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空間無限大,一文解鎖“光伏+”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空間無限大,一文解鎖“光伏+”

“光伏+”給予了光伏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文|光伏頭條

“雙碳”目標的提出,“光伏+”成為繼“互聯網+”之后又一個強勁風口,充滿著蓬勃發展的未來。

風電場、農林、魚塘、充電樁、冷庫……,“光伏+”給予了光伏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01 農光互補

農業光伏就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于現代農業,就是將太陽能發電技術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提供等領域的一種新型農業。簡單來說,就是“一塊土地,多種用途”。因其節約土地、就近消納、能夠與農業結合的經濟性等優勢得到了逐步推廣。

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光與光伏發電需要不同的光波,光伏日光溫室能夠實現發電種植兩不誤。由于太陽能電池組件會造成一定的遮光,每個大棚可根據不同農作物對光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裝機容量設計,滿足植物光合作用對光的需求。如苦瓜,生長過程中對透光度要求不高,可使用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多安裝電池組件,提高裝機容量多發電;光照要求高的五彩椒、番茄等茄果類蔬菜,則覆蓋透光性好的改良太陽能電池組件,降低裝機容量,增強透光性。

根據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數據2021》數據,在所有光伏增長容量中,農業光伏也成為了分布式光伏的主要構成。我國光伏農業項目也已成為全球農光互補項目總計規模最大的國家。

8月24日,國家能源局在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0454號(農業水利類039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提到:將會同自然資源、林草等有關部門出臺農業光伏、林業光伏等各類復合項目的建設標準規范,不斷完善相關用地政策,確保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前提下,提高低產耕地農業利用價值,促進土地高效復合利用,推動農業光伏健康有序發展。

全球最大單體農光互補電站,寧夏寶豐農光一體光伏電站,這里曾是一片荒漠,如今“板上發電,板下種枸杞”,荒漠成了“綠草原”“藍海洋”。該項目占地16萬畝(106平方公里),裝機3GW。截至2020年12月底,較傳統煤電站,該電站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萬噸,相當于新種植約8901萬棵樹。

02 漁光互補

“漁光互補”顧名思義就是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利用太陽能發電,下方水域發展特色養殖,使水域空間得到全方位立體利用,實現漁電雙豐收。

“漁光互補”的好處之一,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給魚塘遮陽,降低水面溫度,減少水份蒸發,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遮陽,魚蝦被水燙死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其次,給漁民帶來額外的光伏發電收益,使養殖附加值成倍增加。目前國家大力扶持光伏行業,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按照0.42元每度進行補貼,將持續20年。同時光伏發電還能為魚塘的增氧機、水泵等設備供電,多余的電還可以按照脫硫電價賣給電網,回報周期基本在7-8年。

第三,減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水質。池塘上面的太陽能電池板遮擋了一部分陽光,讓水面藻類光合作用降低,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藻類的繁殖,提高了水質,為魚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2021年,浙江象山長大涂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預計平均年發電量3.4億千瓦時。按火力發電平均標準煤耗計算,平均每年可節約標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萬噸。63.7萬塊單晶硅光伏組件鋪設在4500多畝的灘涂上,面積相當于422個足球場。

03 牧光互補

在“牧光互補”模式中,將太陽能光伏轉換發電應用到養殖牧場建設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和先進裝備等,實現了生態養殖、循環農業技術模式集成與創新,為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牧光互補”模式具有以下三種優勢:

1、養護牧草,為養殖提供充足飼料

在牧場安裝光伏電站,光伏板可以起到遮蔽烈日及阻擋風沙的作用,避免惡劣天氣對牧場及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能對養殖的動物起到保護效果。

2、獲取牧業及光伏發電雙份收益

“牧光互補”模式對土地資源實現高效利用,不僅能夠帶動一方經濟發展,還能夠改善電站周邊生態環境,達到經濟、環境效益雙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促進了養殖戶收入的穩定增加,是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

3、改善周邊生態環境

我國西北地區部分牧場受風沙及超載放牧影響,導致植被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異常脆弱,形成嚴重的荒漠化和半荒漠化的草場。引入“牧光互補”模式后,在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有利于當地、周邊生態環境和氣候的改善。

10月19日,全國最大單體牧光互補光伏項目的開工儀式在山東高青舉行,該項目依托高青縣紐瀾地黑牛養殖園建設規劃,項目總容量30萬千瓦,占地4500畝,總投資13億元,一期工程建設容量為10萬千瓦,今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項目采用“上能發電、下能養殖”的牧光互補模式,利用養殖園牛棚棚頂敷設光伏板,實現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平均上網電量為3.87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30.4萬噸。

04 林光互補

林光互補是獨具特色的一種造林模式,充分利用光伏板架與地面2米以上高差的足夠空間,大力發展經濟灌木種植,讓光伏發電與林業開發有機結合,既可實現土地的立體化增值利用,也體現了回報自然、綠色發展的一貫初衷。

林光互補一體化發展模式在山區縣的探索實踐,既能解決山區縣荒山林地森林質量難以提升的困境,又能以山區縣林地資源的優勢解決光伏發電產業用地難的現狀,促進當地新能源產業經濟快速發展。

