。沒想到,這一“油改電”的操作,不僅玩砸了本田的品牌形象,還讓人被扣以“智商稅”的帽子。

「探客出行」從懂車帝數據獲悉,目前本田品牌在華市場的在售新能源(能上綠牌)車型共有四款,除了新上市的兩款e:N品牌車型外,另外兩款就是通過東本和廣本的“油改電”插混車型。

數據顯示:自2021年11月到2022年10月的這過去一年時間里,東本CR-V PHEV車型的累計銷量1.13萬臺,平均月銷約945臺;廣本皓影PHEV車型的累計銷量為4651臺,平均月銷量不到388臺。

對比之下,東本CR-V燃油車在10月的銷量約1.64萬臺,已經是1.45倍于CR-V PHEV過去一年的累計銷量,而近一年的累計銷量為21.15萬臺。廣本皓影的燃油車在10月的銷量約1.06萬臺,更是2.28倍于皓影 PHEV過去一年的累計銷量,而近一年的累計銷量為12.46萬臺。

而在這一“慘淡”的銷量背后,產品價格也必然會被大打折扣。

懂車帝數據顯示:廣本皓影 PHEV北京地區在售的三款車型均為2022年新款,即便如此也出現了全系5萬元的降價優惠,最高降幅超18%。而東本CR-V PHEV車型因上市早于廣本半年,在售的2021年款車型更是出現了全系6.81-7.00萬元的降價,最高降幅更是達到了近25%。

降價都換不來銷量,本田的“油改電”徹底讓消費者喪失了對本田新能源車的信任,或許這才是e:N品牌出師不利的關鍵。

最后,熟悉合資品牌車型的人可能都會知道,同一個外資品牌在和國內車企合作時,都喜歡將同一套技術分別放在不同的合資車企生產線上,然后在外觀上做一些差異化改動,以兩款或多款產品的方式推向市場。

如此一來,既節省了產品的研發支出,又平衡了各合作車企間的利益分配。

例如,東本的CR-V和廣本的皓影其實是同一款車型,或者叫做兄弟車型。這都是基于同一個平臺,同一套動力系統,包括車身尺寸都是極為接近的……以本田在華的兩個合資公司,做出的兩條產品線。無論二者在市場上如何去競爭,只要有一方能大賣,最終的受益者都是本田。

這種“套娃”的游戲,也并非只是本田一個品牌在玩,同樣在大眾、豐田等合資品牌上也經常出現。

4、結語

在經歷過“油改電”的一番“魔改”后,本田深知中國的消費市場不是好糊弄的。

e:N品牌的“問世”,不但在產品上進行了一次深度打磨,同時在新車售價上也作出了大讓步。然而,丟掉了初步的信任,再加上表現平平甚至遠不如國內新能源的車型,本田走過的這一段彎路算是自討苦吃。

十年前,中國汽車市場幾乎被幾個合資品牌所壟斷,自主品牌因技術跟不上,也只能做合資不愿涉足的中低端入門級車型。對于汽車稍有挑剔的消費者,除了幾個合資品牌還真沒得選。

如今,自主品牌的四面開花,互聯網造車更是百花齊放。汽車市場的主動權已轉向了消費者,“非你不可”的短缺年代早已經過去。

傲慢的大牌合資車企是該重新審視新時代的汽車消費群體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本田

4.5k
  • 廣汽集團2024年匯總營收4016.5億、海外市場毛利率達14.72%
  • 廣汽本田全新純電P7下線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本田新能源的“滑鐵盧”

傲慢的“油改電”,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文|探客出行  廖鴻杰

編輯|蛋總

本田汽車在中國市場正遭遇“滑鐵盧”。

11月3日,本田中國公布在華的最新銷售數據,2022年10月本田在華的單月銷量同比下降28.49%。

11月5日,本田中國借助進博會舞臺全球首發本田e:N2 Concept(簡稱“e:N2”)車型。同時高調地喊出,計劃到2027年在華投放10款純電車型。

本次進博會首秀的e:N2車型既是本田e:N純電品牌的第二款車型,也是本田在新能源市場“出師不利”之后的又一次嘗試。

昔日憑借著優秀的發動機性能,外加親民的產品價格,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本田也被親切地稱為“買發動機送車”的品牌。可如今,本田在華銷量的持續下降,產品價格也被一再下壓,入局新能源又是一路坎坷……

曾經如日中天的本田眼下正面臨著產品、銷量、口碑的多重壓力,再次高調進軍新能源純電市場也是迫不得的無奈之舉。

1、本田在華的“滑鐵盧”

日系車在華的“量價齊跌”已是大勢所趨。從最新的10月銷量數據來看,日系車的下行趨勢似乎比想象中要更快,尤其是三大日系車品牌中表現“較為平穩”的本田汽車。

11月3日,本田中國公告:2022年10月,本田在華的終端汽車銷量為10.61萬臺,同比下降28.49%,相比于9月已出現的16.78%同比下降,降幅擴大了11.71個百分點。

