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外管理雜志
我當時去海外做生意是有原因的。
在日本,當我去日立、東芝、三菱這些大公司推銷產品時,屢屢遭到拒絕,總是吃閉門羹。
一是因為這些大企業都有系列的零部件供應商。
二是因為大企業是精英集團,它們一流的研究所、一流的技術人員,不會把京瓷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放在眼里。
在它們研發的最新的電子產品中,如果要用京瓷的零部件,它們覺得不放心,無法信任。
松下因為一開始就同我們交往,我們做出了實績,所以才使用我們的產品。
好像是講究門第,講究信用。必須出身名門,或者有大資本做背景,否則,在日本社會中就沒有人理睬你,我感覺到了這種悲哀。
所以我就想去國外一展身手。
我動身去國外,向RCA、通用電氣、威斯汀豪斯推銷。
日本大企業都向它們學習,如果這些國外最先進的企業能夠使用我們的材料,那么日本大企業也會模仿跟風。
就是說,日本企業花費技術專利費,引進國外的技術設備,而國外企業告訴他們“這里的材料用的是日本京瓷的產品”。
那么日立也好、東芝也好,不管情愿不情愿,都不得不使用我們京瓷的產品。
在日本不管怎樣低頭懇求,大企業都不肯使用,那么先請國外企業使用。
抱著這個想法,奔赴國外,一舉成功,京瓷才得到了快速成長的機會。
當時,我有一種深切的感受。
哪怕國外企業,如果質量、技術、價格三個條件不能同時得到滿足的話,它們也不會買京瓷的產品。
而這三個條件,京瓷全部順利通過。
這時我就想到:“正是當年松下的嚴厲,才鍛煉了我,才有今天的我。”
當年喋喋不休、抱怨不止的貼牌加工企業中,一大批都倒閉了。
而我卻在松下的苛刻要求下獲得了成長,具備了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足以在國外市場上伸展拳腳。
由此看來,必須向松下表示由衷的敬意,真應該雙手合十:“真的很好,正是你嚴酷的采購態度鍛煉了我。今天我能夠馳騁于全世界,正是當年松下嚴格要求的結果啊!”
我對松下充滿了感激之情。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面對嚴峻的環境,決不逃避退縮,從正面接受,千方百計以求突破。
正是這種真摯的態度帶來了喜人的成果。就是說,忍受松下的苛刻要求,不回避、不逃跑,正面面對,解決問題。
這種積極奮斗的精神,培育了京瓷在質量、技術、價格各個方面的強大的競爭力,因而能在國外順利打開局面。
直面困難的時候,更要堅定信念做正確的選擇
我迄今為止的人生,就是一個被工作追逼、又不斷追逼工作的人生。
但是,當回顧自己的人生時,我卻深切地感覺到“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有許多的辛勞。
但是,當今天回頭再看包括這些辛勞在內的一切時,我禁不住由衷地感嘆:“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啊!”
這樣的幸福人生來自哪里呢?
我認為,不管遭遇何種境況,都懷抱強烈的信念,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不屈不撓地實踐這一條,這才帶來了我的幸福人生。
我認為,根據選擇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們既可以創造自己燦爛的人生,也可以糟蹋毀壞自己的人生。
無論是誰,在人生中都會遭遇意料之外的障礙。
當直面困難的時候,究竟朝著哪個方向前進呢?