“林光互補”已成為張家口獨具特色的一種造林模式。目前,張家口8個縣區的16家公司擬建設光伏林業項目,占用宜林地1.13萬畝,今年可完成5059畝綠化任務。

張家口在光伏林業項目實施中,首先保證占用林地性質不改變,按照造林面積和光伏電站面積各50%的比例,在光伏板間及光伏板下種植灌木或者亞喬木的方式進行建設,所栽植的林木歸原林權主所有,在租賃期內林木由企業管護,租賃期結束后企業將林地及林木一并移交給林權主。

大同市在采煤沉陷區林木蓄積量較低的林地建設“林光互補”電站,并規定:光伏企業在這些林地上開工建設前需繳納林業生態恢復保證金,標準為3000元/畝,林業生態工程達到標準要求后退還,保障項目后期生態修復的資金需求。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在林地上建設光伏電站的成本,對采煤沉陷區治理和生態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已在天鎮縣和南郊區實施了樣板工程,并取得積極成效。

05 光伏+交通

隨著分布式光伏在各行各業的滲透率越來越高,給交通領域也帶來了日新月異的改變。光伏+高速公路、鐵路沿線、高鐵站、地鐵、碼頭、機場等情景隨處可見。

“光伏+交通”也得到了政策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鼎力支持。進入2022年,“光伏+交通”的政策熱度依舊不減。

2022年1月18日,國務院下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指出,鼓勵在交通樞紐場站以及公路、鐵路等沿線合理布局光伏發電設施,讓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面對國家層面不遺余力按下的“快進鍵”,各地方政府也紛紛響應。10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高速公路邊坡光伏發電工程技術規范》,成為全國首個“高速公路+光伏”的標準。另外,浙江、江蘇、寧夏、內蒙古、深圳、佛山、杭州等在內的多個省市紛紛發文支持“光伏+交通”發展。部分省市明確規定鼓勵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樞紐場站、服務區、加油站、公路沿線等多個交通場景建設光伏發電系統。

光伏+高速公路

“光伏+高速公路”就是依托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場遮陽棚、光伏棚、邊坡等閑置土地資源,布置太陽能光伏組件,實現光伏發電。

這種載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層是類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數高于傳統瀝青路面。在保證輪胎不打滑的同時,還擁有較高的透光率,可以讓陽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陽能電池把光能轉換成電能。

10月13日,山東省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就《高速公路邊坡光伏發電工程技術規范》地方標準的技術特點及實施預期成效是什么做了回答:本標準綜合考慮了高速公路行車對邊坡光伏的技術要求,具有安全、環保、美觀、經濟的技術特點。在安全性上,精心選用了低反光無眩光、防火防水防腐、不易碎、具有自清潔功能的輕質柔性光伏組件和帶有自動關斷功能的逆變器,采用柔性支架安裝,組件棱角使用柔性材料包裹,避免影響駕駛安全和二次事故傷害。在環保性上,設計了螺旋樁打孔施工技術,減少對邊坡草皮的破壞。在美觀性上,注重光伏組件陣列與邊坡斜面外觀上的統一融合,視覺效果美觀、舒適。在經濟性上,最大限度提高邊坡資源利用率,有利于規模化開發。

光伏+地鐵

地鐵+光伏節能又環保。地鐵建設與光伏發電相結合,不僅響應國家節能降耗的要求,也是降低地鐵運營成本的需要,同時也在市民中起到了良好節能示范作用。

地鐵+光伏開創綠色交通新模式。開啟了光伏+交通的新探索,為光伏+交通提供了應用數據,為綠色交通探尋了發展新方向,也為光伏+提供了跨界新方式。

9月2日,常州地鐵南夏墅停車場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并網發電。本次送電的項目位于常州地鐵1號線南夏墅停車場,利用停車場內運用庫、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工程車庫和洗車庫空置屋面,建設了容量約為1.4MWp的分布式光伏系統,并通過變電所0.4kV側并入地鐵供電網絡。項目采用455Wp單晶單面半片太陽能組件,總計安裝達3160塊。投入使用后預計年均發電量超144萬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41.96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8.3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2.46噸。

光伏+飛機場

2021年,《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相繼出臺,文件提出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還被列入“碳達峰十大行動”,“光伏+交通”迎來重大發展契機。

目前,“光伏+機場”的場景應用已不足為奇,我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等均已建有太陽能光伏電站,不僅提高了機場的經濟效益,同時也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梧州西江機場光伏發電項目位于廣西梧州西江機場跑道旁,占地面積1000余畝,裝機總量為50兆瓦。

西江機場光伏項目于今年2月開工建設,7月31日完成全容量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可達5558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8萬噸。項目方還會向當地群眾支付土地流轉租金,后期的運營和發展,也將帶動地方群眾致富,預計每年可為地方增加稅收100余萬元。

光伏+港口碼頭

當前,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港口作為主要綜合交通樞紐,減排效果關系交通領域降碳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積極打造綠色生態港口,加強港口領域污染防治與節能減排已經成為我國港口產業的共識。

