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咖智庫 豆豆 金刀
編輯|G3007
10月底馬斯克接手推特后,在推特掀起了一場裁員風暴,目前這場風暴已經在硅谷持續發酵,Meta、亞馬遜......等巨頭紛紛爆出裁員消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推特的裁員中,并沒有像國內互聯網巨頭讓員工“畢業”時般慷慨,等待他們的只有立刻走人和廉價賠償。
國內互聯網公司從去年開始持續“畢業”員工。不過這些被“畢業”的員工,基本上都按照勞動法的要求拿到了N+1的賠償。所謂N+1是指按照工作年限來計算賠償年限,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三年,那么在公司裁員時候需要賠償4個月工資,而且賠償的基數是按照過去十二月平均薪資來計算。對于以高薪聞名的互聯網企業,這筆賠償金額非常可觀。但是此次推特裁員中,按照加州的法律并沒有N+1的要求,甚至美國各州也沒有這樣的福利,最多只能給員工60-90天的賠償,并且不看工作年限。按照網上公開數據來推算,一名主管級別的推特工程師,年薪24萬美元,按照月薪2萬美元計算,最終獲得的賠償也只在4萬到5萬美元,合人民幣30-40萬元之間,但同樣級別的高級工程師在國內被裁員,最高可以拿到百萬級別的賠償。
更加令人寒心的是,馬斯克的裁員比起國內大廠近乎“殘暴”,人們在公司的IT賬戶被鎖,職業生涯由不夠人性化的郵件終結,半數員工隊伍瞬間灰飛煙滅。這簡直就像復仇者聯盟中的滅霸決定在商業領域小試身手。一些推特員工已經對公司提起訴訟,聲稱公司違反了《工人調整和再培訓通知法》和加州的WARN法案,該法案要求公司在大規模解雇員工時至少提前60天通知,不過并沒有影響馬斯克拔刀的速度。目前原7500人的推特已經完成了4400人的裁員工作,并且還在持續。于此相比,國內相對比較溫和,很多人在接到通知后,HR都會給員工個把月緩沖期,用來看看內外部機會。
埃隆·馬斯克對于推特(Twitter)的收購引發了政策上的問題:如此重要的公共討論平臺能被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有嗎?引發了法律上的問題:他在收購完成后的幾天內開掉如此多員工的決定合法嗎?還有策略的問題:通過把商業模式從依賴廣告轉到依賴付費訂閱,推特能賺錢嗎?但這同時又是對于特定管理風格的一場極端公共測試。在對于工作、決策和CEO所扮演角色的認識方面,馬斯克先生在逆流而上。
他對于員工的態度是其反主流舉措的明顯例證。作為一名未來主義者,馬斯克先生是一名相當老派的老板,他不喜歡遠程辦公。今年早些時候,他給特斯拉的員工發了郵件,要求他們每周至少在辦公室工作40小時。他發推文指出,任何認為這種要求過時的人都可能是“在某處假裝工作”。曾經硅谷的互聯網公司令人趨之若鶩,國內甚至專門有中介幫人“潤過去”,很多人幻想著到了美國以后就能過上躺平摸魚的生活,永遠擺脫國內996的卷。現在馬斯克的這一引領風尚的做法正在表明:躺平是不可能的。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況且都會出現996和裁員,幻想跑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躺平,無疑癡人說夢。
他的批評者不得不承認,這種“要么聽我的,要么滾蛋”的策略以前曾奏效過。在他的另兩家公司特斯拉和SpaceX,馬斯克先生也許沒能展示同理心,但他宣揚著從普及電動汽車到殖民火星等像行星一樣宏大的使命感。很難講他這一招在推特能否奏效。他對于該產品特別宏偉的愿景是打造充滿了自由言論的“數字城鎮廣場”。然而,這一次他并非是在挑戰動作遲緩的在位者,而是在給一家已有的企業打補丁。在這里,判斷和政治與工程技術同樣重要。
馬斯克先生決策的方式也不走尋常路。對于CEO如何決策的研究相對較少,但哈佛商學院在2020年的一篇工作論文中就此進行了嘗試,詢問該院的262名校友日常工作中是如何決策的。
論文作者發現,的確有很多種不同的決策方式:有些經理人主要憑直覺,另一些人采取非常正式的流程。但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更加結構化流程的老板,一般所領導的公司規模更大、增長更迅速(隨意決策的公司走向則不明確),他們也更傾向于緩慢決策。馬斯克先生及其追隨者們決策時則截然不同:迅速、非正式、有侵略性。關于被解雇的推特員工受邀重回公司的報道已經在滿天飛了。
馬斯克先生在另一個方面也非正統。管理領域思想家Peter Drucker稱,CEO應該成為外部世界與公司內部運作之間的橋梁。Drucker寫道,在公司中沒有任何其他職位的人能夠兼具這兩種視野。
與其說馬斯克先生是在鴻溝上架橋,還不如說他使得公司內部和外部不分。他的個人品牌和財富是與經營的其他公司分不開的。他在推特公司走得更遠了,在自己的推文中提出產品理念,對觀眾的觀點開展問卷投票,并就情況的進展進行實時評論。而且推特自身就是每個人就事物發展公開發表意見的平臺,其中包括用戶、前員工、創立公司的人、政策制定者和專家,本身就沒有什么內部可言。
你可能會抗議說馬斯克先生和這筆交易一樣,都是特例。當他首次就購買推特出價時,他明確說不是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他后來曾努力想要完全退出該交易。擁有社交媒體平臺的億萬富翁的故事,與多數公共公司拿年薪高管所面臨的挑戰,兩者相去甚遠。也許如此。但如果馬斯克先生通過對員工殘酷、不借助PPT決策、通過玩梗做管理這一套,在最新的一次歷險中再次取得成功的話,MBA的教程可能真是需要更新才行了。
至少,馬斯克先生成為了全世界勞動人民的教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證明了,充滿鮮花的烏托邦世界并不存在。在工作中躺混摸魚,只不過是在溫水煮青蛙,水總有開的一天,青蛙未必還能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