一切判斷都來自自己的“思維方式”。一個接一個的判斷積累起來,人生的結果自然就會呈現。
這樣說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只要依據將自己引向正確方向的“思維方式”進行判斷,那么不管面對任何局面都不會感到迷惑,都能夠采取正確的行動,從而帶來好的結果。
相反,世上也有將自己引向錯誤方向的“思維方式”,比如,“只要對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心,或者浮躁任性的情緒等。
只具備這種思維方式、這種判斷基準的人,只會被自己那顆搖擺不定的心所支配。
人是脆弱的動物,容易敗于環境,輸給自身的欲望,心亂神迷,若無其事地干起違背正道的勾當。
正因如此,在感覺困惑的時候,成為判斷基準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就非常重要。
引導自己走向正確方向的“思維方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走上美好人生之路的指南針。
受到來自周圍的壓力時更需要為實現目標而自我燃燒的熱情
正像物質可以分為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一樣,人也可分為三種類型: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點火就能燃燒的可燃型的人,點火也無法燃燒的不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的人,都必須是具有燃燒般熱情的、自燃型的人。
在直面困難時,在受到來自周圍的壓力時,我們往往會退縮、妥協。
但正是在這種困難的時刻,才需要具備不屈不撓的斗爭心、為實現目標而能自我燃燒的人。
然而,自以為優秀的人,他們往往對自燃型的人冷眼相看,該行動時卻顧忌別人對自己怎么看,一邊算計一邊約束自己的行動,而成為不燃型的人。
團隊中有不燃型的人,整個團隊就不能燃燒,必將在某個地方停滯不前。
對工作的態度是否純粹,是否具備燃燒般的熱情,這可以說顯示了一個人的本性。
我們必須成為每個成員都認真投身工作的燃燒的團隊。
能自我燃燒,并將多余的能量給予伙伴的自燃型的人,至少是能與大家一起燃燒的可燃型的人,由這樣的人組成的團隊一定能夠建功立業。
逆境中心懷感謝勇敢面對必將帶來日后美好的幸運
面對困難和逆境,不要消極悲觀、不要哀嘆、不要消沉,要將其視為磨煉心志的絕佳機會,正面面對,勇敢挑戰。
初中入學考試失敗,大學入學考試失敗,就職考試也失敗,我度過了充滿屈辱的灰色的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
在別人看來,或許認為我很不幸。當時,我自己也常常哀嘆“我是多么倒霉啊!”
但是,現在想起來,正是因為有了艱苦的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才有了現在的我。如果我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就不能提高人格。
即便創辦了公司,也無法獲得部下的尊敬和信賴。
也許正是因為青少年時代經歷的種種艱辛,人格得到磨煉,我才能成長為經營者。
就是說,我少年時代的艱難與不幸,是上天為了讓我此后獲得幸福而賜予的寶貴禮物。
身處逆境,反過來要對上天給予的逆境心懷感謝,要勇敢面對。
抱有這種心態的人,他的艱苦經歷必將帶來日后美好的幸運。我堅信這一點。
改變觀察的角度復雜的現象不過是單純實物的投影
要作出公正的、準確的判斷,關鍵是有一雙純凈的不帶偏見的眼睛,不被細枝末節所蒙蔽,直奔問題的根源。
用這樣的目光觀察問題,不僅是企業內部的矛盾,大到國際問題,小到家庭糾紛,當事人出于各自的利害,成見、偏見一再疊加,把問題搞得復雜。
因此,越是看似錯綜復雜的問題,越是要趕快回歸原點,依據單純的原理原則作出決斷。
那些棘手的、貌似無法解決的難題,只要正面面對,以真誠的目光,根據單純明快的原理,從是非、善惡的角度判斷就能解決。
接受我的委托擔任稻盛財團副理事長、又是世界著名數學家的廣中平佑先生有如下卓見:“看似復雜的現象,其實不過是簡單事物的投影而已。”
廣中先生曾解開過前人未解的數學難題。
通常,數學等自然科學的問題都要通過要素解析求得解決,但廣中先生反其道而行之,從提高一個“次元”來求解。
就是說,二元的問題放在三元的視野來觀察,就能得出簡單明快的答案。
這一觀點,廣中先生作了一個簡單的比喻,讓我們這些外行也一聽就懂。
假設有一個平面交叉的十字路口,沒有信號燈,有車從四面同時開來,有的車要轉彎,有的車要直行,陷入一片混亂。
從平面交叉這個二元視圖中,這種混亂無法解決。
但是再加進“高度”這一元,即用三元的視角來看,結果將會怎樣呢?
就是說,在十字路口把平面交叉變為立體交叉——那樣,不用紅綠燈,車輛也能暢通無阻。這就是我的想法。
許多情況,乍看復雜的現象不過是單純事物的投影。
所以改變觀察的角度,或者提高一個層次重新審視問題,答案往往簡單明了。
廣中先生一語中的。我們應該具備把事情簡單化、直接抓住事物本質的“高層次的眼光”。
擺脫私心、利己心的束縛走出利害和執著的圈子,從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發,就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