“光伏+港口”模式將有效提高綠色電力利用率,降低用電成本,以清潔能源助力節能減排。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不需要另外投資對供電網進行改造,也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提高了港口現有建筑物的綜合利用效率。光伏組件還將起到一定隔熱效果,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時也極大提升了老倉房的外觀形象。

為此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引導指示。

2022年3月30日,交通運輸部就印發了《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要以營運交通工具動力革命和低碳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為重點,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對低碳發展有效支撐,在高速公路和水上服務區、港口碼頭、樞紐場站等場景建成一批“分布式新能源+儲能+微電網”智慧能源系統工程項目;支持新能源清潔能源營運車船規模應用。

在切實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及政策利好下,近年來我國各大小港口紛紛加入“搶裝光伏”的隊伍。

06 光伏+建筑

光伏發電產品作為一種能發電的綠色建材應用在建筑上,可代替傳統的建筑屋頂、幕墻、外墻裝飾面,甚至陽臺、圍欄等附屬結構,既能發電,同時也能實現裝飾、保溫、節能、防風、抗震等功能,而且從外觀來看與建筑渾然一體,更加美觀時尚。

在過去20年中,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下降了90%,BIPV產品也由第一代的每平方米幾千元,下降到現在每平方米不到1000元,比不少綠色建材價格還要低。從全生命周期來看,BIPV產品已經成為性價比更高的綠色建材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出臺的綠建及光伏建筑一體化相關利好政策多達115項。

就在2022年7月13日,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了《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中提到,推動既有公共建筑屋頂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加快智能光伏應用推廣。在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及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建筑中,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提升農房綠色低碳設計建造水平,提高農房能效水平,到2030年建成一批綠色農房,鼓勵建設星級綠色農房和零碳農房;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成本不斷下降,既能發電、又能兼顧美觀安全實用功能的BIPV建材一定也會進入尋常百姓家,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零碳美好生活體驗。”

07 光伏+大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正在高耗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數據中心耗電量巨大,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約占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根據國家能源局2019年1月發布的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數據,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為68449億千瓦時,由此可窺見數據中心的耗電規模之巨。據統計,數據中心能耗在全球屬于5大主要耗能產業之一,是絕對的耗能大戶。

隨著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光伏等清潔能源在我國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其中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數據中心運營商為了滿足其綠色能源的目標,紛紛選擇將光伏等清潔能源用做主要能源。

2022年2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08 光伏+加油站

加油站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是將綠色光伏與傳統石油行業進行有機結合的創新探索。同時,也是當下石化企業最易實現的減碳路徑之一。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殼牌以及BP等石油公司的多座應用光伏系統的加油站,綜合考慮加油站的場地條件及安全要求、用電高峰期與光伏發電集中期匹配程度、不同地區不同模式加油站光伏項目實際運營情況等因素,關于加油站建設光伏項目得出3點啟示:

一是宜采用并網模式。可滿足加油站全天用電需要,也可實現余電售賣電網公司。

二是規模宜適做大。由于光伏發電行業收益整體高于油氣行業且多地有政策性補貼,投資回收快,經濟效益好,宜適度做大。

三是可配充電樁。“光儲充換+加油站”一體化供能系統,滿足加油站所在場地和周邊新能源車用戶需求的情況下,可建設充電樁,實現光伏運營增值效益。

中國首座實現碳中和的加油站坐落于江蘇常州。這座加油站在其所有建筑物的屋頂鋪設了大量的光伏板,每年的光伏發電量達12.7—14.7萬度。而2020年度,該加油站耗電的耗電量僅為9.9萬度,即使以最低發電量計算,也有2.8萬度的電盈余!

09 光伏+建材

11月7日,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的《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指出,優化建材行業能源結構,促進能源消費清潔低碳化,在氣源、電源等有保障,價格可承受的條件下,有序提高平板玻璃、玻璃纖維、陶瓷、礦物棉、石膏板、混凝土制品、人造板等行業的天然氣和電等使用比例。

推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逐步減少直至取消建材行業燃煤加熱、烘干爐(窯)、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等用煤。引導建材企業積極消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高于本區域最低消納責任權重,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實施方案》按照國家總體部署,結合建材行業實際情況,提出2030年前建材行業實現碳達峰,鼓勵有條件的行業率先達峰。同時,提出了“十四五”、“十五五”兩個階段的主要目標。“十四五”期間,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間,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

10 光伏+通訊基站

我國的5G基站建設與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處于同一地位,共同構成了我們國家“新基建”的七大領域。

截至2022年6月末,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1035萬個,其中5G基站185萬個,占比17.9%。

而5G在帶來了高速的通信網絡及海量數據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能源需求和能耗挑戰。

5G與分布式光伏,都具有分散式的天然屬性。通信基站在光伏分布式發電方面有著很大優勢:

1.利用基站穩定的負荷可就近消納光伏所發電量,保證了電能的售出。

2.利用機房建設所征土地以及屋頂的場地和相應基礎可作為光伏建設場地, 降低了土地使用成本。

3.利用現有完善的基站運維團隊可對光伏設施進行維護, 降低了運維成本。

4.可以規模化建設,標準化設計,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5.能有效的減少基站能耗,實現節能,對舒緩高峰電力需求也有幫助。