而2022年前十個月,本田在華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為115.65萬臺,同比下降7.94%,相比于前九個月出現的5.18%同比下降,前十個月的累計降幅再擴大2.76%個百分點。

無論是10月單月,還是前十個月累計的銷量,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行趨勢,且降幅在明顯地擴大。

本田銷量的下行,并非因某一家合資車企出現的問題,從9月東風本田(簡稱:東本)的同比大跌到10月廣汽本田(簡稱:廣本)的同比大跌,本田在中國市場的兩大合作車企均無一幸免。

可見,這一問題還是出現在本田自身品牌上,而非合作的合資車企上。

「探客出行」查閱廣汽集團的10月產銷數據發現:2022年10月廣本單月銷量約6.36萬臺,同比下降15.69%,降幅比9月擴大11.51個百分點;前十個月累計銷量約63.65萬臺,同比增長1.98%,較前九個月累計增速收窄2.43個百分點。

而另一方面,據東風汽車集團公布的10月產銷數據顯示:2022年10月東本單月銷量約5.18萬臺,同比下降21.82%,降幅比9月收窄11.10個百分點;前十個月累計銷量約56.37萬臺,同比下降6.42%,較前九個月的累計降幅擴大1.91個百分點。

本以為9月東本出現的32.92%同比大降是一次偶然,沒曾想10月除了東本在延續上月的同比下降外,廣本也出現了15.69%的同比下降。

對于本田在華銷量的“加速”下行,如果將其背后的緣由都歸根于對燃油車的保守,那么混合動力車型銷量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這又該如何去解釋?

本田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搭載了本田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在2022年前十個月的累計銷量約16.86萬臺,相比上年同期19.08萬臺的累計銷量,也出現了11.60的同比下降。

而這個混合動力,正是燃油車大戶本田引以為傲的重推產品,也是本田以傳統燃油車向電動化邁出的第一步嘗試。

2、本田造的“中國車”

正當本田在華的銷量數據出現“加速”下行的時候,本田又高調地推出了純電計劃。

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屆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本田汽車旗下e:N品牌的第二款概念車e:N2在上海迎來全球首秀。

本田中國官方口徑表示:“e:N2以不被定義的先鋒美學設計及創新的五感交互,開創EV新流派”。同時宣稱,這款全新概念車是在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前沿的中國市場,按照中國消費者需求,由中國年輕團隊研發打造的一款新產品。

在產品上,e:N2延續了e:N1基于“e:NArchitecture F”純電架構下的“動-智-美”造車理念。并以“車隨意動”、“感知交互”和“前瞻設計”取代了上一代e:N1車型的“人車一體”、“舒適便捷”和“未來科技”。

這款立足中國市場,為中國汽車消費者量身打造的產品,更是承載了本田進入新能源賽道的歷史重任。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極具“中國特色”的本田車,若不是因這次進博會e:N2的高調亮相,似乎早已經被市場所忽略。e:N品牌不但沒有借機“隱退”,反而高調地推出e:N2車型,且沒有出現大幅度調整,更讓人深感意外。

是繼續破罐子破摔,還是堅定的造車信念,抑或是臨陣磨槍的無可奈何?

2021年10月,本田中國發布了面向新能源的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2022年4月,e:N品牌旗下的首款車型e:N1正式亮相,東本和廣本兩個合資車企分別以e:NS1和e:NP1的區分命名方式,并行推向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按照本田中國官網所描述的:e:N品牌及首款車型的上市,將開啟本田中國電動化事業的新篇章。

而從東本e:NS1于4月上市發銷售算起,至今已有半年之久。

不知是本田對新篇章有所“誤解”,還是中國市場對本田有所“偏見”。e:N品牌的中國之路,不僅沒有本田所期待的這么美好,更是糟糕到了讓人直呼“沒譜”的地步。

「探客出行」從懂車帝獲悉:2022年5月開始交付的東本e:NS1車型,在10月的銷量僅有297臺,自交付以來近六個月的累計銷量為2432臺,平均每月銷量約405臺。

而從2022年6月開始交付的廣本e:NP1車型,在10月的銷量為629臺,交付以來五個月累計銷量為1908臺,平均月銷量甚至不到382臺。

綜合廣本e:NP1和東本e:NS1的銷量表現來看:本田e:N1車型,在2022年10月的銷量為926臺。自4月發布以來,近半年的累計銷量僅4340臺,平均月銷量不到800臺。

對比本田10月在華銷量10.61萬臺的總銷量,e:N品牌首款車型在10月的銷量占比僅有0.87%。若不是戰略轉型的需要,這種數據對于本田這樣的世界級車企品牌幾乎是不被容忍的。

與此同時,這一“糟糕”的銷量背后,還有本田e:N1(含:廣本e:NP1和東本e:NS1)在北京的全系2萬元的降價作為支撐。如不進行“以價換量”這份銷售成績單還將被大打折扣。

