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角金融 李海霞
編輯| 付影
資本大佬多愛險企。
王健林的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姚振華增資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密春雷持股上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劉益謙則一手參與創辦了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華人壽”),自成立之初,親任董事長至今。
歷經15年風雨,國華人壽怎么樣了?曾在兩家險企持有股份的劉益謙,為何對國華人壽情有獨鐘?
1、三季度償付能力下滑,一款產品退保率高達55%
來源:國華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來源:企業預警通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國華人壽2022年三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3.15%、166.58%,相比上季度下降了10.15%、8.49%,且低于行業平均值221.1%、219.14%。
償付能力即償還債務的能力,是衡量險企財務狀況的基本指標。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每承擔一份保單,都將增加一筆賠償風險。險企的償付能力越高,無法賠付的風險越小。可見,償付能力與投保人的后續賠付息息相關。
三季度,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國華人壽實際資本為361.84億元,較上季度末下降15.65億元,而最低資本為217.22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6億元。
國華人壽表示,償付能力的變動屬于季度間的正常波動,目前是符合監管要求的。
不久前,國華人壽等5家公司因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被銀保監會通報,內容涉及期間為2017年。對此,國華人壽向《北京商報》表示,因涉及數據金額較小,對公司當時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不構成重大影響。對于通報內容,國華人壽上下高度重視,在2017年接受現場檢查后,全面開展并已完成相關整改工作。
退保方面,2022年三季度國華人壽退保金額最大的產品為國華泰山5號年金保險,退保規模為11.69億元,退保率為14.27%。
此外,退保率前三的產品為國華華瑞1號年金保險(投資連結型)A款、國華附加鑫賬戶兩全保險(萬能型)A款(2015)、國華智多寶終身壽險(萬能型)(B賬戶)。其中,國華華瑞1號年金保險(投資連結型)A款退保金額為4686萬元,退保率為55.03%,超過一半。國華人壽表示,這款產品規模較小,對公司的整體業務影響非常小。
來源:國華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從退保的產品類型來看,主要集中在壽險和年金險。“年金險、終身壽險等險種,一方面,它的保險周期比其他險種長;另一方面,它需要付出的保費規模和量級都比較大。”保險業分析人士張德欣對《中國科技投資》說。對于這些險種退保費率提高的原因,張德欣認為,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對企業或個人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繼而產生一個連帶效應。人們在保證其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保險相對來講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需求。”
2、資本大佬劉益謙加碼國華人壽,賭對了嗎?
國華人壽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全國性壽險公司。截至2022上半年末,國華人壽已開設18家省級分公司、91家中心支公司等共計113家分支機構,基本覆蓋中國中東部地區和主要保費大省。
三季報顯示,天茂集團(000627.SZ)持有國華人壽24.71億股份,占總股本的51%,為控股股東,其他6家股東為:寧波凱益合貿易有限公司、寧波博永倫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漢晟信投資有限公司、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岸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有國華人壽15%、14%、9%、9%、1%及0.23%的股權。
來源:國華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國華人壽法人、董事長為資本大佬劉益謙。1963年出生于上海,已近知天命年齡的劉益謙有著一段傳奇的資本故事。
初中還沒畢業的時候,劉益謙便已經開始進入社會。當時他對在好好讀書的同學說“你們讀書吧,我賺錢去了”。劉益謙做過多種行當,做皮包生意、開出租車等,最終在資本市場通過炒賣國庫券、買豫園商城股票,還有大量收購股票認購證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第一桶金。
千禧年時,劉益謙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資”;2004年,新理益收購湖北天茂集團的前身百科藥業20%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劉益謙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
當年年底,劉益謙始涉足保險,借助新理益成立天平車險,持股比例為20%。三年后,劉益謙成立國華人壽,持股19.9%,自此拿下“財壽”雙牌照。
后續兩家險企的走向相差較大。
2014年,天平保險以新增2.16億股股份吸收合并安盛保險有限公司,并更名為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盛天平”)。2019年,劉益謙將手中剩余的50%股權悉數轉讓給法國安盛集團。自此,安盛天平成為外資獨資險企。
對于國華人壽,劉益謙則通過一系列增資、股權受讓等方式,最終在2016年,通過天茂集團持有國華人壽51%股權,實現實際控股。
劉益謙對于兩家險企一增一減的行動,與它們的業績表現脫不開關系。
安盛天平2017-2019三年間連年虧損,凈利潤分別為-2084萬元、-2.75億元、-1.51億元。反觀國華人壽,2017-2019年,分別實現凈利潤27.33億元、20.55億元、22.16億元。最新一年的財報來看,國華人壽實現營收495.83億元、凈利潤8.49億元。
隨著天茂集團陸續出讓化工、醫藥等業務,保險成為核心業務,國華人壽亦成為其重要資產,2018年,保險業務收入占到天茂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的97%;2022上半年末時,保險業務收入占比已達到99.99%以上。
隨著國華人壽成為天茂集團最大的一顆“金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天茂集團對其持續加碼了。
2019年時,天茂集團曾向其他全部股東通過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以及支付現金的形式,對國華人壽實施吸收合并。不過,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并未達成。次年,天茂集團公告宣布終止。原因是外部資本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部分交易對方對本次重組的股份發行價格、標的公司估值等核心條款提出了新的意見,交易對方無法在原定計劃時間內與上市公司就此達成一致。
3、天下大勢,唯穩致遠
多年的發展,國華人壽已經在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2022年三季度末總資產為2727.93億元,在48家險企中排第15名;累計實現規模保費324億元,排名市場前列。
銷售渠道上,國華人壽以銀保渠道為主,實現保費規模為293億元,貢獻占總保費比重超過90%。
不過,國華人壽在內控上存在一些問題。今年來,國華人壽出現分公司處罰情況3次:
國華人壽河南分公司因未按規定持續識別客戶身份識別、報送大額、可疑交易報告,被罰77萬元;
廊坊中心支公司因未經批準變更分行機構營業場所,被罰款8萬元;
濱州中心支公司因虛列費用合計13.72萬元,被罰12萬元。
此前,國華人壽還出現過客戶向保險公司投訴退保問題,反被業務員投訴至工作單位的事件。對于此事的后續,國華人壽回應系員工個人行為,已當面道歉。
任何一家企業來講,業績是生存與發展的根源所在。不過,業績的發展,在于扎實穩健的根基,不管是從業務上,營銷上,還是風控、服務上。
你看好國華人壽未來的發展嗎?是否買過他家的保險?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