6.太陽能發的電力就近消納,避免了傳輸過程的損耗。

7.并網發電系統沒有噪音,沒有污染物排放,不消耗任何燃料,具有綠色環保的示范效應。

浙江舟山柱子山無人島上,有一座5G基站。是由中國移動打造的全國首批“零碳”5G基站之一。基站的日常所需能源主要來自光伏發電,以風電作為補充,同時備有鋰電池存儲能量,以及遠程油機啟動裝置,保證基站在連續陰雨天氣光伏輸出不理想的情況下,可以堅持運行20天。

2022年3月入網以來,柱子山5G基站光伏日均發電量88KWh,風機發電量日均3.5KWh,綠電占比達90%以上,預計每年能減少碳排放14.5噸,在顯著提升航線網絡體驗的同時,也保護了普陀山美麗的旅游環境。

11 光伏+充電樁

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印發《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方案要求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節假日期間預測流量較大的服務區要提前做好應急預案,適當投放移動充電基礎設施,滿足高峰時段充電需求。

推動充電樁建設,各地紛紛發力。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國661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中,已有3102個服務區建成充電樁13374個。

12 光伏+冷庫

隨著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冷鏈物流行業呈增長大勢。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這是我國冷鏈物流領域第一份五年規劃,各地政府也開始制定相應本地區政策,在政策利好情況下,可以預見2022-2025年冷庫市場投資將持續升溫。境內外資本紛紛加快腳步布局冷庫市場。

光伏+冷庫的有優點:

(1)高效降本:冷庫用電負荷高,且24小時連續運轉,負荷穩定,光伏發電量基本都能被消納,符合“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2)隔熱保鮮:冷庫加裝光伏后能起到恒溫隔熱的功能,有利于生鮮保鮮儲存。

(3)綠色環保:雙碳目標下,光伏發電對企業帶來的綠色經濟效益進一步凸顯。

(4)空間優勢:冷庫有大面積的閑置屋頂,加裝光伏板有得天獨厚的空間優勢。

正是基于這些優點,近年來,越來越多“光伏+冷庫”建設項目應運而生。冷庫作為能耗大戶與光伏的結合可以有效解決冷庫運行中的能源消耗問題。冷庫就地消納能力強,安裝光伏板后可遮擋直射陽光,雨雪、雜物并延長屋頂壽命,降低設備損耗,其經濟與環保效益明顯。

13 光伏+高校

2021年6月,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項目申報試點縣(市、區)的學校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

2022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鼓勵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等安裝光伏或太陽能熱利用設施。

據統計,高校能源消費總量約占全國生活消費總能耗的8%,人均能耗卻達到全國人均生活用能的3倍之多。因此,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高校綜合能源系統,是加快城市能源轉型、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之一。

因此在學校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的優勢:

1.學校擁有較為廣闊的屋頂,結構好,用電量穩定;

2.學校的光伏發電環境好。學校所處地區相對周邊環境而言擁有更多的太陽能資源,日照穩定。學校也有足夠多的教室或寢室作為儲能蓄電池室和控制室,相比于一些家庭和企業來說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學校作為政府的教育的教育機構,有良好的信譽度,土地產權明確,融資相對容易;

4.學校運營穩定,一般不會有較大幅度改造,幾乎不存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存續風險問題;

5.節能減排,建設環保節約型校園,讓學生對新能源有更加直接的認識,激發學生研究新能源的熱情。

浙江大學

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東教學樓,一條長達500米、形如波浪的光伏長廊已經成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光伏建筑之一。項目為固定式380V用戶側并網系統,總裝機容量332.196KW,系統發電自用比例達到100%(無電能浪費)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新能源研究所出了一個別具一格的案例——外墻分布式光伏及儲能應用示范項目。該示范項目包括100個電動汽車充電裝置、300kWp光伏發電裝置、500kWh鋰電池儲能裝置、綜合智能監控,以及電力電子和鋰電池實驗平臺等。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是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實施的金太陽示范項目,中國農業大學作為首批申請獲批單位,共在兩校區13個樓宇屋頂安裝800KW光伏發電設備。

上海電力學院

上海電力學院臨港新校區是風光儲一體化智能微電網系統,包含分布于23個建筑屋面的2MW光伏發電及一臺300kW風力發電等新能源分布式發電系統。

浙江農林大學

它是全國28個示范項目在上海市的唯一一個,是國內僅有的大學校園示范項目,也是全國唯一一家智能微電網高校。

無光伏,不能加,只要是大量用電的地方,都有可能用到光伏,就有可能產生更多的“光伏+”。光伏的核心使命就是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給人們提供清潔的電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光伏太陽能電站真正納入人們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未來生活中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空間無限大,一文解鎖“光伏+”

“光伏+”給予了光伏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文|光伏頭條

“雙碳”目標的提出,“光伏+”成為繼“互聯網+”之后又一個強勁風口,充滿著蓬勃發展的未來。

風電場、農林、魚塘、充電樁、冷庫……,“光伏+”給予了光伏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01 農光互補