如此看來,本田純電品牌的首款車型,算是一款“敗筆”之作。

3、敷衍的造車心態

至于e:N品牌的首款車型“翻車”的根本原因,產品沒有什么競爭力這是一點,但在我們看來,更關鍵的一點是:本田對待新能源的“敷衍”態度,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作為一家跨國汽車品牌,本田也算是三大日系車中,第一個發現新能源的市場機遇,也是較早開始在新能源和電動化領域進行探索的日系車企,并且先于豐田近一年時間推出旗下的獨立電動車品牌。

然而,本田在新能源市場中給消費者展示出來的態度卻是,既想分得一杯羹,又不用心打磨產品,還總想著得到市場的認可……

在推出e:N獨立品牌前,本田就曾選擇一款熱銷燃油車來試水新能源市場。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外加一組電池包,一款既省錢、又省時、還省力,且售價近乎翻倍的“油改電”混動車型就這樣被“草率”地推向了市場。

這是本田入局新能源市場的嘗試。2021年2月,東本的CR-V混動改版車型正式上市,隨即2021年10月,廣本的皓影混動改版車型也被推向市場。

本想借助本田的市場知名度和消費者對本田品牌的認可去“薅羊毛”。沒想到,這一“油改電”的操作,不僅玩砸了本田的品牌形象,還讓人被扣以“智商稅”的帽子。

「探客出行」從懂車帝數據獲悉,目前本田品牌在華市場的在售新能源(能上綠牌)車型共有四款,除了新上市的兩款e:N品牌車型外,另外兩款就是通過東本和廣本的“油改電”插混車型。

數據顯示:自2021年11月到2022年10月的這過去一年時間里,東本CR-V PHEV車型的累計銷量1.13萬臺,平均月銷約945臺;廣本皓影PHEV車型的累計銷量為4651臺,平均月銷量不到388臺。

對比之下,東本CR-V燃油車在10月的銷量約1.64萬臺,已經是1.45倍于CR-V PHEV過去一年的累計銷量,而近一年的累計銷量為21.15萬臺。廣本皓影的燃油車在10月的銷量約1.06萬臺,更是2.28倍于皓影 PHEV過去一年的累計銷量,而近一年的累計銷量為12.46萬臺。

而在這一“慘淡”的銷量背后,產品價格也必然會被大打折扣。

懂車帝數據顯示:廣本皓影 PHEV北京地區在售的三款車型均為2022年新款,即便如此也出現了全系5萬元的降價優惠,最高降幅超18%。而東本CR-V PHEV車型因上市早于廣本半年,在售的2021年款車型更是出現了全系6.81-7.00萬元的降價,最高降幅更是達到了近25%。

降價都換不來銷量,本田的“油改電”徹底讓消費者喪失了對本田新能源車的信任,或許這才是e:N品牌出師不利的關鍵。

最后,熟悉合資品牌車型的人可能都會知道,同一個外資品牌在和國內車企合作時,都喜歡將同一套技術分別放在不同的合資車企生產線上,然后在外觀上做一些差異化改動,以兩款或多款產品的方式推向市場。

如此一來,既節省了產品的研發支出,又平衡了各合作車企間的利益分配。

例如,東本的CR-V和廣本的皓影其實是同一款車型,或者叫做兄弟車型。這都是基于同一個平臺,同一套動力系統,包括車身尺寸都是極為接近的……以本田在華的兩個合資公司,做出的兩條產品線。無論二者在市場上如何去競爭,只要有一方能大賣,最終的受益者都是本田。

這種“套娃”的游戲,也并非只是本田一個品牌在玩,同樣在大眾、豐田等合資品牌上也經常出現。

4、結語

在經歷過“油改電”的一番“魔改”后,本田深知中國的消費市場不是好糊弄的。

e:N品牌的“問世”,不但在產品上進行了一次深度打磨,同時在新車售價上也作出了大讓步。然而,丟掉了初步的信任,再加上表現平平甚至遠不如國內新能源的車型,本田走過的這一段彎路算是自討苦吃。

十年前,中國汽車市場幾乎被幾個合資品牌所壟斷,自主品牌因技術跟不上,也只能做合資不愿涉足的中低端入門級車型。對于汽車稍有挑剔的消費者,除了幾個合資品牌還真沒得選。

如今,自主品牌的四面開花,互聯網造車更是百花齊放。汽車市場的主動權已轉向了消費者,“非你不可”的短缺年代早已經過去。

傲慢的大牌合資車企是該重新審視新時代的汽車消費群體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潼南县| 博白县| 连城县| 贵州省| 抚顺市| 海阳市| 桦川县| 汉中市| 怀远县| 湘潭市| 兴安县| 乌恰县| 石渠县| 连山| 军事| 任丘市| 广州市| 梅州市| 文昌市| 汕头市| 绍兴县| 祁门县| 卢氏县| 平阴县| 玉环县| 丰宁| 改则县| 萨迦县| 城口县| 武平县| 凉山| 通渭县| 绵阳市| 万载县| 泗洪县| 石柱| 慈利县| 文安县| 彝良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