農業光伏就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于現代農業,就是將太陽能發電技術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提供等領域的一種新型農業。簡單來說,就是“一塊土地,多種用途”。因其節約土地、就近消納、能夠與農業結合的經濟性等優勢得到了逐步推廣。

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光與光伏發電需要不同的光波,光伏日光溫室能夠實現發電種植兩不誤。由于太陽能電池組件會造成一定的遮光,每個大棚可根據不同農作物對光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裝機容量設計,滿足植物光合作用對光的需求。如苦瓜,生長過程中對透光度要求不高,可使用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多安裝電池組件,提高裝機容量多發電;光照要求高的五彩椒、番茄等茄果類蔬菜,則覆蓋透光性好的改良太陽能電池組件,降低裝機容量,增強透光性。

根據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數據2021》數據,在所有光伏增長容量中,農業光伏也成為了分布式光伏的主要構成。我國光伏農業項目也已成為全球農光互補項目總計規模最大的國家。

8月24日,國家能源局在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0454號(農業水利類039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提到:將會同自然資源、林草等有關部門出臺農業光伏、林業光伏等各類復合項目的建設標準規范,不斷完善相關用地政策,確保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前提下,提高低產耕地農業利用價值,促進土地高效復合利用,推動農業光伏健康有序發展。

全球最大單體農光互補電站,寧夏寶豐農光一體光伏電站,這里曾是一片荒漠,如今“板上發電,板下種枸杞”,荒漠成了“綠草原”“藍海洋”。該項目占地16萬畝(106平方公里),裝機3GW。截至2020年12月底,較傳統煤電站,該電站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萬噸,相當于新種植約8901萬棵樹。

02 漁光互補

“漁光互補”顧名思義就是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利用太陽能發電,下方水域發展特色養殖,使水域空間得到全方位立體利用,實現漁電雙豐收。

“漁光互補”的好處之一,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給魚塘遮陽,降低水面溫度,減少水份蒸發,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遮陽,魚蝦被水燙死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其次,給漁民帶來額外的光伏發電收益,使養殖附加值成倍增加。目前國家大力扶持光伏行業,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按照0.42元每度進行補貼,將持續20年。同時光伏發電還能為魚塘的增氧機、水泵等設備供電,多余的電還可以按照脫硫電價賣給電網,回報周期基本在7-8年。

第三,減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水質。池塘上面的太陽能電池板遮擋了一部分陽光,讓水面藻類光合作用降低,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藻類的繁殖,提高了水質,為魚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2021年,浙江象山長大涂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預計平均年發電量3.4億千瓦時。按火力發電平均標準煤耗計算,平均每年可節約標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萬噸。63.7萬塊單晶硅光伏組件鋪設在4500多畝的灘涂上,面積相當于422個足球場。

03 牧光互補

在“牧光互補”模式中,將太陽能光伏轉換發電應用到養殖牧場建設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和先進裝備等,實現了生態養殖、循環農業技術模式集成與創新,為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牧光互補”模式具有以下三種優勢:

1、養護牧草,為養殖提供充足飼料

在牧場安裝光伏電站,光伏板可以起到遮蔽烈日及阻擋風沙的作用,避免惡劣天氣對牧場及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能對養殖的動物起到保護效果。

2、獲取牧業及光伏發電雙份收益

“牧光互補”模式對土地資源實現高效利用,不僅能夠帶動一方經濟發展,還能夠改善電站周邊生態環境,達到經濟、環境效益雙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促進了養殖戶收入的穩定增加,是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

3、改善周邊生態環境

我國西北地區部分牧場受風沙及超載放牧影響,導致植被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異常脆弱,形成嚴重的荒漠化和半荒漠化的草場。引入“牧光互補”模式后,在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有利于當地、周邊生態環境和氣候的改善。

10月19日,全國最大單體牧光互補光伏項目的開工儀式在山東高青舉行,該項目依托高青縣紐瀾地黑牛養殖園建設規劃,項目總容量30萬千瓦,占地4500畝,總投資13億元,一期工程建設容量為10萬千瓦,今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項目采用“上能發電、下能養殖”的牧光互補模式,利用養殖園牛棚棚頂敷設光伏板,實現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平均上網電量為3.87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30.4萬噸。

04 林光互補

林光互補是獨具特色的一種造林模式,充分利用光伏板架與地面2米以上高差的足夠空間,大力發展經濟灌木種植,讓光伏發電與林業開發有機結合,既可實現土地的立體化增值利用,也體現了回報自然、綠色發展的一貫初衷。

林光互補一體化發展模式在山區縣的探索實踐,既能解決山區縣荒山林地森林質量難以提升的困境,又能以山區縣林地資源的優勢解決光伏發電產業用地難的現狀,促進當地新能源產業經濟快速發展。

“林光互補”已成為張家口獨具特色的一種造林模式。目前,張家口8個縣區的16家公司擬建設光伏林業項目,占用宜林地1.13萬畝,今年可完成5059畝綠化任務。

張家口在光伏林業項目實施中,首先保證占用林地性質不改變,按照造林面積和光伏電站面積各50%的比例,在光伏板間及光伏板下種植灌木或者亞喬木的方式進行建設,所栽植的林木歸原林權主所有,在租賃期內林木由企業管護,租賃期結束后企業將林地及林木一并移交給林權主。

大同市在采煤沉陷區林木蓄積量較低的林地建設“林光互補”電站,并規定:光伏企業在這些林地上開工建設前需繳納林業生態恢復保證金,標準為3000元/畝,林業生態工程達到標準要求后退還,保障項目后期生態修復的資金需求。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在林地上建設光伏電站的成本,對采煤沉陷區治理和生態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已在天鎮縣和南郊區實施了樣板工程,并取得積極成效。

05 光伏+交通

隨著分布式光伏在各行各業的滲透率越來越高,給交通領域也帶來了日新月異的改變。光伏+高速公路、鐵路沿線、高鐵站、地鐵、碼頭、機場等情景隨處可見。

“光伏+交通”也得到了政策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鼎力支持。進入2022年,“光伏+交通”的政策熱度依舊不減。

2022年1月18日,國務院下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指出,鼓勵在交通樞紐場站以及公路、鐵路等沿線合理布局光伏發電設施,讓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面對國家層面不遺余力按下的“快進鍵”,各地方政府也紛紛響應。10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高速公路邊坡光伏發電工程技術規范》,成為全國首個“高速公路+光伏”的標準。另外,浙江、江蘇、寧夏、內蒙古、深圳、佛山、杭州等在內的多個省市紛紛發文支持“光伏+交通”發展。部分省市明確規定鼓勵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樞紐場站、服務區、加油站、公路沿線等多個交通場景建設光伏發電系統。

光伏+高速公路

“光伏+高速公路”就是依托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場遮陽棚、光伏棚、邊坡等閑置土地資源,布置太陽能光伏組件,實現光伏發電。

這種載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層是類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數高于傳統瀝青路面。在保證輪胎不打滑的同時,還擁有較高的透光率,可以讓陽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陽能電池把光能轉換成電能。

10月13日,山東省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就《高速公路邊坡光伏發電工程技術規范》地方標準的技術特點及實施預期成效是什么做了回答:本標準綜合考慮了高速公路行車對邊坡光伏的技術要求,具有安全、環保、美觀、經濟的技術特點。在安全性上,精心選用了低反光無眩光、防火防水防腐、不易碎、具有自清潔功能的輕質柔性光伏組件和帶有自動關斷功能的逆變器,采用柔性支架安裝,組件棱角使用柔性材料包裹,避免影響駕駛安全和二次事故傷害。在環保性上,設計了螺旋樁打孔施工技術,減少對邊坡草皮的破壞。在美觀性上,注重光伏組件陣列與邊坡斜面外觀上的統一融合,視覺效果美觀、舒適。在經濟性上,最大限度提高邊坡資源利用率,有利于規模化開發。

光伏+地鐵

地鐵+光伏節能又環保。地鐵建設與光伏發電相結合,不僅響應國家節能降耗的要求,也是降低地鐵運營成本的需要,同時也在市民中起到了良好節能示范作用。

地鐵+光伏開創綠色交通新模式。開啟了光伏+交通的新探索,為光伏+交通提供了應用數據,為綠色交通探尋了發展新方向,也為光伏+提供了跨界新方式。

9月2日,常州地鐵南夏墅停車場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并網發電。本次送電的項目位于常州地鐵1號線南夏墅停車場,利用停車場內運用庫、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工程車庫和洗車庫空置屋面,建設了容量約為1.4MWp的分布式光伏系統,并通過變電所0.4kV側并入地鐵供電網絡。項目采用455Wp單晶單面半片太陽能組件,總計安裝達3160塊。投入使用后預計年均發電量超144萬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41.96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8.3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2.46噸。

光伏+飛機場

2021年,《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相繼出臺,文件提出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還被列入“碳達峰十大行動”,“光伏+交通”迎來重大發展契機。

目前,“光伏+機場”的場景應用已不足為奇,我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等均已建有太陽能光伏電站,不僅提高了機場的經濟效益,同時也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梧州西江機場光伏發電項目位于廣西梧州西江機場跑道旁,占地面積1000余畝,裝機總量為50兆瓦。

西江機場光伏項目于今年2月開工建設,7月31日完成全容量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可達5558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8萬噸。項目方還會向當地群眾支付土地流轉租金,后期的運營和發展,也將帶動地方群眾致富,預計每年可為地方增加稅收100余萬元。

光伏+港口碼頭

當前,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港口作為主要綜合交通樞紐,減排效果關系交通領域降碳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積極打造綠色生態港口,加強港口領域污染防治與節能減排已經成為我國港口產業的共識。

“光伏+港口”模式將有效提高綠色電力利用率,降低用電成本,以清潔能源助力節能減排。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不需要另外投資對供電網進行改造,也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提高了港口現有建筑物的綜合利用效率。光伏組件還將起到一定隔熱效果,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時也極大提升了老倉房的外觀形象。

為此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引導指示。

2022年3月30日,交通運輸部就印發了《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要以營運交通工具動力革命和低碳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為重點,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對低碳發展有效支撐,在高速公路和水上服務區、港口碼頭、樞紐場站等場景建成一批“分布式新能源+儲能+微電網”智慧能源系統工程項目;支持新能源清潔能源營運車船規模應用。

在切實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及政策利好下,近年來我國各大小港口紛紛加入“搶裝光伏”的隊伍。

06 光伏+建筑

光伏發電產品作為一種能發電的綠色建材應用在建筑上,可代替傳統的建筑屋頂、幕墻、外墻裝飾面,甚至陽臺、圍欄等附屬結構,既能發電,同時也能實現裝飾、保溫、節能、防風、抗震等功能,而且從外觀來看與建筑渾然一體,更加美觀時尚。

在過去20年中,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下降了90%,BIPV產品也由第一代的每平方米幾千元,下降到現在每平方米不到1000元,比不少綠色建材價格還要低。從全生命周期來看,BIPV產品已經成為性價比更高的綠色建材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出臺的綠建及光伏建筑一體化相關利好政策多達115項。

就在2022年7月13日,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了《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中提到,推動既有公共建筑屋頂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加快智能光伏應用推廣。在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及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建筑中,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提升農房綠色低碳設計建造水平,提高農房能效水平,到2030年建成一批綠色農房,鼓勵建設星級綠色農房和零碳農房;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成本不斷下降,既能發電、又能兼顧美觀安全實用功能的BIPV建材一定也會進入尋常百姓家,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零碳美好生活體驗。”

07 光伏+大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正在高耗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數據中心耗電量巨大,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約占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根據國家能源局2019年1月發布的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數據,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為68449億千瓦時,由此可窺見數據中心的耗電規模之巨。據統計,數據中心能耗在全球屬于5大主要耗能產業之一,是絕對的耗能大戶。

隨著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光伏等清潔能源在我國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其中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數據中心運營商為了滿足其綠色能源的目標,紛紛選擇將光伏等清潔能源用做主要能源。

2022年2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08 光伏+加油站

加油站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是將綠色光伏與傳統石油行業進行有機結合的創新探索。同時,也是當下石化企業最易實現的減碳路徑之一。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殼牌以及BP等石油公司的多座應用光伏系統的加油站,綜合考慮加油站的場地條件及安全要求、用電高峰期與光伏發電集中期匹配程度、不同地區不同模式加油站光伏項目實際運營情況等因素,關于加油站建設光伏項目得出3點啟示:

一是宜采用并網模式。可滿足加油站全天用電需要,也可實現余電售賣電網公司。

二是規模宜適做大。由于光伏發電行業收益整體高于油氣行業且多地有政策性補貼,投資回收快,經濟效益好,宜適度做大。

三是可配充電樁。“光儲充換+加油站”一體化供能系統,滿足加油站所在場地和周邊新能源車用戶需求的情況下,可建設充電樁,實現光伏運營增值效益。

中國首座實現碳中和的加油站坐落于江蘇常州。這座加油站在其所有建筑物的屋頂鋪設了大量的光伏板,每年的光伏發電量達12.7—14.7萬度。而2020年度,該加油站耗電的耗電量僅為9.9萬度,即使以最低發電量計算,也有2.8萬度的電盈余!

09 光伏+建材

11月7日,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的《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指出,優化建材行業能源結構,促進能源消費清潔低碳化,在氣源、電源等有保障,價格可承受的條件下,有序提高平板玻璃、玻璃纖維、陶瓷、礦物棉、石膏板、混凝土制品、人造板等行業的天然氣和電等使用比例。

推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逐步減少直至取消建材行業燃煤加熱、烘干爐(窯)、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等用煤。引導建材企業積極消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高于本區域最低消納責任權重,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實施方案》按照國家總體部署,結合建材行業實際情況,提出2030年前建材行業實現碳達峰,鼓勵有條件的行業率先達峰。同時,提出了“十四五”、“十五五”兩個階段的主要目標。“十四五”期間,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間,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

10 光伏+通訊基站

我國的5G基站建設與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處于同一地位,共同構成了我們國家“新基建”的七大領域。

截至2022年6月末,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1035萬個,其中5G基站185萬個,占比17.9%。

而5G在帶來了高速的通信網絡及海量數據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能源需求和能耗挑戰。

5G與分布式光伏,都具有分散式的天然屬性。通信基站在光伏分布式發電方面有著很大優勢:

1.利用基站穩定的負荷可就近消納光伏所發電量,保證了電能的售出。

2.利用機房建設所征土地以及屋頂的場地和相應基礎可作為光伏建設場地, 降低了土地使用成本。

3.利用現有完善的基站運維團隊可對光伏設施進行維護, 降低了運維成本。

4.可以規模化建設,標準化設計,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5.能有效的減少基站能耗,實現節能,對舒緩高峰電力需求也有幫助。

6.太陽能發的電力就近消納,避免了傳輸過程的損耗。

7.并網發電系統沒有噪音,沒有污染物排放,不消耗任何燃料,具有綠色環保的示范效應。

浙江舟山柱子山無人島上,有一座5G基站。是由中國移動打造的全國首批“零碳”5G基站之一。基站的日常所需能源主要來自光伏發電,以風電作為補充,同時備有鋰電池存儲能量,以及遠程油機啟動裝置,保證基站在連續陰雨天氣光伏輸出不理想的情況下,可以堅持運行20天。

2022年3月入網以來,柱子山5G基站光伏日均發電量88KWh,風機發電量日均3.5KWh,綠電占比達90%以上,預計每年能減少碳排放14.5噸,在顯著提升航線網絡體驗的同時,也保護了普陀山美麗的旅游環境。

11 光伏+充電樁

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印發《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方案要求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節假日期間預測流量較大的服務區要提前做好應急預案,適當投放移動充電基礎設施,滿足高峰時段充電需求。

推動充電樁建設,各地紛紛發力。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國661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中,已有3102個服務區建成充電樁13374個。

12 光伏+冷庫

隨著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冷鏈物流行業呈增長大勢。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這是我國冷鏈物流領域第一份五年規劃,各地政府也開始制定相應本地區政策,在政策利好情況下,可以預見2022-2025年冷庫市場投資將持續升溫。境內外資本紛紛加快腳步布局冷庫市場。

光伏+冷庫的有優點:

(1)高效降本:冷庫用電負荷高,且24小時連續運轉,負荷穩定,光伏發電量基本都能被消納,符合“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2)隔熱保鮮:冷庫加裝光伏后能起到恒溫隔熱的功能,有利于生鮮保鮮儲存。

(3)綠色環保:雙碳目標下,光伏發電對企業帶來的綠色經濟效益進一步凸顯。

(4)空間優勢:冷庫有大面積的閑置屋頂,加裝光伏板有得天獨厚的空間優勢。

正是基于這些優點,近年來,越來越多“光伏+冷庫”建設項目應運而生。冷庫作為能耗大戶與光伏的結合可以有效解決冷庫運行中的能源消耗問題。冷庫就地消納能力強,安裝光伏板后可遮擋直射陽光,雨雪、雜物并延長屋頂壽命,降低設備損耗,其經濟與環保效益明顯。

13 光伏+高校

2021年6月,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項目申報試點縣(市、區)的學校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

2022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鼓勵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等安裝光伏或太陽能熱利用設施。

據統計,高校能源消費總量約占全國生活消費總能耗的8%,人均能耗卻達到全國人均生活用能的3倍之多。因此,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高校綜合能源系統,是加快城市能源轉型、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之一。

因此在學校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的優勢:

1.學校擁有較為廣闊的屋頂,結構好,用電量穩定;

2.學校的光伏發電環境好。學校所處地區相對周邊環境而言擁有更多的太陽能資源,日照穩定。學校也有足夠多的教室或寢室作為儲能蓄電池室和控制室,相比于一些家庭和企業來說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學校作為政府的教育的教育機構,有良好的信譽度,土地產權明確,融資相對容易;

4.學校運營穩定,一般不會有較大幅度改造,幾乎不存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存續風險問題;

5.節能減排,建設環保節約型校園,讓學生對新能源有更加直接的認識,激發學生研究新能源的熱情。

浙江大學

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東教學樓,一條長達500米、形如波浪的光伏長廊已經成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光伏建筑之一。項目為固定式380V用戶側并網系統,總裝機容量332.196KW,系統發電自用比例達到100%(無電能浪費)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新能源研究所出了一個別具一格的案例——外墻分布式光伏及儲能應用示范項目。該示范項目包括100個電動汽車充電裝置、300kWp光伏發電裝置、500kWh鋰電池儲能裝置、綜合智能監控,以及電力電子和鋰電池實驗平臺等。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是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實施的金太陽示范項目,中國農業大學作為首批申請獲批單位,共在兩校區13個樓宇屋頂安裝800KW光伏發電設備。

上海電力學院

上海電力學院臨港新校區是風光儲一體化智能微電網系統,包含分布于23個建筑屋面的2MW光伏發電及一臺300kW風力發電等新能源分布式發電系統。

浙江農林大學

它是全國28個示范項目在上海市的唯一一個,是國內僅有的大學校園示范項目,也是全國唯一一家智能微電網高校。

無光伏,不能加,只要是大量用電的地方,都有可能用到光伏,就有可能產生更多的“光伏+”。光伏的核心使命就是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給人們提供清潔的電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光伏太陽能電站真正納入人們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未來生活中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梧县| 德令哈市| 拉萨市| 盖州市| 冷水江市| 闵行区| 天全县| 丹寨县| 黑龙江省| 托克托县| 通辽市| 民丰县| 临沧市| 大关县| 固原市| 石景山区| 巴青县| 汝州市| 裕民县| 嘉义县| 安龙县| 琼中| 张家界市| 札达县| 玉山县| 镇远县| 万宁市| 肇州县| 红河县| 崇文区| 景泰县| 巴彦淖尔市| 青河县| 瓦房店市| 黔江区| 左权县| 石楼县| 凤冈县| 秦皇岛市| 穆棱市| 晋中市|